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946838.jpg)
- 黄进,夏涛,郑化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556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76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生物材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生物质化工及材料概述1
1.1 生物质化工技术及发展趋势2
1.1.1 生物质化工概述2
1.1.2 生物质化工技术的现状3
1.1.3 生物质绿色化工技术4
1.1.4 生物质化工的发展方向6
1.2 生物质材料及发展趋势6
1.2.1 生物质材料的定义6
1.2.2 生物质材料的特征7
1.2.3 生物质材料的应用8
1.2.4 生物质材料的发展方向9
参考文献9
第2章 生物质化工技术12
2.1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12
2.1.1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的特点13
2.1.2 直接燃烧技术13
2.1.3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15
2.1.4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存在的问题16
2.2 生物质热解技术16
2.2.1 生物质热解机理17
2.2.2 生物质热解的动力学18
2.2.3 生物质热解影响因素21
2.2.4 生物质热解工艺类型23
2.2.5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及研究开发现状24
2.2.6 生物质热解技术产业化需解决的问题27
2.3 生物质液化技术27
2.3.1 生物质液化技术类型27
2.3.2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28
2.3.3 生物质高压液化31
2.3.4 生物质与煤共液化研究36
2.4 生物质气化技术37
2.4.1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37
2.4.2 生物质气化原理37
2.4.3 生物质气化工艺及设备38
2.4.4 生物质气化的影响因素45
2.4.5 生物质气化燃气的净化47
参考文献49
第3章 生物质制氢及相关技术53
3.1 生物质热化学制氢技术54
3.1.1 热化学制氢技术类型54
3.1.2 生物质气化制氢55
3.1.3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60
3.1.4 生物质热解油重整制氢60
3.1.5 生物质热化学制氢的影响因素61
3.1.6 生物质制氢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62
3.2 超临界水中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62
3.2.1 制氢机理63
3.2.2 制氢反应动力学64
3.2.3 超临界水中生物质制氢的影响因素65
3.2.4 制氢工艺与主要设备67
3.3 光催化重整生物质制氢技术69
3.3.1 光催化重整生物质制氢69
3.3.2 光催化重整乙醇制氢70
3.3.3 光催化重整甲醇制氢72
3.4 生物质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73
3.4.1 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途径74
3.4.2 乙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反应热力学76
3.4.3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动力学76
3.4.4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催化剂77
参考文献80
第4章 生物质新能源的制备82
4.1 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82
4.1.1 燃料乙醇的发展与应用83
4.1.2 燃料乙醇生产的主要方法84
4.1.3 生物质水解制取燃料乙醇技术85
4.2 燃料甲醇的生产技术92
4.2.1 生物质合成甲醇国内外研究现状92
4.2.2 生物质合成燃料甲醇技术93
4.2.3 生物质气化甲醇合成系统95
4.2.4 生物质气化甲醇合成工艺100
4.3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102
4.3.1 生物柴油的优缺点103
4.3.2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104
4.3.3 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111
4.4 生物油112
4.4.1 生物油的化学组成112
4.4.2 生物油的生产与精制113
4.4.3 生物油的应用115
参考文献115
第5章 生物质制备平台化合物117
5.1 生物质甘油制备1,3-丙二醇117
5.1.1 1,3-丙二醇的合成方法117
5.1.2 甘油化学法转化为1,3-丙二醇119
5.2 生物质制备糠醛120
5.2.1 糠醛的生产技术120
5.2.2 糠醛制备的影响因素122
5.3 生物质制备新型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123
5.3.1 乙酰丙酸的制备方法124
5.3.2 生物质水解生成乙酰丙酸的机理128
5.3.3 生物质水解生成乙酰丙酸的反应动力学130
5.3.4 乙酰丙酸的提取方法130
参考文献131
第6章 生物合成聚合物及应用133
6.1 生物合成聚合物的种类和性质133
6.1.1 聚羟基脂肪酸酯134
6.1.2 聚氨基酸类聚合物137
6.2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生物合成139
6.2.1 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生物139
6.2.2 生物代谢及合成途径140
