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理研究
  • 唐文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024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经济增长-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2

第三节 内容体系和结构安排11

第四节 主要发现13

第一章 收敛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实证方法15

第一节 收敛性分析的理论基础15

第二节 地区收敛与发散的一般机理22

第三节 实证研究中收敛的分类和检验32

第四节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43

第五节 简要评论47

第二章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动态特征51

第一节 数据来源51

第二节 省际截面数据考察54

第三节 收入分布动态演进60

第四节 条件收敛计量检验65

第五节 本章小结75

第三章 双重转型下地区收敛与发散的基本机理79

第一节 双重转型经济:两个产业与三个部门80

第二节 双重转型经济资本边际报酬特征91

第三节 双重转型经济的收敛性形成机理96

第四节 双重转型经济收敛性形成机理实证检验103

第五节 本章小结116

第四章 政府转型与俱乐部收敛性形成机理118

第一节 政府与增长118

第二节 中国渐进转型中的政府转型与政府规模121

第三节 存在最小政府规模经济的增长路径131

第四节 俱乐部收敛性的形成与变化机理140

第五节 发展“门槛”估计及检验145

第六节 本章小结149

第五章 体现型技术进步对地区收敛性的影响机理151

第一节 体现型技术进步的概念及产生渠道152

第二节 体现型技术进步的估计及增长核算方法155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中体现型技术进步的作用158

第四节 体现型技术进步对地区收敛性的影响及检验168

第五节 本章小结177

第六章 中国地区差距发展的未来展望178

第一节 地区收敛性的形成机理179

第二节 地区差距的未来发展趋势180

第三节 政策建议185

参考文献193

后记208

图表索引6

图索引6

图0-1 研究思路6

图0-2 研究的技术路径10

图1-1 资本收益递减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动态25

图1-2 条件收敛26

图1-3 技术差距的演变28

图1-4 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生产函数31

图1-5 多重均衡31

图2-1 人均GDP的σ收敛性55

图2-2 劳均GDP的σ收敛性56

图2-3 中国省际劳均产出高斯核密度估计图61

图2-4 中国省际人均收入高斯核密度估计图63

图2-5 中国省际劳均产出高斯核密度估计图(去除京、津、沪)64

图2-6 中国地区劳均产出Moran'I统计量73

图3-1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对比80

图3-2 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82

图3-3 三次产业贡献率83

图3-4 国有部门就业人员84

图3-5 中国货物与服务净出口85

图3-6 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经济86

图3-7 二元结构转变不同阶段的工资率88

图3-8 满足资本边际报酬不变的?数值模拟结果95

图3-9 不同生产率差异下满足资本边际报酬不变的?数值模拟结果96

图3-10 双重转型经济收敛性动态特征100

图3-11 生产要素流动对收敛性的影响机理102

图3-12 双重转型经济收敛与发散的基本机理103

图3-13 各大区域工资产值比109

图4-1 不同政府转型模式下政府规模126

图4-2 预算外收入增长速度及行政事业费的支出比例128

图4-3 不同地区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129

图4-4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平均工资131

图4-5 存在最小政府规模的低水平增长路径135

图4-6 从低水平均衡跳跃到高水平均衡的过渡增长路径136

图4-7 从低水平跳跃到高水平均衡的过渡增长路径产出变化137

图4-8 从低水平跳跃到高水平均衡的过渡增长路径资本存量变化138

图4-9 从低水平跳跃到高水平均衡的过渡增长路径实际税率变化138

图4-10 从低水平跳跃到高水平均衡的过渡增长路径资本边际生产率变化139

图4-11 早期俱乐部收敛的基本成因142

图4-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俱乐部收敛性变化的主要原因143

图4-13 苏、浙、云、贵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144

图4-14 人均GDP与其增长率关系的非参数估计结果146

图5-1 中性技术进步与体现型技术进步的变化167

图5-2 体现型技术进步对地区收敛性的影响机理169

图5-3 设备与非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率与投资率散点图175

图5-4 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率与FDI散点图175

图6-1 20世纪90年代发散的主要机理180

图6-2 国有经济投资与就业情况182

表索引44

表1-1 已有研究使用的收敛概念及检验方法44

表1-2 已有研究的主要结论46

表2-1 β收敛的分段检验结果57

表2-2 俱乐部收敛的计量检验结果:1978~2006年58

表2-3 俱乐部收敛的计量检验结果:1978~1992年59

表2-4 俱乐部收敛的计量检验结果:1993~2006年59

表2-5 条件收敛的计量检验结果:1978~1992年66

表2-6 条件收敛的计量检验结果:1993~2006年68

表2-7 面板数据条件收敛的计量检验结果:1993~2005年72

表2-8 条件收敛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74

表3-1 2006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81

表3-2 1981~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89

表3-3 各阶段劳动力转移和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04

表3-4 各地区代表年份工资产值比107

表3-5 工资产值比与经济收敛性关系的计量检验结果111

表3-6 初始工资产值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检验结果112

表3-7 农村劳动力外出情况113

表3-8 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收敛效应检验114

表3-9 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收敛效应分段检验115

表4-1 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检验148

表5-1 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速度159

表5-2 各个时期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平均速度160

表5-3 各个时期美国各类投资品的体现型技术进步平均速度161

表5-4 1985~2005年中国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间接估计结果163

表5-5 中国各阶段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平均速度163

表5-6 中国非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速度164

表5-7 1980~2005年设备与非设备资本存量估计结果165

表5-8 资本、劳动产出弹性的估计结果166

表5-9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67

表5-10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比重170

表5-11 截至2006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情况170

表5-12 截至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171

表5-13 部分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2

表5-14 1991~2006年中国各地区设备、非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速度173

表5-15 1991~2006年各大区域设备、非设备体现型技术进步速度174

表5-16 投资、FDI对体现型技术进步影响的计量检验结果176

表6-1 西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部分指标183

表6-2 西部九省、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数1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