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866701.jpg)
- 钟朋荣,吴同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0363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经济篇1
一 四种短缺理论与中国的短缺现实1
(一)软预算约束是我国短缺和积压并存的根源1
(二)宏观决策失误是一定时期内加强短缺的因素,而不是短缺持续再生的原因3
(三)供给不足只是某些需求有限的产品短缺的原因,而不是整个社会经济短缺的原因6
(四)刚性预算和弹性价格是消除制度性短缺的两个必备条件8
二 短缺经济中的需求不足11
(一)双轨制条件下总供求状况的判断11
(二)扩大总需求的方向选择14
(三)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17
三 产业结构的失衡与优化32
(一)产业结构失衡的表现32
(二)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41
(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48
(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2
货币流通篇56
四 资金短缺与货币流通56
(一)货币与资金56
(二)货币性贷款和资金性贷款58
(三)通货膨胀引起的资金短缺61
(四)货币不足造成的资金短缺62
(五)非货币因素造成的资金短缺64
(六)几点结论71
五 商业信用与我国的两种债务链73
(一)商业信用的一般原理73
(二)我国经济中的沉重债务链76
(三)“三角债”与“线形债”的区分与清理79
(一)“体外循环”的膨胀85
六 货币与资金的“体外循环”85
(二)“体外循环”膨胀的原因88
(三)“体外循环”膨胀的实质90
(四)货币“体外循环”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91
(五)资金“体外循环”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95
(六)如何对待“体外循环”的膨胀98
七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101
(一)货币流通速度快慢的原因:人们持有货币数量多少和时间长短101
(二)现金流通速度递增的趋势102
(三)存款流通速度递减的趋势105
八 两种货币区域及其紧缩对策109
(一)无差别总量政策增加经济紧缩代价109
(二)区分两种货币区域有利于正确实施紧缩政策111
(三)紧缩要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双管齐下114
通货膨胀篇117
九 通货膨胀的五种类型117
(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117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120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125
(四)倒逼型通货膨胀129
(五)计划调价型通货膨胀137
十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140
(一)通货膨胀有益论的两条依据140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实践中的不确定关系141
(三)我国资源闲置的五种状况143
(四)通货膨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145
(五)如何看待通货膨胀在我国的短期产出效应147
(六)通货膨胀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148
(一)通货膨胀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效应150
十一 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150
(二)通货膨胀在进口者与出口者之间的分配效应152
(三)通货膨胀在国有资金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分配效应154
(四)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现象155
(五)通货膨胀对财政收支的影响157
(六)抑制型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160
十二 国际上反通货膨胀的作法163
(一)紧缩财政货币:反通货膨胀的传统方法163
(二)抑制工资:物价稳定的基本条件169
(三)利用利率政策反通货膨胀173
(四)物价管制:抑制通货膨胀的应急措施178
(一)总量调节的经济杠杆与个量调节的经济杠杆184
宏观调控篇184
十三 经济杠杆与调控模式184
(二)政府操纵的经济杠杆与市场操纵的经济杠杆186
(三)经济杠杆主体的选择与经济调控模式的划分188
(四)政府操纵个量经济杠杆的困难和矛盾189
(五)目标模式:总量经济杠杆由政府操纵,个量经济杠杆基本由市场操纵191
十四 财政包干与分税制194
(一)包干制的历史与现状194
(二)包干制的效应198
(三)有些问题并非包干制之过201
(四)包干制与分税制比较202
(五)实行分税制的条件203
(六)包干制的完善206
(一)两步利改税与新税制的形成209
十五 我国税制现状与双重增值税构想209
(二)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213
(三)与利改税并存的盈亏包干制213
(四)现行税制的不足215
(五)双重增值税的构想217
十六 金融调控方式与运行机制的转轨223
(一)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223
(二)货币供给量的调控方法231
(三)专业银行企业化是间接金融调控的基础240
(四)建立完善的资金市场是间接金融调控的条件250
(五)间接金融调控中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258
(六)双轨制时期的金融调控264
十七 两种投资规模和三大投资主体的宏观控制268
(一)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268
(二) 三大投资主体投资范围划分270
(三)三大投资主体投资约束机制的形成277
(四)投资体制转轨时期的宏观控制280
(五)国家调控投资的目标模式284
十八 对外贸易的运行机制与宏观调控286
(一)出口经营体制:收购制、代理制与联营制的选择286
(二)外汇分配由配给制向拍卖制转变288
(三)外贸的消极补亏与积极补亏290
(四)关于外贸承包292
(五)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调控体系294
十九 计划价格与自由价格的划分与调控298
(一)计划价格与自由价格的划分298
(二)用双浮动价格形式将市场机制引人计划价格304
(三)用期货市场消除自由价格的某些弊端308
后记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