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8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8册
  • 高明编 著
  • 出版社: 中华文化基金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83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8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8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章 贸易1

第一节 绪言1

第二节 上古之贸易(先秦以前)3

壹、商业概况3

一、自黄帝迄唐虞时代之商业3

二、夏代之商业6

三、商之商业7

四、西周之商业7

五、东周以后之商业8

六、始皇时代之商业14

贰、商政15

一、上古之商政15

二、商代之商政17

三、周代之商政17

四、秦代之商政22

叁、币制22

一、商代23

二、周代26

三、秦代36

肆、商税36

一、商代38

二、周代38

三、秦代46

伍、市制47

陆、货品51

柒、货殖家列传53

一、管仲54

二、计然55

三、范蠡56

四、子贡57

五、弦高58

六、白圭58

七、猗顿59

八、郭纵59

九、乌氏裸59

一〇、巴寡妇清60

一一、卓氏60

一二、孔氏60

一三、任氏61

第三节 中古之贸易61

壹、商业概况61

一、西汉之商业61

二、东汉之商业64

三、三国之商业65

四、两晋之商业66

五、南北朝之商业68

六、隋之商业70

七、唐之商业72

八、五代之商业73

九、北宋之商业75

一〇、南宋之商业77

一一、辽之商业79

一二、金之商业79

贰、商政81

一、汉代之商政及设官分职81

二、隋之商政及设官分职86

三、唐代之商政及设官分职88

四、宋之商政及设官分职92

叁、币制96

一、西汉之币制96

二、东汉之币制102

三、三国之币制103

四、两晋之币制106

五、南北朝之币制107

六、隋之币制113

七、唐之币制114

八、五代之币制117

九、北宋之币制119

一〇、南宋之币制121

一一、辽之币制123

一二、金之币制124

肆、税制124

一、汉代之商税124

三、三国、晋、南北朝之商税132

三、隋唐之商税136

四、五代及宋时之商税146

伍、市制172

一、汉代之都会及市制172

二、两晋南北朝之市津之制174

三、唐代之都市及市制、商埠175

四、宋代之市制177

陆、货品178

一、汉代贸易之货品178

二、唐代贸易之货品180

三、宋代贸易之货品180

柒、货殖家简介181

一、汉代之货殖家181

二、唐代之货殖家183

第四节 近古之贸易184

壹、商业概况184

一、元代之商业184

二、明代之商业187

三、清代之商业194

贰、商政203

一、元代之商政及设官分职203

二、明代之商政及设官分职206

三、清代之商政及设官分职209

叁、币制222

一、元代之币制222

二、明代之币制224

三、清代之币制226

肆、税制234

一、元代之商税234

(附历代钱币图样)234

二、明代之商税237

三、清代之商税246

伍、市制262

一、元代之市制262

二、明代之市制264

三、清代之市制266

陆、货品269

一、元代贸易之货品269

二、明代贸易之货品269

三、清代贸易之货品272

柒、商人种类及货殖家简介274

一、元代之商人种类274

二、明代之货殖家275

第五节 现代之贸易276

壹、商业概况276

一、战前贸易状况276

二、抗战期间之贸易状况283

三、政府迁台后之贸易概况287

贰、商政315

一、商业组织之规定316

二、商业经营之规定328

三、商业行为之规定332

四、抗战期间贸易政策340

五、战后贸易政策345

六、政府近年贸易政策346

叁、币制362

一、银本位制之确立与银币之统一362

二、废两改元366

三、银币本位制之确立373

四、经济国难377

五、法币政策之实施381

六、整理辅币与统一发行385

七、法币制度之没落391

八、金圆券制之实施与崩溃394

九、银本位制之恢复397

一〇、新台币制399

肆、税制418

