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农业科学技术大事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农业科学技术大事记](https://www.shukui.net/cover/1/30392996.jpg)
- 朱兵编著(国家图书馆)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1160515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农业科学技术大事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0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回顾1
20世纪种植业的科技发展5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6
1901年荷兰德弗里斯提出了突变学说7
1903年丹麦约翰森提出纯系学说7
1904年加拿大桑德斯杂交育成小麦品种马奎斯8
1905年英国比芬发表了小麦抗锈性遗传研究结果8
1905年英国布莱克曼提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定律8
1906年英国的贝特森和庞尼特首先发现连锁遗传现象9
1908年美国沙尔最先报道了玉米自交系间杂种一代的增产效果9
1908年沙尔、1918年伊斯特分别提出超显性假说9
1909年美国沙尔首先设计出选育单交种的基本程序10
1909年米采利希学说被提出10
1909年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是遗传单位的概念11
1910年摩尔根提出连锁遗传学说11
1910年布鲁斯提出遗传学的显性假说11
1914年沙尔提出“杂种优势”术语12
1914年英国的瑟马克进行燕麦杂交育种研究12
1917年丹麦温格提出杂交后进行染色体加倍是物种形成的一种途径13
1917年琼斯提出显性基因连锁说13
1918年琼斯提出在玉米上生产利用双交种的建议13
1920年美国加纳和阿拉德发现光周期现象14
1922年美国哈伦和波普首先将回交育种应用于植物育种14
1921年伯格纳发现单倍体植株15
1924年成立国际种子检验协会15
1925年中国丁颖在广州发现野生稻16
1926年苏联瓦维洛夫提出作物起源中心学说16
1926年《基因论》出版16
1926年美国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建立17
1927年缪勒开创了诱变育种17
1929年苏联李森科提出阶段发育理论18
1929年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成立18
1929年中国罗国瑞在广东建立中国第一个沼气池19
1930年木原均开始小麦染色体组分析19
1934年托伦纳利用X射线育成了优质的烟草品种20
1935年日本岩手农场选育出农林10号小麦20
1937年布莱克斯利等利用秋水仙素诱发曼陀罗四倍体获得成功20
1938年欧伯格发现半野生大麦21
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绿色革命”21
1940年金肯斯首创一般配合力的轮回选择22
1941年戈尔丹提出单粒传的育种方法22
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23
1943年美国佛克纳提出免耕法23
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24
1947年中国赵洪璋选育出小麦良种“碧玛一号”24
1948年古斯塔夫逊用芥子气诱发大麦产生突变体24
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实行麦(油)棉两熟改制25
1951年木原均首先获得山羊草核质互作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5
1952年法国的莫雷尔和马丁发明茎尖培养脱毒法26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26
1954年美国斯特朋斯等发现高粱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26
1956年中国洪春利等选育出矮秆籼良种“矮脚南特”27
1959年中国黄耀祥育成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27
1956年美国尼德豪泽发现马铃薯A2交配型菌株27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28
1958年美国斯图尔德等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8
1958年毛泽东提出农业八字宪法29
1959年美国建成世界第一座现代化种质资源库29
1959年张庆吉等育成中国第一个玉米双交种——新双1号29
20世纪50年代后期沃格尔培育出小麦矮秆新种质Notin10-Brevor1430
1960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建立30
1961年勃劳格育成墨西哥小麦31
1961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成立31
1962年威尔逊等育成了T型小麦不育系并实现了小麦“三系”配套32
1963年张庆吉等育成中国第一个玉米单交种——新单1号32
1964年默茨等发现了玉米突变体02含高赖氨酸33
1964年袁隆平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33
1964年印度古哈等运用花药培养技术成功34
1965年牛天堂等育成晋杂5号高粱34
1966年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在墨西哥正式成立35
