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 同安县志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 同安县志 下
  • 同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2729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590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8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 同安县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11

卷一 政区59

第一章 隶属 境域59

第一节 隶属59

第二节 境域61

第二章 行政区划61

第一节 宋至清区划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6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77

第三章 镇 场95

第一节 乡镇95

第二节 农林场99

第一章 地质103

第一节 构造103

卷二 自然环境103

第二节 地层104

第三节 侵入岩107

第一节 地貌分区108

第二节 地貌类型108

第二章 地貌108

第三节 主要山峰110

第三章 气候111

第一节 四季划分111

第二节 气象要素118

第四章 水文122

第一节 地表水122

第二节 地下水124

第三节 海洋水124

第五章 土壤125

第一节 土壤类型125

第二节 土壤肥力135

第六章 植被139

第一节 次生植被139

第七章 自然资源140

第一节 土地资源140

第二节 人工植被140

第二节 水资源141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142

第四节 矿产资源144

第八章 自然灾害145

第一节 主要气象灾害145

第二节 其他灾害154

第一章 人口变动157

第一节 人口总量157

卷三 人口157

第二节 自然变动159

第三节 机械变动160

第四节 人口分布165

第二章 人口结构170

第一节 民族姓氏构成170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175

第三节 文化构成183

第四节 行业构成184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187

第一节 婚姻187

第二节 家庭188

第四章 计划生育189

第一节 机构队伍与服务设施189

第二节 晚婚晚育191

第三节 节制生育191

第四节 优生优育193

卷四 城乡建设197

第一章 基本建设投资197

第一节 城墙208

第二节 县署 民房208

第二章 县城建设208

第三节 街巷 桥梁209

第四节 排水 供水 照明211

第五节 环境卫生213

第六节 园林绿化214

第七节 旧城改造 新区开发215

第三章 镇场建设216

第一节 镇村建设216

第二节 农林场建设227

第四章 建筑安装230

第一节 建安企业230

第二节 建安工程233

第五章 建设管理235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235

第二节 建筑管理238

第三节 规划管理242

第六章 环境保护245

第一节 污染源246

第二节 环境监测248

第三节 污染治理254

第一章 生产条件257

第一节 农业资源分区257

卷五 农业257

第二节 耕地 园地259

第三节 劳力261

第五节 农机具264

第四节 畜力264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265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266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266

