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移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移植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8/34805903.jpg)
- 苏泽轩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039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018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10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移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概述1
第一章 移植学的历史与演变1
第二节 移植免疫学及抗排斥药物的进展2
第三节 外科手术的进展2
一、肾移植的历史2
二、心脏移植的历史3
三、肺移植及心肺移植的历史3
四、肝移植的历史3
五、胰腺移植历史3
六、小肠移植4
第四节 移植学未来的演变4
第二章 移植学的免疫学基础6
第一节 同种抗原识别的分子基础6
一、移植抗原7
(一)主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7
(三)其他在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抗原10
(二)次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10
二、同种抗原识别相关分子11
(一)T细胞抗原受体11
(二)T细胞上的附属分子15
三、T细胞活化的分子过程18
(一)T细胞增殖及T细胞的效应者功能18
(二)T细胞活化的早期膜和胞内信息事件19
(三)转录性活化和T细胞基因表达21
四、同种抗原识别的分子及细胞机制23
(一)同种抗原识别的分子机制23
(二)同种抗原识别的细胞机制26
第二节 移植物排斥的效应者机制29
一、移植排斥效应者机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0
(一)移植排斥的效应者机制的体外研究30
(二)体内细胞效应者机制分析30
(一)抗体介导的效应者机制31
二、移植物排斥的效应者机制31
(二)CD8+CTL介导的效应者机制32
(三)炎症性CD4+T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的效应者机制33
(四)同种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者机制33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移植34
一、诱导耐受性的策略34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及分子机制34
(二)移植耐受诱导的基本策略35
(三)耐受诱导方案在临床移植中应用的困难性35
二、各种移植耐受诱导方案的研究现状36
(一)完全性和混合性嵌合体与移植耐受36
(二)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移植耐受37
(三)胸腺内移植供者细胞诱导免疫耐受38
(四)应用抗淋巴细胞血清和供者骨髓建立移植耐受39
(五)输血与移植耐受39
(六)Veto现象与移植耐受40
(七)阻断T细胞活化及诱导T细胞无能建立移植耐受41
第四节 移植中药物干预的细胞及分子机制46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药物调节环节概述47
二、免疫抑制剂作用的细胞及分子机制48
(一)环孢霉素A和FK506免疫抑制的细胞及分子机制48
(二)雷帕霉素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48
(三)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49
(四)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分子机制50
第三章 移植学的组织配型51
第一节 组织相容性系统的研究简史及命名51
一、引言51
二、HLA研究简史51
三、小鼠H-2系统53
四、HLA的国际命名54
(一)基因与基因产物56
(二)HLA-基因区56
一、HLA抗原的分子生物学56
第二节 人类的组织相容性系统56
(三)HLA-抗原系统及分型59
二、HLA的遗传特性61
(一)HLA的遗传特征61
(二)HLA基因及抗原的频率62
(三)HLA的多态性64
(四)HLA的功能及意义65
(五)HLA与疾病的关系66
三、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73
四、次要组织相容性系统74
五、组织相容性抗原特性与移植学的免疫反应性74
第三节 组织相容性系统的测定75
一、生物学方法测定组织相容性抗原75
二、血清学方法测定组织相容性抗原75
(一)抗原分型的血清学方法76
(二)T-/B-淋巴细胞分离法78
(三)HLA-抗体测定80
(四)抗HLA抗血清的来源80
三、细胞学方法测定组织相容性抗原80
(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81
(二)预处理淋巴细胞分型法(PLT)82
(三)间接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溶解试验(CML试验)82
(四)T细胞克隆鉴定HLA抗原82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82
(一)序列特异性低核苷酸杂交方法82
(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形性测定(RFLP)83
(三)凝胶电泳法测定HLA抗原83
(四)DNA分子生物学方法83
五、HLA抗原分型方法选择83
(一)血清学方法作HLA-Ⅰ(A、B、C)抗原和HLA-Ⅱ(DR、DQ、DP)抗原分型83
(三)MAILA方法作HLA-DP分型84
(四)HLA-DR分型84
(二)荧光素双染色法作HLA-DR-、DQ、DP抗原分型84
第四节 HLA与器官移植85
一、临床意义85
(一)受者与供者的HLA-分型85
(二)检测抗体试验86
(三)交叉配合试验86
(四)HLA表型频率与供者选择86
二、HLA与肾移植87
(一)组织学配型与肾移植87
(二)各种不同供、受者之间的第一次移植90
(三)再次肾移植90
(四)输血与肾移植效果91
三、HLA与骨髓移植92
四、HLA与心、肺移植92
五、HLA与肝移植92
六、HLA与角膜移植92
第五节 HLA研究与进展93
七、HLA与其他组织器官移植93
第四章 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应用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二节 硫唑嘌呤96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96
二、药代动力学96
(一)体内代谢96
(一)细胞免疫97
(二)体液免疫97
(三)适应证97
三、免疫药理作用97
(二)药物的相互作用97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98
(一)白细胞减少98
(二)感染98
(三)致癌作用及皮肤损害98
(一)世界移植学会99
五、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99
(六)注意监测99
(四)致突变及致畸性作用99
(五)对性功能及生育的作用99
第三节 RS-61443100
一、分子结构与理化特性101
二、药代动力学101
三、免疫药理作用101
四、MM的用药方法、剂量及毒副作用102
五、移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03
六、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03
第四节 Brequinar(BQR)103
一、分子结构与理化特性104
二、药代动力学104
三、免疫药理作用104
四、用药方法、剂量及毒副作用105
五、移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05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106