一、所得税418

二、印花税422

三、营业税424

四、货物税426

五、关税429

六、证券交易税432

伍、市(港)制435

一、葫芦岛港435

二、秦皇岛港435

三、塘沽新港435

四、青岛港436

五、连云港438

六、上海港438

七、福州港439

八、汕头港440

九、广州港442

一〇、海口港443

一一、广州湾港445

一二、北海港446

一三、台湾各港447

陆、货品462

一、出口货品463

二、入口货品484

柒、货殖家列传493

一、王永庆493

二、王云五494

三、吴三连494

四、吴火狮496

五、林挺生497

六、陈茂榜498

七、辜振甫499

八、蔡万才500

九、蔡万春500

一〇、严庆龄501

第五章 医药503

第一节 中国医药发展简史503

壹、上古医药之发展503

一、医药之起源503

二、上古之巫医506

贰、周秦医药之发展507

叁、汉代医药之发展510

一、汉代医药之隆盛510

二、道家思想之影响512

肆、魏晋南北朝医药之发展515

一、魏晋南北朝医药概说515

二、服饵长生之风习516

伍、隋唐医药之发展517

一、隋唐医药概说517

二、唐代之医学教育519

三、西方医药之传入521

陆、宋代医药之发展530

一、宋代医药概说530

二、宋代对于医药之重视531

柒、金元医药之发展535

一、金元医药概说535

二、金元四大家536

三、古今异轨说539

捌、明代医药之发展541

一、医家之流派541

二、本草之集大成544

三、西洋医学之输入546

玖、清代医药之发展548

一、清代医药概说548

二、温病证治之进步550

三、西洋医药之输入553

拾、民国以来医药之发展559

一、中国固有医药之式微559

二、中国固有医药科学化之展望561

第二节 中医之基本理论579

壹、阴阳五行579

一、阴阳580

二、五行583

贰、脏腑591

一、五脏之主要生理病理592

二、五脏间之关系599

三、六腑之主要生理病理601

四、奇恒之腑604

五、脏腑之生理解剖系统归纳605

六、脏腑主要功能简表606

叁、气、血、精、津液607

一、气607

二、血609

三、精610

四、津液610

五、气、血、精、津液之相互关系613

肆、经络614

一、经络之生理病理614

二、经络之循行与主治615

三、经络在临床上之应用622

伍、病因625

一、六淫外因626

二、七情内因633

三、不内外因633

第三节 中医之诊断634

壹、四诊635

一、望诊635

二、闻诊652

三、问诊654

四、切诊659

贰、八纲辨证667

一、表里669

二、寒热670

三、虚实671

四、阴阳673

叁、证候分类676

一、病因分类676

二、脏腑经络分证680

三、六经700

四、卫气营血与三焦704

第四节 中医之治疗707

壹、治本与治标708

贰、正治与反治709

叁、壮水制阳、益火消阴法710

肆、根据五行生克规律之治法711

伍、八法之运用712

一、汗法713

二、吐法715

三、下法716

四、和法719

五、温法720

六、清法722

七、消法723

八、补法725

九、八法之配合运用727

陆、治疗时之注意事项728

第五节 中药运用之基本规律729

壹、中药之性能729

一、四气五味730

二、升降浮沉733

三、补泻735

贰、中药之归经737

叁、中药之应用739

一、配伍739

二、用量741

三、服用法743

四、用药禁忌745

肆、常用药物简介(略)748

第六节 中医之处方749

壹、处方之一般规律749

一、方剂之组织法则——君、臣、佐、使749

二、古代方剂之分类——七方、十二剂751

三、剂型之种类——汤、丸、散、膏、丹、药酒、花露754

四、古方剂量之掌握运用756

贰、常用方剂简介757

一、发表之剂757

二、攻里之剂762

三、表里之剂768

四、涌吐之剂771

五、和解之剂773

六、消导之剂776

七、利湿之剂779

八、润燥之剂784

九、泻火之剂787

一〇、祛寒之剂795

一一、祛风之剂800

一二、清暑之剂805

一三、补益之剂809

一四、收涩之剂816

一五、理气之剂820

一六、理血之剂825

一七、除痰之剂829

一八、杀虫之剂8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