第二节 生产体制267

第三节 分配制度269

第一节 粮食作物273

第三章 作物种植273

第二节 经济作物276

第三节 蔬菜279

第四节 水果282

第二节 家畜饲养290

第一节 家禽饲养290

第四章 禽畜蜂饲养290

第四节 饲养管理291

第三节 养蜂291

第五节 疫病防治292

第一节 种植制度295

第五章 农业技术295

第二节 良种培育引进296

第三节 栽培技术298

第四节 植物保护310

第五节 施肥 灌溉313

第一节 林地321

第一章 森林资源321

卷六 林业321

第二节 林种324

第三节 森林蓄积量326

第四节 资源消长329

第二节 山林确权331

第一节 山林所有制331

第二章 山林权属331

第三节 山林争议调处332

第一节 采种 育苗333

第三章 森林经营333

第二节 植树造林335

第三节 营林组织338

第一节 护林防火342

第四章 森林保护342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345

第三节 封山育林350

第一节 林木采伐351

第五章 森林利用351

第四节 以法治林351

第二节 林副产品352

第一节 林政管理355

第六章 管理355

第二节 资金管理356

第一节 渔 区359

第一章 渔业生产条件359

卷七 渔业359

第三节 设施360

第二节 滩涂360

第一节 苗种培育362

第二章 养殖362

第二节 海水养殖363

第三节 淡水养殖368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370

第一节 海洋捕捞371

第三章 捕捞371

第二节 淡水捕捞375

第一节 机构377

第四章 管理377

第二节 渔业体制378

第三节 渔区监督379

第四节 水产资源保护380

第一节 企业设置381

第一章 规模381

卷八 工业381

第二节 产品38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388

第二章 企业结构388

第二节 行业结构392

第三节 技术结构393

第二节 效益394

第一节 资产394

第三章 主要经济指标394

第一节 主要企业402

第四章 主要企业 名优产品402

第二节 名优产品410

第一节 古道415

第一章 陆路415

卷九 交通415

第二节 公路417

第三节 桥梁429

第二节 港口436

第一节 航道436

第二章 水路436

第三节 码头440

第一节 陆运445

第三章 交通运输445

第四节 渡口445

第二节 水运451

第三节 运输量4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6

第四章 交通行业管理456

第二节 行业管理458

第一节 驿铺465

第一章 邮电机构465

卷十 邮电465

第三节 县邮电局466

第二节 民信局 中华邮局 同安电信局466

第一节 邮路467

第二章 邮政467

第三节 业务470

第二节 设施470

第二节 长途电信475

第一节 电信网点475

第三章 电信475

第三节 市内电话481

第四节 农村电话487

第五节 会议电话495

第七节 数据通信496

第六节 无线通信496

第一节 通信设备工程建设497

第四章 通信工程建设497

第二节 线路建设498

第三节 管道建设500

第一节 生产管理501

第五章 邮电管理501

第二节 技术管理502

第三节 财务管理503

第一节 镇办企业506

第一章 企业所有制506

卷十一 乡镇企业506

第三节 联办企业507

第二节 村办企业507

第四节 个体与私营企业508

第二节 工业企业509

第一节 农业企业509

第二章 行业门类509

第三节 施工企业513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513

第一节 管理机构514

第三章 管理514

第五节 商业服务企业514

第三节 产供销管理515

第二节 企业管理体制515

第四节 财务管理516

第一节 主要企业517

第四章 主要企业 名优产品517

第二节 名优产品518

第一节 自然环境519

第一章 生产条件519

卷十二 盐业519

第二节 生产设施522

第三节 器具524

第一节 国有制525

第二章 所有制525

第三节 私有制526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526

第一节 面积 产量527

第三章 海盐生产527

第二节 制盐工艺531

第一节 储存533

第四章 储存销售533

第二节 销售534

第一节 盐务机构536

第五章 盐政536

第二节 盐税537

第三节 缉私539

第一节 汀溪水库543

第一章 水利工程543

卷十三 水利电力543

第二节 其他蓄水工程544

第三节 引水工程548

第四节 提水工程551

第五节 围垦工程553

第六节 河流治理工程554

第七节 工业用水与饮用水工程556

第二节 抗旱558

第一节 防汛558

第二章 防汛抗旱558

第一节 流失状况559

第三章 水土保持559

第二节 水土治理560

第二节 水电工程561

第一节 火电工程561

第四章 电力工程561

第三节 输变电工程563

第一节 工农业用电567

第五章 用电567

第二节 生活及其他用电568

第一节 供水管理569

第六章 管理569

第二节 供电管理578

第一节 国营商业584

第一章 所有制584

卷十四 商业584

第二节 集体商业586

第三节 私营个体商业587

第一节 商业网点589

第二章 网点集市589

第二节 集市591

第一节 肉禽蛋592

第三章 商品购销592

第二节 糖烟酒593

第三节 日用百货594

第四节 布匹针纺织品服装595

第六节 药品596

第五节 小五金 交电 化工596

第七节 其他物资经营597

第八节 水产品598

第九节 特殊供应600

第二节 服务业609

第一节 饮食业609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609

第二节 财务管理611

第一节 行政机构611

第五章 管理611

第三节 经营管理612

第一节 县供销合作社615

第一章 机构 网点615

卷十五 供销合作615

第三节 基层供销社616

第二节 社属公司616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618

第二章 业务经营618

第四节 基层服务网点618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623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626

