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康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518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9
第一节 无因性理论概述9
一、无因性的含义9
二、民法学中的无因性问题10
第二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历史探源17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历史起源——罗马法中的交付制度17
二、关于交付转移所有权是否需要所有权转移合意23
三、交付转移所有权是否需要正当原因:有因性与无因性之争27
第三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形成与确立47
一、萨维尼后世的普通法学者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发展47
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确立51
第二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评析56
第一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56
一、民族精神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强大精神动力56
二、观念论、体系化的思想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学术背景58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实践需要59
四、私法自治的理念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形成的直接催化剂60
第二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功能和价值61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功能61
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价值65
第三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弊端76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是理性主义的产物和形而上学的先验论77
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带来民事制度的迂回重复84
三、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内部逻辑混乱89
四、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中性伦理”影响民法典价值体系的和谐92
第三章 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舍取111
第一节 我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继受状况111
一、我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继受的历史背景111
二、我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继受的学术状况113
三、我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继受的立法状况118
四、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继受状况136
第二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概念的舍取140
一、物权行为概念的理论预设前提141
二、物权行为概念的检验——回到生活中去151
三、物权行为概念的舍取及其意义166
第三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的舍取170
一、物权行为独立性的概念及其意义170
二、交付的法律性质——以动产物权变动为考察对象173
三、他物权设定行为的法律性质——以抵押权设定为考察对象190
四、所有权保留行为的法律性质196
五、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法律关系清晰的关系201
第四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的舍取207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概念及其价值和功能208
二、物权行为无因性与交易安全的保护213
三、物权行为无因性与不当得利制度224
第四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舍取后的效应体系238
第一节 再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239
一、德国民法中的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的涵义及其价值240
二、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理论基础242
三、对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区分理论的反思246
四、结束语251
第二节 再论无权处分——以处分行为与物权行为的价值冲突为突破口252
一、无权处分行为的比较法考察和历史考察253
二、无权处分行为的概念、效力和价值267
三、我国未来立法关于无权处分制度的选择271
第三节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再定性283
一、问题的提出283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渊源286
三、不当得利制度在中世纪的嬗变297
四、不当得利制度在大陆法系法典化过程中的形成300
五、英美法系的“不当得利返还权”305
六、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定性和定位309
第五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功能代替315
第一节 善意取得制度316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法考察316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功能和法理基础326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范围344
第二节 公示公信原则347
一、公示原则的概念、法理基础与功能347
二、公示原则的对象、方式和效力348
第三节 保护第三人交易安全规则的制度选择367
一、善意取得、公示公信与物权行为无因性之间的关系367
二、我国《物权法》关于保护第三人交易安全的制度选择371
主要参考文献374
后记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