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4968662.jpg)
- 顾冠华,沈广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4864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文化与高等教育1
第一节 文化概说1
一 文化的内涵1
二 文化的本质特征3
三 文化的层次结构4
四 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扫描9
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9
二 传统文化是新文化创造与发展的基石10
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4
第三节 高等教育面面观25
一 高等教育的内涵与基本特征26
二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轨迹28
第二章 文化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34
第一节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制约35
一 现实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制约36
二 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制约39
三 现实与传统:在影响高等教育中的相互关系41
第二节 高等教育能动地反作用于文化43
一 高等教育能动地选择、传递和延续文化43
二 高等教育能动地创造和增值文化49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57
第一节 现代化与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57
一 现代化概说57
二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60
第二节 先“化”人,后“化”物64
一 由“传统的人”向“现代化的人”转变64
二 以“面向现代化”为龙头核心的“三个面向”68
第三节 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宏伟目标71
一 内部视角: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管窥71
二 外部视角: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鸟瞰73
三 中国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难度87
第四节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92
一 以教治国:至高至上的教育价值观92
二 有教无类:民主大众色彩的教育对象观95
三 德育首位:恒久持续的教育目标观98
四 教学真知:历久弥新的教学规律103
第五节 克服传统文化和教育的负面因素116
一 与实践的脱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价值判断116
二 克服负面因素对教育思想现代化的阻碍120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126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教育传统126
一 敬德思想:先秦开创重视道德教育的先河126
二 三纲五常:两汉构建传统道德教育核心体系128
三 仁义为本:隋唐盛世注重“正身”、“教化”130
四 四书五经:宋明理学圈定道德教育之教材131
五 新民德:晚清伦理道德教育内容转轨133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育136
一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育内容136
二 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方法149
三 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原则154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168
一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目标定位168
二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内容体系171
三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实施途径175
四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管理、评估和投入体系177
五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队伍建设180
六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观183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文化环境中的高等教育188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文化环境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189
一 市场经济促使人们转变高等教育观念189
二 高等教育管理适度引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190
三 高等教育效益观念得到确立和强化191
四 高等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变单一为多元191
五 高校职能大大拓展192
六 校园民主空气和创新意识得到催化193
第二节 市场经济文化环境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193
一 违反规律:将教育任由“无形的手”支配194
二 片面的商品观念使德育存在“滑坡”危险199
三 社会分配不公导致厌学、厌教和人才流失20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文化环境的适应201
一 正确把握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201
二 教育“有限产业化”及其条件202
三 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应答207
四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216
五 高校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机制220
六 强化思想品德教育222
七 合理借鉴先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223
第四节 传统人文精神对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遏制225
一 以见利思义遏制唯利是图、金钱至上225
二 以传统的群体精神遏制极端个人主义227
三 以仁爱、兼爱思想克服唯我、嫉妒、内耗228
四 以安贫乐道抵制贪得无厌和享乐至上229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232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232
一 市场经济的文化特征232
二 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234
三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242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252
一 市场经济呼唤高校传统文化教育252
二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人文教育258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68
一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268
二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270
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74
第七章 传统谋略文化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借鉴280
第一节 先谋后事:高等教育整体运行的基础和先导283
一 科学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285
二 前瞻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287
三 利益性原则和竞争性原则288
四 求异性原则和因变性原则289
第二节 知己知彼: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290
一 “知己知彼”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291
二 “知己知彼”是高等教育服务现代化的需要292
三 “知己知彼”是高校合作与竞争的需要293
四 “知己知彼”是联合办学、合作教育的需要294
五 “知己知彼”是高校管理和育人的需要294
第三节 因利制权:高等教育管理决策的基本原则295
一 正确把握高等教育的“利”及利益关系296
二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因利制权与趋利避害300
第四节 反客为主:高等教育管理和育人的重要策略305
一 将社会力量之“客”引入学校参与办学305
二 将教职员工之“客”引入学校管理当家做主308
三 将大学生之“客”引入学生管理和自我教育310
第八章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智育目标313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才与专才314
一 时代背景决定着教育对博与专的不同选择315
二 科举制度及其应试性对博与专的影响321
三 综合考察:五大要素对博与专的认同制约324
第二节 通才与专才的内涵与类型328
一 通才与专才相比较而存在328
二 通才与专才各有不同层次和“通”“专”结构328
第三节 通才与专才的社会需求331
一 市场经济需要各种各样的通才与专才331
二 全面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337
三 以专才教育为主,酌增通识教育成分338
四 应试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辨析342
第四节 关于通才与专才培养的两点认识348
一 把握各种通才与专才的特点及学生特长348
二 各层次高校应准确把握自己的智育目标349
第九章 传统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35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351
第二节 破除传统观念,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356
一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356
二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363
三 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相关问题的认识369
四 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371
第三节 职业大学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使命375
一 职业大学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76
二 职业大学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应答382
第十章 传统文化与高校教师队伍现代化387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387
一 师道与师责:传统文化中教师的作用与地位387
二 师德与师质:传统文化中为师的标准和要求393
三 师情与师谊:传统文化中的师生关系407
第二节 继承与创新:跨世纪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构建415
一 传道、授业、解惑、导创417
二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整合421
三 变见贤思嫉为见贤思齐424
四 在教师角色的泛化中竞争取胜430
五 勇于冒尖与严谨踏实的学风教风436
第十一章 书院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439
第一节 中国书院发展概略439
一 书院产生之源头探微439
二 书院兴起之背景考察440
三 书院发展之脉络扫描442
第二节 中国书院制度的基本特征444
一 书院办学目的:学术研究——人格陶冶445
二 书院教育制度:开门办学——逐步完善446
三 书院教育结构:无序、单一——有序、多样448
四 书院教学过程:简单、传统——系统、科学451
五 书院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和谐融洽457
第三节 书院与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458
一 书院与高等教育价值的反思459
二 书院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465
三 书院与高校素质教育473
四 书院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480
第四节 大学学习方法的选择与变革482
一 大学学习方法变革势在必行482
二 国外学习理论对大学学习方法的借鉴意义485
三 大学学习方法选择与变革的原则488
第十二章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491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国际交流491
一 科技与文化交流频繁491
二 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494
三 教育经验的相互借鉴496
四 专家学者交流增多498
五 外语教学不断加强500
第二节 国际化: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502
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502
二 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507
第三节 “国际合作:高校第四职能”述评514
一 认识上的偏差:从高校职能演变来考察515
二 理论上的乏力:从已有高校职能观来考察519
三 实践上的缺失:从适用性来考察521
第四节 克服传统文化对高教国际化的负面影响526
一 不良开放观:制约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528
二 稳固的文化结构:羁绊高等教育的国际融合529
三 传统宗派观:束缚国际学术合作的发展530
四 儒学复兴:掩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531
五 外语教学单一:阻碍高教国际化多极发展531
主要参考文献533
后记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