第四节 废旧物资收购628

第一节 种苗供应629

第三章 扶持生产629

第三节 技术扶持630

第二节 资金扶持630

第一节 民主管理631

第四章 管理631

第三节 财务管理632

第二节 计划统计管理632

第四节 物价管理634

第一节 商品出口637

第一章 商品贸易637

卷十六 对外对台经济贸易637

第二节 商品进口638

第三节 出口商品基地639

第一节 “三资”企业640

第二章 经贸合作640

第二节 “三来一补”643

第四节 劳务输出644

第三节 设备引进644

第一节 机构645

第三章 机构与管理645

第二节 管理646

第一节 集市交易661

第一章 粮油市场661

卷十七 粮油经营661

第二节 议购议销663

第一节 粮食统购664

第二章 粮油统购664

第二节 油料统购666

第一节 农村统销669

第三章 粮油统销669

第二节 非农统销671

第一节 仓储676

第四章 储运676

第三节 调运677

第二节 保管677

第一节 机构679

第五章 管理679

第二节 计划统计管理680

第四节 票证管理681

第三节 财务管理681

第一节 财政收入684

第一章 财政收支684

卷十八 财税684

第二节 财政支出688

第一节 农业四税703

第二章 税收703

第二节 工商各税710

第三节 地方各税7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735

第三章 财税管理735

第二节 财政体制737

第三节 预决算管理739

第四节 财务管理740

第六节 税收征管744

第五节 财政监察744

第一节 银行747

第一章 机构747

卷十九 金融747

第二节 保险公司753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754

第四节 厦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同安办事处755

第一节 币种756

第二章 货币756

第二节 流通757

第二节 存款758

第一节 民间借贷758

第三章 业务758

第三节 贷款763

第四节 侨汇解付768

第五节 结算769

第六节 代理业务770

第二节 业务772

第一节 险种772

第四章 保险772

第一节 信贷计划管理776

第五章 管理776

第三节 金银管理777

第二节 农业拨款监督777

第四节 现金及工资基金管理778

第一节 计划管理779

第一章 计划统计管理779

卷二十 经济管理779

第二节 统计管理784

第一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792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792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795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79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98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799

第六节 经济检查800

第一节 市场物价802

第三章 物价管理802

第二节 价费管理808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810

第一节 计量单位演变812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812

第一节 机构813

第五章 物资管理813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81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813

第二节 主要物资经营管理814

第三节 其他物资经营管理815

第六章 审计816

第二节 业务817

第一节 机构817

第一节 县委领导班子821

第一章 组织建设821

卷二十一 中共同安地方组织821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823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825

第四节 党员发展827

第五节 党的代表大会829

第一节 整党整风834

第二章 思想建设834

第二节 党员培训835

第三节 党员教育836

第一节 宣传队伍与活动837

第三章 宣传教育837

第二节 中心任务宣传839

第一节 党纪教育841

第四章 纪律检查841

第二节 案件查处843

第三节 案件复查844

第二节 主要活动845

第一节 统战组织845

第五章 统一战线工作84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847

第六章 重要领导活动847

第二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84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84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850

第一节 县衙 县署854

第一章 五代至民国时期同安政府854

卷二十二 人大 政府 政协854

第二节 基层政权858

第一节 代表选举859

第二章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859

第三节 代议机构859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86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861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863

