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技术入门经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技术入门经典](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4960516.jpg)
- (美)UylessBlack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1696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技术入门经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技术概述1
1.1什么是网络和连网2
1.2为何要组建网络3
1.3网络的组成部分4
1.4网络架构:合并物理和逻辑组件4
1.4.1物理网络4
1.4.2物理布局——网络拓扑4
1.4.3逻辑网络6
1.5两种类型的网络:局域网和广域网6
1.5.1 LAN6
1.5.2 WAN7
1.5.3网络拓扑、LAN和WAN示例7
1.6 Internet与局域网之间的关系8
1.7连接到Internet8
1.8 Internet为何很重要9
1.9内联网、外联网和互联网络9
1.10总结10
1.11问与答10
第2章 连网的益处11
2.1计算机网络出现前的计算11
2.2网络技术的突破——分组交换12
2.3连网的益处14
2.3.1文件管理15
2.3.2共享软件15
2.3.3共享打印机和其他外部设备15
2.3.4集中管理配置15
2.3.5速度和经济16
2.4总结16
2.5问与答16
第3章 传输数据——网络的工作原理17
3.1网络协议17
3.2 OSI模型以及为何应熟悉它17
3.3 Internet模型21
3.4网络地址或第3层地址22
3.5 MAC地址或第2层地址——以太网地址24
3.6使用地址转发数据流24
3.7主要协议概述25
3.7.1以太网25
3.7.2 Internet协议26
3.7.3异步传输模式27
3.8 IPX27
3.9别了NetBIOS和NetBEUI28
3.10总结28
3.11问与答28
第4章 计算机概念29
4.1数字、数量级和分数29
4.2计算机硬件30
4.2.1 CPU31
4.2.2主板31
4.2.3内存32
4.2.4磁盘33
4.2.5磁盘的类型34
4.2.6固态驱动器34
4.2.7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34
4.2.8扩展卡35
4.2.9周边元件互接35
4.3网卡36
4.3.1视频适配卡和显示器36
4.3.2通用串行总线37
4.3.3 USB和FireWire38
4.4操作系统和软件38
4.4.1多任务39
4.4.2计算机启动过程39
4.4.3 OS——透明的计算机管家40
4.4.4操作系统示例40
4.4.5设备驱动程序42
4.5总结42
4.6问与答42
第5章 网络概念44
5.1网络元素44
5.2对速度的需求44
5.2.1影响速度的因素45
5.2.2硬件方面的考虑45
5.2.3软件方面的考虑46
5.3路由器46
5.3.1路由选择47
5.3.2转发48
5.3.3路由器的其他功能49
5.4客户-服务器模型49
5.5服务器50
5.5.1 RAID50
5.5.2高可用性和容错51
5.6服务器操作系统52
5.6.1 NovellNetWare52
5.6.2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53
5.6.3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53
5.6.4 UNIX54
5.6.5 Linux54
5.7介质55
5.7.1铜缆55
5.7.2光纤56
5.7.3同轴电缆57
5.7.4无线介质57
5.8总结57
5.9问与答58
第6章 使用广域网扩展LAN59
6.1 WAN是什么59
6.2 WAN的组成部分60
6.3用户-网络接口、网络内部接口和网络-网络接口62
6.4住宅宽带63
6.4.1 DSL63
6.4.2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服务64
6.4.3卫星服务64
6.5第1层WAN载波系统:T1和SONET64
6.5.1 T165
6.5.2 SONET66
6.6 WAN第2层技术:ATM和MPLS67
6.6.1 ATM67
6.6.2帧中继69
6.6.3 MPLS69
6.7端到端通信70
6.8总结71
6.9问与答71
第7章 移动无线网络73
7.1理解无线连网技术73
7.2移动无线网络简史75
7.3蜂窝概念75
7.4 Wi-Fi76
7.5蓝牙77
7.6 Wi-Fi和蓝牙是竞争对手吗78
7.7 Wi-Fi和蓝牙之间的信号干扰78
7.8无线网络的安全考虑78
7.9实现方面的考虑79