1966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成功国际水稻8号35
20世纪60年代激光诱变育种开始研究35
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发现“野败”36
1971年日本塔克伯等首次得到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植株36
1971年在秘鲁设立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37
1972年高忠丽发现太谷核不育小麦37
1972年卡尔逊育成了世界上第一棵体细胞杂种植株38
1973年中国鲍文奎等育成异源八倍体小黑麦38
1973年袁隆平等人首次实现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39
1973年方智远等育成中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39
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39
1977年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二号”开始大面积示范40
1978年梅罗帕斯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培育出薯番茄40
1978年穆拉什格提出用体细胞胚生产人工种子的设想41
1978年中国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并开始推广41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恢复和发展42
20世纪80年代初爱杰塔培育出首例可以抵御干旱和寄生草的杂交高粱种子42
1980年程顺和等育成小麦新品种扬麦5号43
1981年日本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逆753”计划43
1981年中国谢华安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6344
1981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家发明特等奖44
1983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44
1984年莱德伯克等制作出第一粒人工种子45
1984年美国特洛林德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棉纤维45
1984年马世骏首先提出农业生态工程概念46
1985年穆利斯发明PCR技术46
1985年李振声等培育的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小偃6号获国家发明一等奖47
1985年李殿荣育成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47
1986年鲍威尔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入烟草植株获得成功47
1986年比利时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基因成功地移植到烟草细胞中48
1986年比赤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毒番茄48
1986年转基因作物获得批准进行田间试验49
1986年Uchimiya等转基因水稻获得成功49
1986年设立世界粮食奖50
1987年佩尼等对面筋蛋白进行基因定位50
1988年利用RFLP技术进行营养育种51
1988年四川谭民化等育成南薯8851
1989年余增亮等发现离子注入水稻生物学效应51
1989年中国吴纪昌等选育出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丹玉13号52
1990年开展以基因革命为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52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可持续农业概念53
1993年石元春主持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53
1993年叶复初等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号54
1994年转基因植物产品进入市场54
1995年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成功55
1995年中国培育成功世界首例抗大麦黄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55
1996年俄美合作在“和平号”空间站培育并收获第一批太空小麦56
1996年中国郭三堆等研制成功双价抗虫棉56
1996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世界上获得抗青枯病转基因马铃薯株系56
1996年中国正式启动超级稻育种计划57
1997年中国洪国藩等首次成功构建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57
1997年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为主要完成单位培育的黄早四成为中国玉米育种利用率最高的自交系58
1998年中国获得Bt转基因抗虫水稻“克螟稻”58
1998年扬麦158育成58
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中棉所1959
1999年谢华安利用航天技术育成“特优航1号”高优杂交水稻新组合59
1999年中国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60