第五节 县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机关864

第六节 重要活动865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870

第三章 人民政府870

第二节 基层政府机构873

第三节 主要政务876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884

第四章 人民政协884

第二节 工作机构885

第三节 主要活动886

第一节 组织机构89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同安县党部895

卷二十三 党派群团895

第二节 重要活动896

第二节 重要活动898

第一节 组织机构898

第二章 民主党派898

第一节 工人组织899

第三章 群团组织899

第二节 农民组织902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903

第四节 妇女组织906

第五节 其他团体908

第一节 警政915

第一章 民国司法915

卷二十四 公安司法915

第二节 审判 监禁917

第一节 机构918

第二章 人民公安国家安全918

第二节 打击反动势力920

第三节 治安管理921

第四节 刑事侦查923

第五节 边海防924

第六节 户政925

第八节 消防926

第七节 出入境管理926

第九节 交通监理928

第十一节 预审929

第十节 监禁 管教929

第二节 刑事检察930

第一节 机构930

第三章 检察930

第三节 审判监督933

第四节 法纪检察934

第五节 经济检察935

第七节 举报和控告申诉检察937

第六节 监所检察937

第一节 机构940

第四章 审判940

第二节 刑事审判941

第三节 纠正冤假错案944

第四节 民事审判945

第五节 经济审判948

第七节 执行949

第六节 行政审判949

第一节 机构950

第五章 司法行政950

第二节 调解指导951

第四节 律师事务954

第三节 公证954

第五节 法制宣传955

第一节 军事设施957

第一章 兵防957

卷二十五 军事957

第二节 驻军960

第三节 地方武装961

第二节 征兵制963

第一节 募兵制963

第二章 兵役963

第三节 志愿兵制 义务兵役制964

第二节 民兵组织966

第一节 领导机构966

第三章 民兵966

第三节 民兵训练967

第五节 战备968

第四节 装备968

第一节 反侵略战争970

第四章 战事970

第二节 农民起义军之战971

第三节 郑成功抗清972

第四节 辛亥革命及护国护法之役973

第六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之战事974

第五节 民国军阀混战974

第八节 剿匪战斗975

第七节 国民兵团与日伪汉奸匪特组织的战斗975

第十节 反击空袭976

第九节 炮击金门976

第一节 支前977

第一章 支前 拥军977

卷二十六 民政977

第二节 拥军优属978

第一节 优待979

第二章 优待 抚恤979

第二节 抚恤980

第三节 烈士褒扬98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984

第三章 安置984

第二节 移民安置985

第一节 救济986

第四章 救济扶贫986

第二节 农村扶贫992

第一节 福利事业993

第五章 社会福利993

第二节 福利企业995

第三节 福利募捐996

第一节 婚姻登记997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997

第二节 社团登记998

第四节 老区扶持999

第三节 殡葬改革999

第五节 地名管理1000

第七节 收容遣送1001

第六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01

第一节 人员编制1003

第一章 宋至民国时期人事1003

卷二十七 劳动人事1003

第二节 官员管理1004

第一节 就业与用工1005

第二章 工人1005

第二节 劳动管理1012

第三节 劳动保护1013

第一节 编制1015

第三章 干部1015

第二节 招干1021

第三节 干部管理1024

第四节 落实政策1031

第一节 工资1032

第四章 工资 福利1032

第二节 福利1035

第一节 退休1037

第五章 退休 退职 离休 离职1037

第四节 离职1038

第三节 离休1038

第二节 退职1038

第一节 私塾1040

第一章 旧式教育1040

卷二十八 教育1040

第二节 县学1042

第三节 书院1043

第一节 园班设置1046

第二章 幼儿教育1046

第四节 社学1046

第二节 保教1048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1050

第一节 学校设置1051

第三章 小学教育1051

第二节 教学1060

第三节 学校选介1063

第一节 学校设置1065

第四章 中学教育1065

第二节 教学1069

第三节 学校选介1071

第五章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1072

第一节 师范学校1073

第二节 农业中学1074

第三节 职业高中(中专)1076

第四节 其他职业技术学校1078

第一节 成人初等教育1079

第六章 成人教育1079

第四节 技术教育1080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1080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1080

第七章 华侨及港澳台胞捐资兴学1083

第一节 捐资方式1084

第二节 集美学村1086

第一节 队伍1088

第八章 教师1088

第二节 培训1092

第一节 经费1093

第九章 经费 设施1093

第二节 设施1097

第一节 县级管理机构1098

第十章 管理机构1098

第二节 乡镇级管理机构1099

第一节 科技机构1101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1101

卷二十九 科技1101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1103

第三节 科技队伍1104

第一节 宣传培训1108

第二章 科技普及1108

第二节 咨询服务1109

第三节 交流合作1110

第一节 农业科研与推广1112

第三章 科学研究与推广应用1112

第二节 工业科研1114

第一节 科技经费1123

第四章 经费 设施1123

第二节 科技设施1125

第二节 项目管理1126

第一节 机构1126

第五章 管理1126

第一节 文学1133

第一章 文化形态1133

卷三十 文化1133

第二节 音乐1142

第三节 舞蹈1144

第四节 戏剧1146

第五节 曲艺1148

第七节 其他1151

第六节 群众文娱1151

第二节 图书1154

第一节 报纸 刊物1154

第二章 文化载体1154

第四节 族谱志乘1155

第三节 广播1155

第一节 文化馆站1157

第三章 文化设施1157

第四节 博物馆1158

第三节 档案馆1158

第二节 图书馆1158

第五节 书店1159

第六节 影剧院1160

第八节 娱乐场所1161

第七节 广播电视台(站)1161

第一节 职业剧团1162

第四章 文化团体1162

第二节 电影队1163

第三节 乐队1164

第一节 普查 征集1165

第五章 文物名胜1165

第四节 其他文艺组织1165

第二节 维修 展览1166

第三节 重要文物1167

第四节 风景名胜11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1184

第六章 管理1184

第三节 文物管理1185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1185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88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1188

