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资源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地资源学
  • 刘黎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6377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资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1

1.1.1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1

1 绪论1

1.1.2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5

1.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0

1.2.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0

1.2.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14

1.3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16

1.3.1 国外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17

1.3.2 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19

1.3.3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23

2.1.1 太阳辐射26

2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6

2.1.2 热量资源28

2.1.3 降水31

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33

2.2.1 地型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34

2.2.2 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40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43

2.3.1 地表水43

2.3.2 地下水45

2.3.3 区域地球化学条件47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48

2.4.1 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49

2.4.2 土壤的综合性状50

2.4.3 我国土壤的分布51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3

2.5.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53

2.5.2 植被54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57

2.6.1 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58

2.6.2 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59

2.6.3 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60

3.1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概述64

3.1.1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基本概念64

3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64

3.1.2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65

3.2 土地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66

3.2.1 土地类型划分的逻辑体系66

3.2.2 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68

3.2.3 国外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简介70

3.2.4 中国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73

3.2.5 土地类型的命名76

3.3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77

3.3.1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77

3.3.2 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78

3.3.3 土地类型的演替81

3.4.2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82

3.4.1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结构82

3.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82

4 土地资源调查88

4.1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88

4.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88

4.1.2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89

4.1.3 土地类型调查92

4.2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及现代技术应用92

4.2.1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92

4.2.2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97

4.2.3 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方法100

4.3.1 土地资源调查制图的一般方法104

4.3 土地资源调查制图及成果报告104

4.3.2 计算机制图107

4.3.3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108

5 土地资源评价110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110

5.1.1 评价的概念和特点110

5.1.2 评价的作用111

5.1.3 评价的类型113

5.2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14

5.2.1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114

5.2.2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116

5.2.3 土地评价成果汇报119

5.3 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120

5.3.1 土地自然适宜性的分类方法121

5.3.2 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123

5.3.3 对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评述124

5.4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125

5.4.1 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126

5.4.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莫斯(Moss)模型简介129

5.4.3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模型——GOSSYM模型简介130

5.5 土宜评价方法133

5.5.1 土宜的概念133

5.5.2 土宜的评价133

5.6 土地经济评价135

5.6.1 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135

5.6.2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136

5.6.3 土地经济分级138

5.7 土地资源核算144

6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148

6.1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概述148

6.1.1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的由来148

6.1.2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149

6.1.3 研究方法简介150

6.2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153

6.2.1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153

6.2.2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158

6.2.3 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158

6.3.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160

6.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160

6.3.2 人口承载潜力的区域分析162

6.4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165

6.4.1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对耕地保护的要求165

6.4.2 耕地保护的内容166

6.4.3 保护耕地的对策168

7 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172

7.1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172

7.1.1 土地利用及其制约因素172

7.1.2 土地利用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73

7.1.3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75

7.2.1 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和基本含义176

7.2 持续土地利用176

7.2.2 持续土地利用评价178

7.2.3 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在土地利用决策中的应用181

7.3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183

7.3.1 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183

7.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84

7.3.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86

7.3.4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设计)188

7.3.5 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设计189

7.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191

7.4.1 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191

7.4.2 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194

8.1.1 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97

8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197

8.1 土地生态系统197

8.1.2 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199

8.1.3 土地生态设计200

8.2 土地退化防治205

8.2.1 土地退化的概念与类型206

8.2.2 土地退化的防治206

8.3 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管理211

8.3.1 基本农田保护的战略意义211

8.3.2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212

8.3.3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质量管理213

8.4.1 土地整理的内涵和意义216

8.4 土地整理216

8.4.2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220

8.4.3 土地整理规划及其工作程序223

8.4.4 土地储备226

8.4.5 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228

8.5 土地复垦229

8.5.1 土地复垦的概念及现状229

8.5.2 土地复垦对象与标准230

8.5.3 土地复垦技术体系232

9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235

9.1 区域开发的基本原理235

9.1.1 区域开发的概念与内容235

9.1.2 区域开发的原则236

9.1.3 区域开发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与区域开发布局模式238

9.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内容、形式和原则240

9.2.1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涵义和内容240

9.2.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区域开发的关系241

9.2.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类型241

9.2.4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方式243

9.2.5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244

9.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245

9.3.1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245

9.3.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分析246

9.3.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251

9.4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253

9.4.1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任务253

9.4.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原则253

9.4.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步骤与内容255

9.4.4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成果257

9.4.5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实施259

10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261

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261

10.1.1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261

10.1.2 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265

10.1.3 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268

10.2.1 耕地273

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273

10.2.2 园地275

10.2.3 林地277

10.2.4 牧草地278

10.2.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79

10.2.6 交通用地280

10.2.7 水域281

10.2.8 未利用土地282

10.3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283

10.3.1 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原则与方案283

10.3.2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概述288

11.1.1 概况301

11.1 世界土地资源现状301

11 世界土地资源现状分析301

11.1.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303

11.2 世界土地资源问题分析306

11.2.1 世界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306

11.2.2 世界土地资源的数量变化309

11.2.3 世界土地资源的质量变化311

11.3 世界土地资源的共同对策314

11.3.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14

11.3.2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314

11.3.3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技术和方法的研究316

11.3.4 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316

11.3.5 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