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神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981950.jpg)
- 赫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664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11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739页
- 主题词:精神病-诊疗-规范-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精神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谵妄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1
第一节 概述1
一、基本概念1
二、流行病学3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4
一、病因及发病的危险因素4
二、发病机制7
第三节 临床表现8
一、临床特征8
二、特殊类型的谵妄综合征11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11
一、诊断11
二、鉴别诊断16
第五节 治疗18
一、治疗原则18
二、治疗18
第六节 预后22
第七节 预防23
第八节 展望23
第二章 痴呆的诊断与治疗25
第一节 痴呆概述25
一、痴呆的概念25
二、痴呆的诊断与诊断标准25
三、痴呆的分类27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29
一、概述29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0
第三节 针对痴呆认知和功能丧失的治疗34
第四节 额颞叶痴呆35
第五节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37
一、概述37
二、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处置40
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处置41
第三章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药理作用44
二、吸收与代谢46
三、分类46
第二节 检查47
一、病史询问47
二、躯体检查47
三、精神状况检查48
四、试验室检查48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48
一、急性中毒49
二、戒断症状49
三、脱毒治疗50
四、有害性使用、依赖综合征54
五、社会心理干预及预防复吸55
六、纳曲酮防复吸治疗61
七、美沙酮维持治疗63
第四章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67
第一节 概述67
一、酒的种类67
二、酒对人体的作用69
三、流行病学71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72
一、病因72
二、发病机制75
第三节 临床分型及表现78
一、临床表现78
二、病程与预后8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84
一、酒精依赖的筛查84
二、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ICD-10)85
三、实验室检查85
四、鉴别诊断86
第五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87
一、药物治疗88
二、心理社会治疗91
第五章 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98
第一节 烟草依赖所致精神障碍98
一、概述98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99
三、临床症状10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02
五、治疗104
第二节 镇静催眠药所致精神障碍109
一、概述109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111
三、临床表现119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121
五、治疗123
第三节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所致精神障碍124
一、概述124
二、分类及药理作用125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127
四、临床表现130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33
六、治疗134
第四节 致幻剂及致分离药物所致精神障碍139
一、概述139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139
三、临床症状14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44
五、治疗144
第五节 大麻所致精神障碍145
一、概述145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145
三、临床症状14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48
五、治疗148
第六章 精神分裂症诊断与治疗151
第一节 概述151
第二节 流行病学152
第三节 病因和机制152
一、遗传因素153
二、神经病理学及脑形态学变化154
三、神经电生理学改变156
四、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158
五、心理社会因素161
六、其他因素162
第四节 临床表现162
一、思维症状163
二、感知觉症状165
三、情感症状166
四、认知缺陷症状167
五、意志与行为症状168
六、人格改变169
七、其他症状169
第五节 临床类型171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73
第七节 治疗177
一、药物治疗178
二、心理治疗189
三、心理社会干预和家庭心理教育190
四、其他治疗195
第八节 病程和预后196
第九节 精神分裂症客观诊断标志探索——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198
一、心理测量工具作为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工具的依据198
二、“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一共识版”的制定200
三、MCCB作为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工具的信度、效度和应用的研究201
第七章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05
第一节 分裂型障碍205
一、概述205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05
三、治疗206
第二节 持久妄想性障碍206
一、概述206
二、发病机制207
三、临床表现207
四、诊断要点207
五、治疗208
第三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208
一、概述208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09
三、分类210
四、治疗212
第四节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213
一、概述213
二、发病机制213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214
四、治疗215
第五节 分裂情感性障碍216
一、概述216
二、发病机制216
三、临床表现21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18
五、病程与预后220
六、治疗220
第八章 抑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抑郁障碍的概念及其分类223
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224
三、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224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226