卷三十一 医疗卫生1188

第二节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1190

第四节 其他医疗机构1193

第三节 村卫生所1193

第一节 中西医人员1194

第二章 队伍1194

第二节 护理助产人员1195

第四节 医技人员1196

第三节 药剂人员1196

第五节 乡村医员1197

第二节 饮水卫生1202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1202

第三章 公共卫生1202

第三节 食品卫生1203

第四节 劳动卫生1204

第五节 学校卫生120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1206

第四章 疫病防治1206

第二节 地方性疾病防治1212

第一节 妇女保健1215

第五章 妇幼卫生1215

第二节 母婴保健1216

第三节 儿童保健1218

第一节 医疗设备1220

第六章 医疗水平1220

第二节 医疗技术1221

第一节 机构1224

第七章 管理1224

第二节 医政管理1225

第三节 药政管理1227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1229

第一节 体育项目1231

第一章 体育项目与体育活动1231

卷三十二 体育1231

第二节 体育活动1237

第一节 运动员1240

第二章 体育队伍1240

第二节 教练员 裁判员1241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1242

第三章 体育竞赛1242

第二节 参加地(市)运动会1243

第四节 参加省际以上竞赛1244

第三节 参加省级运动会1244

第五节 承办省级竞赛12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52

第四章 管理1252

第二节 经费管理1253

第三节 设施管理1254

第一节 出国1255

第一章 出国侨居1255

卷三十三 华侨1255

第二节 分布1257

第三节 侨居地社团1258

第四节 对侨居地的贡献1260

第二节 抵制美货1266

第一节 组织小刀会起义1266

第二章 支援祖国革命1266

第三节 支持辛亥革命1267

第五节 支援抗日战争1268

第四节 参加五四运动1268

第六节 参加解放战争1269

第一节 侨汇1270

第三章 支援祖国建设1270

第三节 兴办文教事业1271

第二节 兴办实业1271

第四节 兴办公益事业1273

第一节 分布1275

第四章 侨乡1275

第二节 著名侨乡简介1276

第一节 机构1277

第五章 华侨事务1277

第二节 接待1278

第四节 落实政策1279

第三节 安置1279

第五节 服务经济建设1280

卷三十四 同台关系1281

第一章 移民1281

第一节 移居1281

第二节 分布1283

第二章 文化渊源1289

第一节 生活习俗1289

第二节 信仰1292

第三节 戏曲1294

第三章 交往1295

第一节 人员交往1295

第二节 经济往来1297

第三节 科学文化交流1300

第一节 台湾的同安人社团1302

第二节 同安的台胞台属社团1302

第四章 社团1302

第一节 机构1303

第二节 宣传接待1303

第五章 对台事务1303

第三节 落实政策1304

第二节 教徒1305

第一节 传播1305

第三节 道坛 道观1305

第一章 道教1305

卷三十五 宗教1305

第四节 主要活动1307

第一节 传播1308

第二节 教徒1308

第二章 佛教1308

第三节 寺庙1309

第四节 主要活动1312

第一节 传播1313

第二节 教堂1313

第三章 基督教1313

第三节 主要活动1316

第四章 天主教13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18

第二节 宗教事务管理1318

第五章 管理1318

第三节 打击违法犯罪的宗教活动1319

第一章 生活习俗1321

第一节 服饰1321

卷三十六 风俗1321

第二节 饮食1323

第三节 居处1326

第二章 岁时节日1328

第一节 传统节日1328

第四节 出行1328

第二节 时令节日1330

第三章 人生礼仪1331

第一节 生育 命名1331

第二节 婚娶1333

第三节 升学 就业 送迎 祝寿1334

第四节 丧葬祭扫1335

第四章 民间信仰与禁忌1336

第一节 信仰1336

第二节 禁忌1341

第一节 敬老1343

第二节 尊师1343

第五章 道德风尚1343

第四节 睦邻1344

第五节 热心公益1344

第三节 家庭和睦1344

第一章 语音1345

第一节 声韵调1345

卷三十七 方言1345

第二节 同安话的文白异读1348

第三节 县境内语音差异1348

第四节 同安语音和北京语音的比较1349

第五节 同安话与厦门话、泉州话、漳州话的比较1355

第二章 同音字表1357

第三章 语汇1400

第一节 语汇特点1400

第二节 同安话与普通话常用语词的对照1401

第四章 语法1415

第一节 词法特点1415

第二节 句法特点1417

卷三十八 人物1427

第一章 人物传1427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1493

第三章 人物表1500

编后记15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