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第1辑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第1辑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4885799.jpg)
- 上海中医学院 著
- 出版社: 上海中医学院
- ISBN:
- 出版时间:1977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第1辑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程门雪医案1
一、春温重症1
二、春温夹湿滞4
三、湿温(二例)5
四、外感发热(四例)6
五、疟疾(二例)8
六、虚热9
七、咳喘(五例)9
八、咳嗽、虚热13
九、痰咸13
十、心悸(二例)14
十一、神志15
十二、不寐(二例)16
十三、类中(二例)17
十四、虚劳(二例)19
十五、虚肿21
十六、头眩痛21
十七、偏头痛(二例)22
十八、梅核气23
十九、胸痹23
二十、痰饮胸背冷24
二十一、胃痛(三例)24
二十二、胃反26
二十三、关格27
二十四、胁痛27
二十五、腹痛(二例)28
二十六、少腹痛(二例)28
二十七、单腹胀29
二十八、偏疝30
二十九、腰痛(三例)31
三十、腰髀酸肿(产后)32
三十一、周痹33
三十二、痿躄33
三十四、泄泻(二例)34
三十三、脚气34
三十五、便血35
三十六、小便不利36
三十七、遗泄36
三十八、痛经37
三十九、崩漏38
四十、经漏38
四十一、蓐痨39
四十二、外吹乳40
四十三、湿疹40
(二)哮喘性支气管炎42
(一)哮喘性支气管炎42
一、咳喘(九例)42
黄文东医案42
(三)哮喘性支气管炎43
(四)支气管炎43
(五)支气管哮喘44
(六)哮喘性支气管炎45
(七)哮喘性支气管炎45
(八)支气管炎46
(九)支气管炎47
(一)咳血48
(二)慢性支气管炎咳血48
二、咳血(三例)48
(三)支气管扩张49
三、肺痨(五例)50
(一)肺结核、肺不张50
(二)肺结核50
(三)肺结核51
(四)肺结核51
(五)肺结核52
四、虚劳53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53
(二)贫血54
(三)溶血性贫血55
五、盗汗56
六、自汗57
七、不寐(四例)57
(一)神经衰弱57
(二)神经衰弱58
(三)失眠59
(四)神经官能症60
八、心悸(六例)62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2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2
(三)心律不齐63
(四)心律不齐64
(五)心律不齐65
(六)风湿性心脏病65
九、头痛(六例)67
(一)神经官能症67
(二)偏头痛68
(三)三叉神经痛68
(四)脑震荡后遗症69
(五)脑震荡后遗症70
(六)偏头痛70
(一)神经衰弱72
(二)神经衰弱72
十、眩晕(七例)72
(三)头晕73
(四)神经衰弱73
(五)更年期综合征74
(六)神经官能症74
(七)耳源性眩晕症75
十一、腹痛(三例)76
(一)蛔虫病76
(二)脘腹痛胀77
(三)下腹痛胀77
(一)胃小弯溃疡78
十二、胃痛(包括嘈杂、泛酸)(十三例)78
(二)胃痛79
(三)胃窦炎80
(四)胃痛81
(五)胃脘嘈杂泛酸81
(六)胃脘胀闷疼痛82
(七)胃脘胀气作痛82
(八)胃小弯溃疡83
(九)胃窦炎83
(十)胃痛呕血84
(十一)胃窦炎、胃下垂85
(十二)胃窦炎86
(十三)胃脘隐痛嘈杂87
十三、胁痛(二例)88
(一)胆囊炎88
(二)胆囊炎88
十四、呕吐(三例)89
十五、腹泻(四例)92
(一)急性肠炎92
(二)慢性结肠炎92
(三)慢性结肠炎、蛔虫病93
(四)慢性结肠炎94
十六、肠澼(慢性结肠炎)95
十七、便秘(三例)97
十八、肝气(六例)99
十九、症积(早期肝硬化)102
二十、臌胀(肝硬化腹水)104
二十一、郁症(精神分裂症)105
二十二、癫症(精神分裂症)(二例)107
二十三、湿郁(迁延性肝炎)109
二十四、心痹(风湿性心脏病)111
二十五、心悸眩晕112
二十六、痹症(三例)114
(一)风湿热114
(二)关节炎115
二十七、偏瘫(中风后遗症)116
二十八、痿症(二例)118
(一)神经功能性运动障碍118
(二)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119