7.10总结79
7.11问与答80
第8章 远程联网81
8.1早期的远程控制81
8.2用于系统管理的远程控制82
8.3调制解调器和远程接入82
8.4调制解调器标准83
8.5现代远程接入协议和规程83
8.6点到点协议84
8.6.1用于支持PPP的协议84
8.6.2其他有用的PPP功能85
8.6.3第2层隧道协议85
8.6.4提高拨号安全的方法86
8.7使用Internet进行远程接入:VPN86
8.8远程接入解决方案:组建还是购买87
8.8.1建立远程接入解决方案88
8.8.2购买现成的远程接入方案88
8.9总结88
8.10问与答88
第9章 规划网络90
9.1最佳实践和组建计算机网络90
9.2规划最佳实践:规划、设计、实施和调整91
9.3应用最佳实践92
9.4使用标准支持互操作性93
9.5使用最佳实践提高安全性94
9.5.1阐明使用政策和流程95
9.5.2定义安全行为95
9.5.3监视定义的内容95
9.6总结96
9.7问与答96
第10章 设计网络97
10.1第1步:确定网络的用途98
10.2第2步:列出各台计算机要执行的任务100
10.3第3步:选择网络类型——是否集中化101
10.3.1对等网络101
10.3.2基于服务器的网络102
10.3.3文件服务器和安全性103
10.3.4备份更容易103
10.3.5管理配置更容易104
10.3.6选择拓扑104
10.4第4步:绘制网络示意图104
10.4.1绘制逻辑网络示意图105
10.4.2绘制物理网络示意图107
10.5第5步:编写规范109
10.6第6步:组建网络110
10.7总结111
10.8问与答111
第11章 选择网络硬件和软件112
11.1评估服务器硬件112
11.2评估网络互连硬件113
11.3为以太网选择硬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14
11.3.1以太网100BASE-T114
11.3.2以太网1000BASE-T115
11.3.3兆比特以太网和吉比特以太网的实现理念115
11.4选择网络类型:客户-服务器网络还是对等网络116
11.4.1客户-服务器网络116
11.4.2对等网络117
11.5对等OS118
11.6使用Microsoft Windows组建对等网络118
11.7评估NOS121
11.7.1 NovellNetWare121
11.7.2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122
11.7.3 UNIX和Linux123
11.8 网络瓶颈123
11.9网络协议124
11.10总结124
11.11问与答125
第12章 组装网络126
12.1安装前须知126
12.2安装适配卡128
12.3布线131
12.4无线连网133
12.5总结133
12.6问与答133
第13章 网络应用程序134
13.1群件简介134
13.2电子邮件135
13.2.1 POP3和IMAP4136
13.2.2 SMTP136
13.2.3专用邮件系统136
13.2.4开放标准电子邮件136
13.2.5配置电子邮件137
13.2.6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137
13.2.7诊断电子邮件故障138
13.2.8对付垃圾邮件139
13.3日程安排和日历140
13.4通信录管理141
13.5网络应用程序示例142
13.5.1 NovellGroupWise142
13.5.2 Lotus Notes143
13.5.3 Microsft Exchange/Outlook144
13.5.4文件传输和FTP145
13.6总结146
13.7问与答146
第14章 连接到Internet——基本功能147
14.1 Internet的起源147
14.2 ISP148
14.3 IXP149
14.4 BGP150
14.5对等150
14.6选择ISP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51
14.7创建TCP/IP的原因和历程151
14.8端口153
14.9套接字154
14.10 IP功能154
14.11 TCP功能155
14.12 UDP功能156
14.13总结156
14.14问与答156
第15章 连接到Internet——重要的支持功能158
15.1 DNS158
15.1.1域名空间159
15.1.2 DNS根名称服务器160
15.1.3 DNS的工作原理161
15.1.4获取域名162
15.1.5资源记录162
15.1.6在网络中部署DNS163
15.2 IP地址163
15.2.1子网划分164
15.2.2子网掩码165
15.3获取IP地址166
15.3.1给网络设备配置IP地址166
15.3.2给 服务器配置静态IP地址166
15.4 DHCP168
15.4.1给网络客户端配置DHCP168
15.4.2在网络中部署DHCP169