一、遗传因素226
二、神经生化因素226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227
四、脑电生理变化228
五、神经影像改变228
六、心理社会因素228
第三节 临床表现229
一、抑郁发作229
二、复发性抑郁障碍233
三、恶劣心境234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35
一、诊断235
二、鉴别诊断240
第五节 治疗与治疗规范241
一、药物治疗243
二、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249
三、心理治疗251
四、难治性抑郁症的药物治疗253
五、双相抑郁的治疗原则255
第九章 双相情感障碍257
第一节 概述257
第二节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58
一、遗传因素259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59
三、点燃理论262
四、其他危险因素262
第三节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263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临床表现263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共病现象267
三、特殊人群的双相情感障碍268
第四节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69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269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鉴别诊断273
第五节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及治疗规范277
一、治疗原则277
二、药物治疗279
三、电抽搐治疗292
四、心理治疗292
五、特殊人群中双相情感障碍的处理293
六、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规范294
第六节 展望300
第十章 焦虑、恐惧、强迫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03
第一节 概述303
一、焦虑障碍的分类303
二、焦虑障碍的病因学研究304
三、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311
第二节 恐惧症31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13
二、临床表现31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14
四、治疗316
第三节 惊恐障碍32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28
二、临床表现32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29
四、治疗331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34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43
二、临床表现34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45
四、治疗346
第五节 强迫性障碍(强迫症)35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58
二、临床表现36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62
四、治疗363
第十一章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69
第一节 概述369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372
一、病因372
二、发病机制373
第三节 临床表现377
一、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 amnesia)377
二、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 fugue)378
三、分离性木僵(dissociative stupor)379
四、出神与附体障碍(trance and possession)379
五、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380
六、其他分离(转换)性障碍382
第四节 病程与预后385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86
一、诊断要点386
二、鉴别诊断386
第六节 治疗388
第七节 未来的研究391
一、分类的研究391
二、人格与癔症的关系391
三、暗示机制的器质性基础391
第十二章 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93
第一节 概述393
一、躯体形式障碍的概念393
二、躯体形式障碍的分类393
三、躯体形式障碍的流行病学393
四、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94
五、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396
六、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398
七、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原则399
第二节 躯体化障碍399
一、概述399
二、临床表现400
三、实验室检查40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401
五、治疗及预后402
第三节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403
第四节 疑病障碍403
一、概述403
二、临床表现404
三、实验室检查40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05
五、治疗及预后406
第五节 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408
一、概述408
二、临床特点40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09
第六节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410
一、概述410
二、临床表现411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412
四、治疗413
第七节 其他躯体形式障碍414
第十三章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诊断与治疗416
第一节 神经衰弱416
一、概述416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418
三、临床症状42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23
五、治疗425
第二节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427
一、概述427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28
三、临床表现429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431
五、治疗432
六、病程和预后433
第十四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3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435
一、精神创伤性事件436
二、易感因素437
三、PTSD发生的脑病理机制439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441
一、临床特点441
二、诊断443
三、鉴别诊断446
第三节 预防与治疗447
一、精神创伤事件的危机干预448
二、PTSD患者的心理与药物治疗455
附:PTSD的筛查量表PCL-17466
第十五章 急性应激反应469
一、概述469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69
三、临床症状47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73
