图书介绍
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红民,吴永明,周海燕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7702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国民政府-政治制度-研究-南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五院制度渊源1
第一节 五权宪法思想的产生及其精义1
一、五权宪法思想产生的背景1
二、五权宪法思想精义13
三、孙中山未能落实五权宪法20
第二节 国民党的“训政大纲”22
一、训政制度的实施22
二、国民会议与《训政时期约法》27
第二章 行政院研究31
第一节 行政院的建立31
一、民国初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摇摆31
二、国民党成为新的制度主体35
三、训政制度下行政院的成立40
第二节 行政院的制度设计与院长更替44
一、行政院的制度设计44
二、行政院院长的更替54
第三节 行政院的组织职权与人事分析76
一、行政院自身组织机构与人事分析76
二、行政院隶属部门的设置及人事变迁93
第四节 行政院的制度变迁与效能分析111
一、行政院的制度革新111
二、行政院的效能分析134
第三章 立法院研究141
第一节 胡汉民与立法院的设立141
一、胡汉民与五院制度141
二、胡汉民与立法院143
三、约法之争146
第二节 孙科与立法院149
一、孙科的立法思想、主张与实践149
二、孙科对立法院的人事控制158
第三节 第一、第二届立法院组成分析162
一、立法院的组成及立法委员的产生162
二、立法院第一、第二届领导层组成分析164
三、第一、第二届立法委员组成分析166
第四节 立法体制概述171
一、国民政府立法院171
二、国民党中央179
三、国民会议184
第五节 国民政府立法体制的特点186
一、体制的二元性186
二、浓重的党化色彩187
三、领袖制的倾向190
四、一定的开放性191
第六节 国民政府立法体制运行的绩效194
一、体制运行中的非制度化194
二、立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受到影响196
三、较高的立法效率199
第四章 司法院研究203
第一节 司法院概况203
一、司法院之设立203
二、司法院一般行政207
第二节 居正与司法院210
第三节 司法院隶属机构215
一、最高法院215
二、行政法院219
三、司法行政部222
四、公务员惩戒委员会224
第四节 司法院建设之成效226
一、司法改革之成就226
二、司法建设之缺失234
第五章 考试院研究243
第一节 考试院组织职权243
一、考试院本部组织与职权243
二、考选委员会组织与职权245
三、铨叙部组织与职权246
第二节 戴季陶与考试院的创建248
一、筹建考试院248
二、创制考铨法规250
第三节 考试院的人事分析252
一、考试院领导层分析253
二、考试院构成人员分析255
三、戴季陶与考试院的人事260
第四节 任官考试制度263
一、考试制度之确立264
二、考试的运作方式268
三、任官考试之举办275
四、分发与任用286
第五节 公务员铨叙制度291
一、办理甄别登记,审查现任官吏292
二、颁布任用法规,确立任用资格294
三、建立考绩制度,实施奖优惩劣297
四、统一俸给抚恤,初立保障制度300
五、推行补习教育,提高文官素质304
第六节 考试院之评析306
一、考铨制度的现代化307
二、考铨制度推行之缺陷311
三、考试权独立的困境318
第六章 监察院研究328
第一节 监察院之设立328
一、监察院的组织沿革328
二、监察院组织概况336
三、监察院职权规定340
第二节 监察院的组成分析345
一、监察院领导层分析346
二、监察委员组成分析350
第三节 监察制度运行绩效分析361
一、监察职权的行使362
二、监察活动367
三、审计工作369
第四节 监察院运行的困境379
一、监察权无完整性与强制性379
二、监察对象过泛382
三、组织设计头重脚轻383
四、缺少对监察委员有效的奖惩机制383
五、缺少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384
参考文献与资料387
一、史料类387
二、著作395
三、论文403
后记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