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社会学
  •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547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什么?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4

第二节 社会学的地位和特点7

一、社会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7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8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1

第三节 社会学的社会作用14

一、社会学的理论作用14

二、社会学的实践作用17

第四节 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21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21

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24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28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和形成28

一、社会背景与理论前提28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31

三、社会学科学方法论的创立39

第二节 当代社会学的发展41

一、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41

二、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55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58

一、社会学在旧中国的产生58

二、社会学在新中国的发展61

第三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65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65

一、社会的涵义65

二、社会有机体67

第二节 社会结构71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71

二、社会结构研究的内容71

三、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72

第三节 自然环境73

一、自然环境的概念73

二、自然环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75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76

第四节 人口79

一、人口的概念和内容79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87

三、我国的人口问题90

第四章 社会文化93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构成与特性93

一、文化的概念93

二、文化的特性95

三、文化的构成96

第二节 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99

一、关于文化特性形成的理论99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102

第三节 文化的运行规律104

一、文化的积累与传递104

二、文化的传播与渗透106

三、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107

第四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09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109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111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16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118

第一节 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118

一、人的本质118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19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121

一、社会化的含义和内容121

二、社会化的过程124

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130

四、社会化与个性的形成132

第三节 社会角色133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133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135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137

第六章 社会群体141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141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141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42

三、基本群体143

第二节 家庭145

一、家庭的概念145

二、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146

三、家庭的结构与功能148

四、家庭的发展趋势153

第三节 邻里与工作群体155

一、邻里155

二、工作群体157

第四节 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60

一、初级群体的衰落160

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62

第七章 社会组织164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型164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164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167

三、社会组织的功能171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173

一、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173

二、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176

三、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180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运行与管理182

一、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过程182

二、科层制与社会组织管理184

三、社会组织的冲突与协调187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90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190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190

二、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193

三、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198

第二节 社会阶级200

一、阶级的起源和本质200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204

三、当代中国阶级结构的演变205

第三节 社会阶层210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与类型210

二、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211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阶层的变化213

四、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218

五、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224

第四节 社会流动225

一、社会流动的性质和意义225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228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231

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3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232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33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35

第九章 社区237

第一节 社区概述237

一、社区的概念237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239

三、社区的分类242

四、社区研究的意义243

第二节 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两大基本类型245

一、农村社区245

二、城市社区248

三、城乡关系253

第三节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255

一、社区发展255

二、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59

第四节 城市化264

一、城市化概述264

二、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266

第十章 社会制度271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271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和特征271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274

三、社会制度的分类276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279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279

二、社会制度功能的失调281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282

第三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284

一、制度化284

二、制度改革286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方式292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概述292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概念292

二、生活方式的研究方法295

三、生活方式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社会过程的反作用298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300

一、劳动生活方式300

二、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302

三、精神生活方式306

四、闲暇生活方式308

第三节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310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310

二、建立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312

第四节 网络社会的来临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13

一、网络社会的来临313

二、网络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广泛影响316

三、迎接网络社会的挑战322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325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325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325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326

三、社会变迁的动力329

第二节 社会发展332

一、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意义332

二、战后世界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335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338

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338

二、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342

三、社会现代化的途径345

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348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前提与基本特点348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基本方针350

第五节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352

一、全球化趋势概述352

二、西方社会学家关于全球化的理论356

三、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362

四、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366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371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构成和功能371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371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372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374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376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376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378

三、社会舆论383

第三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385

一、越轨行为概述386

二、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388

三、聚众行为的社会控制390

第四节 社会问题及其综合治理394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395

二、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397

三、社会问题的分类402

四、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403

第五节 网络社会中的社会控制问题404

一、网络社会问题404

二、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的挑战407

三、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409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415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415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415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418

三、社会保障的管理420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421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21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423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428

一、社会保险429

二、社会福利432

三、社会救济435

四、社会优抚438

第四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439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结构439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441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443

第十五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445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445

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445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446

三、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449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451

一、选题阶段452

二、设计阶段454

三、实施阶段454

四、总结阶段455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456

一、观察法456

二、个案法457

三、抽样调查法459

四、问卷法465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467

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467

二、统计分组470

三、统计分析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