二十九、耳聋120
三十、浮肿(五例)121
(一)面目下肢浮肿121
(二)浮肿121
(三)全身浮肿122
(四)面浮足肿122
(五)尿毒症123
三十一、遗尿(二例)125
三十二、尿崩症126
三十三、癃闭127
三十四、血淋(急性膀胱炎)128
三十五、风疹(荨麻疹)(二例)128
三十六、皮肤搔痒130
万适之医案131
脑外伤“后遗症”治验131
叶贻庭医案133
一、外感发热(表寒里热症)133
二、外感发热(太阳、阳明合病)133
三、风温(大叶性肺炎)134
四、哮喘134
五、咳嗽(慢性支气管炎)135
六、痨瘵(肺结核)136
七、痹症(风湿初期)137
八、痹症(风湿病)137
九、胃脘痛(十二指肠溃疡)138
十、痞症(胃炎)138
十一、肝气郁结(膈肌痉挛)139
十二、臌胀(晚期肝硬化)140
十三、胆结石141
十四、久痢(慢性痢疾)141
十五、泄泻(结肠炎)142
十六、便秘(津枯肠燥)142
十八、肾虚水泛143
十七、便秘(肾虚寒秘)143
十九、肾阳虚衰144
二十、尿路结石144
二十一、厥阴热症145
二十二、顽固头痛145
二十三、多汗症146
二十四、盗汗(心阳不振)147
二十五、偏瘫(脑血管血栓形成)147
二十六、偏瘫(脑外伤颅内出血)148
二十七、不孕症(两侧输卵管阻塞)149
三十、浊阴上蒙清窍(角膜混浊)150
二十八、鼻渊(副鼻窦炎)150
二十九、眉棱骨痛150
三十一、甲状腺肿瘤151
刘守寅医案152
一、迁延型肝炎152
二、臌胀(肝硬化腹水)153
刘仲琪医案154
一、补阳还五汤加味治验中风后遗症(二例)154
二、糖尿病154
(一)心痹156
(二)血厥156
一、心血管系统疾患(四例)156
刘树农医案156
(三)心悸157
(四)怔忡157
二、慢性肝炎(四例)157
三、胃病(四例)159
四、久泻(四例)160
五、急性肠胃炎(四例)161
六、急性菌痢162
七、肺炎163
八、瘀血发热163
九、脱发163
二、水分病(肝硬化腹水)165
一、暴崩165
刘鹤一医案、医话165
医案165
三、急性白血病167
四、百合病168
五、泄泻(过敏性结肠炎)168
六、泄泻(急性肠炎)169
七、血痹气滞169
八、疟疾(间日疟)170
九、大咯血170
十、哮喘172
十一、寒热(右下肺炎)172
十二、胸痹(顽固性心绞痛)173
十三、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174
十四、偏头痛174
十五、寒厥174
十六、眩晕(脑震荡后遗症)175
十七、腹胀(脑震荡后遗症,神经性肠麻痹)175
十八、浮肿(高血压)176
十九、精神病176
二十、痹症(变应性亚败血症)177
医话178
一、阴阳气化178
二、伤寒论评论179
三、方药案论180
孙式庵医案182
肾病综合征,尿毒症182
江克明医案184
一、发热184
二、慢性肝炎184
三、胆结石(二例)185
四、哮喘185
五、慢性肾炎185
八、乳痈186
九、小便失禁186
七、中毒性菌痢186
六、马钱子中毒引起的脘腹痛186
朱锡祺医案187
一、高血压危象187
二、用育阴潜阳引火归源之法治验高血压188
三、窦性心律不齐(三例)188
(一)窦性心律不齐,伴心动过缓188
(二)冠心?窦性心动过缓189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9
四、心动过速伴房颤190
五、“风心”(二例)191
附:治疗“心悸怔忡”的药物加减191
六、“风心”(二尖瓣狭窄与闭锁不全)192
七、“风心”、“冠心”193
八、“风心”术后194
附:治疗“风心”的药物加减194
九、心肌炎195
十、室性早搏195
十一、风湿性心肌炎196
十二、冠心病197
十三、心绞痛197
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加减199
十四、治疗冠心病供血改善一例199
十五、先天性心脏病(室缺)200
十六、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症201
十七、肢端动脉痉挛症202
十八、再障202
十九、慢性咽喉炎203
二十、哮喘(五例)203
附:常用方剂介绍205
二十一、慢支、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206
二十二、支气管肺炎207
二十三、肺咯血208
二十四、肺部结核(二例)209
二十六、萎缩性胃炎210
二十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0