(一)基本概念106
二、药代动力学106
第五节 环孢霉素A106
六、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06
(二)体内代谢过程107
(三)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用药的关系108
三、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110
(一)肾毒性110
(二)肝毒性111
(三)免疫系统的影响111
(四)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2
(五)循环和血液系统的影响112
(六)对骨髓系统的影响112
(七)胃肠道反应113
(八)神经外胚层毒性113
四、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13
(一)肾移植113
(二)肝移植114
(五)骨髓移植115
(四)胰腺移植115
(三)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115
(六)其他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16
五、新山地明116
二、药代动力学117
(一)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117
三、免疫药理作用117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117
第六节 FK506117
六、国产环孢素A-赛斯平口服液117
(二)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对移植抗原的反应118
(三)基本用药方法和剂量118
四、毒副作用119
(一)免疫系统抑制所致毒副作用119
(二)肾毒性119
(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20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20
(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20
(四)肝毒性120
(七)胃肠道反应121
五、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21
(一)肾移植121
(二)肝移植122
(三)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122
(四)其他器官移植123
第七节 雷帕霉素123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123
二、免疫药理作用124
三、用药方法及毒副作用124
一、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125
第八节 脱氧精胍菌素125
(二)肾移植125
四、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125
(一)心脏移植125
(三)其他器官移植125
二、免疫药理作用126
(一)细胞免疫126
(二)体液免疫126
(三)动物移植免疫126
三、毒副作用126
五、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作用127
四、移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27
第九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129
一、化学结构和分类129
二、分泌调节、生理效应和药动力学129
(一)分泌调节129
(二)生理效应129
(三)药代动力学130
三、免疫药理作用130
四、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131
(五)对免疫反应引起的炎性反应较强的抑制作用131
(一)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131
(一)影响巨噬细胞吞噬及处理抗原的作用131
(四)干扰补体参与免疫反应131
(三)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母细胞的分裂增殖、浆细胞合成抗体及致敏的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131
(二)破坏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131
(二)诱发或加重感染132
(三)影响伤口愈合132
(四)诱发和加重溃疡132
(五)影响生长发育133
(六)神经精神症状133
(七)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133
(八)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133
五、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33
(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制备136
一、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制备136
第十节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36
(一)多克隆抗淋巴细胞血清的制备136
二、免疫药理作用137
(一)细胞清除137
(二)封闭功能性受体137
(三)不育性激活137
(四)刺激抑制细胞增殖137
(五)结合毒素或同位素138
三、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比较138
四、多克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临床应用139
(一)预防性应用139
(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140
(三)不良反应与并发症140
五、单克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临床应用142
(一)OKT3的预防性应用142
(二)OKT3治疗急性排斥反应142
(三)OKT3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144
(四)OKT3的疗效评价与重复治疗144
(五)其他McAb145
第十一节 环磷酰胺147
一、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147
二、药代动力学147
(一)体内代谢147
(二)药物的相互作用148
(三)给药时间的影响148
三、免疫药理作用148
(一)体液免疫148
(二)细胞免疫148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49
五、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149
三、移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50
一、化学成分150
第十二节 冬虫夏草与百令胶囊150
二、药理作用150
四、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51
第十三节 雷公藤多甙151
一、药用成分151
(一)细胞免疫152
二、免疫药理作用152
(二)体液免疫153
三、毒副作用153
四、移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54
五、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54
第五章 移植与环孢素157
第一节 环孢素的概况157
一、化学结构与特性157
一、吸收158
(一)口服吸收作用158
第二节 环孢素的药物动力学158
二、作用机制158
二、分布159
三、代谢159
四、排泄159
(二)影响口服吸收的因素159
五、药物的相互作用160
(一)增加CsA血液浓度的药物160
(二)降低CsA血液浓度的药物161
(三)其他相互作用的药物161
