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词曲欣赏论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诗词曲欣赏论稿
  • 万云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10190·205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词曲欣赏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上编·总论3

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及其基本艺术规律3

一 古典诗歌发展的几种形式3

二 古典诗歌发展的基本艺术规律6

三 诗、词、曲三者的区别9

四 诗和词的分界14

五 古典诗歌的特质18

诗、词、曲在形式上的继承、发展关系27

一 古、近体诗的句式和格律27

二 词与古、近体诗的句式、格律比较31

三 曲与词的句式、格律比较38

一 悲剧性的美在古典诗歌中的表现43

古典诗歌中的悲剧性的美43

二 悲剧性美的时代因素及社会意义47

下编·分论53

赋、比、兴53

一 赋、比、兴的含义及兴与比的区别53

二 赋、比、兴在诗、词、曲中的不同运用59

诗、词、曲的眼目67

一 诗眼67

二 词眼70

三 曲眼75

四 眼的地位和作用77

词、曲的用事、用典、引用--语言形象的继承和革新83

一 词用诗84

二 曲用诗、词、文86

三 词用词、曲用曲88

四 从形象的内在联系看诗词、曲引用的特点90

空和实、疏和密93

一 诗经中的空实、疏密传统93

二 词中的空实、疏密表现及流派95

三 空和实、疏和密的辩证关系97

四 梦窗词中空实、疏密结合的特色100

五 对空实、疏密问题的误解106

离与合、犯本位与不犯本位108

一 诗中的离合问题108

二 词中的离合问题111

三 曲中的离合问题114

四 犯本位与不犯本位115

善敷与善删119

一 善敷与善删睚诗中的运用121

二 善敷与善删在词、曲中的运用127

“凿空乱道”131

一 《离骚》中的“凿空乱道”131

二 诗中的“凿空乱道”135

三 词中的“凿空乱道”138

“一”与“不一”141

一 诗中的“一”与“不一”143

二 词、曲中的“一”与“不一”146

单行和对偶149

一 诗中的偶句和散句150

二 词、曲中的偶句和散句154

点与染158

一 诗中的点与染158

二 词中的点与染161

三 曲中的点与染163

比喻165

一 对比喻认识的发展165

二 曲中对比喻运用的发展及其特点167

夸张174

一 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175

二 超前夸张和融合夸张179

三 使用夸张时应注意的问题180

正衬和反衬182

一 反衬的多种形式183

二 正衬188

大与细192

一 大与细不应分优劣192

二 大小相衬和小中见大194

三 大与细宜结合199

雅与俗201

一 诗中用俗和以俗为雅201

二 词中的俗语运用204

三 曲以俗为主206

巧与拙210

一 诗中的巧与拙210

二 词中的巧与拙213

三 曲不厌巧215

写景、抒情和写人219

一 写景、抒情和写人的传统及其发展219

二 写景、抒情和写人在诗、词、曲中的不同表现221

情和采232

一 情和采的关系232

二 情和采在诗、词中的表现233

三 情和采在曲中的表现237

四 情、采结合、密疏、浓淡都是美240

显与隐、直与曲248

一 显隐、直曲在诗、词、曲中的不同表现248

二 诗、词、曲中常用的一些隐约、婉曲手法254

一 断续、顺逆在诗中的表现260

断与续、顺与逆260

二 断续、顺逆在词中的表现264

三 继续、顺逆在曲中的表现267

字(词)、句、章、篇和联想270

一 赏读和字(词)、句的关系271

二 赏读和章、篇的关系276

三 赏读和联想的关系283

附录295

试论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评价问题295

评胡云翼《宋词选》308

再评胡云翼《宋词选》326

什么是元曲的本色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