15.5 Web170
15.5.1 HTML171
15.5.2 HTTP172
15.6网站组建理念172
15.7总结174
15.8问与答174
第16章Microsoft联网175
16.1 Microsoft的逻辑网络结构175
16.2安装和配置Microsoft Server177
16.2.1安装过程178
16.2.2 配置Windows 2003服务器178
16.2.3将Windows客户端配置为域成员180
16.2.4将客户端计算机加入域中180
16.3在Windows中配置网络协议182
16.4在网络中共享文件夹和打印机183
16.5管理Microsoft服务器184
16.6 Windows Server 2003的未来186
16.7 Windows Server 2008186
16.8总结186
16.9问与答186
第17章UNIX和Linux连网188
17.1 UNIX的起源188
17.2基本UNIX概念189
17.3作为网络平台的UNIX/Linux190
17.4 Linux服务器的网络服务和设置191
17.5共享文件的方式192
17.5.1创建NFS共享192
17.5.2升级Linux服务器193
17.6网络服务器小结193
17.7总结194
17.8问与答194
第18章 总结和回顾195
18.1复习Internet分层模型195
18.2重要网络组件在分层模型中所处的位置196
18.3名称、地址和套接字:通信助手197
18.4名称、地址和套接字之间的关系198
18.5网络接口所处的位置198
18.6总结198
18.7问与答198
第19章 网络管理员的职责200
19.1信息技术职位200
19.2计算机网络教育和认证201
19.3有关管理规划和安装过程的其他思考202
19.4有关预算的几点思考203
19.5管理网络项目203
19.6总结205
19.7问与答205
第20章 安全206
20.1基本术语207
20.2安全威胁207
20.3安全措施208
20.4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208
20.4.1用户名209
20.4.2密码保护209
20.4.3审核登录210
20.4.4资源权限212
20.5对付病毒212
20.6保护内部网络使其免受外部攻击213
20.7其他重要的安全协议214
20.7.1密码验证协议215
20.7.2挑战握手验证协议215
20.7.3远程验证拨入用户服务215
20.7.4安全套接字层215
20.7.5点到点隧道协议215
20.7.6安全套接字隧道协议216
20.7.7安全外壳216
20.7.8 DNS安全协议216
20.7.9 Internet安全协议216
20.7.10如何选择216
20.8无线网络217
20.9确保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218
20.10总结218
20.11问与答219
第21章 管理网络220
21.1升级网络220
21.2管理硬件升级和扩容221
21.3管理软件升级和扩容221
21.4 NOS和客户端许可222
21.4.1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2003的许可方式223
21.4.2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2008的许可方式224
21.5备份网络数据224
21.5.1备份基础224
21.5.2备份类型225
21.6网络和灾难恢复计划226
21.6.1定义计算基础设施227
21.6.2评估对业务的影响227
21.6.3评估计算环境的弱点228
21.6.4制定计划228
21.7归档229
21.8总结229
21.9问与答229
第22章 网络故障排除230
22.1 MIB和SNMP230
22.2排除路由器故障231
22.3监视服务器硬件232
22.4处理器性能232
22.5硬盘性能和空间234
22.6内存使用情况235
22.7使用事件日志跟踪问题236
22.8检查TCP/IP连接性的命令行工具238
22.8.1 ping238
22.8.2 FTP240
22.8.3 traceroute240
22.8.4 nslookup241
22.9总结241
22.10问与答242
第23章 网络管理员的一天243
23.1管理员243
23.2日常任务245
23.3支持用户的策略246
23.4制定网络策略247
23.5总结247
23.6问与答247
第24章 网络的发展方向249
24.1 Linux持续增长249
24.2 Wi-Fi变种——WiMax250
24.3云计算250
24.3.1实现云计算的根本原因250
24.3.2云示例251
24.3.3云的潜在问题和机会251
24.4计算机、生物工程和云251
术语表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