第三节 环孢素在移植中的临床应用162
一、适应证162
二、禁忌证162
三、剂量与用药方法162
(一)剂型162
(二)CsA的血液浓度监测163
(一)肾移植165
四、临床经验165
(二)肝移植167
(三)心脏移植168
(四)其他器官移植168
(五)骨髓移植169
五、CsA的长期应用169
第四节 环孢素的毒性反应与并发症170
一、肾毒性170
二、肝、胆并发症170
三、感染171
四、高血压171
五、神经系统并发症171
六、内分泌并发症171
七、恶性病变172
八、对骨骼的影响172
九、其它反应172
第五节 结语与应用前景172
第六章 移植与内皮细胞175
第一节 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175
一、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177
第二节 内皮细胞的功能177
二、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形成功能178
三、内皮细胞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舒缩反应179
四、内皮细胞的合成功能180
五、内皮细胞的代谢功能180
第三节 内皮细胞与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181
一、内皮细胞是细胞因子的作用靶细胞181
二、内皮细胞是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182
三、吸引白细胞182
第四节 内皮细胞与血液成分的相互作用183
一、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183
二、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184
三、内皮细胞与肥大细胞184
第五节 动脉和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差异185
第六节 环孢素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187
(一)肾动脉191
第七章 移植解剖学191
第一节 肾移植应用解剖学191
一、成人肾移植供体解剖191
(二)肾静脉193
(三)输尿管的血液供应194
二、婴幼儿及胎儿肾移植供体解剖194
三、肾移植受区解剖196
(一)髂内动脉196
(二)髂外动脉197
(三)髂外静脉197
(四)髂内静脉197
(五)肾移植术中对异常肾血管的处理197
(二)肝圆韧带198
(三)冠状韧带198
(一)镰状韧带198
第二节 肝移植应用解剖198
一、肝脏的韧带198
(四)三角韧带199
(五)小网膜199
(六)肝肾韧带199
(七)肝结肠韧带199
二、第一肝门和肝蒂结构199
(一)第一肝门199
(二)肝蒂及其结构199
(三)血管和肝管肝内的行程及分布200
三、第二肝门和肝上蒂207
(一)肝左静脉207
(二)肝中间静脉208
(三)肝右静脉208
四、第三肝门208
五、肝脏的分叶与分段208
(一)正中裂209
(四)右叶间裂210
(五)右段间裂210
(二)左叶间裂210
(三)左段间裂210
六、肝外胆道系统211
(一)肝管211
(二)肝总管211
(三)副肝管211
(四)胆囊212
(五)胆总管212
(六)肝外胆道的血供213
七、膈下血管、右肾上腺及其血管213
(一)膈下血管213
一、胰腺的血供214
(一)胰头颈部214
第三节 胰腺移植的应用解剖214
(二)右肾上腺及其血管214
(二)胰体尾部215
二、胎胰的内分泌功能215
三、供体的应用解剖215
四、受区的应用解剖216
第四节 肾上腺移植的应用解剖217
一、肾上腺的血管217
(一)肾上腺的动脉217
(二)肾上腺的静脉219
二、供区的应用解剖220
(一)肾上腺的局部毗邻关系220
(二)肾上腺血管的应用解剖220
三、受区的应用解剖221
第五节 生殖腺移植的应用解剖222
(二)生殖腺静脉223
(一)生殖腺动脉223
一、生殖腺的血管223
二、供体的应用解剖224
三、受区的应用解剖224
第六节 甲状旁腺移植的应用解剖225
一、甲状腺、甲状旁腺的血供225
(一)甲状腺、甲状旁腺的动脉225
(二)甲状腺、甲状旁腺的静脉226
二、有关血管的外径226
三、甲状腺的大小226
四、供区的应用解剖学226
五、受区的应用解剖227
(一)胸腺移植的理论依据228
二、供体的应用解剖228
(二)胸腺静脉228
(一)胸腺动脉228
一、胸腺的血管228
第七节 胎儿胸腺移植的应用解剖228
(二)供体和血管蒂的选择229
(三)切取供体和血管蒂的解剖学要点229
三、受区的应用解剖229
第八章 移植麻醉学231
第一节 肾移植麻醉231
一、慢性肾衰病理生理特点231
(一)水代谢障碍231
(二)高血钾和低血钾231
(三)低钠血症和钠储留231
(二)血流量相对恒定232
(一)血供丰富232
(一)吸入麻醉药232
三、药物因素对肾脏的影响232
(七)心血管方面改变232
(六)低蛋白血症和高血糖232
(五)贫血和出血倾向232
(四)酸中毒232
二、肾脏血流动力学特点232
(二)静脉全麻药233
四、供体的麻醉234
(一)麻醉前要求和准备234
(四)其他药物234
(三)肌松药234
(二)麻醉和术中管理235
五、受体的麻醉235
(一)麻醉前准备235
(二)麻醉术前用药235
(三)麻醉选择236
(四)麻醉监测236
(五)麻醉实施236
(二)改善全身情况237
一、术前准备237
(一)术前评估237
第二节 原位肝移植麻醉237
(三)术前麻醉用药238
二、麻醉管理238
(一)麻醉方式238
(二)监测项目238
(三)麻醉步骤238
(二)无肝期239
(一)无肝前期239
三、术中不同阶段处理239
(三)供肝血流恢复期240
第三节 心脏移植麻醉240
一、供者的处理241
二、受者麻醉处理241
(一)术前准备和用药241
(二)麻醉管理241
(三)仪器准备243
(二)制定周密计划243
(四)麻醉前用药243
第四节 肺移植麻醉243
一、术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243
(三)术后监护治疗243
(一)掌握病情243
二、麻醉管理244
(一)监测244
(二)麻醉诱导与维持244
(三)术中麻醉处理244
(四)术后处理245
第五节 心肺联合移植麻醉246
一、供体选择与处理246
二、受者选择与处理246
(一)术前准备与用药246
(二)麻醉管理246
(三)术后管理247
二、术中麻醉管理248
(三)术前用药248
(一)手术方法248
一、术前准备与用药248
(二)术前准备248
(一)病情评估248
第六节 胰腺移植麻醉248
(二)监测249
(三)麻醉选择与管理249
(四)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补充方法249
三、术后管理249
(一)预防移植胰血管栓塞249
(二)预防急性排斥反应249
(六)术前和术中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251
二、病室准备251
(五)术前常规准备251
(一)病室设施251
(二)消毒隔离房间251
(二)术前检查251
(三)注意病人有无感染病灶251
(一)心理护理251
一、病人准备251
第一节 概述251
第九章 移植护理学251
(四)加强营养、供给足够热量251
(一)成立特护小组、做好特护记录252
(七)早期排斥反应的观察及护理252
(六)饮食252
(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52
(四)加强基础护理252
(二)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252
(三)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52
四、术后处理及护理252
(四)按消毒隔离原则准备衣、帽、鞋等物252
(三)准备术后各种免疫抑制剂和特殊用药252
(二)准备和检查各种抢救药品及措施252
(一)拟定护理计划和措施252
三、工作人员准备252
(三)专用药柜252
五、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护理253
(一)排斥反应253
(二)感染253
(三)消化道出血253
(四)精神方面并发症253
六、出院前的护理及训练指导253
(一)遵医嘱按时服药253
(二)详细介绍药物副作用253
(三)环孢素A(CsA)254
(四)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54
