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第2编 理论 论争 第1、2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第2编 理论 论争 第1、2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4841923.jpg)
- 蔡仪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82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15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第2编 理论 论争 第1、2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编辑的话 编辑委员会 1
编辑凡例1
总序 夏衍 1
序 蔡仪 1
文艺问题论争3
抗战文艺的大众化问题3
关于大众文艺 茅盾 3
文艺与宣传6
——为庆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 郭沫若 6
宣传·文学·旧形式的利用9
——座谈会记录9
纪念“五四”25
——为大众的文化而战斗 适夷 25
谈通俗文艺 老舍 27
关于“文艺大众化” 南桌 31
利用旧形式的两个意义 仲方 39
要普及也要提高 胡风 41
关于“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座谈会记录46
旧瓶释疑 何容 61
关于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关系66
及其诸问题 向林冰 66
关于“艺术大众化”74
——答大风社 冯雪峰 74
关于文艺大众化的二三意见 黄绳 86
大众文谈 齐同 92
“暴露与讽刺”问题104
暴露与讽刺 茅盾 104
谈《华威先生》到日本 林林 106
枪毙了的华威先生 冷枫 109
——作者的意见 张天翼 111
关于“华威先生”赴日111
关于暴露黑暗 何容 114
论暴露黑暗 郑知权 116
暴露·讽刺·铸奸 野黎 119
关于“华威先生”出国121
及创作方向问题 周行 121
一味颂扬是不够的 吴组缃 129
“与抗战无关”论问题131
编者的话 梁实秋 131
“与抗战无关” 罗荪 133
“与抗战无关” 梁实秋 135
谈“抗战八股” 宋之的 137
地瓜与抗战 陈白尘 139
——也谈谈“与抗战无关” 水 141
老板与厨子141
一般或特殊 沈从文 142
梁实秋告辞 梁实秋 147
论“无关”抗战的题材 张天翼 150
文学之贫困 施蛰存 160
读书随笔165
——文学的衰亡 白尘 165
“拿货色来看”和“文学贫困”论169
——文学时论之五 杨华 169
“民族形式”问题172
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 巴人 172
民族形式创造诸问题 杜埃 177
文艺之民族形式问题的展开 宗珏 187
关于民族形式 葛一虹 196
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 向林冰 198
形式问题杂记 孟辛 202
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207
是在所谓“民间形式”吗? 葛一虹 207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215
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231
不在“民间形式”吗? 方白 231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 光未然 238
“民族形式”商兑 郭沫若 278
民族形式座谈笔记293
斥内容拜物教302
——论内容决定形式的过程 王冰洋 302
民族传统与世界传统310
一民族形式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石滨 310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敬质郭沫若先生316
向林冰 316
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 茅盾 339
论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和争点349
——对于若干反现实主义倾向的349
批判提要并纪念鲁迅先生逝世349
底四周年 胡风 349
民族形式与大众化 潘梓年 401
论争中的民族形式“中心源泉”问题410
罗荪 410
论民族形式问题的实际意义429
——对于若干反现实主义倾向的429
批判提要并纪念鲁迅先生逝世429
底四周年 胡风 429
“战国”派问题451
本刊启事(代发刊词) 《战国策》 451
力人452
——一个人格型的讨论 陶云逵 452
“时代错误” 茅盾 463
论反理性主义的逆流 胡绳 465
战国时代的重演 林同济 474
从尼采主义谈到英雄崇拜与优生学485
张子斋 485
新策士葬送了希特勒 愈之 508
文学批评的新动向 陈铨 511
寄语中国艺术人525
——恐怖·狂欢·虔恪 独及 525
“战国”派的法西斯主义实质 汉夫 533
读《野玫瑰》 颜翰彤 542
糖衣毒药548
——《野玫瑰》观后 方纪 548
什么是“战国”派的文艺 欧阳凡海 556
民族文学运动 陈铨 568
什么是“民族文学运动”? 戈茅 576
权力意志的流毒 曹和仁 581
“战国”派文艺的改装 洪钟 595
“主观论”和“生活态度”问题609
