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学教程
  • 姜国刚,赵东安著;姜鸿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8767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200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经济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对象1

1.1.1 什么是稀缺性1

1.1.2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2

1.1.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4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6

1.2.1 “经济人”假设6

1.2.2 价值判断与价值中立原则7

1.2.3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8

1.2.4 实证分析法的分析工具10

1.3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4

1.3.1 经济学的孕育——重商主义思想与重农学派14

1.3.2 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15

1.3.3 微观经济学的建立——新古典经济学16

1.3.4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6

1.4 正确看待与应用经济学17

1.4.1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18

1.4.2 关于常见的经济学分类18

1.4.3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18

1.4.4 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20

本章小结20

人物介绍20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23

2.1 需求分析23

2.1.1 需求及其影响因素23

2.1.2 需求函数和需求定理24

2.1.3 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25

2.2 供给分析26

2.2.1 供给及其影响因素26

2.2.2 供给函数和供给定理27

2.2.3 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28

2.3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28

2.3.1 均衡价格的含义28

2.3.2 均衡价格的形成29

2.3.3 均衡的变动和供求定理29

2.3.4 政府价格管制的作用31

2.4 弹性理论33

2.4.1 需求弹性33

2.4.2 供给弹性40

2.4.3 弹性理论的应用42

2.5 动态的价格分析模型:蛛网定理45

2.5.1 蛛网定理的假定条件45

2.5.2 蛛网模型的三种类型46

本章小结49

人物介绍49

案例分析:奢侈品的消费与经济增长50

第3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52

3.1 效用论概述52

3.1.1 欲望和效用52

3.1.2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提出52

3.2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53

3.2.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53

3.2.2 消费者均衡55

3.2.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56

3.3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57

3.3.1 无差异曲线57

3.3.2 预算线60

3.3.3 效用最大化原则的重新表述61

3.4 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影响62

3.4.1 预算线的移动62

3.4.2 收入消费线和恩格尔曲线63

3.4.3 价格消费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64

3.5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5

3.5.1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65

3.5.2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5

3.5.3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6

3.5.4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6

本章小结67

人物介绍67

第4章 生产理论71

4.1 生产的主体——厂商71

4.1.1 厂商的组织形式71

4.1.2 厂商的经营目标72

4.2 生产函数72

4.2.1 生产与生产要素72

4.2.2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公式73

4.2.3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介73

4.3 短期生产函数74

4.3.1 经济学上的短期和长期74

4.3.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75

4.3.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76

4.3.4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77

4.4 长期生产函数77

4.4.1 等产量线78

4.4.2 等成本线80

4.4.3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81

4.4.4 生产扩展线83

4.4.5 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生产的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83

4.4.6 规模报酬84

本章小结85

人物介绍85

第5章 成本理论87

5.1 成本与利润概述87

5.1.1 机会成本87

5.1.2 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88

5.1.3 利润89

5.2 短期成本分析90

5.2.1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90

5.2.2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91

5.2.3 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92

5.3 长期成本分析94

5.3.1 长期平均成本94

5.3.2 长期总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96

5.4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98

5.4.1 收益的概念98

5.4.2 利润最大化推导98

5.4.3 利润最大化原则99

本章小结99

人物介绍100

第6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102

6.1 市场的基本内容102

6.1.1 市场的含义与划分标准102

6.1.2 市场结构的类型与特征103

6.2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104

6.2.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04

6.2.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105

6.2.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06

6.2.4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08

6.2.5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110

6.3 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111

6.3.1 完全垄断的特征与成因111

6.3.2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112

6.3.3 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12

6.3.4 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113

6.3.5 完全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114

6.3.6 完全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116

6.4 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116

6.4.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16

6.4.2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117

6.4.3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18

6.4.4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19

6.4.5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120

6.4.6 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121

6.5 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121

6.5.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21

6.5.2 合作的寡头垄断模型122

6.5.3 非合作的寡头垄断模型124

6.5.4 寡头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126

本章小结126

人物介绍127

案例分析:博弈论小故事——骨头公司的发展128

第7章 分配理论130

7.1 生产要素分析130

7.1.1 生产要素释义130

7.1.2 生产要素的需求130

7.1.3 生产要素的供给131

7.1.4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32

7.2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132

7.2.1 工资理论132

7.2.2 利息理论135

7.2.3 地租理论138

7.2.4 利润理论139

7.3 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测量141

7.3.1 洛伦茨曲线141

7.3.2 基尼系数143

7.3.3 我国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144

本章小结149

人物介绍149

案例分析:2011“两会”委员沈雯称上亿人“被脱贫”,建议提高贫困线150

第8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52

8.1 帕累托最优与市场失灵152

8.2 外部性156

8.2.1 外部性及其分类157

8.2.2 外部性与产权界定:科斯定理及其评述158

8.2.3 消除外部性的具体措施159

8.3 公共物品161

8.3.1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161

8.3.2 谁来提供公共物品162

8.4 垄断164

8.4.1 垄断的含义及其危害164

8.4.2 垄断的类型与政府管制165

8.5 信息不对称169

8.5.1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169

8.5.2 逆向选择与市场失灵170

8.5.3 道德风险与市场失灵172

8.5.4 信息不对称下市场失灵的校正172

本章小结173

人物介绍173

第9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75

9.1 国内生产总值175

9.1.1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76

9.1.2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177

9.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79

9.2.1 支出法179

9.2.2 收入法180

9.2.3 生产法182

9.3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182

9.3.1 国内生产总值GDP182

9.3.2 国内生产净值NDP182

9.3.3 国民收入NI183

9.3.4 个人收入PI183

9.3.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83

9.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183

9.4.1 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184

9.4.2 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184

9.4.3 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184

9.5 国民收入核算的调整及其局限性185

9.5.1 名义GDP和实际GDP185

9.5.2 GDP的局限性186

9.5.3 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新实践188

本章小结191

人物介绍192

案例分析: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变193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95

