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894451.jpg)
- 刘文魁,蔡荣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43731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621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Foreword1
Chapter 1 Introduction Liu Wenkui1
Section 1 Objects and Tasks of Study on Physiofactor Scienc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OH)1
前言1
Preface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Section 2 PSOH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Preventive Medicine2
第二节 物理因素职业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我国古代物理因素的发展3
Setion 3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Factors3
第三节 物理因素发展简况3
二、我国近代物理因素的发展5
三、国外物理因素的发展7
三、微波的应用10
一、激光的应用10
Section 4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10
二、磁的应用10
第四节 物理因素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10
Section 5 Physical Factors and Their Occupational Adverse Effects11
四、空气离子的应用11
一、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11
第五节 物理因素及其职业危害11
二、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12
三、多因素联合作用16
一、进一步开展物理因素职业卫生调查研究工作的必要性17
第六节 进一步开展物理因素职业卫生的调查研究工作17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疾患的特点17
Section 6 Conducting Survey and Research Work on Physical Factors in Occupational Health17
二、应努力做到的几项工作19
第二章 劳动生理21
第一节 体力劳动与劳动强度22
Chapter 2 Work Physiology Cai Rongtai22
Section 1 Physical Work and Intensity of Work23
第二节 脑力劳动与神经精神紧张作业27
Section 2 Mental Word and Excess Neuro-psychic Stress27
第三节 作业疲劳28
Section 3 Work Fatigue28
第三章 噪声31
第一节 声音的基本概念31
Section 1 Basic Concepts of Sound31
Chapter 3 Noise Yin Jiacai31
一、声音的物理性质31
二、声音的物理度量32
第二节 人耳的构造与听觉功能38
一、人耳的构造38
Section 2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Ears39
二、耳的听觉功能41
一、噪声污染概况45
第三节 生产噪声与环境噪声45
Section 3 Industrial Noise and Envrironmental Noise46
二、工业噪声46
三、交通噪声与城市噪声47
第四节 噪声对机体的影响48
Section 4 Effects of Noise on Organisrn49
一、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49
二、噪声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影响54
第五节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57
一、稳态噪声对物理参数的影响58
Section 5 Factors Influencing Effects of Noise on Organism58
二、脉冲噪声对物理参数的影响60
第六节 噪声的评价与容许标准63
三、个体差异与等能量假说63
一、噪声的评价64
Section 6 Noise Rating and Limits of Noise64
二、噪声容许标准69
第七节 噪声监测73
一、测量仪器73
Section 7 Noise Monitoring74
二、噪声监测方法75
第八节 噪声控制77
一、治理噪声源77
Section 8 Noise Control78
三、加强个体防护78
二、阻隔噪声传播径路78
五、护耳器隔声性能的测量方法与评价83
四、戴护耳器与单词可懂度83
七、小结85
六、药物防治声损伤85
一、次声86
第九节 次声与超声86
Section 9 Infrasoound and Ultrasound87
二、超声89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91
附表1 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数据表(参考件)97
附表2 城市噪声污染图的绘制法(补充件)98
附表3 生产环境噪声测量记录表98
第四章 振动100
Section 1 Introduction100
Chapter 4 Vibration Wang Lin, Futatsuka M.100
一、振动的定义和分类100
第一节 概述100
二、振动的物理参量101
Section 2 Major Vibration-related Works in Production102
一、常用的振动工具和设备102
第二节 接触振动的主要作业102
三、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102
Section 3 Adverse Effects of Vibration on Human Health103
二、主要的振动作业103
第三节 振动对机体的危害103
一、局部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03
二、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影响107