20世纪90年代琼斯等育成出NERICA(非洲新稻)60
2000年国际拟南芥基因组成功全部破译出拟南芥的基因序列基因61
2000年维尼格斯和沃沙获世界粮食奖61
2000年澳联邦众议院通过了《基因技术法案》62
2000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62
2000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62
20世纪畜牧业的科技发展64
1901年俄国伊万诺夫创立家畜人工授精技术65
1902年匈牙利医师奥耶斯基发现伪狂犬病65
1904年中国最早的近代兽医学校——北洋马医学堂在保定成立66
1907年匈牙利马立克首先发现并命名鸡马立克氏病66
1907年丹麦创建了后裔测定站67
1909~1910年美国和加拿大开始苜蓿的育种工作67
1920年宗德柯等首先发现动物促性腺激素67
1923年桑普森编著了世界上第一本草原管理专著68
1924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成立68
1924年德国克尔纳提出按淀粉等价评定饲料能值的体制69
1925年澳大利亚引进仙人掌天敌用来消灭草地上的仙人掌69
1926年美国鉴定出苜蓿细菌性凋萎病的病原69
1926年日本增井清发明雏鸡的雌雄鉴别方法70
1927年英国多伊尔命名鸡新城疫70
1927年美国沃森发明蜂王器械授精71
1930年中国生产第一批牛瘟血清71
1933年杜克斯编写的《家畜生理学》出版71
1934年世界上首例绵羊胚胎移植获得成功72
1934年琼斯等找到了抗豌豆蚜植株72
1936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在南京成立73
1936年英国戴维斯提出了土壤-牧草-家畜三位一体学说73
1937年勒什首先提出遗传力概念74
1947年夫瑞克尔等开始生产口蹄疫病毒抗原疫苗74
1948年亨道尔森提出BLUP法75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育成新疆细毛羊75
1950年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产下犊牛76
1951年美籍华裔张明觉发现了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76
1954年中国开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研制77
1956年美国国家动物疾病研究中心成立77
1959年张明觉首先报道了兔卵的体外受精获得成功78
1960年普洛赖特研制成功牛瘟减毒活疫苗78
1962年世界兽医学会正式成立78
1965年世界畜牧学会成立79
1966年荷兰育成猪的专门化父系和母系79
1971年里因等发明采奶法对孕牛早孕效果进行诊断79
1973年霍津尼克提出“瘟病毒”概念80
1973年英国维尔穆特以冷冻胚胎获得了小牛80
1975年中国研制成功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81
1977年美国家畜育种者协会提出线性鉴定法81
1977年美国肉畜研究中心建成81
1979李乔劳斯制定了使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的奶牛育种方案82
1979年乌伊拉德森利用胚胎分割法繁殖绵羊获得成功82
1981年美国佩奇等提出蜜蜂闭锁蜂群的育种方法83
1984年中国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83
1985年中国培育成功细羊毛新品种——中国美利奴羊84
1985年北京市畜牧局等单位育成北京白鸡84
1985年韩坤等培育成世界首例鹿科动物定型品种——双阳梅花鹿84
1987年中国黑白花牛培育成功并定名85
1988年世界首例完全体外化的试管双犊诞生85
1989年中国旭日干和他的助手成功获得“试管绵羊”85
1990年世界首例牛体外受精卵切割移植获得成功86
1990年欧盟首先启动“欧洲猪基因定位计划”86
1991年曾溢滔等首次报道了奶牛胚胎性别鉴别的新方法87
1991年法国布埃尔奥齐尔进行家兔单性繁殖研究获得成功87
1994年联合国提出全球根除牛瘟计划88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利”诞生88
20世纪90年代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89
2000年中国张涌培育出世界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89
2000年法国政府宣布全国禁止使用牛肠制作任何食品,以避免感染疯牛病引起致命的脑神经性病症90
20世纪林业的科技发展91
190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总场成立93
1906年华侨何麟书在海南岛种植橡胶树93
1909年丹麦瓦尔明首次采用“热带雨林”术语94
1909年芬兰卡扬德提出森林类型的“植被-立地评价”理论94
1910年美国林产品研究所成立94
1913年英国东茂林试验站成立95
1913年日本本多静六撰写的《造林学本论》出版95
1915年荷兰人赫尔顿等发明胶苗芽接法96
1917年成立中华森林会96
1920年莫罗佐夫提出林分类型学说96
1921年苏联图尔斯基首次提出了用航空相片进行森林调查96
1926年第一届世界林业大会举行97
1927年森林分子学说的创立97
1928年加拿大赖特利用相对湿度进行火险预报98
1929年美国格雷凯将无土栽培法应用于蔬菜生产98
1929年东茂林实验站开始M系、MM系苹果矮化砧木研究98
1934年德国政府公布《林业种苗法》98
1935年《茶叶全书》问世99
1935年英国的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99
1941年中国发现水杉100
1944年苏联苏卡切夫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概念100
1945年苏联科学院总植物园在莫斯科建立100