(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药254
(五)OKT3254
(六)FK506254
(五)常规检查项目254
(三)详细介绍排斥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254
(四)介绍有关简单判断移植物功能好坏的知识254
(一)硫唑嘌呤254
(六)移植脏器避免受暴力冲击254
七、器官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254
第二节 肾移植护理255
一、术前护理255
(一)术前指导255
(二)掌握整体情况255
二、术后护理255
(一)设专门病房和护理组255
(二)移植肾功能的观察255
(三)早期发现排斥反应255
(四)防感染255
(五)重视体液平衡和饮食营养255
一、术前准备256
二、术后护理256
第三节 肝移植的护理256
(一)专人护理256
(二)防治休克256
(三)了解并发症的预防方法256
(六)定期随诊的时间和方法256
(五)性生活和妊娠指导256
(四)为患者制作口服药一览表256
(二)帮助患者掌握早期发现排斥反应的方法256
(一)让患者了解目前的健康水平256
三、出院指导256
(三)移植肝是否存活257
(四)防感染257
(五)排斥反应的观察和护理257
(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57
(三)加强营养、提高整体素质258
(一)对症宣教258
(二)协助做好各项测定及实验室检查258
第四节 肺移植的护理258
(七)饮食护理258
一、术前准备258
(四)遵医嘱细致做好各项准备259
二、术后护理259
(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259
(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259
(三)排斥反应的观察259
(四)呼吸机管理259
(五)加强生活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259
(六)饮食管理259
(二)抗感染260
(五)术后常规检查项目260
(四)预防排斥反应260
(三)抗凝治疗260
二、术后护理260
一、术前准备260
第五节 心脏移植护理260
(一)病情观察260
(二)观察切口261
(六)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后康复指导工作261
(五)防止感染261
(四)排斥反应的观察261
(三)观察移植功能261
二、术后护理261
(一)特护261
(二)协助完成各项化验检查261
(一)防止出血261
一、术前准备261
第六节 脾移植261
(六)卫生宣教及康复指导261
(一)病情观察262
(二)抗凝期的护理262
二、术后护理262
(三)预防排斥反应262
一、术前护理262
(三)按时服用术前药物262
(二)送检各项实验室检查262
(一)宣教262
(四)皮肤准备262
第七节 胰腺移植262
(四)预防继发感染263
(五)做好饮食护理263
(六)加强心理护理263
第八节 肾上腺移植263
一、术前准备及护理263
(一)心理护理263
(二)术前检查263
(三)术前准备263
二、术后护理263
(一)按一般外科术后常规护理263
(三)常规留置尿管,服用药物264
二、术后护理264
(二)皮肤准备264
(一)术前检查264
(一)术侧肢体护理264
(二)预防移植区皮肤感染264
(二)术后抗凝期护理264
一、术前护理264
第九节 甲状旁腺移植264
(六)康复指导264
(五)预防感染264
(四)排斥反应264
(三)移植物功能观察264
(三)送检各项实验室检查265
(二)静脉高营养护理265
(四)了解患者整体情况265
第十节 小肠移植265
一、术前护理265
(四)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265
(三)严密观察移植效果265
(一)相关知识宣教265
二、术后护理266
(一)病情观察266
(二)肠造口护理266
(三)早期排斥反应观察266
(四)移植物抗宿主病266
(五)静脉高营养护理266
(六)移植肠段功能观察266
(七)防治感染266
一、术前准备267
(一)解释工作267
第十一节 睾丸移植护理267
三、康复指导267
(八)营养支持的护理267
(二)及时完成术前各种检查268
(三)肠道准备268
(四)皮肤准备268
二、术后护理268
(一)术后常规护理268
(二)观察切口情况268
(三)观察移植睾丸存活情况268
(四)预防吻合血管的痉挛268
(二)排斥反应观察269
(四)扩血管药物应用269
(一)按妇产科术后常规护理269
(一)性生活指导269
(三)移植区的护理269
三、康复指导及随访269
(七)随访及康复指导269
二、术后护理269
(六)防治感染269
(五)排斥反应观察269
第十二节 卵巢移植269
一、术前准备269
(一)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70
三、康复期护理指导270
(七)并发症观察与护理270
(六)药品的管理270
(五)重视体液平衡和均衡营养270
(三)早期发现排斥反应270
(二)观察移植物功能270
(四)防感染270
(四)加强营养,做好饮食护理270
(三)术前检查、处置和方式270
(二)卫生宣教270
(一)掌握受者整体情况270
一、术前护理270
第十三节 联合多器官移植270
(三)定期随访270
二、术后护理270
(二)定期检测激素水平270
二、移植期护理271
(二)口腔护理271
(一)防感染271
第十四节 骨髓移植的护理271
(三)病人准备271
(二)层流净化室准备271
(一)心理护理271
一、准备阶段护理271
一、术前准备272
第十五节 角膜移植的护理272
(一)做好病人思想工作272
(四)水、电解质失衡护理272
(三)出血的护理272
(六)移植后并发症272
(五)营养272
(二)一切按内眼术前常规准备273
(三)生活护理指导273
(四)术前应用缩瞳剂273
二、术后护理273
(一)创造良好休养环境273
(三)植片排斥反应273
(四)密切观察病情273
(五)体位及饮食273
(六)加强生活护理273
(二)预防感染273
三、出院指导274
第十章 器官的保存275
第一节 细胞、组织保存的原理和技术275
一、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化与代谢及保存期的损伤275
二、组织和器官保存技术276
四、器官保存效果的评价280
三、其它组织、器官保存方法280
第二节 组织和器官保存281
一、肾脏保存281
二、肝脏的保存282
三、心脏的保存283
四、肺的保存284
五、胰腺的保存285
六、胰肾联合移植的保存285
七、小肠的保存286
八、联合器官移植的保存286
九、肾上腺的保存286
十、睾丸的保存287
第十一章 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和临床演变过程289
第一节 排斥反应的病理和临床演变概论289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96
一、排斥反应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96
第二节 排斥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96
(二)T细胞抗原受体(TCR)297
(三)细胞因子297
(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307
(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或分子分化群(CD)309
(一)识别外来抗原313
二、急性排斥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313
(二)细胞毒性T细胞(CD8+细胞)和抗体诱导、单核细胞活化314
(三)免疫系统克隆增殖314
(四)炎症细胞在移植物中聚集315
(五)移植物中血管和实质细胞被破坏316
三、慢性排斥反应的分子生物学317
(一)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实验模型318
(二)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时血管壁反应的调节318
