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4924362.jpg)
- 樊崇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887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1
第一节 刑事诉讼1
一、诉讼1
二、刑事诉讼2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4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4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5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6
一、刑事诉讼法与宪法6
二、刑事诉讼法与刑法7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关系8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9
第二章 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11
第一节 西方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11
一、西方古代刑事诉讼制度概述11
二、西方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14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20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0
二、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与变革2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23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27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目的27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27
二、关于惩罚犯罪及其实现28
三、关于保障人权及其实现29
四、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31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价值33
一、目的价值观34
二、过程价值观35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认识37
一、刑事诉讼认识主体37
二、刑事诉讼认识对象37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刑事诉讼38
第四节 刑事诉讼的结构40
一、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40
二、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诉讼42
三、日本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43
第五节 刑事诉讼的职能44
一、关于刑事诉讼职能的不同学说45
二、刑事诉讼职能的历史演变46
三、基本诉讼职能46
第六节 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48
一、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48
二、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48
三、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意义52
第七节 刑事诉讼的阶段53
一、刑事诉讼阶段的历史演变54
二、刑事诉讼阶段与刑事诉讼目的的关系54
三、审判中心说与诉讼阶段论55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56
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56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公理性原则57
一、程序法定原则58
二、司法审查原则59
三、控审分离原则60
四、审判中立原则61
五、控辩平等原则64
六、无罪推定原则65
七、辩护原则67
八、参与原则70
九、及时性原则71
十、相应性(比例)原则73
十一、一事不再理原则74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76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76
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78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78
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80
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83
六、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85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85
八、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86
九、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87
十、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87
十一、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89
十二、刑事司法协助原则89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主体91
第一节 概述91
第二节 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93
一、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和职权93
二、国家安全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和职权94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94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和组织体系94
二、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和职权95
第四节 人民法院96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和组织体系96
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审判组织97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100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概念及诉讼地位100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102
第六节 被害人103
一、被害人的概念及诉讼地位103
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104
第七节 单位当事人105
一、单位犯罪嫌疑人、单位被告人105
二、单位被害人107
第八节 国家专门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管辖108
一、管辖的概念、意义及确定管辖的原则108
二、职能管辖110
三、审判管辖114
第九节 公安司法人员及相关人员在刑事诉讼中的回避119
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119
二、回避的人员范围、事由及种类121
三、回避的程序124
第六章 刑事诉讼行为126
第一节 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126
一、诉讼行为理论的产生126
二、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126
三、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127
第二节 刑事诉讼行为的要素128
一、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128
二、刑事诉讼行为的无效131
三、刑事诉讼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及其救济132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133
第三节 刑事诉讼行为的程式134
一、诉讼行为之语言文字134
二、诉讼行为之时间134
三、诉讼行为之文书137
第七章 刑事诉讼法的效力140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效力的概念140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人的效力范围14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对时的效力141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对地的效力142
第八章 刑事强制措施144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概述144
一、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与特征144
二、刑事强制措施与其他相关法律措施的区别146
三、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149
第二节 拘传150
一、拘传的概念和特点150
二、拘传的适用程序151
三、拘传措施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51
第三节 取保候审153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和适用条件153
二、取保候审的方式154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程序154
四、取保候审措施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55
第四节 监视居住157
一、监视居住的概念和适用条件157
二、监视居住的适用程序157
三、监视居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58
第五节 刑事拘留161
一、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征161
二、刑事拘留的适用条件162
三、刑事拘留的适用程序162
四、刑事拘留措施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63
第六节 逮捕164
一、逮捕的概念和适用条件164
二、逮捕的权限165
三、逮捕的批准、决定和执行程序166
