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
  • 贡保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1010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藏族-村落-社会变迁-研究-夏河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意义2

二、研究现状10

三、研究展望13

四、突破创新14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16

六、文章体例及主要研究内容18

第一章 “塔哇”的含义及其历史渊源1

第一节 “塔哇”的含义1

第二节 “塔哇”产生的历史前提条件6

第三节 “塔哇”的雏形9

第二章 拉卜楞“塔哇”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其形成与发展11

第一节 拉卜楞“塔哇”的自然地理状况11

一、地理位置11

二、气候12

三、河流13

四、自然灾害14

第二节 拉卜楞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15

一、拉卜楞名称的含义15

二、拉卜楞的历史沿革16

第三节 拉卜楞“塔哇”的形成与发展19

一、拉卜楞“塔哇”的形成19

二、拉卜楞“塔哇”的发展20

第三章 拉卜楞“塔哇”各民族的渊源及人口现状23

第一节 藏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况23

一、关于“安多”23

二、安多藏族之来源24

三、拉卜楞“塔哇”藏族的源流及人口现状26

第二节 汉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况31

第三节 回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状32

第四节 撒拉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状33

第四章 拉卜楞寺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及其对安多藏区的影响35

第一节 拉卜楞寺概况35

第二节 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的体系37

一、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强化37

二、拉卜楞寺的政教组织40

三、拉卜楞寺的属寺及寺院属民45

第三节 拉卜楞寺的经济及其运行体系46

一、藏族寺院经济的形成及发展46

二、拉卜楞寺院经济及其运行体系50

第四节 拉卜楞寺佛教文化体系54

一、拉卜楞寺六大学院54

二、拉卜楞寺的建筑及其建筑艺术55

三、拉卜楞寺佛教彩绘、雕塑艺术59

四、拉卜楞寺佛殿音乐及宗教法舞60

五、拉卜楞寺的“南木特”藏戏及图书文献62

六、拉卜楞寺僧人的生活方式63

第五节 拉卜楞寺对安多藏区的影响65

一、拉卜楞寺在政治、宗教上对安多藏区的影响65

二、拉卜楞寺在经济上对安多藏区的影响67

三、拉卜楞寺在文化上对安多藏区的影响69

第五章 拉卜楞寺的制度变迁对拉卜楞“塔哇”社会多方面的影响71

第一节 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的变迁71

一、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的彻底废除71

二、民主改革至1978年夏河县的宗教工作72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宗教政策及拉卜楞寺的寺院管理方式73

第二节 现阶段拉卜楞寺的经济构成要素及经济制度75

一、拉卜楞寺院经济的构成要素75

二、现阶段拉卜楞寺的经济制度76

第三节 解放前后拉卜楞“塔哇”的政治制度状况及其变迁78

一、解放前拉卜楞“塔哇”居民的人身依附关系78

二、解放前拉卜楞“塔哇”的政治机构及法律80

三、解放后拉卜楞“塔哇”的政治制度及其居民人身依附关系84

四、拉卜楞“塔哇”村民目前所承担的拉卜楞寺院的任务87

第四节 解放前后拉卜楞“塔哇”的经济结构及其变迁88

一、农业经济88

二、畜牧业经济93

三、商业经济96

四、手工业经济105

五、其他经济行业108

第六章 拉卜楞“塔哇”各民族的民俗文化110

第一节 拉卜楞“塔哇”藏族的民俗文化110

一、语言110

二、宗教信仰111

三、婚姻家庭111

四、物质民俗112

五、人生仪礼120

六、节日民俗131

七、精神民俗133

八、禁忌136

第二节 拉卜楞“塔哇”汉族的民俗文化138

一、语言138

二、宗教信仰139

三、人生仪礼139

四、禁忌141

第三节 拉卜楞“塔哇”回族的民俗文化141

一、语言141

二、宗教信仰143

三、饮食144

四、服饰145

五、人生仪礼145

六、节日民俗146

七、禁忌147

第四节 拉卜楞“塔哇”撒拉族的民俗文化147

第五节 拉卜楞“塔哇”东乡族的民俗文化150

第七章 拉卜楞“塔哇”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52

第一节 以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的结晶152

一、“塔哇”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结晶152

二、“塔哇”文化的特点:三大文化类型突出153

三、在多民族文化中,以藏文化为主,藏文化特色突出156

第二节 拉卜楞寺是“塔哇”文化形成的质点159

一、拉卜楞寺院的建立是拉卜楞“塔哇”文化形成的前提159

二、拉卜楞佛教文化是“塔哇”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162

第三节 宗教气息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163

一、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163

二、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的各民族的民间文化164

第四节 拉卜楞“塔哇”文化变迁的特点165

一、拉卜楞“塔哇”物质文化的变迁166

二、拉卜楞“塔哇”制度文化的变迁168

三、拉卜楞“塔哇”精神文化的变迁169

四、拉卜楞“塔哇”文化变迁的特点169

第五节 拉卜楞“塔哇”文化促进了民族及地方的经济发展170

第六节 拉卜楞“塔哇”文化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联系172

一、在语言文字的使用方面172

二、在婚姻方面173

三、居住格局174

四、从各民族日常生活的相互影响来看175

第七节 拉卜楞“塔哇”文化促进了藏传佛教和寺院的发展177

一、“塔哇”的物质文化促进着拉卜楞寺和藏传佛教的发展179

二、“塔哇”的制度文化促进着拉卜楞寺和藏传佛教的发展181

三、“塔哇”的精神文化促进着拉卜楞寺和藏传佛教的发展1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