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企业基层建设评价的三维模型与操作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绩效评估与开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曹华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ISBN:780001368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企业基层建设评价的三维模型与操作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绩效评估与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说明1
第一章 企业基层建设的评价现状与对策1
第一节 企业基层建设的地位作用1
一、基层建设的意义2
二、基层建设的基本内容2
三、基层建设的组织领导3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的演变对基层建设效果的影响5
一、由某厂先进党支部评选谈起5
二、党组织体系的构建形式6
三、领导制度演变与党的组织建设格局7
四、党的组织建设格局的特征9
第三节 企业基层建设评价现状10
一、党支部建设及其评价实例10
二、党支部建设评价现状描述29
第四节 企业基层建设的绩效分析与结论30
一、党支部建设及评价特征分析30
二、党支部建设及评价现状消极作用的影响36
三、党支部建设评价现状的根源39
第五节 企业基层建设评价机制与三维评价模型的改进42
一、评价机制的改进思路42
二、三维评价模型43
第二章 现代企业基层建设评价模型的结构设计45
第一节 评价模型的预构45
一、模型概念及理想状态45
二、建构与运用理想模型的意义46
三、人工构建模型的条件46
四、模型开发与反馈调节过程48
五、模型设计步骤49
六、模型的转换与形成51
一、系统理论54
第二节 结构设计的理论54
二、管理与决策科学理论55
三、运筹理论57
第三节 结构设计的技术58
一、课题选择技术58
二、调查研究技术60
三、可行性预测技术63
四、信息收集处理技术65
五、计算机技术66
第四节 结构的层次分析66
一、评价模型的意义66
二、OC因素分析66
三、OCM因素分析67
一、设计特征69
第五节 评价模型的特征69
二、结构特征70
三、使用特征71
四、科学特征72
第三章 企业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绩效——组织行为评价之一73
第一节 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绩效表现73
一、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73
二、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任务74
三、企业党支部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76
四、企业党支部在基层建设中的职责77
第二节 组织理论与企业党支部建设80
一、组织及其特点80
二、组织分类与正式组织82
三、现代组织理论与模式84
一、组织效率86
第三节 党支部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构成86
二、评价内容要求90
三、评价指标构成94
第四节 党支部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征96
一、现代组织理论特征96
二、政治核心作用特征97
第四章 企业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绩效——组织行为评价之二102
第一节 企业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绩效表现102
一、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绩效评价的意义102
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绩效内容105
三、提高企业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绩效的途径107
第二节 领导行为与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绩效评价110
一、领导特点111
二、领导类型112
三、领导功能113
四、领导的心理依据114
五、领导的影响力117
六、影响力的基础120
第三节 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构成122
一、评价指标的内容要求122
二、评价指标的构成131
第四节 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评价指标的特征133
一、品质特征133
二、能力特征134
三、创新特征135
四、决策特征136
五、宽容特征137
六、求知特征138
一、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140
第一节 企业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绩效表现140
第五章 企业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组织行为评价之三140
二、坚持民主管理,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142
三、全面开发挖掘人力资源144
四、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147
第二节 群体行为与职工队伍建设149
一、群体行为理论149
二、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151
