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变迁视角下呼和浩特回族的教育策略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变迁视角下呼和浩特回族的教育策略选择
  • 姚秀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8614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回族-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呼和浩特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变迁视角下呼和浩特回族的教育策略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引论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1

1.2 已有研究的回顾与分析7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5

1.4 几个相关概念18

1.5 研究的理论视角22

2.研究的方法论及方法的考量34

2.1 本研究方法论范式的思考与选择34

2.1.1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涵义35

2.1.2 两种主要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的比较36

2.1.3 本研究所采取的研究范式40

2.2 研究方法的选择49

2.2.1 参与观察法50

2.2.2 问卷调查法51

2.2.3 访谈法52

2.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57

2.3.1 信度57

2.3.2 效度58

2.3.3 对研究质量的检验61

2.4 走进田野场域62

2.4.1 研究地点的选择62

2.4.2 进入研究中的社区65

2.4.3 研究者的身份与角色66

2.4.4 研究情境中对研究问题的提炼68

3.呼和浩特回族社区概览:民族志的视角70

3.1 中国回族概述70

3.2 呼和浩特回族源流74

3.2.1 若隐若现的历史足迹74

3.2.2 文献记载与集体记忆75

3.2.3 耄耋回族老人的口述记忆78

3.3 呼和浩特回族的人口状况80

3.3.1 人口分布和居住特点80

3.3.2 呼和浩特回族的经济生活82

3.4 呼和浩特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83

3.4.1 呼和浩特回族的宗教信仰83

3.4.2 呼和浩特回族的风俗习惯85

3.5 呼和浩特回族教育103

3.5.1 自成体系的经堂教育103

3.5.2 “中国回教俱进会”与回族公共教育的产生106

3.5.3 呼和浩特回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112

3.5.4 呼市回族人见证的回族教育变迁114

4.现状调查:田野工作者眼里的真实124

4.1 呼和浩特回族的文化认同124

4.1.1 概念界定125

4.1.2 调查对象126

4.1.3 调查结果127

4.2 呼和浩特回族人眼中的回族学校132

4.2.1 回族学校的场景132

4.2.2 呼市回族人眼中的回族学校133

4.2.3 作为公立学校的回族学校139

4.3 呼和浩特回族的教育选择141

4.3.1 对教育的感知和理解141

4.3.2 对本民族传统教育的认知和评价146

4.3.3 教育目标150

4.3.4 对教育形式的选择151

4.4 本地人对回族教育的期望153

4.4.1 变革教育内容154

4.4.2 改进教育形式156

4.4.3 加强民族融合159

4.4.4 争取政策支持160

4.5 教育与文化认同的交互作用162

4.5.1 文化认同与教育的关系162

4.5.2 回族教育的双重特性164

4.5.3 “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与互动166

5.适应、创造与自信:呼和浩特回族的教育策略171

5.1 社区中不断升腾的学习气氛172

5.1.1 社区中群众自发的阿文学习班172

5.1.2 回族大学生的英语沙龙174

5.2 经堂教育:现状与反思177

5.2.1 经堂教育177

5.2.2 呼市的经堂教育178

5.3 回族穆斯林女性的教育191

5.3.1 属于女人的女寺191

5.3.2 小女寺的日常生活194

5.3.3 女寺的独特作用199

5.3.4 河口的中阿女校201

5.4 宗教节日和仪式的教育作用207

5.4.1 古尔邦节207

5.4.2 打坑209

5.5 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214

5.5.1 德德与《古兰经》215

5.5.2 一个穆斯林家庭中一天的礼拜216

5.5.3 家里的“习明纳”217

5.5.4 家庭教育与文化传承220

5.6 文化场景中的个人:几位“文化人”的故事225

5.6.1 书写的集体记忆:寇师娘的故事226

5.6.2 建构的集体记忆231

5.6.3 “顿亚”之上走一遭:呼市回族穆斯林的生活见证235

6.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场域243

6.1 教育与回族的文化认同244

6.1.1 回族教育的特点244

6.1.2 回族教育与回族的文化认同246

6.2 两种文化传承途径的并行255

6.2.1 同质化的学校256

6.2.2 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58

6.2.3 呼市回族教育策略的选择260

6.3 结语262

参考文献265

附录1276

附录2286

附录3287

后记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