(三)在同种异体移植的各相互影响因素中对损伤反应的Ross假说的修改319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与形式特征320
(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和信号传递320
四、排斥反应与细胞凋亡320
(四)小结320
(四)细胞凋亡与疾病322
(五)细胞凋亡与排斥反应322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22
第三节 肾、胰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和临床演变323
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病理学323
(一)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323
(二)肾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几个概念323
(三)移植肾组织病理学的某些进展333
二、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过程334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过程334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过程335
(三)急性排斥反应335
(四)慢性排斥反应336
(二)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38
四、移植胰腺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338
(一)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38
三、胰腺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38
一、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39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339
第四节 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和临床演变339
(二)急性排斥反应340
(三)慢性排斥反应341
(四)排斥反应在病理学上的鉴别诊断341
二、肝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341
(一)急性排斥反应342
(二)慢性排斥反应342
第五节 心肺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和临床演变342
一、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42
(一)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与病理技术342
(二)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43
(三)加速性排斥反应343
(四)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43
(五)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45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347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347
(三)急性排斥反应347
二、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347
(四)慢性排斥反应348
三、肺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348
(一)肺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类型348
(二)肺移植排斥反应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349
四、肺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350
(一)急性排斥反应350
(二)慢性排斥反应351
第六节 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和临床演变351
一、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理变化351
(一)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因学因素351
(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理变化353
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演变368
三、宿主排斥移植物反应372
第一节 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376
第十二章 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376
一、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376
二、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377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77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77
(三)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77
第二节 肺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378
一、肺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378
(一)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79
(二)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79
二、肺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379
第三节 胰腺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379
一、胰腺移植的排斥反应的诊断379
二、胰腺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380
三、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380
(二)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81
(三)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81
二、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381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81
一、肝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381
第四节 肝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381
第五节 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382
一、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382
二、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382
(三)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83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83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83