第四节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因素108
一、振动特性108
Section 4 Influential Factors of Vibration Effects on Workers Health108
二、接触振动时间109
三、环境温度和噪声111
Section 5 Vibration-ind uced Diseasea (Vibration Syndrome)113
第五节 振动病113
四、重量负荷和个体因素113
一、定义和简史113
二、发病概况116
三、临床表现116
四、检查方法119
五、诊断和分期122
Section 6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Vibration125
六、治疗125
二、表示单位126
一、振动的方向126
第六节 振动的监测与评价126
三、频率范围127
四、测定设备127
五、振动测试中的几个技术环节129
六、振动的容许标准及评价方法131
第七节 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135
Section 7 Safety Control Measures for Vibration Hazards135
一、减少和消除振动源136
二、改善作业环境,限制接触时间136
三、加强健康管理和个人防护137
一、激光的产生原理142
第五章 激光142
第一节 激光及有关参数简介142
Chaptetr 5 Laser* Xu Jieming142
Section 1 Brief Review of Laser and Related Parameters142
二、激光器的结构与分类143
四、激光的应用145
三、有关的激光参数145
第二节 激光眼损伤效应146
Section 2 Injurious Effects of laser on the Eye146
一、激光眼损伤阈值146
二、不同波长激光对眼的损伤作用147
三、影响激光眼损伤效应的因素149
四、激光照射后的视功能变化152
六、激光人眼损作与意外照射事故153
五、激光照射后的病理变化153
第三节 激光皮肤损伤效应155
Section 3 Injurious Effects of Laser on the Skin155
Section 4 Tissue Damage Mechanism of Laser156
第四节 激光对组织损伤作用的机制156
Section 5 Laser Protection158
第五节 激光的安全防护158
二、激光辐照的安全标准159
一、激光器的分类159
三、激光危害区及危害距离的划定163
四、使用光学观测仪器及扫描激光照射164
五、激光防护措施164
六、激光辐射的监测168
七、激光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与事故处理169
Section 1 Work in Hot Environments and its Classification171
Chapter 6 High Temperature He Hanzhen171
第六章 高温171
第一节 高温作业及其类型171
一、高温微小气候的形成171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174
一、高温作业对体温调节的影响177
第二节 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77
三、高温作业分级177
Section 2 Effects of Work in Hot Environments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177
二、高温作业对水盐代谢的影响181
三、高温作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83
四、高温作业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87
五、高温作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88
七、高温作业对生化和免疫机能的影响189
六、高温作业对泌尿系统的影响189
八、热适应与热耐受190
Section 3 Acute Thermodisease-heat Apoplexy192
第三节 急性热致病患——中暑192
一、中暑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193
二、中暑的诊断与治疗193
第四节 慢性热致疾患194
第五节 高温环境的综合评价与卫生标准194
Section 4 Chronic Thermodiseases194
Section 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Health Standard for Hot Work Environments194
Section 6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Heat Control199
第六节 防暑降温措施199
一、技术措施199
二、保健措施200
Section 7 Determination of Meterological Conditions in Work Environments and Instruments202
三、组织措施202
第七节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的测定及其仪器202
一、测定注意事项202
二、测定仪器203
一、冻伤的病因学206
第二节 冻伤206
第七章 低温206
第一节 低温危害的基本概念206
Section 2 Freezing Wound206
Section 1 Basic Concept206
Chapter 7 Low Temperature Xu Jingfen206
二、冻伤的分类、症状及诊断208
三、冻伤的发病机制212
四、冻伤的治疗217
第三节 、体温过低226
一、体温过低的概念226
二、体温过低的机制226
Section 3 Hypothermia226
四、人体意外体温过低的复苏232
三、体温过低的致死温度限值232
Section 4 Protective Measures233
第四节 低温危害的防护措施233
一、人体冷习服233
二、人体耐寒锻炼233
三、防寒的具体措施233
Section 1 Basic Concepts of Hyperbaric Pressure236
Chapter 8 Hyperbaric Pressure Goen Jinhan236
第八章 高气压236
第一节 高气压的基本概念236
一、大气压力236
二、静水压力237
三、高气压作业237
四、压力的计量单位238
五、气体的一般物理特性241
第二节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245
一、压力本身对机体的物理性作用245
