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392397.jpg)
- 陈佩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5800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与内容1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1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2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2
一、萌芽时期2
二、夏一春秋时期3
三、战国一东汉时期3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8
五、隋唐五代时期9
六、宋金元时期12
七、明代15
八、清代15
九、近代17
十、现代17
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18
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19
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19
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护理程序之异同22
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思维方法之异同22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25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26
一、整体观念26
二、辨证施护28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29
一、扶正祛邪29
二、调整阴阳30
三、护病求本31
四、标本缓急32
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33
六、三因制宜33
七、预防为主35
第三章 中医基本护理36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36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37
二、调摄环境,慎避外邪37
三、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8
第二节 情志护理39
一、情志护理的原则39
二、七情致病与预防40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42
第三节 饮食护理45
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45
二、饮食种类46
三、饮食调养的原则46
四、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47
五、饮食宜忌48
第四节 病情观察50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50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52
第五节 预防护理60
一、治未病的护理60
二、预防复病的护理62
第四章 辨证护理基础65
第一节 八纲辨证护理65
一、表里辨证护理66
二、寒热辨证护理67
三、虚实辨证护理68
四、阴阳辨证护理69
第二节 脏腑辨证护理71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护理71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护理72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护理73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护理75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护理76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护理77
一、卫分证的辨证护理77
二、气分证的辨证护理78
三、营分证的辨证护理79
四、血分证的辨证护理79
第四节 辨体施护80
一、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80
二、辨体施护81
第五章 中医养生保健概要90
第一节 概述90
一、概念90
二、原则91
第二节 养生保健的方法91
一、运动养生91
二、精神调摄养生96
三、按摩保健100
四、保养肾精101
五、饮食养生101
六、起居调摄与四季养生101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103
第一节 中药剂型104
一、概述104
二、常用剂型104
第二节 中药煎煮法106
一、概述107
二、方法109
第三节 中药口服法110
一、概述110
二、方法112
第四节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114
一、汗法及护理114
二、吐法及护理115
三、下法及护理116
四、和法及护理117
五、温法及护理117
六、清法及护理118
七、消法及护理119
八、补法及护理120
第五节 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120
一、毒药的概念121
二、中草药中毒的途径121
三、中草药中毒的常见原因122
四、中草药中毒的预防措施123
五、中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124
六、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124
第六节 中药灌肠法127
一、概述127
二、方法127
第七节 中药外用法129
一、中药外敷法129
二、中药湿敷法131
三、中药换药法132
四、中药熏洗法135
五、药熨法138
六、中药离子导入法140
第八节 中药其他用药途径护理特点142
一、中药静脉用药法142
二、中药雾化吸入法142
三、中药口腔护理法143
四、中药擦浴降温法143
五、中药介入疗法144
第七章 经络与腧穴概要146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基础146
一、针刺感应与传导146
二、腧穴的功效147
三、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147
四、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147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147
一、十二经脉147
二、奇经八脉149
三、其他150
第三节 腧穴151
一、概述151
二、常用腧穴154
第八章 刺灸法与护理165
第一节 刺灸法概述166
一、刺法概要166
二、灸法概要174
第二节 针刺疗法177
一、毫针刺法177
二、电针法181
三、穴位注射法183
四、三棱针疗法185
五、皮肤针法187
六、埋线疗法190
附一:自血疗法193
第三节 常用灸法193
一、艾条灸193
二、艾炷灸197
三、温针灸200
四、雷火灸201
附二:灯火灸203
第四节 天灸疗法204
一、概述204
二、方法205
第九章 拔罐疗法209
第一节 罐法概述209
一、罐法的源流209
二、罐法的作用原理210
三、罐具的种类211
四、罐法的分类212
第二节 拔罐法213
一、拔火罐法213
二、负压吸罐法216
三、平衡火罐法216
附三:拔水(药)罐法218
第十章 推拿疗法220
第一节 概述220
一、推拿的源流220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221
三、推拿手法的分类和技术要求221
四、推拿的要领222
第二节 推拿手法223
一、临床常用推拿手法223
二、推拿方法228
三、开天门法230
四、常见病证的推拿方法231
第十一章 其他疗法235
第一节 刮痧法235
一、概述235
二、方法236
第二节 蜡疗法239
一、概述239
二、方法239
第三节 耳穴压豆法243
一、概述243
二、方法244
附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24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54
参考文献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