一、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383
第六节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383
(四)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384
二、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384
(一)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385
(二)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385
第十三章 肾移植387
二、移植成功免疫进展阶段387
一、动物实验的启蒙阶段387
第一节 简史387
三、临床蓬勃发展时期388
第二节 机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和机制388
二、增生反应过程389
三、效应杀伤过程389
一、致敏或识别过程389
第三节 肾移植受者的选择和术前准备391
一、肾移植术的适应证391
二、原发病种类391
三、受者年龄391
四、肾移植术的禁忌证392
(一)绝对禁忌证392
(二)相对禁忌证392
五、移植前受者的准备392
(一)透析392
第四节 供体的选择393
(二)输血393
(三)移植前手术393
(四)组织配型及其他要求393
一、免疫学选择394
(一)ABO血型相容试验*394
(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394
(三)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394
(四)血清学方法的HLA分型394
二、非免疫学选择及供体手术395
(一)活体供肾395
(二)尸体供肾395
第五节 组织配型399
二、肾脏移植术401
(一)移植部位的选择401
一、术前准备401
第六节 肾移植受者的手术401
(二)肾移植技术操作402
(三)供肾多支血管的处理404
(四)移植肾的尿路重建404
(五)移植肾包膜切开405
(六)关闭切口及放置引流406
(七)应用成人供肾给儿童受者406
第七节 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406
第八节 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407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407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407
三、急性排斥反应408
(一)诱发因素408
(二)临床表现408
(三)实验室检查408
(四)影像学检查409
(五)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411
(七)鉴别诊断412
(六)经皮穿刺肾组织学检查412
(八)治疗413
四、慢性排斥反应413
第九节 肾移植术后处理414
一、术后观察和常规检查414
(一)体温、脉搏、血压、呼吸414
(二)记出入水量和测体重414
(三)移植肾区观察414
(四)血常规检查414
(五) 肾功能及生化测定414
(六)B超监测415
二、外科处理415
(一)引流管处理415
(二)支架管处理415
(三)尿道导尿管处理415
三、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416
四、急性肾小管坏死416
一、外科并发症417
第十节 肾移植近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417
(一)出血417
(二)血管并发症418
(三)淋巴系并发症419
(四)伤口感染419
(五)泌尿系并发症419
二、感染421
(一)感染原因421
(二)几种常见感染及防治421
三、心血管并发症423
四、消化系统并发症423
(二)移植肾丧失功能后伴发局部和全身症状424
(三)有功能的移植肾切除424
一、移植肾切除适应证424
第十一节 移植肾切除与再次肾移植424
(一)急症切除移植肾424
(二)肾包膜下切除方法425
(四)移植肾丧失功能不伴有临床症状425
四、移植肾切除术中注意事项425
(一)切口沿原切口腹膜外途径425
(一)肾包膜外切除方法425
三、移植肾切除的方法425
二、移植肾切除术前准备425
(二)术中必须彻底止血426
(三)肾蒂血管的处理426
五、移植肾切除术后的处理426
六、再次肾移植426
(一)再次肾移植的指征426
(二)再次肾移植的手术方法426
(三)再次肾移植效果426
二、妊娠与分娩对肾移植患者的影响427
一、肾移植术后的妊娠动态427
第十二节 肾移植术后妊娠与分娩427
三、应用免疫抑制剂对胎儿的影响428
第十三节 器官移植与肿瘤428
一、病因428
二、肿瘤的类型428
(一)恶性淋巴瘤428
(二)皮肤癌429
(三)其他癌瘤429
三、肿瘤出现时间430
四、处理430
第十四节 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与康复430
第十四章 肝移植434
概述434
(一)肝动脉436
一、肝移植的应用解剖学436
第一节 肝移植的基础知识436
(二)门静脉437
(三)肝静脉437
(四)下腔静脉的肝上、肝后和肝下段438
(五)肝胆管系统438
二、肝移植免疫相关问题439
(一)肝移植组织配型要求439
(二)组织配型相容性对移植肝脏的影响439
第二节 肝移植供受体的选择和移植术前准备440
一、供体选择的要求与标准440
二、受体选择的一般标准441
三、肝移植的适应证441
(一)肝实质疾病441
(二)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441
(一)绝对禁忌证442
(二)相对禁忌证442
(三)胆汁淤滞性疾病442
(四)肝脏肿瘤442
四、肝移植的禁忌证442
五、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443
六、受体术前准备443
(一)受体术前评价443
(二)受体术前准备444
(三)术前医嘱444
(二)肝动脉的解剖与游离445
(一)肝脏的显露445
一、标准供肝切取技术445
第三节 供体肝脏切取手术445
(三)胆总管的解剖与离断446
(四)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解剖与游离446
(五)经门静脉插管肝实质灌注降温446
(六)供肝的切除离体447
二、快速供肝切除技术447
三、亲属(活体)供肝切取技术447
(一)冷却与供肝实质降温的要求448
四、供肝修整手术448
五、供肝的快速降温与保存技术448
(二)尸体供肝切取时的灌注降温449
(三)多器官切取时的灌注降温450
(四)供肝保存技术450
(五)供肝保存中的注意事项及存在的问题451
第四节 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式进展452
一、肝移植静脉转流术452
(一)装机453
(二)循环系统的排气453
(三)预充454
(四)转流454
(五)停止转流454
二、病肝切除术455
三、新肝植入术456
四、原位肝移植术式进展458
(三)劈离式肝移植459
(二)活体部分肝移植459
(一)减体积性肝移植459
(四)背驮式原位肝移植460
(五)肝与其他器官联合移植460
一、适应证461
(一)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461
(二)先天性代谢性肝病461
第五节 小儿肝移植461
(三)暴发性肝衰462
(四)局限在肝脏内的恶性肿瘤462
二、手术时机和禁忌证462
(一)手术时机462
(二)禁忌证462
三、受体术前评价463
(一)实验室检查463
(二)影像学检查463
(三)术前处理463
(一)供肝减体技术464
四、手术方式464
(二)减体积肝移植技术465
五、移植效果465
第六节 辅助性肝移植466
一、辅助性肝移植的适应证466
二、技术要求466
三、手术方法466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467
第七节 肝移植术的麻醉与术中管理467
二、麻醉前准备468
三、麻醉方法468
一、麻醉前病人的评估468
四、肝移植术中麻醉管理与处理469
五、术后呼吸支持与镇痛471