Section 2 Effects of the hyperbaric Pressure on Organism245
二、高分压气体的生理病理作用246
三、高气压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247
第三节 气压改变引起的疾病250
一、肺气压伤250
Section 3 Diseases due to Pressure Changes250
二、耳气压伤251
三、鼻窦气压伤252
四、挤压伤252
五、加压性关节痛253
六、高压神经综合征253
七、等压气体逆向扩散综合征254
八、惰性气体麻醉254
九、氧中毒255
十、二氧化碳中毒257
Section 4 Decompression Sickness258
第四节 减压病258
一、病因259
二、症状与体征262
三、影响发病的因素266
四、诊断267
五、治疗268
六、预防273
Section 1 The Concept of hypobaric Pressure276
Chapter 9 Low Barometric Pressure Wu Tiayi276
一、大气的结构与成分276
第九章 低气压276
第一节 低气压的基本概念276
二、大气压277
三、低压性缺氧278
第二节 低压缺氧对人体的不良影响278
一、对生命过程的不良影响278
Section 2 The Nocuous Effects of Hypobaric Hypoxia278
二、对劳动过程的不良影响280
三、低压缺氧所致疾病及对其他疾病的不良影响281
第三节 急性高原病及其防治282
Section 3 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Treatment and Prevention282
一、命名及分型283
二、急性轻症高原病283
三、高原肺水肿285
四、高原脑水肿288
Section 4 Chronic High Altitude Disease,Treatment and Prevention290
第四节 慢性高原病及其防治290
一、命名及分型290
二、发病机制291
三、高原衰退292
四、高原心脏病293
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95
六、蒙赫病296
七、慢性高原病的防治297
Section 5 The Occupational Injury Caused by Hypobaric hypoxia and the Labour Hrotection at Pigh Alti298
二、高原劳动力下降与劳动等级判定298
一、低气压低氧的职业性损害298
第五节 低气压职业损害与高原劳动保护298
三、高原劳动保护的原则300
第一节 历史简要回顾302
Chapter 10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Liu Wenkui302
Section 1 Brief Review of History302
第十章 射频辐射302
二、电场与磁场303
一、交流电303
第二节 射频辐射的基本概念303
Section 2 Brief Introduction of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adiofrequency303
三、电磁波的传播304
四、射频电磁场305
五、射频电磁场的影响参数306
Section 3 Application of Radiofrequency Techniques307
一、高频波段的应用307
第三节 射频技术的应用307
三、特高频波段(微波)的应用308
二、超高频波段的应用308
Section 4 Effects of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on Human Health309
一、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09
第四节 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309
二、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11
三、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探讨320
四、临床表现及治疗324
一、射频电磁场的分布326
第五节 射频辐射的监测326
Section 5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Monitoring326
二、射频电磁场的度量328
三、射频电磁场的监测329
第六节 射频辐射的防护332
Section 6 Protection from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332
一、造成高电磁场的原因333
二、防护技术措施334
三、微波辐射的防护措施337
四、卫生标准的制定339
五、射频辐射的预测341
一、电磁场的物理效应343
第一节 工频电磁场的基本概念343
第十一章 工频电磁场343
Section 1 Physical Concept of EMFs343
Chapter 11 Eleetromagnetic Fields (EMFs)of Industrial Frequency Huang Fanjing343
二、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344
三、电流对人体的生理效应345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53
第二节 工频电磁场对生物的影响353
Section 2 Influence of EMFs on Organism353
二、对动物的影响355
Section3 Work out the Health Standard for EMFs356
第三节 工频电磁场卫生标准的制订356
一、我国500KV变电站和线路场强水平356
二、国外工频场强标准及限值356
Section 4 Monitoring and Safety Control Measures358
三、卫生标准的提出358
一、工频电场的监测358
二、预防措施361
一、物质的磁性364
第一节 基本概念364
二、磁场类型364
第十二章 磁场364
Section 1 Basic Concepts364
Chapter 12 Magnetic Field Li Zhenjie364
四、磁场的计量单位365
三、生物磁学365
Section 2 Biological Magnetic Phenomena367
一、生物体内的磁性物质367
第二节 生物磁现象367
三、生物磁场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68
二、生物磁场现象368
Section 3 Applications of Biomagnetics in Medicine369