1952年建立世界植树节101
1952年尹鲁等奠定了森林CO2交换模型的研究基础101
1953年第坦利希提出了林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服务的理论101
1954~1955年中国首次进行森林资源综合调查102
1956年中国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102
1957年司马克提出X射线衬比法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102
195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103
1958年吴征镒率先在中国建立了森林生态定位站103
1954年拜拉姆提出林火强度概念及计算公式103
1959年拜拉姆提出林火行为概念104
1960年莫雷尔提出利用茎尖离体快速繁殖兰花的方法104
1962年美国首先把红外线技术应用于林火探测104
1962年日本选育出富士苹果104
1964年蔡邦华提出松毛虫综合管理105
1965年芬兰哈帕宁分析了森林演替与鸟类种类的关系105
1968和1970年酒井昭证明针叶树苗越冬伤害机制106
1971年确立每年3月21日为世界林业节106
1972年美国默拉什奇等建立柑橘茎尖嫁接脱毒方法106
1972年加拿大提出森林火灾天气指标系统107
1972年美国研制出国家级火险等级系统107
1973年皮纳等总结出查-理模型108
1973~1976年中国开展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108
1975~1986年中国南方建立了胶茶人工群落生产试验基地108
1978年卡拉汉发现弗兰克氏菌109
1978年中国正式决定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109
1980年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成立110
1982年中国种植橡胶树北移成功110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111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颁布111
1983~1986年薛贤清等首先获得高树松毛虫定量调查方法111
198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国际森林年112
198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业行动计划”112
1985年中国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建设113
1988年詹昭宁等人首次建立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113
1987年瑞因垂提出用于混农林业管理的“诊断和设计方法”113
1987年中国杉木第一代种子园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114
1988年“包兰线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14
1988年中国杨继镐等开始太行山立地分类、评价和适地适树研究115
1993年美国培育成功遗传改性白云杉115
1993年中国首获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再生植株115
1995年中国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二期建设116
1996年中国开始“三北防护林工程”三期建设116
1996年王涛主持的“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广”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16
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完成第9次世界森林资源评估117
20世纪渔业的科技发展118
1901年日本正式颁布《渔业法》119
1903年挪威第一艘2000吨级的鲸工船投入生产120
1907年日本先后发明了人工养殖圆形珍珠的技术120
1908年柯克威茨和马森建立污水生物系统120
1912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成立121
1914年约特发表鱼类资源理论——波动说121
1918年巴拉诺夫推导出巴拉诺夫产量方程122
1919年日本首先以柴油内燃机渔船进行双船拖网作业122
1919年巴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鱼类加工机械制造厂122
1922年湿制法鱼粉加工设备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23
1927年日本学者开始现代渔业气象研究123
1928年世界上第一个水产品加工研究所成立124
1930年斯密特采用计数法进行鱼类种群鉴别124
1931年拉塞尔提出拉塞尔种群捕捞理论125
1932年洛弗恩首次研究鱼的脂肪酸组分与食物之间的关系125
1934年日本田内森三郎创立了网渔具模型相似准则126
1934年巴西荷林等用鱼脑垂体提取液对鱼类催产获得成功126
1935年格雷厄姆引入逻辑斯谛曲线研究渔业种群数量变动127
1936年瑞士爱丁率先采用加酸方法制取鱼贮饲料127
1939年美国范克豪泽和格里菲思成功地诱发了两栖类三倍体128
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育成罗普莎鲤128
1942年加拿大达夫应用灭活的杀鲑气单胞菌免疫硬头鳟获得成功128
1943年日本牧野等提出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设想129
1949年弗赖伊提出实际种群分析法129
