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尤仁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839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三个代表”思想-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

一、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11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11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轮廓的形成12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14

四、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5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6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1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1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和伟大意义25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7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35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3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37

二、“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4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5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7

一、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4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5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52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56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56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56

二、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8

三、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63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67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70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70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73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7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发展77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79

三、创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8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85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85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85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88

三、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内涵92

四、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00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00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03

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0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08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8

一、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10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11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1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矛盾全局118

一、对我国社会矛盾全局和主要矛盾认识的曲折和转变118

二、新时期对我国社会矛盾全局和主要矛盾的新认识119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22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2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24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30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35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38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138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138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142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7

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147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9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56

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62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66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66

二、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72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78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178

一、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78

二、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83

三、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186

四、改革的意义187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189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192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2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96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98

四、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201

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203

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203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207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2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20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20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2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28

二、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3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4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42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42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5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49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51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54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254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56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58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262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70

一、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70

二、依法治国的内容及重要意义271

三、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75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8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8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及其特征28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82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28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29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29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292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294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95

二、思想道德建设297

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0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304

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304

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06

第十一章 新时期外交战略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308

第一节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08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08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13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19

第二节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23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32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深远意义327

三、“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329

四、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332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33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39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339

二、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重要建设力量343

三、依靠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345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47

五、改革开放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4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51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351

二、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52

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354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56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357

二、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59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63

后记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