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毒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毒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726523.jpg)
- 李建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712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环境毒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环境污染及其危害1
二、环境毒理学的概念3
三、环境毒理学的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4
四、环境毒理学的发展4
第二章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6
第一节 污染物与优先污染物6
一、污染物6
二、优先污染物6
第二节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7
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7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形态和分布8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10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13
一、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转运13
二、环境化学物的吸收17
三、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22
四、生物转化24
五、排泄38
第四节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蓄积与放大42
一、生物蓄积和生物浓缩42
二、超量蓄积现象43
三、生物放大43
四、生物浓缩系数44
第五节 外源化学物代谢动力学45
一、概述45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参数45
三、外源化学物代谢动力学模型47
第三章 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54
第一节 基本概念54
一、毒物和毒性54
二、危险性与危害性55
三、剂量55
四、效应和反应57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评定57
一、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直接毒性效应57
二、毒性作用的类型58
三、毒性分级与危险性分级59
四、剂量与毒性61
五、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63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机理66
一、对细胞的损伤66
二、与生物大分子的共价结合69
三、脂质过氧化71
四、对受体的作用72
五、对酶作用的影响73
六、细胞钙稳态紊乱73
七、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与供给74
第四节 化学污染物的三致作用74
一、化学污染物的致突变作用74
二、化学污染物的致癌作用81
三、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87
第五节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95
一、外源化学物的结构与性质96
二、生物机体状况98
三、接触条件100
四、环境因素101
第四章 物理性污染的毒性效应102
第一节 紫外辐射的生物效应102
一、紫外线及其生物吸收102
二、紫外辐射对躯体的损伤102
三、紫外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103
第二节 红外辐射的生物效应105
一、对眼睛的损伤105
二、对皮肤的损伤105
三、其他伤害作用105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06
一、对躯体的影响106
二、对细胞的损伤108
三、生物化学效应108
四、生物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因素110
第四节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110
一、生物体对电磁能量的吸收110
二、热效应和非热效应111
三、电磁辐射对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13
四、电磁辐射的三致作用116
第五节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118
一、生物组织中超声波传播与吸收118
二、超声波对生物体的影响118
三、超声波对生物细胞的影响119
四、超声波对生物分子的影响119
第六节 噪声的生物效应119
一、听力损伤120
二、视力损伤120
三、其他生理效应120
四、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21
五、对行为的影响121
第五章 土壤环境毒理学123
第一节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123
一、土壤环境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123
二、土壤污染及其危害124
三、土壤的主要污染物124
四、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125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的环境行为125
一、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126
二、土壤表面挥发与地表径流126
三、在土壤中的迁移127
四、生物吸收与蓄积127
五、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与降解128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28
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28
二、对植物的影响130
三、对动物的影响131
四、影响土壤污染物毒性的环境因素133
第四节 土壤典型污染物的危害134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34
二、土壤农药和化肥污染的危害138
三、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139
四、含氯有机物的危害141
五、土壤氟污染的危害141
六、微量元素污染对植物的影响142
第五节 土壤污染治理142
一、土壤自净作用142
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143
第六章 水环境毒理学147
第一节 水体污染147
一、水体污染的概念147
二、水体污染源148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分布150
一、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150
二、污染物在水底沉淀物中的分布151
第三节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生物迁移与富集152
一、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52
二、污染物的富集153
第四节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生物转化与降解156
一、合成化学物的生物降解157
二、重金属的生物转化159
第五节 水体污染对生物及人体的危害161
一、对植物的影响161
二、对水生动物的影响163
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65
第六节 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166
一、无机无毒物166
二、无机有毒物168
三、有机无毒物169
四、有机有毒物169
五、放射性物质171
第七节 水体污染的防治171
一、废水处理171
二、水系及流域水污染防治175
第七章 大气污染毒理学177
第一节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177
一、大气污染和大气毒理学的概念177
二、大气的自净作用与大气污染177
三、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178
四、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特性178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179
第二节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污染源183
一、主要大气污染物183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84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186
一、污染物的排放状况186
二、气象条件187
三、地形地物190
第四节 大气污染的化学过程191
一、大气的光化学过程191
二、光化学烟雾194
三、酸雨197
四、大气臭氧层的破坏199
第五节 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毒性201
一、颗粒物202
二、二氧化硫203
三、氮氧化物206
四、一氧化碳208
五、臭氧210
六、氯气213
七、碳氢化合物214
八、氯乙烯与氯化氢214
第六节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危害214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215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218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219
四、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220
第七节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223
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意义223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原则224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对策与措施224
第八章 环境毒理学常用研究方法226
第一节 实验准备226
一、动物的准备226
二、毒物的准备228
三、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229
四、预备试验232
第二节 常用染毒技术232
一、染毒途径的选择232
二、经口染毒法233
三、注射染毒法233
四、吸入染毒法234
五、气管注入法235
六、经皮(黏膜)染毒法236
第三节 毒理学实验的设计方法237
一、实验设计237
二、动物分组237
第四节 急性毒性实验238
一、急性毒性实验的内容238
二、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238
三、水生动物毒性实验242
第五节 毒物蓄积的研究方法243
一、物质蓄积的研究方法244
二、功能蓄积的研究方法244
三、蓄积率的测定方法245
第六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246
一、亚慢性毒性实验246
二、慢性毒性实验247
第七节 致癌性实验248
一、长期动物实验248
二、短期筛检方法250
第八节 致突变性实验252
一、哺乳动物细胞突变试验253
二、染色体畸变试验253
三、微核试验254
四、致死试验256
五、非常规DNA合成试验258
第九节 致畸性实验259
一、动物选择260
二、剂量分组与动物交配处理260
三、染毒方式260
四、实验动物的剖检261
第九章 环境化学物的生态风险评价264
第一节 生态风险评价的内涵和意义264
一、风险264
二、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265
三、生态风险评价的内涵265
四、生态风险评价的意义265
第二节 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266
一、环境化学物的风险评价策略266
二、评价系统的结构267
三、生态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268
第三节 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270
一、危害识别270
二、剂量-反应评价271
三、暴露评价271
四、风险表征272
第四节 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信息系统简介272
一、综合风险信息系统272
二、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数据库272
三、化学品信息网273
参考文献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