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谜语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广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0834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谜语-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谜语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谜的特性及定义1
第一节 关于谜的特征及本质属性1
1.1 谜在构成上的多元性1
1.2 谜在运作过程中的曲折性9
1.3 环节中的潜藏性15
1.4 扣击上的贴切性16
第二节 关于谜特征的几种传统说法的剖析17
2.1 隐喻与谜17
2.2 寓意与谜21
第三节 谜的上位概念22
3.1 隐语不是谜的上位概念23
3.2 谜不是文学23
3.3 谜是游戏25
第四节 对谜定义的尝试26
4.1 定义的方法26
4.2 对谜的定义26
第二章 谜的结构28
第一节 谜在横向上分为三段28
1.1 谜面段28
1.2 谜底段30
1.3 谜目段31
第二节 谜的层次结构33
2.1 谜的表面意义层33
2.2 谜的符号层35
2.3 谜的沟通意义层36
第三节 谜的总体结构38
3.1 谜各层、段功能和性质及各区域的职责38
3.2 谜的内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39
第三章 谜意及生成谜意的格律 谜格48
第一节 关于谜格的起源49
1.1 有些起源说可能就是误解49
1.2 “谜格”一词的出现时间及产生原因51
第二节 不同时期谜格有着不同的指涉51
2.1 谜格在明代以前有着广泛的指涉52
2.2 谜格在清代逐步被认识和定位53
2.3 二十世纪初是谜格的膨胀期59
第三节 关于改进谜格的思考63
3.1 对谜格作出明确界定63
3.2 规范格的名称64
3.3 格名调整方案66
第四节 换字生成类格应用举例67
4.1 生成谜意时需换谐音异字的格67
4.2 换近形字类格69
第五节 调整字数字序生成类格70
5.1 去字类格70
5.2 增字类格72
5.3 变序类格74
第六节 改变文字结构生成类格77
6.1 分字生成类77
6.2 合字类格79
6.3 去素类格80
6.4 增素类格82
6.5 移素类格82
第七节 可用可不用的格83
7.1 别读生成的格83
7.2 别义生成类格84
7.3 调整节律类格85
第八节 几种特殊的格86
8.1 三种互有异同的格86
8.2 内附格和抵消格88
8.3 需要统一认识的格89
第四章 谜意及生成谜意的格律 谜律90
第一节 谜律概说90
1.1 别解在谜中的实际地位90
1.2 谜律是对谜的认识的归纳92
第二节 有字取异义类谜律93
2.1 异读生成律93
2.2 变性生成律94
2.3 变义生成律98
2.4 弃义取形生成律99
第三节 需调整原文来生成谜意的律105
3.1 调整节律生成律105
3.2 分字生成律108
3.3 异字取义生成109
第四节 选意类生成手段109
4.1 文句题材的选择生成110
4.2 单字题材的选择生成115
4.3 专用名词的选择生成119
第五节 歇漏类生成121
5.1 歇文生成122
5.2 漏项生成律123
第五章 谜的分类126
第一节 中国谜语分类的历史与现状126
1.1 对谜分类的历史回顾126
1.2 现有的划分和分类中需要推敲的问题128
1.3 本文推荐的分类标准131
第二节 用新标准定义事物谜132
2.1 事物谜的谜底是事物的概念132
2.2 事物谜的沟通特点133
2.3 事物谜是两种谜的合称133
第三节 用新标准定义析字谜137
3.1 析字谜是利用汉字的构成特点来实现沟通的谜137
3.2 析字谜的样式138
第四节 用新标准定义衍义谜142
4.1 衍义谜是以两端衍绎意义来实现沟通的谜142
4.2 衍义谜的样式143
第五节 几种不能与谜种并列的形式145
5.1 所有杂谜都可分别归入字谜和文谜145
5.2 组谜是单谜的组合147
第六节 区分三个谜种的方法150
第六章 析字谜 析字谜概说152
第一节 对析字谜的界定152
1.1 什么是字谜152
1.2 字谜与非字谜分辨153
第二节 析字谜的成谜原理155
2.1 中国汉字156
2.2 汉字形体的可告诉性是析字谜的成谜依据156
第三节 析字谜的表达及表达结构158
3.1 含寓成份158
3.2 表达成份163
3.3 示变成份164
3.4 提示成份166
3.5 随附成份169
第四节 析字谜的表达体系170
