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4716100.jpg)
- 林鲁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3504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引水-水利工程:岩土工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应力路径研究的发展概况1
目录1
§1.2 近年来应力路径研究土的变形特性概述3
1.2.1 粘性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3
1.2.2 砂性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9
1.2.3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其他研究成果13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15
第二章 研究课题的工程背景及其研究内容19
§2.1 东深供水工程概况19
§2.2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概况20
2.3.3 渡槽地质条件23
2.3.4 供水泵站地质条件23
§2.3 工程各类主要建筑物地质条件概况23
2.3.2 输水隧洞地质条件23
2.3.1 明槽段地质条件23
2.3.5 过河倒虹吸地质条件24
§2.4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特点24
2.4.1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政治意义24
2.4.2 工程特点24
§2.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25
3.2.1 常规固结压缩试验27
§3.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27
§3.1 引言27
第三章 试验研究27
3.2.2 常规三轴剪切试验28
3.2.3 应力路径试验29
3.2.4 试验内容30
§3.3 试验成果31
3.3.1 常规压缩试验成果31
3.3.2 常规三轴试验成果33
3.3.3 应力路径试验成果34
§3.4 本章小结34
4.1.1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35
§4.1 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方法的发展概况35
第四章 原状土地基最终沉降计算研究35
4.1.2 单向压缩等值层法36
4.1.3 三向压缩分层总和法36
4.1.4 瞬时弹性沉降加单向压缩法37
4.1.5 应力路径分析法39
4.1.6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简单讨论40
4.1.7 本章研究的内容42
§4.2 隔水~塘厦(B—Ⅲ3)明槽段地质概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土工试验指标44
4.2.1 地层岩性及岩土分层44
4.2.2 工程地质评价45
4.3.1 土的变形模量E0计算地基最终沉降46
4.2.3 隔水~塘厦明槽段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土工试验指标46
§4.3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46
4.3.2 单向压缩试验指标E?计算地基最终沉降49
§4.4 应力路径分析法最终沉降计算53
4.4.1 各计算方案应力路径53
4.4.2 应力路径试验及其沉降计算成果55
§4.5 邓肯模型有限元计算57
4.5.1 地基沉降非线性有限元57
4.5.2 邓肯模型参数59
4.5.3 单元的划分及其计算成果59
4.6.1 观测成果60
§4.6 计算与观测成果综合分析60
4.6.2 计算与观测成果分析61
§4.7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有限元计算法62
4.7.1 建筑物建筑期间应力路径特征62
4.7.2 不同应力路径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Et、μt的基本计算公式64
4.7.3 建筑物建筑期间切线弹性模量Et和切线泊松比μt的计算65
§4.8 本章小结66
第五章 复合地基最终沉降的计算研究68
§5.1 引言68
§5.2 沉降计算方法及本章研究内容68
5.2.1 控制沉降的复合地基设计思想概述68
5.2.2 沉降计算方法的讨论69
5.2.3 本章研究的内容72
§5.3 隔水~塘厦明槽复合地基地段地质概况73
5.3.1 地层岩性及岩土分层73
5.3.2 工程地质评价[76]73
5.3.3 隔水~塘厦明槽段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土工试验指标[76]74
§5.4 复合模量法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74
5.4.1 碎石桩复合模量计算75
5.4.2 复合模量法沉降计算78
5.4.3 计算成果及其对比分析78
5.5.1 应力路径特征以及模型的选择79
§5.5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复合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法79
5.5.2 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Et、μt计算公式80