二十七、胃肠神经官能症211
二十八、急性胆囊炎212
二十九、胆囊疾患212
三十、“清热利胆丸”及其疗效观察213
三十一、腹痛(脾肾阳虚)214
三十二、急性胰腺炎215
三十三、慢性胰腺炎216
三十四、慢性肝炎216
三十五、胁痛(肝区疼痛)217
三十七、疳积(消化不良及营养紊乱症)218
三十六、痢疾218
三十八、“慢性肠炎丸”及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观察219
三十九、湿困220
四十、血尿(三例)221
四十一、乳糜血尿223
四十二、淋证(三例)223
(一)慢性膀胱炎223
(二)尿路感染224
(三)尿失禁224
四十三、急性肾炎225
四十四、慢性肾炎225
四十五、慢性肾炎(肾变型)226
四十六、左侧输尿管结石227
四十八、尿路结石(二例)228
四十七、双侧输尿管结石228
四十八(重)慢性前列腺炎229
四十九、脑血栓形成230
五十、脑震荡231
五十一、精神分裂症(二例)231
五十二、更年期综合征232
五十三、脏躁症(癔病)233
五十四、失眠233
五十五、嗜睡症234
五十六、眩晕综合征234
五十八、头痛(左侧第三、四颅神经不全麻痹)235
五十七、头痛235
五十九、胸胁痛(肋间神经痛)236
六十、真热假寒(神经官能症)237
六十一、神经官能症237
六十二、梅核气(神经官能症)238
六十三、梅核气(慢性咽炎)238
六十四、梅核气239
六十五、瘿病(甲亢)239
六十六、温毒(高热、颗粒细胞减少症)240
六十七、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效果的初步观察241
六十九、肋软骨炎242
六十八、面部多发性扁平疣242
七十一、腹胸痛243
七十、胸痹243
七十二、腹痛244
七十三、寒痹245
七十四、热痹246
七十五、热痹(风湿性关节炎)246
七十七、热痹(肥大性脊椎炎)247
七十八、男性女性化247
七十九、精冷不育248
八十、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249
二、慢性菌痢250
苏万方医案250
一、鼻衄250
杨少华医案252
一、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252
二、心悸(风心房颤)252
三、胃痛(弥漫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3
四、胃痛(胃小弯溃疡)253
五、泄泻(慢性结肠炎)254
六、泄泻(慢性结肠炎)254
七、腹痛(膀胱肿瘤术后肠粘连)254
九、腰痛(肾结石)255
八、腹痛(阑尾炎手术后肠粘连)255
十一、遗尿256
十二、阳萎(不育症)256
十、遗尿256
十三、消渴(尿崩症)257
十四、眩晕症(三例)257
十五、癫痫258
十六、头痛(脑震荡后遗症)259
十七、头痛259
十九、口眼?斜(面神经瘫痪)260
二十、梦游(夜游症)260
十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260
二十一、痹症(皮肤痛)261
二十二、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261
二十三、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262
二十四、痒症262
二十五、痒症263
二十六、痒症263
二十七、痒症263
沈仲理医案265
一、暑湿265
三、肺痨(肺不张)266
二、哮喘266
四、心悸怔仲(心脏病)268
五、胸痹(冠心病心绞痛)269
六、脘腹胀痛(三例)270
七、泄泻(三例)271
八、慢性肾炎(二例)273
九、尿路感染(三例)275
十、眩晕(五例)277
十一、失眠(二例)280
十二、痫症281
十三、狐惑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二例)283
十五、脑震汤后遗症(二例)285
十四、百合病(癔病)285
十六、瘿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三例)286
十七、痛痹288
十八、荨麻疹(风疹块)288
十九、滑精289
二十、口舌糜腐(二例)289
二十一、“氟”中毒291
二十二、“氯”中毒293
沈济苍医案294
一、哮喘294
二、胸痹心痛294
三、头痛295
张伯臾医案297
一、虚人外感(上感)297
二、暑天感冒(上感)297