6.2.3 生物合成中主要的酶类及相关基因142
6.2.4 基因工程改造144
6.3 聚氨基酸聚合物的生物合成146
6.3.1 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146
6.3.2 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148
6.3.3 蓝细菌肽的生物合成149
6.4 生物合成聚合物的应用150
6.4.1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应用150
6.4.2 聚氨基酸类聚合物的应用151
6.5 结论及展望154
参考文献155
第7章 聚乳酸合成工艺及应用157
7.1 聚乳酸的合成工艺157
7.1.1 乳酸的缩聚157
7.1.2 丙交酯的合成和开环聚合160
7.1.3 聚乳酸的扩链162
7.2 聚乳酸的物理性质和性能163
7.2.1 聚乳酸的物理性质163
7.2.2 聚乳酸的使用性能164
7.2.3 聚乳酸的可生物降解性能167
7.3 聚乳酸材料的改性168
7.3.1 聚乳酸的共聚改性168
7.3.2 聚乳酸的共混改性169
7.3.3 聚乳酸的纳米复合改性172
7.4 聚乳酸的成型加工176
7.4.1 聚乳酸的注射成型176
7.4.2 聚乳酸的注射-拉伸-吹塑成型177
7.4.3 聚乳酸的挤出成型178
7.4.4 聚乳酸的挤出-拉伸-成膜179
7.4.5 聚乳酸的热成型181
7.5 聚乳酸的应用181
7.5.1 聚乳酸降解塑料181
7.5.2 聚乳酸纤维183
7.5.3 聚乳酸生物医用材料184
7.6 结论及展望185
参考文献186
第8章 天然聚多糖及材料189
8.1 纤维素及材料189
8.1.1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189
8.1.2 纤维素的化学修饰193
8.1.3 再生纤维素材料198
8.2 纤维素纤维及复合材料203
8.2.1 纤维素纤维的种类及性质203
8.2.2 纤维素纤维的表面处理205
8.2.3 天然纤维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207
8.2.4 纤维素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209
8.3 甲壳素和壳聚糖及材料213
8.3.1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213
8.3.2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214
8.3.3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219
8.4 淀粉及材料222
8.4.1 淀粉的结构和性质223
8.4.2 淀粉的化学改性225
8.4.3 淀粉材料及淀粉复合材料229
8.5 结论及展望234
参考文献235
第9章 木质素及材料243
9.1 木质素的结构与性质243
9.1.1 木质素的多级结构243
9.1.2 木质素的物理性质245
9.1.3 木质素的降解性246
9.1.4 木质素的官能团及衍生化246
9.1.5 木质素的接枝共聚247
9.2 木质素复合材料248
9.2.1 木质素酚醛树脂248
9.2.2 木质素聚氨酯249
9.2.3 木质素填充改性橡胶250
9.2.4 木质素共混改性聚烯烃251
9.2.5 木质素/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252
9.2.6 其他木质素复合材料253
9.3 木质素及材料的应用255
9.3.1 木质素材料用作工程塑料255
9.3.2 木质素材料用作泡沫和薄膜材料256
9.3.3 木质素材料用作胶黏剂256
9.3.4 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用作絮凝剂258
9.3.5 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的其他用途259
9.4 结论及展望260
参考文献261
第10章 天然蛋白质及材料265
10.1 常见的天然蛋白质265
10.1.1 大豆蛋白质265
10.1.2 玉米蛋白质266
10.1.3 小麦蛋白质267
10.1.4 胶原蛋白质和明胶267
10.1.5 酪蛋白质268
10.2 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68
10.2.1 蛋白质的物理性质268
10.2.2 蛋白质的化学反应270
10.2.3 蛋白质的接枝共聚272
10.3 天然蛋白质材料273
10.3.1 增塑和变性蛋白质材料274
10.3.2 交联改性蛋白质材料275
10.3.3 蛋白质共混材料277
10.3.4 纳米复合蛋白质材料279
10.4 蛋白质材料的应用281
10.4.1 蛋白质降解材料和可食性薄膜281
10.4.2 蛋白质纤维和纳米纤维282
10.4.3 蛋白质胶黏剂284
10.4.4 蛋白质生物材料287
10.5 结论及展望289
参考文献291
第11章 天然植物油及材料295
11.1 天然油脂的结构及组成295
11.2 植物油的直接聚合及材料297
11.2.1 植物油-乙烯基单体共聚塑料298
11.2.2 蓖麻油基聚氨酯及互穿网络材料300
11.3 植物油化学改性及材料302
11.3.1 聚酯302
11.3.2 聚氨酯305
11.3.3 丙烯酸/马来酸酐改性植物油-乙烯基单体共聚塑料308
11.3.4 环氧树脂309
11.3.5 聚酰胺和聚酯酰胺310
11.3.6 聚多酚311
11.4 植物油复合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312
11.5 结论及展望314
参考文献314
第12章 生物质纳米粒及应用318
12.1 生物质纳米粒的种类和性质318
12.1.1 纤维素纳米晶319
12.1.2 甲壳素晶须322
12.1.3 淀粉纳米晶322
12.1.4 木质素超分子聚集体322
12.2 生物质纳米粒的修饰323
12.2.1 生物质纳米粒的化学反应修饰324
12.2.2 生物质纳米粒的聚合物接枝修饰327
12.3 生物质纳米粒的应用331
12.3.1 生物质纳米粒改性材料的方法和机理331
12.3.2 生物质纳米粒改性聚合物材料332
12.3.3 生物质纳米粒应用于功能材料336
12.4 结论及展望338
12.4.1 新的改性方法与结构设计339
12.4.2 应用拓展340
参考文献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