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用植物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用植物基础
  • 秦泽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91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药用植物学-专业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用植物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什么是药用植物1

二、为什么要学习药用植物1

三、怎样学好药用植物2

上篇 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5

第一章 植物细胞观察5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5

一、植物细胞的构成5

二、植物细胞后含物8

三、细胞壁的特征10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3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观察方法13

二、显微制片技术15

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17

四、细胞后含物的观察18

五、植物细胞壁特化的观察20

第二章 植物组织的特征及其观察方法21

第一节 分生组织的特征、类型及其观察方法21

一、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和类型21

二、分生组织观察方法22

第二节 基本组织的特征、类型及其观察方法22

一、基本组织的特征和类型22

二、基本组织的观察方法22

一、表皮组织23

第三节 保护组织的特征、类型及其观察方法23

二、周皮25

三、保护组织的观察方法26

第四节 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及其观察方法27

一、分泌组织的特征和类型27

二、分泌组织的观察方法28

第五节 机械组织的特征、类型及其观察方法29

一、机械组织的特征和类型29

二、机械组织的观察方法30

第六节 输导组织的特征、类型及其观察方法32

一、输导组织的特征和类型32

二、输导组织的观察方法33

二、维管束的类型及其观察方法34

第七节 维管束的特征、类型及其识别34

一、维管束的构成34

第三章 药用植物根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36

第一节 根的形态和类型识别36

一、根的特征36

二、根和根系的类型识别36

三、各种变态根的特征识别37

第二节 根的基本结构38

一、根的初生结构38

二、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40

四、根的异型结构观察42

三、药用根皮的内部结构特征42

第三节 常用药用植物根的内部结构观察42

二、药用直根内部结构特征观察42

一、药用单子叶植物块根的内部结构观察42

第四章 药用植物茎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45

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和类型识别45

一、茎的形态特征45

二、茎的类型识别46

三、茎的变态类型识别47

第二节 茎的基本结构49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49

二、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50

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征52

第三节 药用地上茎的内部结构观察53

一、药用草质茎的结构特征观察53

二、药用茎枝的结构特征观察53

三、药用茎木的横切面观察54

第四节 药用地下茎的内部结构观察54

一、药用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结构54

特征观察54

二、药用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结构特征观察55

第五章 药用植物叶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56

第一节 叶的组成和形态识别56

一、叶的组成56

二、叶的形态识别57

一、正常叶的类型识别59

第二节 叶的类型识别59

二、变态叶的类型识别61

第三节 叶在茎枝上的着生方式62

一、叶的互生62

二、叶的对生62

三、叶的轮生62

第四节 叶的内部结构观察63

一、药用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结构观察63

五、基生叶63

四、叶的簇生63

二、药用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64

第六章 花的形态类型和结构观察66

第一节 花的组成及形态观察66

一、花梗和花托的形态识别66

二、花被的形态和类型识别66

三、雄蕊群的类型识别及花粉的形态观察68

四、雌蕊群的类型识别和子房内部结构的观察70

五、双筒解剖镜的使用73

第二节 花的类型识别74

一、重被花、单被花、无被花的识别74

三、花的对称性识别75

第三节 花序的类型识别75

二、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的识别75

一、无限花序类型的识别76

二、有限花序(聚伞花序)类型的识别77

第七章 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类型识别79

第一节 果实的形态和类型识别79

一、果实的构成79

二、果实的类型79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和类型识别83

一、种子的结构83

二、种子的类型85

一、植物界的类群87

二、植物的分类等级87

第八章 药用植物分类概述87

下篇 药用植物的基本认知87

三、植物命名88

第九章 药用低等植物90

第一节 药用藻类植物90

一、药用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90

二、药用藻类植物的认知91

第二节 药用真菌植物92

一、药用真菌植物的一般特征92

二、药用真菌的认知92

二、药用地衣的认知95

一、药用地衣的一般特征95

第三节 药用地衣95

第十章 药用苔藓植物96

一、药用苔藓植物的主要认识特征96

二、药用苔藓植物的认知96

第十一章 药用蕨类植物98

第一节 药用蕨类植物的主要认知特征98

第二节 药用蕨类植物的认知99

第十二章 药用裸子植物103

第一节 药用裸子植物的主要认知特征103

第二节 药用裸子植物的认知103

1.苏铁科(Cycadaceae)103

4.柏科(Cupressaceae)104

2.银杏科(Ginkgoaceae)104

3.松科(Pinaceae)104

5.红豆杉科(Taxaceae)105

6.麻黄科(Ephedraceae)105

第十三章 药用被子植物106

第一节 药用双子叶植物的认知106

1.木兰科(Magnoliaceae)106

2.毛茛科(Ranunculaceae)108

3.桑科(Moraceae)112

4.蓼科(Polygonaceae)113

5.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14

6.十字花科(Cruiferae)115

7.蔷薇科(Rosaceae)116

8.豆科(Leguminosae)120

9.芸香科(Rutaceae)123

10.大戟科(Euphorbiaceae)126

11.五加科(Araliaceae)127

12.伞形科(Umbelliferae)130

13.木犀科(Oleaceae)134

14.唇形科(Labiatae)135

15.茄科(Solanaceae)137

16.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139

17.茜草科(Rubiaceae)140

18.葫芦科(Cucurbitaceae)143

19.桔梗科(Campanulaceae)145

20.菊科(Compositae)146

第二节 药用单子叶植物的认知151

21.禾本科(Gramineae)151

22.百合科(Liliaceae)153

23.天南星科(Araceae)156

24.姜科(Zingiberaceae)158

25.兰科(Orchidaceae)160

三、华东-华中区162

二、华北区162

四、西南区162

第一节 我国药用植物的分布162

第十四章 药用植物的分布和质量要求162

一、东北区162

五、华南区163

六、内蒙古区163

七、西北区163

八、青藏区163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产的质量要求163

一、药用植物的种质要求163

二、“道地药材”的地理区域特征要求164

三、药用植物生长环境的空气质量要求164

四、药用植物生长环境的土壤及施肥要求164

五、药用植物生长的水质要求164

七、药用植物产品的质量标准165

六、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要求165

第十五章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检索认知方法166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野外采集166

一、采集工具的准备166

二、采集地点和采集时期的选择166

三、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167

四、野外采集记录168

五、蜡叶标本的制作169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检索认知方法170

一、药用植物认知的初步分类170

二、系统检索认知方法172

附录 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179

参考文献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