第八节 肝移植的术后处理471
一、一般常规处理471
(一)肝移植病人术后ICU的基本管理要求471
(二)术后监测472
(三)血流动力学的维持及一般常规用药473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维持辅助呼吸474
(四)液体疗法474
(六)肾脏的保护475
(七)出血与渗血475
(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476
(九)移植肝无活力的判断与处理476
(十)神经系统的相关问题477
(四)环孢素A478
(五)OKT3478
(一)硫唑嘌呤478
(三)抗淋巴细胞抗体478
(二)皮质类固醇478
二、免疫抑制治疗478
(六)FK506479
(七)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479
(一)腹腔内出血480
一、术后出血480
(八)排斥反应的治疗480
第九节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480
(九)长期维持治疗480
(二)消化道出血481
二、血管并发症481
(一)肝动脉481
(二)门静脉481
(三)肝静脉482
三、胆道并发症482
(一)胆瘘482
(二)胆道狭窄482
(三)胆泥形成482
(四)胆道感染482
(三)慢性排斥反应483
(二)急性排斥反应483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483
四、排斥反应483
五、感染484
(一)细菌感染484
(二)真菌感染484
(三)病毒感染484
六、肾功能衰竭484
七、肿瘤485
(一)原发肿瘤复发485
(二)新生肿瘤485
第十节 移植肝早期功能的影响因素485
一、供体肝原有的疾病485
二、手术操作的失误486
三、缺血性损伤487
(三)修饰性与非修饰性细胞移植489
一、肝脏恶性肿瘤490
第十一节 原发疾病与肝移植病人的预后490
二、肝良性疾病491
(二)既往多次手术491
(一)慢性乙型病毒携带者491
三、肝移植术后生活质量492
(三)年龄492
(五)酒精性肝硬化492
(四)门静脉血栓形成492
(一)历史493
第十二节 肝移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493
三、异种移植的前景493
二、经济因素493
一、器官的来源493
(二)供体选择494
(三)超急性排斥反应494
(四)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494
(五)超急性排斥的治疗495
(六)异种肝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496
(七)异种肝移植研究展望497
第十五章 肺移植498
第一节 肺移植的历史和现状498
一、肺移植的发展史498
二、肺移植的现状499
第二节 受体的选择和治疗500
一、肺移植的手术适应证500
二、受体的选择标准502
三、肺移植的手术禁忌证503
四、受体的术前检查503
(一)实验室检查504
(二)肺脏检查504
(三)心脏检查504
(四)相关检查504
五、等待供体期间的康复治疗504
第三节 供体的选择和处理504
一、供体的选择标准505
二、供肺的切取506
三、供肺的保存508
一、单肺移植510
第四节 肺移植的种类和技术510
(一)整块双肺移植513
二、双肺移植513
(二)双侧单肺移植514
三、心肺联合移植517
第五节 肺移植术后处理517
一、术后早期的处理517
(一)通气的处理517
(二)血液动力学的管理518
(三)肾功能及液体平衡519
(四)抗凝剂的应用519
(五)感染的预防519
二、出监护室后的处理519
一、肺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520
第六节 肺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520
二、排斥反应的监测和诊断521
三、肺急性排斥反应的处理522
第七节 肺移植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522
一、术后早期并发症523
(一)术后出血523
(二)移植肺功能不全523
(三)支气管吻合口并发症523
(四)心脏并发症523
(五)腹部并发症523
(一)细菌感染524
(二)病毒感染524
(三)真菌及其它感染524
二、术后感染并发症524
(七)神经系统并发症524
(六)血液系统并发症524
(八)肾功能衰竭524
一、肺移植的效果525
三、术后晚期并发症525
第八节 肺移植的效果及前景525
二、肺移植的前景526
第十六章 心脏移植528
第一节 心脏移植简史528
一、实验研究阶段528
二、早期人类心移植529
三、缓慢发展阶段529
四、心脏移植发展阶段530
五、我国心脏移植概况530
第二节 心脏移植受体选择531
二、心脏移植禁忌证531
一、心脏移植的适应证531
(一)活动性感染532
(二)恶性肿瘤532
(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532
(四)肺血管阻力升高532
(五)全身组织疾病532
(三)免疫学检查533
(四)血清病毒学检查533
(二)咽部、痰、尿和便细菌、病毒和霉菌培养533
(五)动脉血气分析533
(六)肺功能测定533
(八)活动性胃溃疡533
(七)依赖胰岛素性糖尿病533
(一)血肌酐、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心肌酶533
(六)肺梗塞533
(十)年龄限制533
三、受体的准备533
(九)精神和心理状态稳定533
(七)胃肠钡剂透视534
(八)心导管检查、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造影及心内膜心肌活检534
(九)心池核素扫描534
(十)静脉肾盂排泄造影534
四、受体的术前处理534
(一)治疗心力衰竭534
(二)抗心律失常534
(三)抗凝治疗534
(四)机械维持循环534
(一)年龄535
第三节 供体心脏的选择535
一、脑死亡的标准535
二、选择供心的标准535
(六)心脏病的排除536
(三)缺血时间536
(五)淋巴细胞交叉配型536
(四)供体血型536
(二)供体大小536
(七)血流动力学稳定537
(八)传播性疾病537
四、供心的准备和处理537
三、供心的禁忌证537
(一)维持呼吸功能538
(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538
(三)激素治疗538
(四)抗生素应用538
第四节 心脏移植手术方法538
(六)异种心脏移植539
(五)婴儿和儿童心脏移植539
(一)原位心脏移植539
(二)异位心脏移植539
(四)再次心脏移植539
(三)心肺联合移植(心肺移植)539
一、心脏移植手术分类539
(一)供心的切取和保护540
二、原位心脏移植540
(二)受体心脏切除542
(三)供心植入543
三、异位心脏移植(并列心脏移植)546
四、心肺联合移植(心肺移植)547
(一)供体的选择和处理547
(二)受体的选择和术前处理548
(三)心肺移植手术方法549
第五节 术后处理555
一、移植心脏的简单病理生理555
(七)抗生素治疗556
(六)心肌活检556
(三)术后免疫抑制治疗556
(二)术中免疫抑制治疗556
(一)术前免疫抑制治疗556
三、免疫抑制疗法556
(五)每周环孢素药物浓度556
(四)免疫学和细菌学检查556
(三)术后心电图检查556
(二)术后胸部拍片556
(一)隔离护理556
二、术后的一般护理556
四、排异反应的防治557
(一)排异反应发生机制557
(二)排异反应的病理改变557
(三)排异反应的分类558
(四)排异反应的诊断方法558
(一)术后出血559
(二)低心排出量559
一、术后早期并发症559
第六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559
(五)排异反应的治疗559
(三)心律失常560
(四)感染的防治560
(一)移植物动脉硬化561
(二)高血压561
(三)淋巴细胞瘤561
(四)其他并发症561
第七节 心脏移植效果561
二、晚期并发症561
第八节 存在问题和前景562
(一)抗感染免疫功能563
(二)抗肿瘤免疫功能563
一、脾功能近代外科新概念563
第一节 同种脾移植概况563
第十七章 脾移植563
二、脾移植的意义564
(一)移植生物学的研究564
(二)通过脾脏移植可以研究脾脏对机体造血系统的影响564
(三)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564