5.5.3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有限元81
§5.6 本章小结81
第六章 隧洞围岩变形三维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85
§6.1 引言85
6.1.1 研究现状85
6.1.2 研究趋势86
6.1.3 问题的提出87
§6.2 岩石力学特性测试88
6.2.1 MTS试验简介88
6.2.2 实验测定参数89
§6.3 凤岗隧洞四号观测断面(Ⅳ类围岩)二维弹塑性岩体力学参数反分析90
6.3.1 反演目标函数选取91
6.3.2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92
6.3.3 计算结果与分析94
§6.4 隧洞围岩(二维)在开挖过程中的应力路径97
§6.5 六号观测断面(Ⅴ类围岩)变形三维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99
6.5.1 计算范围及计算程序99
6.5.2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100
6.5.3 数值仿真模拟成果103
6.5.4 数值仿真模拟成果分析105
§6.6 本章小结109
7.1.1 桩基础的发展111
7.1.2 桩基础的应用111
第七章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嵌岩端承桩承载力计算研究111
§7.1 引言111
7.1.3 钻孔灌注桩的优势以及前景112
7.1.4 大直径砼灌注桩在本工程的应用及其急需解决的问题113
§7.2 嵌岩端承桩的工作机理及其应力路径114
7.2.1 嵌岩端承桩的特点114
7.2.2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114
7.2.3 嵌岩桩嵌岩段的应力路径及其工作机理119
§7.3 嵌岩端承桩嵌岩段极限承载力的研究120
7.3.1 弹性阶段的研究120
7.3.2 塑性开展阶段的研究121
7.3.3 嵌岩端承桩嵌岩段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124
§7.4 工程基桩实例计算与试验成果分析125
7.4.1 计算地段地质概况125
7.4.2 实例计算127
7.4.3 桩基承载力试验成果130
7.4.4 计算与试验成果对比分析139
§7.5 本章小结140
第八章 桩基多手段综合检测分析、研究143
§8.1 引言143
8.2.1 反射波法的原理及其存在问题144
§8.2 反射波法及其超声波透射法的检测原理及其存在问题144
8.2.2 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原理及其存在问题145
§8.3 综合检测方案的选定146
§8.4 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多手段综合检测实例分析147
8.4.1 检测设备及其评判标准148
8.4.2 金湖渡槽基桩综合检测成果150
8.4.3 综合检测实例分析151
§8.5 本章小结164
第九章 有限厚度残积土高边坡稳定分析167
§9.1 边坡稳定分析理论概述167
9.1.1 定性分析方法167
9.1.2 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169
9.1.3 边坡稳定数值分析法170
9.1.4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179
9.1.5 智能分析方法181
9.1.6 边坡的变形监测和反演分析方法185
9.1.7 基于3S工程的边坡实时分析系统188
§9.2 本章研究内容190
§9.3 深圳水库取水口高边坡工程地质191
9.3.1 深圳水库取水口高边坡滑坡概况191
9.3.2 深圳水库取水口高边坡地质概况195
9.3.3 边坡残积土试验研究199
§9.4 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的统计分析215
9.4.1 考虑风化及应变软化作用的参数取值215
9.4.2 土体强度参数C、?值的数理统计分析216
9.4.3 C、?值的反分析219
9.4.4 本节小结221
§9.5 边坡的稳定分析计算222
9.5.1 局部稳定分析计算222
9.5.2 边坡整体稳定分析计算229
9.5.3 有限元计算分析232
9.5.4 本节小结239
§9.6 一种基于圆弧滑动分析的潜在最危险滑动面搜索新方法240
9.6.1 滑动面形状的分析241
9.6.2 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242
9.7.1 前言246
9.6.3 本节小结246
§9.7 人工神经网络在边坡分析计算中的应用246
9.7.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选定250
9.7.3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计算254
9.7.4 本节小结276
§9.8 滑坡治理的发展概况以及加固方案的选择277
9.8.1 前言277
9.8.2 滑坡治理的发展概况277
9.8.3 治理方案的选择280
9.8.4 本节小结284
§9.9 本章小结285
§10.1 计算理论288
第十章 输水结构适应性变形计算288
§10.2 计算参数及计算成果292
10.2.1 明槽结构标准段计算成果292
10.2.2 明槽与渡槽接合段计算成果294
10.2.3 双孔箱涵结构计算成果297
§10.3 本章小结300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302
§11.1 结论302
§11.2 展望307
主要参考文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