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俗美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明居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0152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俗美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钟子翱1
前言1
一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
二 美学研究什么?——从“美学之父”的解答说起8
三 怎样学习美学?——理论联系实际15
第一章 美是什么18
一 美是难的——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一场辩论18
二 美的客观论26
——乔德的公式:“圣母像——臭水坑”26
——蔡仪的公式:“美是典型”27
——李泽厚的公式:“美是客观社会性的存在”31
三 美的主观论——从运用休谟的观点品鉴《蒙娜·丽莎》谈起34
四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论——朱光潜欣赏的一首诗、一个定义、一个公式37
五 美是关系论——荷拉士的名言:“让他死吧!”45
第二章 美的特征49
一 鲜明的形象性——从西湖风景谈起49
二 生活的肯定性——老鼠美不美?52
三 形态的诱惑性——从翩跹起舞的蝴蝶谈起57
四 高度的和谐性60
——从病房里的墙壁谈起60
——从音阶1、3、5说到国旗62
——从祥林嫂说到林老板64
一 美的相对性——从吉卜赛女郎的露脐谈起67
第三章 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67
二 美的相对性的具体规定性——从服饰的多样化谈起71
三 美的相对性产生的原因——从老虎美不美谈起75
四 美的绝对性——从三寸金莲谈到上门牙78
五 美的绝对性产生的原因——从锦绣河山谈起80
六 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从大海波涛谈起82
第四章 美的形态85
一 社会美85
(一) 社会美的涵义——马克思的著名公式:“社会的即人性的。”85
——保尔为什么和冬妮娅决裂?87
——神枪手马柳特迦为什么几乎被“蓝眼睛”淹死?87
(二) 人性和自然性87
(三) 人性美和人格美——英雄难过美人关?89
(四) 心灵美——海涅:“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波罗的海》)91
(五) 行为美——毕达哥拉斯学派:“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金言》)95
(六) 语言美——鲁迅:“论‘他妈的!”’和“我的亲爱的!”103
(七) 环境美——从丢脑袋的石佛谈起105
(八) 劳动美——劳动过程、劳动产品、劳动条件的美107
二 自然美111
(一) 自然美的客观性——大海的美111
(二) 自然美的自然性——从梅花说起115
(三) 自然美和实践性——花之美118
(四) 自然美的社会性——祖国山水的人工美121
(五) 自然美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从有机物谈到无机物125
(六) 自然美为什么美?——从黑格尔的解答谈起130
(七) 自然美美在哪里?——从黄山的人字瀑谈起134
(八) 自然美的形态135
——与社会美、艺术美分离开来的自然美135
——与社会美、艺术美结合起来的自然美135
(九) 自然美的升华139
——人体美139
——健美145
——艺术美仅仅是现实美的反映吗?148
(一) 艺术美的涵义148
三 艺术美148
——丑得如此精美150
(二) 艺术美的特征153
——真(真实,真实性)153
——善(积极性,进步性)156
——美(形象性,典型性)157
(三) 艺术美的种类172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172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181
——雕塑是静止的舞蹈184
——舞蹈是流动的雕塑190
——书法是纸上的舞蹈193
——画是无声的诗 诗是有声的画19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204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208
——电影是蒙太奇艺术210
(四) 艺术美举隅214
——敬亭山诗214
——昙花图218
——咏月诗220
——李逵打虎为什么没有武松打虎出名?225
(一) 优美的涵义——从希腊女神哈丽特说起230
一 优芙230
第五章 美的范畴230
(二) 美的线——从上海豫园的曲线美谈到花旦为什么在舞台上“扭麻花”233
二 崇高237
(一) 朗吉弩斯论崇高——崇高的对象、特征、类型、效果237
(二) 自然美的崇高——从康德的“美在形式”说谈到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240
(三) 社会美的崇高——从百万雄师下江南谈起245
(四) 艺术美的崇高——壮美的风格,惊心动魄的题材,可歌可泣的人物248
(五) 崇高感——从博克的恐怖说谈到刘禹锡的“奇峰一见惊魂魄”250
三 悲剧255