20世纪50年代初巴德首先在船上装备鱼类处理机130
1954年舍佛建立的Schaefer模型130
1954年里克提出Ricker模式——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式130
1954年苏联普尔科夫最先研究渔业热污染131
1955年中国曾呈奎等找到了人工繁殖紫菜的孢子来源131
1956年美国本格发现鲎血管内凝血的原因132
1957年沃尔夫分离到第一种鱼类病毒(IPNV)132
1957年美国哈尔沃制成鳟鱼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132
1957年贝弗顿和霍尔特提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综合模式133
1958年钟麟研究成功家鱼人工繁殖技术133
1959年中国首次育出对虾人工虾苗134
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创在自然海区人工培育海带苗的技术134
20世纪50年代斯科特确立了食品水分活度与食品保藏性的关系学说135
1963年中国水产学会成立135
1963年日本最先采用工厂化养鱼——温流水式养鱼136
1965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渔业委员会成立136
1966年美国开始放流增殖银大马哈鱼137
1969年中国珠江水产研究所首次研制出灭活组织浆疫苗137
20世纪60年代中国创造水库“赶、拦、刺、张”联合渔法138
20世纪70年代初印度古普塔创立了小规模水产养殖系统138
1970年日本建立栽培渔业中心事业场138
1970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成立139
1970年蒙钊美等首次获得大珠母贝人工育苗成功139
1971年日本提出海洋牧场构想140
1971年美国生物膜法水质净化装置开始应用于养鱼业140
1972年美国道纳尔逊育成“超级虹鳟”141
1973年童第周和牛满江首创在鱼类中进行细胞核移植术141
1975年美国提出半数致死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42
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142
1979年日本农林省建成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实验室143
1980年陈宏溪等人培育核质杂种鱼——鲫鲤鱼获得成功143
1981年美国斯坦利获得贝类多倍体143
1982年赵法箴等取得对虾工厂化育苗生产的重大突破144
1983年中国学者提出综合养鱼的基本概念144
1984年亚洲水产学会成立145
1984年赵乃刚等发明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145
1985年中国朱作言研制成世界首例人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鱼146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146
1986年日本深井建设公司等利用光纤技术试验高密度藻类养殖法146
1989年中国谢岳峰等获得转基因泥鳅147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育成性状优良杂交鲤147
1990年张念慈等提出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148
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148
20世纪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科技发展149
1901年哈特一帕尔公司制造出汽油拖拉机151
1901年美国伦巴德发明实用履带151
1902年英国伦敦恩斯制造了内燃机作动力的滚筒式割草机151
1902年英国艾威公司试验三轮拖拉机152
1904年霍尔特制造了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152
1906年霍尔特制造出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履带式拖拉机152
1912年瑞士研制成第一台手扶拖拉机153
1913年塔迪沃首次利用航空绘制地图开展森林调查153
1914年德国制成第一台油锯153
1918年美国用飞机喷药防治牧草害虫取得成功153
1920年美国开始推广谷物联合收割机154
1924年万国收获机公司研制成滚筒式水平摘锭式采棉机154
1924年美国伯宰发明鱼、肉快速冷冻机154
1926年斯蒂尔发明电锯155
1928年美国研制成功玉米摘穗剥皮机155
1929年美国开始用飞机撒播水稻156
20世纪30年代轮式拖拉机开始应用156
20世纪30年代出现拖拉机悬挂往复式割草机156
20世纪30年代第一台马铃薯收获机面世157
1930年出现整秆式甘蔗收割机157
1930年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成立157
1931年柴油拖拉机诞生158
1932年农用拖拉机采用低压橡胶轮胎158
1933年美国发明摇臂式喷头158
1935年弗格森创制了拖拉机三点悬挂系统159
1935年美国发明了滚轮式喷灌机159
1936年美国里斯一切尔默公司在市场上销售“娃娃”型联合收割机159
1937年诺尔特发明了自动打捆机160
1937年苏联发明平移式喷灌机160
1938年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美国问世160
1939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台滚筒式垂直摘锭式采棉机160
1943年国际收割机公司研发出第一台商用轴型棉花采摘器161
1944年梅希一哈里斯公司生产自动收割脱粒机161
1946年美国沙佛和冯涅盖特开始了人工降雨161
