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业教育学 原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683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71页
- 文件大小:181MB
- 文件页数:794页
- 主题词:职业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职业教育学 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职业教育学科论3
第一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内涵3
一、职业教育学科的界定3
二、职业教育学科的标准5
三、职业教育学科的类型7
第二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12
一、职业教育学科的历史12
二、职业教育学科的现状22
三、职业教育学科的走向25
第三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要素27
一、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27
二、职业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29
三、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式32
四、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学派35
第四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建设37
一、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37
二、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任务39
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策略41
第二章 职业教育本质论44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44
一、职业与职业教育44
二、职业教育的特性52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功能55
一、职业教育的目的55
二、职业教育的功能61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学理基础71
一、职业教育的哲学基础71
二、职业教育的经济学基础74
三、职业教育的社会学基础79
四、职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83
五、职业教育的教育学基础87
第三章 职业教育价值论91
第一节 职业教育价值概述91
一、职业教育价值的概念91
二、职业教育价值的基本特征93
三、职业教育价值的分类94
第二节 职业教育价值的历史演进96
一、古代职业教育的价值97
二、近代职业教育的价值100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104
第三节 当代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价值108
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108
二、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文化价值110
三、当代社会科技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科技价值111
四、当代社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价值112
五、当代社会和谐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社会分层价值115
第四节 当代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取向118
一、发展观: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118
二、目的观: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120
三、知识观:关注和强调人与世界之间的互动122
四、能力观:由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转型124
五、理论观: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126
第四章 职业教育体系论130
第一节 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含义130
一、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131
二、职业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135
三、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136
第二节 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功能138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139
二、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154
第三节 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156
一、职业导向性156
二、多样性158
三、开放性161
第五章 职业教育制度论163
第一节 职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164
一、学徒制164
二、学校职业教育168
三、现代学徒制171
四、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73
第二节 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的影响因素175
一、技术进步与职业教育制度175
二、政府干预与职业教育制度176
三、学习借鉴与职业教育制度177
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制度179
五、管理体制与职业教育制度179
六、教育民主与职业教育制度181
七、文化传统与职业教育制度182
第三节 职业教育制度的论争与改革184
一、关于职业教育制度的争论184
二、国际组织的观点和行动187
三、各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189
第四节 职业教育制度的设计与构成196
一、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依据196
二、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程序198
三、职业教育制度的构成200
第六章 职业教育课程论207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与价值207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207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210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目标211
一、职业教育的专业211
二、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213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组织217
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217
二、职业教育课程组织220
三、职业教育课程类型223
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与评价224
一、职业教育课程实施224
二、职业教育课程评价231
第七章 职业教育管理论239
第一节 职业教育管理概论240
一、职业教育管理的内涵240
二、职业教育管理的特征243
三、职业教育管理的原理与原则245
四、职业教育管理者及其价值观选择249
第二节 职业教育行政管理251
一、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与服务型政府251
二、职业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体制253
三、职业教育的立法与执法257
四、职业教育的规划与政策259
五、职业教育的督导与评估263
第三节 职业院校管理265
一、职业院校组织分析265
二、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267
三、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管理270
四、职业院校质量管理274
五、职业院校公共关系277
第四节 职业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281
一、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创新281
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282
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285
第八章 职业教育发展论291
第一节 职业教育发展观291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背景与意义292
二、职业教育发展观建构的含义与特征296
三、职业教育发展观建构的基础298
第二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303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基础303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306
第三节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311
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属性与内涵311
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314
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构成与选择315
下篇323
第九章 职业教育与中国现代化32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职业教育的现代化32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323
二、改革开放大潮中职业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进展327
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335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338
一、职业教育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338
二、职业教育在教育优先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342
三、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48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思考353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水平比较分析353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水平比较分析370
三、加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388
第十章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98
第一节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演进398
一、借鉴与初创时期(1902—1912)398
二、承袭与探索时期(1912—1949)403
三、改造与受挫时期(1949—1978)411
四、完善与创新时期(1978年至今)414
第二节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当前形态417
一、中国大陆的职业教育体系417
二、台湾、香港和澳门的职业教育体系43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435
一、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提出435
二、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438
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440
第十一章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43
第一节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443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443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445
第二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450
一、工学结合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451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453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457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形式461
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466
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467
第三节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468
一、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诠释468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背景471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476
四、职业教育集团的类型和集团化模式479
五、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存困境484
第四节 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486
一、思想基础——确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486
二、核心所在——建构体现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体系488
三、推进重点——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489
四、治本之策——从制度层面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490
五、条件保障——从政策法律层面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493
第十二章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496
第一节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内涵496
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内涵496
二、我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框架498
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意义500
第二节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现状501
一、我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主要成就501
二、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必要性505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建设508
一、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现状508
二、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513
第四节 县级职教中心建设516
一、县级职教中心的产生与发展516
二、发展县职教中心的意义517
三、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519
四、县级职教中心国家建设规划520
五、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方兴未艾521
第五节 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522
一、我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522
二、新时期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内涵与特征525
三、职业示范性院校国家“十一五”期间建设规划526
四、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成效527
第六节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528
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内涵与类型528
二、实训基地建设530
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建设规划533
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进展534
第七节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535
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536
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537
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540
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541
第十三章 职业教育的法制与制度建设543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度建设543
一、法律、法规制度建设54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548
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与促进551
四、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556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的招生与就业制度建设560
一、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制度的历史发展560
二、21世纪初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改革的背景与发展现状566
三、21世纪初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制度的重大突破与政策思路571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资助贫困生制度建设582
一、建立职业教育资助贫困生制度的意义及社会影响582
二、职业教育资助贫困生制度建设主要内容584
三、地方建立职业教育资助贫困生制度的经验与做法589
第四节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592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认识592
二、推行双证书制度的理论与实践595
三、职业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00
四、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度的若干建议601
第五节 我国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的发展603
一、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的性质与功能603
二、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形式604
三、典型案例608
第十四章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612
第一节 德育工作612
一、加强德育基础建设612
二、不断深化德育主渠道改革614
三、组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619
四、组建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629
第二节 职业道德教育631
一、职业院校德育的特点631
二、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教育634
三、德育必须调动主体的积极性642
四、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645
第三节 职业生涯教育647
一、生涯咨询和生涯教育的由来647
二、职业生涯教育的特点649
三、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654
四、成功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涵660
五、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能力训练提高德育实效664
第四节 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669
一、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的特点和任务669
二、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优势、任务和经验673
第十五章 职业教育的服务体系681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概况681
一、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681
二、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成与作用684
三、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内部的合作关系688
第二节 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成与功能689
一、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系统689
二、职业教育传播与宣传服务694
三、职业教育教材发展与服务699
四、职业技能鉴定701
五、群众性学术组织和社团706
第三节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重大活动712
一、多边学术活动与交流712
二、双边学术活动与交流714
三、社团学术活动与交流716
四、海峡两岸学术活动与交流720
五、职业教育成果展720
六、现代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展722
第四节 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机制与发展展望725
一、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运行机制725
二、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728
第十六章 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732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概况732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端的背景732
二、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发展735
三、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果738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举要741
一、双元制在我国的实践742
二、MES模式在我国的实践746
三、CBE模式在我国的实践750
四、TAFE模式在我国的实践752
五、我国对非洲的职业教育援助756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总结与展望760
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760
二、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总结762
三、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展望764
附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事记765
编后记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