10.1 均衡产出195

10.1.1 均衡产出的研究假设195

10.1.2 均衡产出的概念196

10.1.3 国民收入的决定196

10.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96

10.2.1 消费函数196

10.2.2 储蓄函数199

10.2.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200

10.3 其他消费理论201

10.3.1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202

10.3.2 生命周期假说203

10.3.3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203

10.3.4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204

10.4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205

10.4.1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205

10.4.2 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206

10.5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207

10.5.1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207

10.5.2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208

10.6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210

10.6.1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210

10.6.2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211

10.7 乘数理论的适用性212

10.7.1 社会闲置生产能力212

10.7.2 投资和储蓄的相互独立性212

10.7.3 货币供给量与总支出增加的匹配性212

10.7.4 “注入”、“漏出”与乘数作用213

本章小结213

人物介绍213

第11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16

11.1 投资的决定216

11.1.1 投资的影响因素216

11.1.2 投资需求曲线217

11.2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218

11.2.1 IS曲线及其推导218

11.2.2 IS曲线的斜率219

11.2.3 IS曲线的移动219

11.2.4 IS曲线上的非均衡区域221

11.3 利率的决定221

11.3.1 货币的供给221

11.3.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222

11.3.3 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水平的决定224

11.4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225

11.4.1 LM曲线及其推导225

11.4.2 LM曲线的斜率226

11.4.3 LM曲线的移动227

11.4.4 珊曲线上的非均衡区域228

11.5 双重均衡的实现:IS-LM分析228

11.5.1 利率与收入的相互作用228

11.5.2 双重市场均衡的确定229

11.5.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230

本章小结230

人物介绍231

第12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32

12.1 总需求曲线232

12.1.1 总需求曲线的定义232

12.1.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232

12.1.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233

12.2 总供给曲线235

12.2.1 总供给曲线的定义235

12.2.2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形态235

12.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现实解释237

12.3.1 总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237

12.3.2 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238

本章小结239

人物介绍239

第13章 宏观经济政策241

13.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241

13.1.1 宏观经济政策定义241

13.1.2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42

13.1.3 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244

13.2 财政政策245

13.2.1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及运用245

13.2.2 内在稳定器及其作用评价247

13.2.3 功能财政249

13.2.4 赤字与公债250

13.2.5 挤出效应252

13.3 货币政策255

13.3.1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55

13.3.2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257

13.3.3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工具260

13.3.4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262

13.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263

13.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效应264

13.4.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选择264

13.5 供给管理政策268

13.5.1 收入政策268

13.5.2 人力政策268

13.5.3 经济增长政策269

本章小结269

人物介绍269

案例分析: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71

第14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274

14.1 失业的描述274

14.1.1 失业的含义274

14.1.2 失业的分类276

14.2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278

14.2.1 失业的影响278

14.2.2 奥肯定律279

14.2.3 对失业的治理279

14.3 通货膨胀的描述281

14.3.1 通货膨胀的含义281

14.3.2 通货膨胀的衡量281

14.3.3 通货膨胀的分类283

14.4 通货膨胀的成因285

14.4.1 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285

14.4.2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86

14.4.3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86

14.4.4 结构性通货膨胀287

14.4.5 预期引起的通货膨胀287

14.5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288

14.5.1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288

14.5.2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289

14.6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290

14.6.1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290

14.6.2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291

14.7 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291

14.7.1 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291

14.7.2 采用紧缩性收入政策改善总供给292

本章小结293

人物介绍293

案例分析:西方国家减少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294

第15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297

15.1 经济周期297

15.1.1 经济周期的含义297

15.1.2 经济周期的特征298

15.1.3 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299

15.1.4 乘数-加速数理论300

15.2 经济增长301

15.2.1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302

15.2.2 经济增长理论302

15.2.3 经济增长的代价305

15.2.4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306

15.2.5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307

本章小结309

人物介绍309

第16章 开放经济的基本理论311

16.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311

16.1.1 绝对优势理论311

16.1.2 相对优势理论313

16.1.3 要素禀赋理论314

16.1.4 规模经济理论314

16.1.5 产品周期理论314

16.1.6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315

16.2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316

16.2.1 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317

16.2.2 古典经济学与贸易自由主义317

16.2.3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317

16.2.4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318

16.2.5 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318

16.3 国际收支320

16.3.1 国际收支平衡表320

16.3.2 国际收支失衡321

16.3.3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322

16.4 外汇与汇率324

16.4.1 外汇的基本概念324

16.4.2 汇率及其表示方式325

16.4.3 汇率制度326

16.4.4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326

16.4.5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327

16.5 倾销与反倾销328

16.5.1 倾销的含义328

16.5.2 倾销的特征329

16.5.3 反倾销措施330

本章小结330

人物介绍330

主要参考文献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