1947年奥尔洛夫研制出集材拖拉机162
194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气候室162
20世纪40年代美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162
1950年日本研制成功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163
20世纪50年代发展精密播种机163
1951年中国开始使用飞机灭蝗163
1952年鲍恩等人建议将静电喷雾作为提高杀虫喷洒效率的手段164
1952年美国研制和生产了中心支轴式喷灌机164
1953年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委员会164
1953年以色列政府开始建设国家管道输水工程165
1954年英国建造了第一艘由船尾放网、起网的尾滑道拖网渔船165
1954年开始在谷物联合收割机上装配玉米摘穗台166
1955年澳大利亚凯斯推出分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166
1955年瑞典成功试验用气球集材166
1955年日本首先进行地膜覆盖栽培167
1956年中国第一台水稻插秧机研制成功167
1956年喷风碾米机在日本问世167
1957年中国开始生产农用飞机168
1958年挪威研制出第一台离心式播种机168
1958年轮胎式集材拖拉机问世168
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169
20世纪60年代旋转式割草机用于生产169
1963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169
1964年以色列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滴灌系统170
1965年美国邓肯与荷兰德维特二人首创作物模拟技术170
1966年日本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171
1966年中国河南林县红旗渠工程完工放水171
1967年费佛在谷物联合收割机上开始使用电子监视装置171
1967年日本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开始投放市场172
1967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机动水稻插秧机17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联邦德国开始将生物转盘用于渔业生产172
1970年农业文献联机检索数据库AGRICOLA建立173
1972年中国创制成功机耕船173
1973年英联邦农业局开始建立农业文献数据库CAB173
1974年美国开始大面积农作物估产实验计划174
1975年建立国际农业科学技术情报系统174
1979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174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精准农业构想175
1986年美国研制出GOSSYM-COMAX棉花生产管理系统175
1987年中国成功进行了卫星搭载太空育种176
1988年朱明等将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应用于生产176
1990年高亮之等研制成中国第一个大型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177
1991年美国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拖拉机工作177
1992年美国开始用卫星定位技术指导农业生产178
1992年加拿大赫尔克发明了“罗博蒂克”母猪哺乳器178
1992年荷兰普鲁林公司开发出挤奶机器人179
1992年意大利研制成功森林火灾红外线监测器179
1993~1994年美国进行了精确农业技术试验179
1995年美国开始在联合收割机上装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180
1997年上海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成180
1997年全方位深松机在中国研制成功并推广180
1999年研制出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181
20世纪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的科技发展182
1900年普里亚尼什尼科夫的《农业化学》一书出版183
1902年日本永井一雄分离得到鱼藤酮184
1903年挪威建成世界第一座电弧法生产硝酸的工厂184
1905年法国首先制定农药管理法184
1908年普里亚尼什尼科夫等提出生产硝酸磷肥的设想185
1908年梅兰德首次证实植物害虫对药剂产生抗性185
1908年戈塞特提出农业试验的小样本理论185
1909年德国哈伯发明氮气与氢气直接合成氨的方法186
1909年哈伯与博施合作创立了哈伯-博施氨合成法186
1910年法国开始开采钾矿生产钾肥186
1911年贝利纳在德国发现苏云金杆菌187
1913年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合成氨工厂在德国投产187
1914~1926年麦斯等提出硼是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188
1915年有机汞制剂乌斯普龙(Uspulum)在德国用作种子消毒188
1916年布赫尔提出了制备长效肥料草酰胺的方法188
1919年美国人史密斯首先使用“生物防治”一词189
1920年美国氰氨公司开始生产磷酸铵189
1922年麦克哈古提出锰是植物的必需元素189
1922年德国巴蒂施公司开始生产尿素190
1923年海威希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作物养分的吸收和分配190