4.1 析字表达的五大门类170
4.2 析字表达的体法和表达式172
第七章 析字谜 析字谜体法发凡175
第一节 仿制表达类体法175
1.1 增延仿制体175
1.2 减损仿制体179
1.3 分离仿制体188
1.4 组合仿制体192
1.5 旋转仿制体196
1.6 移动字素仿制体200
第二节 设变类体法205
2.1 设增目标字示意体206
2.2 假设性减损目标字示意体215
2.3 设分目标字示意体223
2.4 设合目标字示意体225
2.5 设转目标字示意体227
2.6 试移目标字字素示意体228
第三节 指认系列231
3.1 指位认取体231
3.2 酌情选择体238
3.3 共载选同体243
第四节 陈述表达类体法245
4.1 分部陈述体245
4.2 归纳陈述体250
4.3 自我陈述体254
第五节 比较类表达255
5.1 示缺比较体256
5.2 示余比较体262
5.3 形状比较体264
第六节 析字体法的混用266
6.1 混法的暗用267
6.2 混法明用267
第七节 析字谜中的几种常见现象270
7.1 谜意的辐射现象270
7.2 析字谜表达体法的牵扯现象272
第八节 被表达端结构274
8.1 被表达端有附加成份274
8.2 对扣谜的两端扣击着同一个目标276
8.3 析字谜被表达端的解意性附加277
第八章 衍义谜278
第一节 对衍义谜的界定及其原理278
1.1 对衍义谜的具体界定278
1.2 衍义谜的成谜原理280
1.3 衍义谜的沟通首先是要衍绎谜意281
第二节 考注疏训类284
2.1 考注体284
2.2 疏训体286
2.3 注疏并用体290
第三节 人物审定类291
3.1 人事考察体292
3.2 物类考证体294
第四节 补遗说漏类299
4.1 说漏体299
4.2 续补体301
第五节 对说反推类302
5.1 对对体302
5.2 推说体305
5.3 几个要说明的问题307
第六节 评文释义类308
6.1 译解体308
6.2 评议体310
6.3 评价体312
6.4 混评体313
第九章 事物谜314
第一节 事物谜的制作及成谜原理314
1.1 事物谜同样遵循着对立统一的规律315
1.2 事物谜也是两层意义的对立统一体317
第二节 事物谜的表达结构317
2.1 主表成份318
2.2 助表成份318
2.3 随附成份319
第三节 事物谜生成谜意的主要手段320
3.1 同中有异的手段320
3.2 事物谜特有手段322
第四节 事物谜的沟通体法325
4.1 特征指认类体法326
4.2 分辨沟通类体法329
第十章 中国谜史试说 需要重新认识的历史问题332
第一节 隐与谜的关系332
1.1 古代的隐不是谜语也难以化为谜语333
1.2 重新考量隐化谜说339
1.3 周密与隐即谜说342
第二节 中国文人与谜语的关系350
2.1 文人对谜语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351
2.2 文人对中国谜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52
第三节 关于谜史资料问题353
3.1 资料不足是必须面对的现实353
3.2 谜语与许多形式有互通关系354
第十一章 中国谜史试说 中国谜史分期概谈357
第一节 南北朝至五代——中国谜史上的正名期357
1.1 南北朝是中国谜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358
1.2 出现了大量的谜语人才359
1.3 南北朝时期谜事兴盛的主要原因360
第二节 宋至清中期——中国谜史上的大发展时期361
2.1 这期间谜事已成为有广泛参与者的社会活动362
2.2 开始关注资料和理论探讨364
2.3 新的谜种相继形成并得到长足的发展366
2.4 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谜人375
第三节 清代后期——中国谜语的成熟期376
3.1 费源的《玉荷隐语》当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376
3.2 全部成熟的最重要指标是基本完成了沟通系统377
3.3 谜史人物380
第四节 秦汉——中国谜史上的寄名期381
4.1 刘勰给出了汉代有谜语的证明381
4.2 对汉代谜的名称和“谜”字的考证383
4.3 在汉代作品中存在着类谜体和谜化现象384
第五节 商周——中国谜史上的起源期391
5.1 荀子赋象是记录谜活动的过程391
5.2 “女承筐”是《易经》向谜语借用的征词392
5.3 “弹歌”是一首猜事的谜歌394
5.4 关于谜语起源的假说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