三、类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98
四、时邪挟湿(上感)299
五、风温(右下肺炎)299
六、风温(左下肺炎)300
七、肺痈(肺脓疡)301
八、胸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302
九、胸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302
十、呕吐(贲门手术后呕吐)303
十一、便血(慢性肥厚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发出血)304
十二、便血(上消化道出血)304
十三、便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发出血)305
十四、便血(上消化道出血)306
十五、呕血(慢性胃窦炎伴发出血)306
十六、呕血(不完全性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发出血)307
十七、泄泻(慢性结肠炎)307
十八、泄泻(慢性结肠炎)308
十九、泄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8
二十、腹胀(肠功能紊乱)309
二十一、腹痛(肠功能紊乱)310
二十二、肠鸣(肠功能紊乱)311
二十四、胃心痛(慢性反复发作性胰腺炎)312
二十三、胃心痛(急性胰腺炎)312
二十五、淋沥(前列腺肥大)313
二十六、痹症(变应性亚败血症)314
二十七、痹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315
二十八、悬饮(结核性胸膜炎)316
二十九、狂躁(脑外伤)316
三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317
张志秋医案319
一、头痛319
三、胆结石(二例)320
二、臌胀(肝硬化腹水)320
四、血紫质病322
张震夏医案324
一、风温(二例)324
二、暑湿(三例)325
三、湿热326
四、感冒(三例)327
五、咳嗽(二例)328
六、哮喘329
七、眩晕(三例)330
八、心悸(二例)330
九、头痛(三例)331
十一、胃痛(六例)332
十、厥症(二例)332
十二、泄泻(三例)333
十三、痢疾335
十四、中风336
十五、虚损(二例)336
十六、痹症(二例)337
十七、血尿(二例)338
十八、臌胀338
十九、自汗盗汗(二例)338
二十一、月经痛(四例)339
二十、荨麻疹(二例)339
张鸿祥医案341
一、喘证(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341
二、胁痛(胆囊炎)341
三、便秘342
四、泄泻(慢性结肠炎)343
五、消渴344
六、经期遗尿345
七、崩漏346
八、自汗346
九、暑湿(上感、肝硬化、脾切除术后)347
十、盗汗348
十一、呃逆349
十二、呕吐350
十三、湿疹(急性下肢湿疹)351
十四、胃脘痛351
十五、哮证(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肺气肿、左下肺炎)352
十六、温热病(病毒性脑炎)352
十七、类疟(波浪热?)354
十八、疟疾(间日疟?)355
十九、风温(左下肺炎)356
二十、咯血(支气管扩张并发出血)357
一、嗳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8
二、反胃(不完全幽门梗阻)358
张羹梅医案、医话358
医案358
三、胃脘痛(胃幽窦部溃疡)359
四、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359
五、胃脘痛(胃粘膜脱垂症)360
六、呕血(胃小弯穿透性溃疡)360
七、便血(胃和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胃下垂)361
八、虚劳(下丘脑功能紊乱神经性厌食)361
九、噎膈(梅核气)362
十一、噎膈(结核性纵膈炎、纵膈结核性淋巴结炎)363
十、噎膈(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63
十二、胁痛(胆石症)364
十三、胁痛(胆石症)364
十四、胁痛(慢性活动性肝炎)365
十五、黄疸(急性胆囊炎)366
十六、黄疸(毛细胆管性肝炎)366
