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连带债务研究 以德国法为主要考察对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连带债务研究 以德国法为主要考察对象](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4698625.jpg)
- 张定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046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债权法-研究-德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连带债务研究 以德国法为主要考察对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问题的提出1
二 关于本书研究范围和术语使用的说明3
三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5
第一章 德国连带债务制度的历史基础与基本规定8
第一节 罗马法上的连带债务8
一 罗马法上连带之债的语源学考察9
二 罗马法上连带之债的发生原因13
三 罗马法上连带之债的效力23
四 共同连带之债的实践意义29
五 连带之债的追偿问题32
六 罗马法上连带债务制度隐含的问题37
第二节 德国普通法上连带债务的主要问题41
一 共同连带与单纯连带之债的区别42
二 连带债务人之间的追偿问题45
三 单一理论和复数理论47
第三节《德国民法典》的基本规定54
一《德国民法典》关于多数人之债的基本结构54
二《德国民法典》对德国普通法上三个问题的回应60
三《德国民法典》中产生的新问题61
小结69
第二章 对附加要件的探寻:连带债务成立要件理论研究(一)72
第一节 债务原因同一性理论73
一 债务原因同一性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73
二Eisele的阐释面临的困境76
三 学界对Eisele观点的态度78
四 帝国法院对“债务原因同一性”的态度79
第二节 目的共同说81
一Klingmuller的主观目的共同说82
二 法律的目的共同说84
三 客观目的共同说87
四 德国法院对目的共同理论的运用91
五 德国学术界对目的共同理论的态度95
第三节 相互清偿共同和相互履行共同说97
一 相互清偿共同说98
二 相互履行共同说102
第四节 义务的同一层次性理论110
一“不同层次性”概念的产生及其本初含义110
二Selb和Esser的同一层次性思想114
三Larenz的同一层次性理论116
四 德国法院和学界对同一层次性理论的态度127
小结134
第三章 对附加前提的放弃:连带债务成立要件理论(二)138
第一节 连带债务类型化的几种早期尝试140
一 第一个出发点:对法律和判例中已确定的连带债务的类型化140
二 第二个出发点:从连带债务法中剔除“移转案型”145
三 第三个出发点:从法律规定的具体案型中探求连带债务的特征148
第二节Ehmann对连带债务本质的阐释及其类型构建153
一Ehmann对共同清偿的认识(《德国民法典》第422条)154
二Ehmann对追偿的认识(《德国民法典》第426条)158
三 连带债务的本质162
四 单个债的原因作为连带债务关联的基础172
五Ehmann的类型构建181
六 学界对Ehmann类型构建的评价193
第三节 同一给付前提下的排除法195
一 无法证明《德国民法典》第421条不完备196
二 给付的同一性作为连带债务的第一个要件199
三 按份债务和协同债务的排除:连带债务的第二个要件204
四 对连带债务的“体系化”207
小结209
第四章 不真正连带债务:限缩连带债务适用范围的产物212
第一节 德国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发展史213
一 不真正连带债务概念的提出213
二 目的共同作为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区分标准217
三 清偿共同理论与不真正连带债务221
四 履行共同说与不真正连带债务226
五 义务的同一层次性与不真正连带债务229
六 对各种学说的一个小结231
第二节 依当代德国主流学说确定的不真正连带债务案型233
一 法定移转案型235
二 发生移转请求权的案型237
三 对法定移转或者移转请求权规定的类推适用240
第三节 对德国当前主流学说的反思245
一 关于连带债务的法律规定对不真正连带债务不能适用245
二 关于错误追偿或不公平免责的担心252
三 同一层次性可否作为界分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标准255
四 从连带债务的本质看不真正连带债务261
小结263
第五章 连带债务发生原因的规定:适用范围的影响因素265
第一节 不得解释或类推——几种立法模式265
一 严格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266
二 相对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270
三 宽松主义的立法模式275
第二节 德国法上依法律行为成立的连带债务279
一 连带债务协议279
二 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解释问题283
三 广义的请求权内部移转案型297
第三节 德国依法律规定成立的连带债务307
一德国法上的连带债务规定307
二 德国对有关连带债务规定的类推适用311
小结315
第六章 连带债务的效力317
第一节 连带债务人之间的追偿问题317
一 追偿作为连带债务中的问题317
二 追偿的前提:债务人之间的份额确定规则325
三 追偿权的扩张328
第二节 连带债务中的总括效力和个别效力事项329
一 总括效力事项和个别效力事项概述329
二 关于连带债务外部效力的立法例332
三 关于效力事项规定的几点思考337
小结350
结论352
参考文献359
后记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