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状花岗岩杂岩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状花岗岩杂岩体](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883862.jpg)
- (法)博 南(Bonin,B.)著;陈凤莲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04513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状花岗岩杂岩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译者的话1
序1
引言1
第一章 构造和侵位的方式4
Ⅰ.构造剥蚀的层次4
1.3.深成阶段5
1.2.火山阶段5
1.1.初始阶段5
1.地表构造层5
1.4.碎屑充填阶段8
2.环状杂岩体构造层8
2.1.初始阶段12
2.2.超熔花岗岩发育的阶段12
2.3.低熔花岗岩发育的阶段13
2.4.最后阶段13
3.两个构造层之间的连接14
4.岩浆房构造层15
1.形状16
Ⅱ.杂岩体的几何形态16
2.平均直径20
2.1.破火山口20
2.2.环状岩墙22
(1)地质资料23
(2)说明23
(3)理论模型25
(4)说明26
(5)分析资料26
(6)分析结果28
2.3.小结29
3.间距31
4.总结34
Ⅲ.环状岩墙中熔融体的上升与冷却35
1.岩墙的厚度36
1.1.符号说明36
1.2.热量积累36
2.岩墙中熔融体侵入和冷却的持续时间37
2.1.符号说明37
(2)热量积累的可能性38
(1)熔融体上升的速度38
2.2.瞬间侵入38
2.3.持续侵入38
Ⅳ.环状杂岩体的侵位方式: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41
的早期模式41
2.火口沉陷的理论43
3.复式岩浆房的理论45
4.底辟的理论47
5.实验模型50
6.总结53
Ⅴ.非造山构造形成的早期阶段53
1.熔融体在软流圈中的产生53
2.熔融体在岩石圈中的上升56
2.1.斯托克斯式上升57
2.2.上升与冷却57
3.总结60
Ⅵ.非造山杂岩体的产生、生存和消亡61
第二章 岩石的结构和矿物成分64
Ⅰ.岩石的结构65
Ⅱ.石英69
Ⅲ.长石70
1.辉长岩中的长石71
2.二长岩中的长石71
3.花岗岩中的长石72
3.1.超熔花岗岩中的长石72
3.2.低熔花岗岩中的长石74
3.3.钠长石花岗岩中的长石75
3.4.透熔花岗岩中的长石75
3.5.暂时得出的总模式76
(1)同结晶的中条纹长石77
(2)单独结晶的长石78
3.6.X射线分析的数据79
4.总结81
Ⅳ.无水含铁矿物82
1.橄榄石82
2.辉石84
Ⅴ.角闪石85
Ⅵ.云母95
Ⅶ.副矿物103
1.氧化物103
2.硫化物104
6.硅酸盐类105
6.1.超碱性岩系中的硅酸盐类105
5.卤化物105
3.硫酸盐类105
4.磷酸盐类105
6.2.超铝质岩系中的硅酸盐类106
7.锆石108
Ⅷ.岩体内矿物成分与结构的变化113
1.冷凝边113
2.捕虏体115
3.热液作用117
3.1.超铝质岩系中的热液作用117
3.2.超碱性岩系中的热液作用119
Ⅸ.结论121
章后补充说明126
Ⅰ.化学分析的问题126
Ⅱ.化学结构式的计算问题127
Ⅰ.碱性岩浆岩系列129
1.碱性岩浆岩特征的鉴定129
第三章 岩浆岩的演化与岩浆期后现象129
1.1.碱-二氧化硅图解(都城秋穗,1978)130
1.2.氧化物-二氧化硅图解132
2.碱性岩浆岩系列的演化135
Ⅱ.基性岩139
1.呈岩体产出的基性岩140
产物?142
2.1.原始结构和矿物被保存下来的辉长岩142
2.呈捕虏体产出的基性岩:是平衡还是不平衡的142
2.2.含奥长石-角闪石的暗色捕虏体146
2.3.熔融体的不混溶性148
3.钠闪花岗岩:是早期还是晚期分异的产物?150
Ⅲ.酸性岩151
1.2.钠-钾-铝图解151
1.酸性岩的两个岩石系列及它们的特征鉴定152
1.1.碱-铝-铁图解152
2.酸性岩两个岩石系列出现的原因155
2.1.科罗-巴斯特利卡杂岩体岩石样品的可控熔融试验157
结果157
2.2.超铝质熔融体的出现160
2.3.超碱性熔融体的出现161
2.4.讨论162
3.岩浆演化的一般型式162
1.碱和碱土元素164
1.1.基性、中性岩中的碱和碱土元素164
Ⅳ.痕量元素的资料164
1.2.酸性岩中的碱和碱土元素168
2.U和Th元素171
3.Rb-Sr系统与87St/86Sr初始比值的意义172
3.1.晚期同位素重新均质化的实例172
3.2.环状杂岩体的实例174
(1)法国科西嘉174
(2)格陵兰加达尔177
(3)苏格兰斯凯岛179
(4)尼日利亚181
3.3.岩浆房的情况185
3.4.小结188
4.讨论190
Ⅴ.结论190
章后补充说明192
1.氧化物-二氧化硅图解的问题192
Ⅱ.氧化物-氧化物比值图解的问题194
1.第一种情况195
2.第二种情况195
3.结论195
1.“碱性”196
Ⅲ.关于“碱性”一词的含义196
2.“超铝质-超碱性”197
第四章 非造山碱性岩浆作用的成因和演化199
Ⅰ.非造山碱性岩浆作用的成因200
1.各种模式的局限性200
2.各种模式的特征201
3.圈闭构造的模式203
Ⅱ.非造山碱性岩浆的上升与混染208
1.地壳熔融引起的混染209
2.岩浆-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混染210
Ⅲ.岩浆的演化213
1.水的作用213
2.围岩的作用215
3.各种酸性岩类及它们的产地217
1.热液蚀变221
Ⅳ.岩浆期后岩石的演化221
2.钠闪花岗岩与碎裂岩带222
3.小结223
Ⅴ.矿化作用223
Ⅵ.结论226
结束语228
参考文献232
1.C.T.克拉夫、H.B.莫夫和E.B.贝利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