第三节 职工队伍建设评价指标的设置构成159
一、评价内容的要求159
二、评价指标的构成168
第四节 职工队伍建设评价指标的特征170
一、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特征170
二、多层次、广角度的激励特征174
一、生产管理的地位179
第一节 企业基层单位管理过程的绩效表现179
第六章 企业基层组织管理绩效——管理过程评价179
二、生产管理的作用181
三、管理过程的绩效表现182
第二节 过程控制与生产经营管理184
一、生产管理的任务184
二、生产管理的内容187
三、生产管理的组织与机构187
第三节 管理过程评价指标的设置189
一、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求189
二、评价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191
三、评价指标的设置依据193
四、评价指标的标度193
五、评价指标的研制程序与方法194
一、评价指标的构成199
第四节 管理过程评价指标的结构与内容199
二、评价指标的结构层次及相互关系201
第五节 管理过程评价指标的特征204
一、突出关键环节的特征204
二、体现要素状态的特征204
三、量化生产过程的特征204
四、最终结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特征205
第七章 企业基层生产经营绩效——市场效应评价206
第一节 企业基层生产经营绩效的表现206
一、生产经营过程及绩效实现206
二、经营效果207
三、经济效益207
四、市场效益208
五、经济利益209
六、经营绩效的评价要求209
一、经济核算的意义210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经济核算210
二、经济核算的作用211
三、经济核算的原则211
四、经济核算的制度212
五、经济核算的条件214
第三节 市场效应评价指标的设置与构成217
一、评价指标的设置依据217
二、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求220
三、评价指标的构成222
四、市场效应指标的内容分析223
第四节 市场效应评价指标的特征226
一、效益尺度特征226
二、效益层次特征228
四、转换机制特征229
三、经济责任特征229
第八章 企业基层建设的绩效综合与计算机统计分析程序233
第一节 评价模型研制的数据收集整理与管理基础工作233
一、收集原始资料233
二、资料与数据审核235
三、资料数据整理236
四、数据汇总技术237
五、管理基础工作237
第二节 评价模型研制过程中OCM因素处理241
一、OCM因素归类处理241
二、描述被测对象工作状态的相对位置242
三、确定被测对象的纵向排序242
四、被测单位三维绩效评价结果244
一、编程概述245
第三节 三维评价模型的统计软件程序245
二、统计软件249
第九章 企业基层建设三维评价模型软件的作用与处理功能267
第一节 模型评价软件的使用要求267
一、系统流程框图267
二、软件的运行环境267
三、软件操作规程268
四、问卷录入时应注意的问题275
第二节 三维评价模型软件的评价功能276
一、数据处理功能277
二、度量工具功能280
三、群体评价功能289
第十章 企业基层建设三维评价模型的使用与实施操作293
第一节 调查前的准备293
一、技术素质要求与相关知识294
二、调查问卷和调查用具295
二、被试人员、时间、场地297
四、模型操作要求298
第二节 现场调查与操作301
一、被试人员抽样与信息收集301
二、生产经营、市场效应指标的收集与核校304
三、上级组织与职能部门评价305
第三节 组织反馈306
一、评价结果分析306
二、现场组织反馈的基本要求312
三、反馈提纲的制定313
四、反馈工作的现场组织315
第一节 组织发展的理论方法317
一、组织发展的概念和历史317
第十一章 企业基层建设评价模型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317
二、组织发展的特点318
三、组织发展的方式方法320
第二节 三维模型与组织开发326
一、综合开发因素327
二、领导行为开发329
三、群众参与330
四、激励作用332
五、组织开发的测量334
六、组织开发的工具334
第三节 评价结果对企业基层建设的指导作用335
一、计算机数据处理与输出结果336
二、输出结果分类337
三、输出结果组织发展的特点338
第一节 三维评价模型的实践效果与功能343
第十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企业基层建设的科学评价343
一、评价模型的市场性效能344
二、评价模型的实践性效能344
三、评价模型的综合性效能344
四、评价模型的开发性效能345
五、评价模型的决策性效能346
六、评价模型的预测性效能346
七、评价模型的导向性效能346
八、评价模型的激励性效能347
九、评价模型的建设性效能347
十、评价模型的简易性效能347
第二节 三维评价模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348
一、评价对象体现了法人或模拟法人要求348
二、评价内容体现了法人财产权348
三、评价方法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349
第三节 评价模型的应用有利于管理现代化350
一、促进管理思想现代化351
二、促进管理组织现代化352
三、促进管理基础现代化353
四、促进管理方法现代化354
五、促进管理手段现代化355
第四节 确立科学评价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356
附录:360
一、管道局工程机运单位基层建设综合评价系统课题研究阶段报告(一)360
二、管道局工程机运单位基层建设综合评价系统课题研究阶段报告(二)371
三、管道局工程机运单位基层建设综合评价系统课题研究阶段报告(三)380
四、管道局工程机运单位基层建设综合评价系统课题研究阶段报告(四)393
五、基层建设三维评价模型使用说明394
参考文献400
后记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