三、脾移植的历史及现状564
(三)产生抗血友病球蛋白(AHG)564
第二节 同种吻合血管脾移植566
一、手术适应证566
(一)先天性血友病甲566
(二)晚期肝癌566
(三)免疫球蛋白缺陷性疾病566
(二)晚期肝癌567
(一)血友病甲567
(六)多器官联合移植567
(七)其它567
二、术前准备567
(五)Gaucher病567
(四)其它晚期原发性和转移性癌肿567
(一)尸体供脾568
(二)亲属活体供脾568
三、供脾的切取568
四、移植手术569
(一)移植部位569
(二)血循重建方式569
(三)手术步骤569
五、术后处理569
(一)肝癌脾移植术后处理569
(二)抗肿瘤570
(一)重症血友病甲570
一、脾细胞移植的适应证570
第三节 同种脾细胞移植570
(三)脾移植并发症防治570
(二)血友病甲脾移植术后处理570
(三)血友病乙571
(四)其它先天性免疫缺陷病571
(五)诱导免疫耐受571
二、脾细胞悬液的制备571
(一)供脾的来源571
(二)脾细胞悬液制备过程571
(三)脾细胞计数及活力测定571
第四节 同种脾组织薄片大网膜内移植572
(三)移植数量、次数572
四、脾细胞移植后处理572
(二)移植途径572
(一)移植前准备572
三、脾细胞悬液移植步骤572
(四)脾细胞的保存572
第十八章 胰腺移植574
第一节 胰腺移植发展概况574
第二节 胰腺移植指征575
一、供者的选择578
第三节 胰腺移植供者选择及供胰切取578
二、供胰的切取579
(一)移植胰的应用解剖579
(二)脑死亡供者胰腺的切取580
(三)心跳停止供者胰腺的切取580
一、受者的选择581
第四节 胰腺移植受者手术581
(五)胰腺的保存581
(四)活亲属节段供胰的切取581
二、受者手术582
(一)移植胰血管重建582
(二)胰外分泌(胰管)的处理方法583
第五节 胰腺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586
一、胰肾的排斥反应586
二、胰腺排斥反应的诊断587
三、胰腺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589
第六节 胰腺移植受者糖尿病复发589
第七节 胰腺移植手术并发症590
一、移植胰胰腺炎590
二、胰外分泌液渗出591
三、吻合口漏592
四、移植胰血管栓塞592
六、其他术后并发症593
第八节 胰腺移植的疗效593
五、术后出血593
第一节 肾上腺移植实验研究596
一、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596
第十九章 肾上腺移植596
第二节 肾上腺移植的临床应用及现状597
三、关于肾被膜下移植床的问题597
二、检测移植物排斥反应指标的评价597
(二)年龄598
四、受体的术前准备598
(三)患者健康状况598
第三节 受体的选择和治疗598
(一)发病种类598
二、肾上腺移植的禁忌证598
一、肾上腺移植的手术适应证598
三、受体的选择标准598
第四节 肾上腺移植的手术方法599
一、成人肾上腺移植术599
二、死胎尸体肾上腺移植术600
三、同种异体肾上腺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600
一、术后早期处理601
(一)关于ACTH的应用601
(二)免疫抑制药物与一般药物的应用601
二、术后随访和处理601
(一)一般情况观察601
(二)实验室检查及排斥反应的处理601
第六节 肾上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601
一、常规免疫抑制剂与一般药物的应用601
第五节 肾上腺移植术后处理601
二、环孢霉素A的应用602
一、肾上腺移植的效果602
二、肾上腺移植的前景602
第七节 肾上腺移植的效果和前景602
第二十章 甲状旁腺移植604
第一节 同种异体甲状旁腺移植术604
一、适应证604
(一)医源性PTG功能低下症604
(二)特发性PTG功能低下症604
(三)Di George综合征604
(二)缺钙束臂试验(Trosseau征)605
五、供体问题605
四、实验室检查605
(一)缺钙弹指试验(Chvostek征)605
(一)低血钙症状605
二、诊断605
(二)其他症状605
三、体征605
(一)供体606
六、带血管PTG移植的移植方法606
(二)移植部位607
(三)手术操作步骤607
第二节 异体甲状旁腺小薄片移植609
一、临床研究609
二、实验研究609
(一)PTG的保存609
(二)对移植物预处理610
第三节 环孢霉素的应用方法612
二、经冷冻保存后的PTG薄片移植法613
一、新鲜PTG薄片移植法613
第四节 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术613
第五节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614
第二十一章 小肠移植616
第一节 小肠移植的历史616
第二节 小肠移植的动物实验617
一、动物实验模型的分类617
(一)依供体与受体的遗传关系分类617
(二)依移植肠管的长度分类618
(三)依移植肠在受体的位置分类618
(四)依合并移植脏器分类619
二、实验动物的种类及操作技术619
(一)大鼠小肠移植的操作技术619
(二)大动物小肠移植的操作技术620
三、动物小肠移植的保存622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622
(二)供肠活力监测622
(一)供肠保存方法622
五、动物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623
(一)病理组织学检查623
四、动物小肠移植静脉回流、淋巴管和神经再生623
(二)淋巴管再通623
(一)静脉回流方式623
(三)神经再生623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624
(二)细胞学检查624
(四)吸收试验624
(五)肠壁通透性检查625
(六)肠管血供监测625
(七)肠壁电生理学检查625
(八)外周血酶学检查625
(九)外周血免疫学检查625
(十)分子生物学的检查625
(二)降低供肠抗原性626
(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626
六、实验动物的免疫抑制疗法626
(三)诱导免疫耐受627
七、移植后小肠的生理机能628
(一)血供628
(二)免疫机能628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628
(四)蠕动功能628
(五)消化吸收功能629
第三节 小肠移植的免疫学629
一、小肠移植的免疫学特点629
(一)淋巴细胞的双向转移629
(四)小肠移植后体液免疫反应的损伤作用630
(二)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小肠移植的关系630
(三)小肠移植后细胞免疫反应的损伤作用630
二、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组织学表现与病理分期631
(二)组织病理学的分期631
(一)排斥反应的组织学表现631
三、GVHD的表现与分期631
四、肝对小肠免疫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632
五、小肠移植和肝小肠移植中的细胞嵌合现象及其意义633
第四节 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633
一、概述634
(一)小肠移植适应证634
(二)TPN与小肠移植634
(三)小肠移植的类型与辅加肝移植的问题635
二、人小肠移植术636
(一)小肠移植术前供体的准备636
(二)供体手术术前供体的准备638
(四)受体手术640
(三)小肠移植物的保存640
三、小肠移植的术后管理644
(一)术后免疫抑制处理644
(二)术后营养管理645
(三)术后感染的预防646
四、小肠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的临床监测646
(一)内窥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646
(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647
(三)吸收功能试验647
五、术后免疫的反应和免疫抑制性并发症及其处理648
(一)排斥反应648
(二)GVHD649
(三)术后免疫抑制性并发症650
第二十二章 睾丸移植653
二、手术指征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