一、磁疗369
第三节 生物磁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69
四、磁诊断技术370
二、磁性药物370
三、磁水370
第四节 磁生物效应及特点372
Section 4 Biological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Field372
一、物理基础373
二、磁生物效应及职业危害374
三、磁生物效应的特点384
Section 5 Dosimetry and Protection of Magnetic Field387
第五节 磁场的测量及防护387
一、测量仪器387
二、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391
三、卫生学标准391
四、防护技术和措施393
一、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395
Section 1 Infrared Radiation395
Chapter 13 infrared Radiation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Wang Donghai395
第一节 红外辐射395
第十三章 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395
二、红外辐射的作业396
四、红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397
三、红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397
六、红外辐射的阈限值401
五、红外辐射预防措施401
七、红外辐射的监测404
一、紫外辐射的基本概念405
第二节 紫外辐射405
Section 2 Ultraviolet Radiation405
一、紫外辐射的作业406
三、紫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407
四、紫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410
五、紫外辐射预防措施418
六、紫外辐射的阈限值419
七、紫外辐射的监测420
Chapter 14 Ionizing Radiation Fu Tieheng423
第十四章 电离辐射423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423
一、放射性与放射性元素423
Section 1 Basic Concepts of Ionizing Radiation423
二、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24
三、电离辐射剂量和剂量单位426
Section 2 The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on Organism428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作用428
一、接触电离辐射的职业428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429
三、放射性物质的进入、分布和排出429
四、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机制430
五、影响射线对机体作用的因素433
Section 3 The Injury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on Organism436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效应436
一、放射病——全身放射性损伤437
二、皮肤放射损伤442
三、胚胎和胎儿的辐射损伤442
四、远期随机效应443
Section 4 Monitoring of Ionizing Radiation444
第四节 电离辐射的监测444
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的监测444
二、体内放射性核素的监测447
三、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的监测448
四、放射性气溶胶的监测449
五、放射性气体的监测451
Section 5 Safety Control Measures for Ionizing Radiation452
六、水中放射性的监测452
第五节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452
一、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辐射防护原则的建议452
二、我国辐射防护规定454
三、外照射防护455
四、内照射防护456
五、开放型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和分区457
六、去除表面放射性污染457
七、个人防护措施458
八、辐射监测和医学监护459
Chapter 15 Air Ion Li Anbo462
Section 1 Conception of Air Ion462
第十五章 空气离子462
第一节 基本概念462
一、空气离子与空气离子化462
二、空气离子形成的原因463
三、空气离子的分类464
四、空气离子的化学组成465
五、空气离了的转归466
六、人工空气离子化466
第二节 空气离子的生物学效应467
一、对细胞的影响467
二、对生物氧化的影响467
Section 2 Biological Effect of Air Ion467
三、对5-HT的影响468
四、对脑啡肽、内啡肽和干扰素的影响469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469
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69
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470
九、对免疫的影响472
十、对内分泌的影响472
八、对代谢的影响472
十一、空气离子与自由基473
十二、对行为的影响473
十三、对动物生长长效影响474
Section 3 Air Ion Generator476
第三节 空气离子发生器476
第四节 空气离子测量477
一、空气离了测量原理477
Section 4 Air Ion Measurement or Monitoring477
二、空气离子测量方法479
三、空气离了测量规范481
一、空气离子化程度483
第五节 空气离子卫生评价483
Section 5 Sanitory Evaluation of Air Ion483
二、空气离子相对密度484
四、空气离子舒适带485
三、空气离子评议指数485