五、治疗和治疗规范474
六、展望477
第十六章 摄食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79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479
一、概述479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480
三、临床表现482
四、诊断、鉴别诊断485
五、治疗及治疗规范486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症488
一、概述48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89
三、临床表现489
四、诊断、鉴别诊断491
五、治疗及治疗规范492
第十七章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95
第一节 非器质性失眠症496
一、概述496
二、临床表现49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96
四、失眠症的治疗498
第二节 非器质性嗜睡症505
一、概述505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505
三、临床表现50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506
五、治疗507
第三节 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509
一、概述509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09
三、临床表现51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512
五、治疗513
第四节 睡行症(夜游症)517
一、概述517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517
三、临床表现51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518
五、治疗519
第五节 睡惊症(夜惊症)520
一、概述52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20
三、临床表现52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521
五、治疗522
第六节 梦魇522
一、概述522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22
三、临床表现52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523
五、治疗524
第十八章 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526
第一节 性功能障碍526
一、性欲缺乏527
二、男性勃起障碍530
三、性高潮功能障碍537
四、早泄540
五、非器质性阴道痉挛543
六、非器质性性交疼痛545
七、性治疗545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552
一、性别认同障碍552
二、性偏好障碍555
三、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563
第十九章 人格障碍的诊断与治疗568
第一节 概述568
一、人格的有关概念568
二、人格障碍的有关概念568
三、人格改变的有关概念569
四、人格及人格障碍的临床意义569
五、流行病学570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571
一、遗传学571
二、神经病理学572
三、儿童期发育572
四、心理学理论573
第三节 临床表现573
一、特异性人格障碍574
二、混合型及其他人格障碍578
三、持久的人格改变579
第四节 人格及人格障碍的评估579
一、病史采集579
二、评估工具581
三、评估描述581
第五节 人格障碍的诊断582
一、诊断要点582
二、各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583
第六节 鉴别诊断587
第七节 治疗587
一、治疗策略587
二、治疗方法588
第八节 预后590
第二十章 冲动控制障碍的诊断与治疗592
第一节 病理性赌博592
一、病理性赌博的临床表现592
二、病理性赌博的病因学研究593
三、病理性赌博的诊断594
四、病理性赌博的鉴别诊断594
五、病理性赌博的治疗595
第二节 偷窃狂(病理性偷窃)596
一、偷窃狂的临床表现596
二、偷窃狂的病因学研究597
三、偷窃狂的诊断597
四、偷窃狂的鉴别诊断598
五、偷窃狂的治疗598
第三节 纵火狂599
一、纵火狂的临床表现599
二、纵火狂的病因599
三、纵火狂的诊断600
四、纵火狂的鉴别诊断600
五、纵火狂的治疗601
第四节 拔发狂601
一、拔发狂的临床表现601
二、拔发狂的病因学研究602
三、拔发狂的诊断603
四、拔发狂的鉴别诊断603
五、拔发狂的治疗604
第五节 间歇性爆发性行为障碍607
一、间歇性爆发性行为障碍的临床表现607
二、间歇性爆发性行为障碍的病因学研究607
三、间歇性爆发性行为障碍的诊断608
四、间歇性爆发性行为障碍的鉴别诊断608
五、间歇性爆发行为障碍的治疗609
第二十一章 危险行为的评估和干预611
第一节 攻击行为612
一、概述612
二、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612
三、临床常见攻击行为的类型617
四、评估与预测618
五、干预和应对620
第二节 自杀行为629
一、概述629
二、影响因素和病理机制631
三、预测和评估636
四、预防和干预640
第二十二章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与治疗647
第一节 概述647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648
一、遗传及先天性因素648
二、围生期有害因素649
三、出生后因素650
第三节 临床表现650
一、轻度精神发育迟滞650
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651
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652
四、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652
五、其他精神发育迟滞653
六、未特定的精神发育迟滞65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655
一、定性诊断655
二、编码诊断656
三、鉴别诊断657
四、诊断注意事项658
第五节 治疗及治疗规范659
一、特殊教育和训练660
二、心理治疗661
三、药物治疗661
第二十三章 心理发育障碍的诊断与治疗663
第一节 概述663
第二节 特定性发育障碍664
一、概述664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665
三、临床症状665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668
五、特定性发育障碍各亚型的诊断和治疗670
第三节 广泛性发育障碍678
一、儿童孤独症678
二、不典型孤独症690
三、Rett综合征690
四、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691
五、Asperger综合征691
第二十四章 儿童少年期行为与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693
第一节 多动性障碍693
一、概述693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693
三、临床表现69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95
五、治疗699
第二节 品行障碍以及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701
一、概述701
二、临床表现701
三、诊断要点702
四、治疗703
第三节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与社会功能障碍706
一、概述706
二、常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706
三、治疗708
第四节 抽动障碍709
一、概述709
二、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709
三、治疗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