四、逮捕的变更、撤销或解除168
五、逮捕措施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68
第九章 证据17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与意义171
一、证据的概念171
二、证据的特征172
三、证据的意义176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种类177
一、物证、书证178
二、证人证言180
三、被害人陈述181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82
五、鉴定结论183
六、勘验、检查笔录185
七、视听资料187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187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88
二、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88
三、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190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91
第十章 证明193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193
一、证明的概念193
二、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原理196
三、证明的种类198
第二节 证明责任198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198
二、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200
三、自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202
第三节 证明对象202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202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203
三、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与证明对象204
四、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206
第四节 证明要求208
一、证明要求的概念与意义208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要求209
三、疑难案件的处理210
第五节 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211
一、收集证据211
二、证据的审查判断220
第六节 国外主要证据规则简介224
一、外国证据规则简介224
二、相关性规则225
三、司法令状规则227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29
五、传闻规则234
六、意见证据规则238
第十一章 立案与侦查程序239
第一节 立案程序概述239
一、立案的概念239
二、立案的任务239
三、立案的意义240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240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240
二、立案的条件242
第三节 立案程序243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243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244
三、立案监督245
第四节 侦查程序概述246
一、侦查的概念和特征246
二、侦查工作的法治原则247
三、律师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250
第五节 侦查行为252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252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253
三、勘验、检查255
四、搜查258
五、扣押260
六、鉴定267
七、辨认269
八、通缉269
第六节 侦查终结程序271
一、侦查终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71
二、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处理271
三、侦查羁押期限272
第七节 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程序274
一、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权限275
二、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的处理275
第八节 补充侦查276
一、补充侦查的概念276
二、不同阶段的补充侦查276
三、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277
第九节 侦查监督278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278
二、侦查监督的内容和程序279
第十节 我国立案和侦查程序的改革与完善279
一、关于立案程序的合理性279
二、关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282
三、关于司法审查的可行性285
四、关于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的实效性287
第十二章 起诉291
第一节 起诉的概念与意义291
一、起诉概述291
二、起诉的意义292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293
一、提起公诉概述293
二、审查起诉293
三、提起公诉297
四、不起诉299
第三节 公诉变更301
一、比较法考察:公诉变更的程序机制303
二、现状与完善:我国的刑事公诉变更制度305
第四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307
一、提起自诉的条件307
二、提起自诉的程序308
第十三章 刑事辩护与代理310
第一节 刑事辩护310
一、刑事辩护概述310
二、我国刑事辩护制度314
第二节 刑事代理325
一、刑事代理概述325
二、公诉案件中的代理326
三、自诉案件中的代理328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328
第十四章 刑事审判330
第一节 概述330
一、刑事审判的概念330
二、刑事审判的价值基础331
三、刑事审判的原则331
四、刑事审判组织335
第二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337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37
二、对公诉案件的审查338
三、开庭审判前的准备340
四、法庭审判程序341
五、法庭审判笔录346
六、法庭秩序347
七、审判障碍及其处理347
八、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348
九、判决、裁定、决定348
第三节 简易程序351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51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352
三、简易程序的特点352
第四节 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354
一、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354
二、提起自诉的条件和程序354
三、自诉案件的受理355
四、自诉案件审理的特点356
第五节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判程序358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358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359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360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361
第六节 第二审程序362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362
二、提起二审程序的主体363
三、提起二审程序的理由和方式364
四、提起二审程序的期限365
五、二审程序的审判365
六、上诉不加刑371
第七节 死刑复核程序372
一、死刑复核程序概述372
二、判处死刑(死缓)案件的复核程序376
第八节 审判监督程序377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77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和决定378
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程序379
第九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程序381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程序概述381
二、未成年刑事审判程序的特有原则382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程序的特点384
第十节 我国审判程序的现状和完善385
一、我国审判程序的现状385
二、我国审判程序存在的问题386
三、我国审判程序的改革与完善389
第十五章 刑事执行程序391
第一节 刑事执行程序概述391
一、刑事执行程序的概念和特征391
二、刑事执行程序的意义393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393
一、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393
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395
三、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397
四、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判决的执行398
五、罚金、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399
六、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400
第三节 刑罚变更执行程序401
一、暂予监外执行401
二、减刑402
三、假释404
四、对刑罚变更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405
第四节 新罪、漏罪与申诉的处理程序406
一、对新罪、漏罪处理406
二、对错判和申诉的处理406
第五节 我国刑事执行程序的改革与完善407
一、关于刑事执行体制的改革与完善407
二、关于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412
三、关于减刑、假释程序的改革与完善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