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学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4816385.jpg)
- 张相轮,钱振勤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3196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学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学美:塑造人的艺术1
第一节 什么是教学美1
一、美与美感1
二、教学美6
三、教学的审美评价9
第二节 教学美与当代教育12
一、当代教育的功能特点12
二、当代教育与社会劳动生活方式的转变16
三、审美文化与当代教育观19
一、教学美与德育、智育、体育21
第三节 教学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1
二、美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4
三、美育与民族素质28
第二章 教学艺术的历史发展33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萌芽34
一、中国古代教学艺术思想34
二、古希腊罗马的教学艺术思想37
第二节 近代教学艺术的创新与革命42
一、近代西方的教学革命42
二、近代西方教学艺术革命的特点47
三、近代教学艺术革命的意义和局限51
一、现代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54
第三节 现代教学艺术发展与教学美学的形成54
二、现代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57
三、教学美学的形成63
第三章 教学美的认识论基础67
第一节 教学美的实践性67
一、教学认识活动的审美性67
二、教学劳动的审美内涵72
三、教学成果的审美评价76
第二节 教学美的主体性79
一、审美活动的主体性79
二、教学美的丰富多样性84
三、教学美的中介性90
第三节 教学美的能动性92
一、审美活动的创造性92
二、教学美和创造力的培养97
三、教学美与教育科学发展102
第四章 教学美学原理105
第一节 系统原理105
一、教学系统的结构105
二、教学系统性与美108
一、简洁之美112
第二节 教学简洁原理112
二、让教学更简洁些114
第三节 教学和谐原理117
一、事物的美在于和谐117
二、教学和谐美120
第四节 教学愉悦原理125
一、愉悦感与美感126
二、教学为什么要有愉悦性129
三、怎样增强教学的愉悦性132
第五节 教学的创新激活原理137
一、教学的创造性与美感137
二、如何提高教学的创新性142
第六节 教学情境艺术145
一、什么是情境145
二、情境教学的探索146
三、情境教育153
第五章 教学的审美效应157
第一节 教学魅力效应157
一、教学艺术魅力的本质157
二、教学艺术魅力的作用160
三、怎样使教学富有魅力162
一、教学共鸣效应的实质164
第二节 教学共鸣效应164
二、教学共鸣效应的作用167
第三节 教学审美情结效应170
一、教学审美情结的表现形式171
二、教学审美情结效应的作用174
第四节 教学点化效应177
一、教学点化效应的本质177
二、如何发挥教学点化艺术180
第五节 教学回味效应183
一、教学回味效应的来源183
二、怎样创造和加强教学回味效应186
第六章 教学的审美价值191
第一节 教学美与人的智能发展191
一、完满的智能结构从何而来191
二、教学美与求知196
第二节 美育与道德情操200
一、培育美的心灵200
二、培育心灵美的美育途径203
第三节 美育与创造力205
一、创造力的本质205
二、怎样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创造力209
第四节 美育与人生212
一、学会品味生活美213
二、美育与人生艺术216
第七章 教学环境美219
第一节 教学环境的审美意义219
一、教学环境的特征220
二、教学环境的美育作用222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美化225
一、美化教学环境的原则226
二、美化教学环境的方法228
三、要按照“美的规律”,完善教学环境232
第三节 教学环境与教学效果236
一、教学效果的内涵及特点236
二、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激励作用237
三、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共振”状态239
第四节 教学环境与身心发展242
一、良好的身心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42
二、校园和谐心理环境有利于身心发展244
第八章 教学主体美251
第一节 教师劳动美252
一、教师劳动美的特征及其形成252
二、教师劳动的美育意义255
三、教师劳动美的培育261
第二节 教师心灵美266
一、教师心灵美的内容及其形成266
二、教师心灵美的美育意义268
三、教师心灵美的培育270
第三节 教师行为美271
一、教师行为美的内容及其形成271
二、教师行为的美育意义275
三、教师行为美的培育278
一、教师言语美的内容及其形成279
第四节 教师的言语美279
二、教师言语的美育意义281
三、教师言语美的培育284
第五节 教师气质修养美286
一、人的气质具有可塑性286
二、教师应有的气质修养287
第六节 教师仪态美293
一、教师仪态美的要求293
二、教师仪态美的美育作用301
第一节 课程设计艺术305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性305
第九章 教学方法艺术(上)305
二、课程设计的新颖性307
三、课程设计的系统和谐性310
四、课程设计的统一性312
第二节 教学表达艺术313
一、表达的科学完整性314
二、表达的丰富适应性315
三、表达的生动启发性315
一、实践教学的艺术性317
第三节 实践教学艺术317
四、表达的清晰和谐性317
二、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的美育功能322
第四节 师生关系艺术326
一、师生关系艺术的本质326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328
三、怎样建立美好的师生关系331
第十章 教学方法艺术(下)335
第一节 文学艺术手法336
一、文学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的作用336
二、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好文学艺术手法339
一、造型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功能344
第二节 造型艺术手法344
二、造型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348
第三节 音乐艺术手法352
一、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功能352
二、音乐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的运用356
第四节 表演艺术手法360
一、表演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功能360
二、表演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的运用365
第五节 逻辑推理方法368
一、逻辑与美368
二、逻辑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373
一、综合艺术的兴起及审美特点377
第六节 综合艺术手法377
二、综合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的运用381
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产业385
第一节 高技术与教学艺术产业的兴起386
一、高技术时代的教育386
二、教育艺术化的途径388
三、教学艺术产业392
第二节 教学艺术产业的开发与未来395
一、教学艺术产业的特点395
二、教学艺术产业的功能399
三、教学艺术产业的未来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