十七、症瘕(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积液)367
十八、症瘕(肝硬化、肝功能亢进)367
十九、症瘕(血吸虫性肝硬化)368
二十、臌胀(坏死后肝硬化)368
二十二、气臌胀(胃肠功能紊乱)369
二十一、臌胀(结核性腹膜炎)369
二十三、泄泻(急性肠炎)370
二十四、泄泻(急性细菌性痢疾)371
二十五、泄泻(急性细菌性痢疾)371
二十六、泄泻(阿米巴痢疾)372
二十七、泄泻(结肠功能紊乱——痉挛性结肠)372
二十八、泄泻(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373
二十九、泄泻(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373
三十、泄泻(肠寄生虫病——钩虫病、蛔虫病)374
三十一、腹痛(急性阑尾炎)374
三十二、腹痛(血紫质病——间歇性急性型)375
三十三、咳嗽(大叶性肺炎伴肺不张,胸膜增厚)375
三十五、哮喘(癔病性哮喘)376
三十四、哮喘(支气管哮喘)376
三十七、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377
三十六、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377
三十八、心悸(窦性心律不齐,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78
三十九、水肿(风湿性心脏病、心源性肝硬化)379
四十、水肿(神经血管性水肿)379
四十一、癃闭(前列腺肥大、尿潴留)380
四十二、淋证(尿路感染)380
四十三、膏淋(乳糜尿)381
四十四、石淋(膀胱结石)381
四十五、腰痛(左输尿管结石)382
四十六、腰痛(左肾结石、胃下垂、溃疡病)382
四十八、失眠(神经衰弱)383
四十七、腰痛(左肾结石)383
四十九、眩晕(缺铁性贫血、胃下垂)384
五十、眩晕(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贫血、肥大性胃炎)384
五十一、眩晕(耳源性眩晕)385
五十二、头痛(脑震荡后遗症)385
五十三、中风(面神经麻痹)386
五十四、中风(面神经麻痹)386
五十五、中风(脑动脉血栓形成)387
五十六、奔豚气(神经官能症)388
五十七、郁证(癔病)388
五十九、厥证(胃手术后“倾倒”综合征)389
五十八、厥证(癔病)389
六十、痹证(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390
六十一、痹证(风湿性关节炎)390
六十二、痿证(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性肌麻痹)391
六十三、痰证(肢端肥大症)391
六十四、斑疹(过敏性紫癜)392
六十五、斑疹(寒冷性荨麻疹)392
六十六、斑疹(荨麻疹划痕症)393
六十七、斑疹(结节性红斑)394
六十八、斑疹(接触性皮炎)394
七十、口疳(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395
六十九、口疳(复发性口腔溃疡)395
七十一、流火(丹毒)396
七十二、温毒(面部丹毒——面部网状淋巴管炎)396
医话397
一、胃气病397
二、哕病398
三、胃下病399
四、泄泻证399
五、伏梁病401
六、肝阳证(高血压)401
九、痹证402
八、癫狂病402
七、头风病(交通性脑积水)402
十、高热证404
十一、热入心包404
十二、暑温病后405
十三、夹阴伤寒406
十四、年轻脱发406
十五、烫火伤407
经验方407
一、健脾汤407
二、养胃汤408
三、补中汤409
五、保肝利尿汤410
四、利胆汤410
六、利尿解毒汤411
张赞臣医案、医话412
医案412
一、类中风412
二、阳虚阴亏寒战413
三、脾虚低热413
四、正虚邪恋久咳不愈414
五、肾亏肝旺眩晕415
六、胸痹416
八、幼女倒经嗜睡417
七、水肿(二例)417
医话(六则)418
一、诊治慢性病症点滴体会418
二、白蜡柿饼煎治久痢脱肛420
三、舌下望诊法421
四、辨口苦421
五、人指甲之鉴别与炮制421
六、止血药——金丝毛422
吴圣农医案423
一、咳嗽发热(慢性气管炎)423
二、头痛423
三、慢性肝炎424
金寿山医案425
一、风温(二例)425
二、哮喘425
三、黄疸426
四、头痛426
五、眩晕(高血压)427
六、脱发427
七、斑秃428
八、胃痛(三例)428
九、嗳气429
十一、脏躁症430
十、自汗、盗汗430
