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话 引导舆论新方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变话 引导舆论新方式](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4693123.jpg)
- 于建嵘等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2064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紧急事件-新闻报道-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话 引导舆论新方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范以锦序1
第一章 陆良事件回顾3
1.1 陆良事件3
1.2 报纸、网民热评陆良事件15
(1)媒体的声音15
《不明真相的真相》15
《禁贴不明真相标签禁得有道理》17
《处理群体事件不该乱贴“标签”》18
《到底是谁“不明真相”?》20
《禁用“不明真相”并未切中要害》21
《当从法律层面撕下“不明真相”的标签》22
《媒体慎用禁用“不明真相的群众”之后》23
《少用“不明真相”是地方政府和媒体的责任》25
《今天必须改造我们的说话》26
《谁为公众撕下“不明真相”的标签》28
《为云南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探索叫好》30
《产生不明真相标签的观念更应革除》31
《禁言群众“不明真相”值得期许》33
(2)网友的声音35
《不是群众“不明真相”,是领导“没有说清”》35
《云南禁用“刁民”“恶势力”》35
《有感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8·28紧急通知》37
《政府讲理,人民才有地方讲理》38
《“陆良事件”敲打的是新机制》41
《一个通知值得三赞》42
《“不明真相”一词何时能淡出官员和媒体之口》44
《媒体不能随意给上访群众乱扣帽子》46
《“不明真相”标签的真相》47
《还有多少“不明真相”的群众?》49
《赞不给群众扣上“刁民”的帽子》50
《云南省委宣传部终于有了大进步》51
《“刁民”不再,百姓之幸》52
《与其禁止媒体“随意”不如禁止领导“随意”》53
1.3 人民网舆情排行榜55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55
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拐点58
变“敌情”为“民情”59
(2)云南省委“说”60
《云南信息报》电话专访伍皓60
《生活新报》采访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龚飞61
《春城晚报》采访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龚飞61
(3)百家争鸣62
《21世纪经济报道》62
《云南信息报》62
《春城晚报》63
《重庆时报》63
《华商晨报》63
《都市时报》63
《生活新报》评论员邓子庆63
网友何佩妮64
网友易晖64
网友朱小猪64
第二章 专家视角:解读陆良事件67
2.1 破解群体性事件:利益保障机制+商议民主机制——云南应对“8·26”陆良事件之危机传播管理解读67
(1)陆良事件及云南省政府应对回顾68
(2)危机识别的逻辑起点:基于客观事实VS基于主观臆断70
(3)危机信息采集渠道:多种方法并用保障客观结论75
面对面获一手信息:政府不能缺失的渠道75
充分发挥记者和大众媒体的耳目作用76
发挥网络力量:了解舆情,动员网民77
(4)危机性质判断:“社会自力救济”及背后的“价值取向偏差”79
(5)危机应对与预防:建立以平衡利益为核心的商议民主机制84
事件反思:民主商议缺位是导致群体性抗议的重要原因84
商议民主目标:重在平衡利益,重在预防危机87
2.2 法律视角下的“陆良事件”89
(1)“陆良事件”处置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89
国家机关的宗旨与职责问题89
行政公开问题91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问题92
(2)“陆良事件”法律适用之所得94
脚踏实地了解实情,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实际行动落实法定宗旨95
准确把握舆论方向,正确认定事件性质,为最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解决纠纷创造条件96
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97
(3)“陆良事件”法律适用之所失98
法律手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99
处置机关自身的法律定位有欠缺99
(4)“陆良事件”法律适用之启示101
必须落实法定宗旨,改善政府与群众的关系101
必须完善突发事件法律处理机制,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102
必须完善行政公开制度,充分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103
2.3 政府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104
(1)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104
(2)群体性事件的类别与各自特征107
(3)应对群体性事件,根本在于宏观制度的调整111
(4)基层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3
第三章 焦点:群体性事件119
3.1 县级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矛盾对立119
(1)县级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矛盾对立119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19
二元,还是三元?121
群体性事件中的官民矛盾124
(2)县级冲突的特征及大小城镇差异127
县级冲突的特征127
群体性事件: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差异128
(3)群体性事件的微观动员及情绪激发130
群体性事件的微观动员130
群体性事件中的情绪132
3.2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136
(1)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136
(2)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因138
(3)防止和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140
3.3 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144
(1)政府信息公开与群体性事件的内在联系144
(2)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分析145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缺位146
政府信息公开法治的失范147
(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构和完善149
3.4 提高政府公信力与群体性事件之消除152
(1)群体性事件诱因之一:社会不公问题突出152
(2)群体性事件诱因之二:政府诚信危机153
(3)群体性事件诱因之三:公共服务短缺154
(4)群体性事件诱因之四:利益表达机制缺失154
(5)群体性事件诱因之五:信息不透明155
(6)群体性事件诱因之六:依法执政水平不高155
3.5 群体事件:2009年想说少点不容易157
3.6 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159
3.7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点警策164
(1)因势利导,化危为机164
(2)处变不惊,坚定不移165
(3)程序规范,机制体现165
(4)吃透下情,积极主动166
(5)见微知著,防微杜渐167
3.8 群体性事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68
(1)应允许民众通过自己的组织和政府建立制度性对话168
(2)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想到一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69
附录:171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71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183
附录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89
附录4 《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196
附录5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208
附录6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212
附录7 《信访条例》216
附录8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224
出版后记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