第六节 空气离子的应用486
一、空气离子疗法486
Section 6 Application of Air Ion486
二、空气离子在工业上的应用491
三、离子化空气对植物生态的影响495
四、提高人的注意集中力496
五、评价空气环境质量497
六、预报地震先兆500
第七节 空气离子研究展望501
Section 7 Progress in Air Ion Studies501
第十六章 超重与失重504
第一节 超重与失重的基本概念504
一、定义504
Chapter 16 Overweight and Weightlessness Xie Baosheng ,Shen Xiangyun504
Section 1 Basic conception of overweight and weightlessness504
二、 研究方法505
一、头-盆向超重的生理效应506
Section 2 Effects of +Gzstress on human body and protection506
第二节 头-盆向超重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506
二、头-盆向超重的生理耐限与防护512
第三节 胸-背向超重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514
Section 3 Effects of +Gxstress on Human body and Protection514
一、胸-背向超重的生理效应514
二、胸-背向超重的耐力与防护519
Section 4 Effects of weightlessness on human body and protection measures519
第四节 失重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519
一、失重对机体的不良影响519
二、失重的防护措施527
第十七章 生产性照明531
第一节 照明的基本概念、分类531
一、照明的基本概念531
Chapter 17 Industrial IIIumination Cai Rongtai531
Section 1 Basic Concepts of IIIumination531
二、照明的分类及意义532
Section 2 Disturbanes534
Section 3 Measurement,Standard and Evaluation of IIIumination534
第二节 不良照明对机体的影响534
一、视觉功能534
二、影响视觉功能的因素540
三、不良照明对机体与作业的影响542
第三节 照明的测量、评价与标准543
一、照明的测量543
二、视觉功能的测量547
三、生产性照明的卫生学评价548
四、生产性照明的标准552
第四节 预防不良照明的措施556
Section 4 Control Measures for Poor IIIumination556
二、防止眩目和照度不均匀及提高照明的质量557
一、积极提高照度水平557
三、合理地进行照明设计558
二、定义560
第一节 基本概念560
第十八章 人类工效学560
Section 1 Fundamental Conception560
Chapter 18 Ergonomics Wang Sheng560
一、名称560
第三节 研究内容561
第二节 发展简史561
Section 3 Areas of Study561
Section 2 Historical Background561
一、人体方面562
二、机器设备568
三、工作环境572
四、劳动组织575
Section 4 Methods of Study576
第四节 研究方法576
一、一般方法576
二、特殊方法576
第十九章 物理因素与肿瘤586
第一节 物理因素与肿瘤的流行病学586
一、肿瘤的年龄分布586
Section 1 Epidemiology of Tumors Induced by Physical Factors586
Chapter 19 Physical Factors and Tumors Jiang Yuansi586
二、肿瘤的性别分布587
三、种族差异和地区分布587
四、物理因素与诱发肿瘤的类型588
五、职业因素与肿瘤的关系588
一、致肿瘤机制589
第二节 电离辐射与肿瘤589
Section 2 Ionizing Radiation and Tumors589
二、剂量与效应的关系592
三、电离辐射致肿瘤举例592
第三节 非电离辐射与肿瘤598
一、紫外辐射598
Section 3 Nonionizing Radiation and Tumors598
二、射频辐射601
Section 4 Synergetic Effects of Physical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602
一、物理因素之间的效应602
第四节 物理因素和其他因素联合作用602
二、化学因素603
第五节 预防问题概述604
Section 5 Outline of Preventive Problems604
三、病毒604
一、对电离辐射致肿瘤的预防605
二、对紫外辐射致肿瘤的预防606
第二十章 南极卫生学初步考察607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印象607
Chapter 20 A Tentative Survey in the Antarctic Yu Yongzhong607
Section 1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Impression607
第三节 气温608
Section 2 The Depth of the Ice608
Section 3 Air Temperature608
第二节 冰原608
第四节 风609
Section 4 Wind609
第五节 中国南极长城站概况610
Section 5 A Brief of the China Great Wall Station610
Section 6 Is the Antarctic a Sterile World?611
第六节 南极环境是一个无菌世界?611
第七节 南极环境对人的影响612
一、南极医学科学考察简况612
Section 7 Effects of the Antarctic Environment on Human612
二、中国南极医学卫生学考察613
第八节 在冷环境中的劳动卫生问题614
Section 8 Issues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in the Cold Environment614
Section 9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Antarctic Conclusion617
第九节 南极环境保护617
Appendix619
附录 与本书相关的常用单位、符号和物理常数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