一个要点的备忘录 胡风 609
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 项黎 612
人民不是一本书 嘉梨 620
论生活态度与现实主义 于潮 623
艺术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蔡仪 634
论所谓生活的三度 茅盾 650
现实主义在今天 胡风 657
方生未死之间 于潮 662
论艺术态度和生活态度 项黎 687
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 胡风 701
论主观 舒芜 708
剧的座谈747
《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两个话747
略论文艺的政治倾向 荃麟 754
伸向黑土深处 荃麟 761
“主观精神”和“政治倾向” 王戎 766
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772
——过去与现在的检查及今后的772
工作(节录) 雪峰 772
关于现实主义 何其芳 779
论约瑟夫的外套 黄药眠 796
关于“客观主义”的通信 何其芳 814
文艺基本理论探讨821
本质·功能821
作家与生活 冯乃超821
——其一,关于创作与生活823
的小感 胡风 823
今天,我们底中心问题是什么?823
世界观与创作方法 王洁之 839
作家的主观与艺术的客观性(座谈笔录)841
创作与世界观864
——文学的社会任务(一个讲演的提纲) 艾青 864
艺术的认识问题 大乃 868
生活·人·文学 荃麟877
向生活学习 沙汀887
论直觉与表现答难890
——给梁宗岱先生 朱光潜 890
论艺术的本质 蔡仪899
形象·典型932
“意识”与“形象” 李南桌932
论典型938
个性——类型——人性 李南桌938
抗战文艺的典型创造问题 黄绳948
人和典型 罗荪961
论典型的创造 维山973
谈人物的描写(节录) 张天翼981
文学的形象性 荃麟995
创作上的典型问题 明明 1016
创作方法问题1024
还是现实主义 茅盾1024
创作方法上的两个问题1027
——关于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1027
雷石榆 1027
广现实主义 李南桌 1030
浪漫的与写实的 玄珠 1036
论民族革命的现实主义 洁孺 1038
林焕平 1045
抗日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1045
再谈关于现实主义1058
——答史笃先生 罗荪1058
抗战文艺的现实主义性(节录) 侯外庐1067
现实主义试论 简壤 1071
文学体裁样式问题探讨1077
诗歌1077
朗诵的诗和诗的朗诵 锡金 1077
我们对于抗战诗歌的意见(诗歌座谈会)1082
诗的话 钟敬文 1094
抗战与诗 朱自清 1100
中国新诗歌的检讨及其前途 柳倩1104
论政治讽刺诗 王亚平 1113
论抗战以来的中国新诗1121
——《朴素的歌》序 艾青1121
诗的散文美 艾青 1136
人的道路1139
——抒情诗与叙事诗 李念群 1139
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节录) 高兰1147
散文1162
略谈散文1162
——《散文选》序 葛琴 1162
关于写散文 李长之 1167
漫谈杂文 田仲济 1171
小说1184
战时的小说 郁达夫 1184
说“通俗小说” 适夷 1187
怎样写小说 老舍 1189
关于小说中的人物 茅盾 1194
论目前小说底创作 姚雪垠 1197
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 恨水 1202
报告文学1206
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文艺形式 胡风1206
论中国的报告文学 欧阳山1216
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 茅盾1220
报告文学底社会效用 以群 1222
报告文学 罗荪 1226
谈报告文学 李广田1239
戏剧1250
论活报剧 葛一虹 1250
街头剧论 胡绍轩 1254
关于剧本创作 刘念渠 1258
历史剧问题座谈1262
历史·史剧·现实 郭沫若1284
——答客问 田汉 1289
新歌剧问题1289
历史剧所感 夏衍 1295
六年来剧作动向剖论 周剑尘1301
文艺批评1307
文艺批评问题1307
论加强批评工作 茅盾 1307
文艺批评的新任务 周钢鸣 1312
关于文艺批评 蒲风 1318
《屈原》自序 梁宗岱 1325
希望一个理论批评工作的成年 胡风1329
文艺批评与文艺教育 李长之 1331
文学动向总评1335
文协“小说晚会”记录1335
抗战以来的中国新诗 艾青1347
抗战以来的中国报告文学 以群1373
抗战四年来的剧本创作 余上沅 何治安1397
抗战四年来的小说 王平陵 1405
五年来的文艺理论 欧阳凡海 1421
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1427
——纪念“文协”成立五周年1427
郭沫若 1427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朱光潜 1431
新诗和作家、作品评论1447
于伶小论 夏衍 1447
沉思的诗1454
——论冯至的《十四行集》 李广田1454
诗的趋势 朱自清 1476
新诗的前途 闻一多 1482
沙汀创作的起点和方向 杨晦 1484
人的花朵 吕荧 1498
后记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