十二、百合病431
十三、癃闭(尿毒症)431
十四、淋症(尿路结石)433
十五、血精434
十六、阳萎434
十七、狐惑病435
十八、消渴(尿崩症)436
茹十眉医案438
一、历节438
二、水肿438
一、噎膈(食道憩室并发食道炎)440
姚培发医案440
胡建华医案441
一、喘肿(肺原性心脏病)441
二、癫狂(精神分裂症)442
徐仲才医案444
一、哮喘(二例)444
二、脑干损害症445
徐辉光医案447
一、支气管哮喘447
二、遗尿448
三、青鱼胆中毒448
五、过敏性紫癜449
四、脑血管意外449
六、脊柱增生450
七、甲状腺机能减退症451
八、前列腺肥大453
九、心肌损伤454
钱伯文医案455
一、胃脘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5
二、纵膈肿瘤455
三、眩晕(高血压)456
四、膨胀(肝硬化腹水)三例457
五、乳癖459
六、咳嗽(渗出性胸膜炎)460
七、痹症461
八、瘿瘤461
殷品之医案463
一、胸痹(冠心)463
二、虚劳463
三、症瘕(肝硬化)464
四、臌胀(肝硬化腹水)465
五、淋症(尿路感染)466
六、血淋(尿路感染)466
七、尿血(外伤引起)466
十、乳癖468
八、面神经痉挛症468
九、痛痹(类风湿性关节炎)468
十一、精漏469
十二、肠粘连469
十三、狐惑病(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470
凌辉星医案471
一、泄泻471
二、呃逆471
三、白血球减少472
四、发热472
二、溺血(不明原因之血尿)473
三、神昏(肝硬化导致肝昏迷)473
夏德馨医话473
一、心悸(右束支传导阻滞、冠心?)473
四、赤白痢(老年性菌痢)474
五、腰冷、哮喘(肺心)474
六、久泻(慢性结肠炎)475
七、血臌475
八、鼻衄475
九、鼻衄475
十一、浮肿、昏厥(慢性肾炎尿毒症)476
十二、闭经476
十、癃闭476
十三、口腔破碎(复发性口炎)477
十四、嗜睡(低血糖、高血压)477
十五、怕冷477
十六、神昏(肾盂肾炎引起尿毒症昏迷)477
十七、胃脘痛(胃溃疡)478
十八、泄泻(活动性肺结核、肠结核)478
十九、头痛(垂体瘤头痛)478
二十、便秘(习惯性便秘)478
章庆云医案479
一、“上感”风寒症(三例)479
二、“上感”风热症(三例)480
三、气管炎482
四、急性气管炎482
五、支气管扩张咯血483
六、肺结核483
七、痰饮内阻(二例)484
八、食道炎484
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痉挛485
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485
十一、十二指肠球部、胃小弯多发性溃疡出血486
十二、胃小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潴留486
十三、胃下垂(张力低)487
十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窦炎伴有胃小弯溃疡形成488
十四、肝胃气痛488
十六、肝气犯胃489
十七、胃阴不足489
十八、胃癌489
十九、胆囊炎490
二十、过敏性结肠炎490
二十一、呃逆491
二十二、慢性肾炎(肾变期)491
二十三、慢性肾炎492
二十五、糖尿病(二例)493
二十四、肾下垂493
二十六、精液中出血495
二十七、肾绞痛495
二十八、尿血496
二十九、水肿(三例)496
三十、癔病498
三十一、缺钾症498
三十二、失眠499
三十三、血管性头痛499
三十四、癫痫500
三十五、脑溢血后遗症500
三十六、中风后遗症(二例)501
三十七、肝风502
三十九、脑震荡后遗症503
三十八、面神经瘫痪503
四十、风湿病504
四十一、结节性红斑症504
四十二、环形红斑症505
四十三、风湿性心脏病(二例)505
四十四、房颤伴室性早搏507
四十五、粘连症508
四十六、口腔溃疡508
四十七、上颌窦炎509
四十八、带状疱疹509
五十、药物过敏510
四十九、荨麻疹510
黄秉良医案512
一、重用芍药甘草汤为主治验三例512
(一)风挛(肾盏痉挛)512
(二)瘕聚(乙结肠痉挛)512
(三)风痫(癔病性痉挛)513
二、肠粘连514
三、呃逆(隔肌痉挛)515
董天禄医案517
夜尿517
注:以上名次,除程门雪、黄文东外,均以姓氏笔划为序。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