(一) 悲剧的主题——美的毁灭255
(二)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悲剧的定义、对象、性质、范围256
——悲剧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258
(三) 悲剧的特征258
——悲剧冲突: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262
——悲剧效果: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266
四 喜剧270
(一) 喜剧的主题270
——讽刺丑:“自己的脸丑,为什么要怨镜子?”(果戈理《钦差大臣》)270
——歌颂美:美在笑声中升华270
(二) 喜剧人物——丑角之美和丑角之丑273
(三) 喜剧的特征——西谚:“一个小丑进了城,胜过三车药物。”275
——以美写丑和以美写美280
(四) 喜剧的表现方式280
——惯性的突然改变282
——自己打自己耳光282
——对自然的扭曲283
——夸张:一个喷嚏吓跑一只老虎284
——偶然性:老鼠闹宴285
(五) “笑”的描写手段——从“笑塞满了鼻孔、眼睛、嘴巴”说起286
(六) 喜剧的品类290
——诙谐290
——滑稽292
——幽默295
——风格即人297
(一) 撩起风格的面纱297
一 风格的精髓297
第六章 风格美297
(二) 个性和风格——个性和风格能划等号吗?300
二 纷披夺目的风格美305
(一) 纷纭挥霍,形难为状——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305
(二) 风格的形成307
——客观原因307
——主观原因312
三 风格辐射圈320
(一) 流派——风格相似320
(二) 文艺思潮——风格弄潮儿322
(三) 创作方法——风格的选择性324
四 风格的时空结构325
(一) 时空同体——从王勃的《滕王阁序》说到杜牧的《阿房宫赋》325
(二) 时空交叉——有限与无限328
五 风格和体裁333
(一) 体裁对风格的制约——刘勰:“循体而成势”333
(二) 风格对体裁的反拨——风格的自由性335
第七章 美感338
一 美感和快感338
(一) 快感——从孟子、苟子对感官的认识谈起338
(二) 美感——从清宫大月饼说到孔子“三月不知肉味”341
(三) 从快感升华到美感——从杜诗中的饮食描写谈起344
(一) 美感的直觉性——从“一见倾心”谈起346
二 美感的本质346
(二) 美感的愉悦性——从目悦、耳悦、心悦谈起350
(三) 美感的功利性——从孔子的重功利谈到康德的非功利353
第八章 审美的涵义及其条件356
一 审美的涵义356
——从“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谈起356
——自居易的大脑信息储存358
二 审美的条件360
(一) 要有美的品质——看见美女罗敷以后,为什么对自己老婆耍脾气?360
(二) 要有审美的感觉器官——从钟子期的耳朵谈起362
(三) 要有审美的心境——从穷人和珠宝商人谈起364
(四) 要有审美修养——从欣赏落叶的飘零谈起365
(一) 感知(感觉,知觉)——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上“安家落户”367
第九章 审美的心理过程、特点、规律367
一 审美的心理过程367
(二) 感受(联想,想象)——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动情369
(三) 感动(共鸣)——从罗丹啜泣谈起374
二 审美的特点377
(一) 以形象思维为主——从一见十,再现生活377
(二) 以情感活动为主378
——妙龄女郎的痴情·歌德的多情378
——歌德变成了一只羊,密契尔变成了一只瓶子379
(三) 以领略、玩昧为主——可观,可游,可卧,可居382
(一)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统一——黑格尔说过“情人眼里出西施”吗?383
三 审美的规律383
——情侣之间为什么忽冷忽热、时好时坏?385
——邹忌的妻、妾、客为什么说他比徐公美?385
(二)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矛盾385
第十章 审美的差异性和共同性389
一 审美的差异性389
(一) 时代的差异——以《诗经·硕人》中的美女形象为例389
(二) 阶级的差异——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谈起390
(三) 年龄的差异——从少年儿童阅读《西游记》说起393
(四) 体验的差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94
(五) 职业的差异——欣赏绘画,歌德说他不如迈约396
(一) 各个阶级是否有共同美?——从高八度的大嗓门谈起397
二 审美的共同性397
(二) 为什么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美?——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谈起401
(三) 承认共同美是否会导致人性论?——不必杞人忧天406
附论 康德的美学思想410
一 康德的审美鉴赏判断410
二 康德的崇高论423
三 康德的自然美论和艺术美论436
四 康德的艺术分类论447
初版后记461
修订本后记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