1923年英国费希尔始创方差分析法191
1924年英国费希尔开始了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工作191
1924年托丁格等证明除虫菊素是具有神经毒性的杀虫剂191
1926年黑泽英一发现赤霉素192
1928年温特分离出生长素192
20世纪30年代将盆栽试验法用于除草剂和杀菌剂的药效测定193
1931年索莫尔提出铜是植物必需元素193
1931年里查德根据达西定律提出Richards方程193
1933年第一个有机合成杀鼠剂鼠甘伏问世194
1934年荷兰柯格尔从人尿中提炼出吲哚乙酸194
1934年蒂斯代尔等报道了福美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194
1936年施拉德开始合成有机磷杀虫剂195
1937年Mulish提出“植物化感作用”这一术语195
1938年美国尼普林提出利用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害虫的设想196
1939年阿农提出钼是植物的必需元素196
1939年阿农等提出判断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三条标准197
1939年贝内特创立水土保持学197
1939年米勒发现了滴滴涕的杀虫作用197
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制农用抗生素198
1940年德国的施拉德合成了有机磷杀虫剂198
1941年汉姆比格主编的《作物饥饿症状》一书出版199
1942~1943年英国斯来德等发现六六六的杀虫活性199
1943年华莱士的《植物矿质营养诊断》一书出版199
1943年有机硫杀菌剂代森锌在美国试制成功200
1943年卡特发现熏蒸杀线虫剂D-D合剂200
1944年马斯等发现2,4-滴的除草活性200
1944年林克发现和首创抗凝血杀鼠剂201
1947年德国拜耳公司开发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201
1947年美国首先实施农药登记制度202
1949年美国的谢克特等人合成了丙烯菊酯202
1949年威廉斯提出草田轮作制202
1950年穆尔和内勒分别报道了马来酰肼诱导玉米雄性不育203
1950年马拉硫磷进入市场203
1952年吉辛发现了氨基甲酸酯具有杀虫作用203
1952年加斯特等人发现可乐津204
1954年布鲁耶发现氯是必需元素204
1955年BASF开始生产缓释氮肥204
1956年威廉斯提出用保幼激素作杀虫剂的设想205
1956年美国Amchem公司开发出苯甲酸类除草剂205
1958年美国有利来路公司开发出有机磷除草剂205
20世纪50年代美国推广发展掺混肥料206
1960年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发现二苯醚类除草剂206
1960年有利来路公司发现内吸杀菌剂萎锈灵207
1961年施米莱克分离出保幼激素207
1961年贾寿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概念207
1961年由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研制出代森锰锌208
1961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硫包膜尿素208
1962年卡逊所著《寂静的春天》出版警示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08
1963年中国研制成功生物除草剂——鲁保1号209
1963年莱瑟姆分离出第一种天然细胞分裂素209
1964年美国ADM公司生产出树脂型包膜肥料210
1965年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开发出沙蚕毒素类杀虫剂210
1965年韦尔林等证实脱落酸在植物器官中的存在210
1966年正式确定乙烯为植物激素211
1966年菲利普提出SPAC系统的概念211
1972年荷兰菲利普-道弗尔公司发现几丁质合成抑制剂212
1972年美国宣布禁止使用滴滴涕212
1973年中国实现多菌灵的工业化生产212
1973年皮弗尔提出综合诊断施肥法213
1973年英国埃利奥特等首次合成二氯苯醚菊酯213
1973年日本大野信夫等研究成功氰戊菊酯213
1974年英国埃利奥特等首先研制成功溴氰菊酯214
1974年贵州化学工业研究院发现杀虫双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214
1975年美国正式出版《土壤系统分类》一书214
1975年美国默克公司和日本北里大学发现阿维霉素215
1975年中国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215
1977年瑞士开发出甲霜灵216
1978年莱维特和芬纳蒂首先报道黄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216
1978年日本曹达公司生产第一个环己烯酮类除草剂216
1979年格罗夫鉴定并定名油菜素内酯217
1982年中国实施农药登记制度217
1982年美国氰胺公司开发成功咪唑啉酮类除草剂217
1983年中国停止六六六、滴滴涕在农作物上使用218
1984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开发出多效唑218
1984年巴伯提出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新概念218
1991年吡虫啉开始商品化219
1998年一些国际组织联合发起PIC公约219
21世纪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及展望220
附录一:国家科学技术奖(农业科学)获奖项目226
附录二:世界粮食奖及其获奖者237
参考文献242
感谢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