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熊猫栖息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熊猫栖息地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388334.jpg)
- 李俊清,申国珍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052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大熊猫-栖息地-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熊猫栖息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研究1
1.1 关于栖息地1
1.2 关于保护2
1.2.1 自然保护2
1.2.2 自然保护区4
1.3 关于自然保护的技术和体系5
参考文献7
2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现状8
2.1 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概况8
2.1.1 大熊猫栖息地的地貌特点9
2.1.2 大熊猫栖息地的气候特征9
2.1.3 大熊猫栖息地的水系特征9
2.1.4 大熊猫栖息地的植被类型9
2.1.5 大熊猫栖息地的主食竹16
2.2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现状17
2.2.1 各山系大熊猫栖息地17
2.2.2 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急剧缩减18
2.2.3 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现象严重18
2.3 干扰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20
2.3.1 地震干扰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21
2.3.2 竹子开花22
2.3.3 火灾22
2.3.4 森林采伐22
2.3.5 放牧23
2.4 大熊猫栖息地研究进展23
参考文献25
3 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评估及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28
3.1 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评估28
3.1.1 大熊猫栖息地的选择28
3.1.2 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评估31
3.2 岷山大熊猫保护区网络有效性分析35
3.2.1 研究方法36
3.2.2 网络有效性42
3.3 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与保护45
3.3.1 研究区域46
3.3.2 研究方法47
3.3.3 研究结果49
3.4 小结51
3.4.1 大熊猫的栖息地选择51
3.4.2 岷山大熊猫保护区网络的有效性53
3.4.3 大熊猫保护区网络的建设与保护55
参考文献56
4 大熊猫栖息地优势树种研究62
4.1 材料与方法62
4.1.1 岷江冷杉与紫果云杉种子对温度、氮素处理的研究方法62
4.1.2 岷江冷杉更新、空间格局及种群结构的研究方法64
4.1.3 岷江冷杉树干解析的方法66
4.1.4 紫果云杉径向生长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分析66
4.1.5 珙桐幼苗对光照及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分析68
4.1.6 数据处理方法69
4.2 结果与分析69
4.2.1 岷江冷杉与紫果云杉种子对温度、氮素处理的反应69
4.2.2 岷江冷杉更新、空间格局及种群结构77
4.2.3 岷江冷杉树干解析80
4.2.4 紫果云杉径向生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86
4.2.5 珙桐幼苗对光照及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88
4.3 小结91
4.3.1 岷江冷杉与紫果云杉种子对温度、氮素处理的响应91
4.3.2 岷江冷杉更新、空间格局及种群结构93
4.3.3 岷冷杉树干解析研究94
4.3.4 紫果云杉径向生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95
4.3.5 珙桐幼苗对光照及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96
4.3.6 大熊猫栖息地优势种水青冈的研究98
参考文献103
5 大熊猫栖息地缺苞箭竹研究112
5.1 大熊猫主食竹及克隆生长112
5.1.1 不同林冠环境下缺苞箭竹克隆分株的数量特征116
5.1.2 不同林冠环境下缺苞箭竹克隆分株的形态特征119
5.1.3 不同林冠环境下缺苞箭竹克隆分株的生物量特征122
5.1.4 缺苞箭竹克隆生长的大小依赖关系125
5.2 缺苞箭竹的多酚含量及与大熊猫取食关系的研究127
5.2.1 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研究概况128
5.2.2 缺苞箭竹各器官总酚含量的分析132
5.2.3 缺苞箭竹总酚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135
5.2.4 缺苞箭竹总酚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137
5.3 小结139
参考文献141
6 大熊猫栖息地的苔藓研究151
6.1 材料与方法152
6.1.1 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积累152
6.1.2 标本的整理和鉴定153
6.1.3 名录的整理和区系成分的分析153
6.2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结果154
6.2.1 科属种154
6.2.2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154
6.2.3 优势科属种154
6.2.4 与周围其他地区藓类植物区系的比较154
6.3 小结155
参考文献156
7 大熊猫栖息地群落结构稳定性维持机制研究157
7.1 大熊猫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研究160
7.1.1 研究方法161
7.1.2 林窗分析161
7.2 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竹子和干扰的关系研究177
7.2.1 研究方法178
7.2.2 森林、竹子与干扰的关系分析180
7.3 大熊猫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结构和动态研究195
7.3.1 研究方法196
7.3.2 针叶林结构与动态分析197
7.4 小结204
参考文献206
8 地震干扰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208
8.1 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可能影响与恢复对策208
8.1.1 震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性208
8.1.2 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可能影响211
8.1.3 地震灾害后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对策215
8.2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结构特征217
8.2.1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TWINSPAN分类结果217
8.2.2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物种组成219
8.2.3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科、属、种的丰富度221
8.2.4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221
8.3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24
8.3.1 分析方法224
8.3.2 生境条件的PCA分析225
8.3.3 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226
8.3.4 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变量的回归分析226
8.4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物种-多度229
8.4.1 分析方法229
8.4.2 物种-多度分布的置信区间检验230
8.4.3 物种-多度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231
8.5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234
8.5.1 木本植物生物量计算模型234
8.5.2 木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大小及其分配特征234
8.5.3 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分配特征236
8.5.4 缺苞箭竹的地上生物量特征238
8.6 地震遗迹上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研究239
8.6.1 研究方法240
8.6.2 水分特征曲线分析241
8.7 小结245
参考文献246
9 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发展模式研究256
9.1 周边社区的薪柴采集对森林的影响257
9.1.1 研究地点258
9.1.2 研究方法258
9.1.3 薪柴采集分析260
9.2 生态补偿对社区居民生态足迹的影响262
9.2.1 研究背景263
9.2.2 研究地点263
9.2.3 研究方法264
9.2.4 生态足迹分析264
9.3 生态保护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266
9.3.1 研究方法266
9.3.2 栖息地的变化分析269
9.3.3 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因子分析272
9.4 小结273
9.4.1 薪柴采集对森林的影响273
9.4.2 生态补偿对社区居民生态足迹的影响274
9.4.3 生态保护项目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276
参考文献277
10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模式、技术和实践281
10.1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的理论基础281
10.1.1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的最终目的281
10.1.2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的关键281
10.1.3 林窗在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中的意义282
10.1.4 大熊猫栖息地区域复合生态系统283
10.1.5 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原则283
10.2 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模式283
10.2.1 封禁型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恢复模式284
10.2.2 补植型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恢复模式284
10.2.3 封造型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恢复模式284
10.2.4 林冠下造林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5
10.2.5 抚育间伐多代萌生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5
10.2.6 择伐补植残败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5
10.2.7 混交诱导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5
10.2.8 封禁培育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6
10.2.9 天然更新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6
10.2.10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6
10.2.11 人工重建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6
10.2.12 生态网格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模式287
10.3 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技术287
10.3.1 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恢复技术287
10.3.2 栖息地优势乔木林混交恢复技术288
10.3.3 主食竹-优势乔木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技术290
10.3.4 退化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和改造技术291
10.4 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实践——以四川平武县为例293
10.4.1 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基本情况293
10.4.2 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破坏状况294
10.4.3 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被恢复情况294
10.4.4 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被恢复的效益监测295
参考文献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