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380929.jpg)
- 何伟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589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三峡-物流-物资管理-经济规划-研究;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交通条件的制约因素1
第一节 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1
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二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3
三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件6
第二节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现状7
一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界定7
二 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现状8
三 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11
第三节 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瓶颈15
一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交通现状15
二 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发展对三峡大坝过坝货物运输的需求17
三 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瓶颈22
第二章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与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5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机理分析25
一 区域物流的特征26
二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28
三 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29
第二节 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发展与三峡物流货运量的相关性30
一 经济发展与物流货运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31
二 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发展与三峡物流货运量相关性的模型分析34
第三节 建设三峡物流中心对实现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38
一 实现翻坝转运提速提效的迫切需要38
二 加强长江上游经济带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带通道建设的重要途径40
三 推进长江上游经济带腾飞的重要支撑41
四 提高长江上游经济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42
五 将有效地提升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的影响43
六 促进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径44
七 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46
八 加快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47
第四节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物质基础48
一 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后盾48
二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物质基础49
第三章 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可行性分析52
第一节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的战略背景52
一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应对经济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举措53
二 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使宜昌成为衔接东西的重要战略通道54
三 长江航运两坝瓶颈问题的解决日益成为中西部物流畅通的焦点55
四 物流成本的日益高涨迫切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长江航运的低成本优势56
第二节 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59
一 独特的区位优势59
二 良好的交通基础60
三 较强的经济实力61
四 宝贵的发展机遇62
五 强大的市场需求64
第三节 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制约因素66
一 港口建设相对滞后66
二 交通设施发展不快67
三 物流软环境不优67
四 物流产业的经济规模小67
五 本地物流企业数量竞争力弱68
六 物流产业结构失调69
七 宜昌港口投资效率有待提高70
八 陆上公共物流节点供给能力不足71
第四章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的战略框架72
第一节 基本原则72
一 追求卓越与立足现实相结合原则72
二 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72
三 功能导向与能力导向相结合原则73
四 物流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原则73
五 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原则74
六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74
七 物流各节点协调发展原则74
八 可持续发展原则74
第二节 总体战略75
一 呼应汉渝战略75
二 协调开发战略75
第三节 基本目标76
一 现代化的港口物流园区76
二 现代化的铁路物流园区76
三 现代化的航空物流园区77
四 现代化的商贸物流园区77
第四节 三峡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78
一 三峡航运中转中心78
二 区域性交通中心81
三 鄂西渝东商贸中心83
四 三峡旅游集散中心84
五 三峡物流加工产业中心88
第五章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规划93
第一节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93
第二节 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规划94
一 太平溪物流园区94
二 茅坪物流园区96
三 火车东站(含临江坪)物流园区98
四 云池物流园区100
五 枝城物流园区103
第三节 专业物流市场建设规划105
一 商贸物流市场(两个)105
二 农产品物流市场(三个)106
三 汽车商贸物流市场108
四 建筑(装饰)材料物流市场(两个)109
第四节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划111
第五节 运输通道建设规划113
一 长江翻坝转运通道113
二 快速出口及外环快速通道114
三 东向物流运输通道114
四 西向物流运输通道114
五 南向物流运输通道114
六 北向物流运输通道115
七 航空运输通道115
第六节 运输枢纽站场建设规划116
第七节 通关口岸建设规划116
一 航空口岸建设规划116
二 水运口岸建设规划117
三 保税仓库建设规划118
第六章 三峡物流中心运作系统设计120
第一节 运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120
第二节 运作系统的整体框架设想122
一 运作系统的功能122
二 物流中心的运营模式124
三 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130
第三节 运作系统的保障机制130
一 政策保障机制130
二 制度保障机制134
三 快速通关保障机制136
四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计划138
第四节 市场主体培育系统139
一 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139
二 着力引进大型物流企业140
三 鼓励、引导大型工业和商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140
四 培育和集聚相关配套企业140
五 组建三峡物流中心物流行业协会141
第七章 三峡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与运营142
第一节 三峡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42
一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142
二 建立三峡物流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三峡区域物流全方位、立体控制乃至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144
三 物流信息化是提高三峡物流中心物流服务质量的保证145
四 物流信息化是提高三峡物流中心服务效率的必要条件145
五 物流信息化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146
第二节 三峡物流中心信息化平台规划146
一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对信息化需求分析146
二 三峡物流中心信息化平台主要功能规划148
三 三峡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150
第三节 三峡物流中心信息化平台的运营模式分析156
一 物流信息化初创期的企业主导模式156
二 物流信息化发展期的政府引导模式157
三 物流信息化成熟期的协作模式158
第八章 三峡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研究160
第一节 从世界知名的物流中心看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60
一 莱茵河沿岸的物流中心群建设的经验160
二 新加坡发展现代物流的成功经验165
三 伦敦港口物流园区的经验170
第二节 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内涵与特征171
一 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内涵171
二 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特征175
第三节 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177
一 政策因素177
二 法律因素178
三 市场因素179
四 服务因素180
五 经营因素180
六 文化因素181
第四节 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作用机理181
一 降低交易成本182
二 减弱不确定性183
三 为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184
四 促进生产要素在物流中心聚集185
第五节 三峡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综合评价186
一 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评价方法186
二 三峡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现状191
三 三峡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模糊层次评价195
四 三峡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存在的不足196
第九章 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具体措施202
第一节 着力解决关键问题202
一 建立长期翻坝转运机制,提高长江三峡通过能力202
二 合理规划三峡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中转枢纽203
三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公铁航无缝对接203
四 改善物流软环境,保障三峡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204
第二节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204
一 铁路建设204
二 公路建设206
三 加强核心物流圈建设208
第三节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管理模式211
一 加快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步伐,促进物流中心与区域服务业的协调发展211
二 优化管理模式,提供柔性的物流服务,提高管理效率212
第四节 加强三峡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213
一 打造优秀的政务环境213
二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215
三 打破三峡区域的行政阻隔216
四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217
五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统一性218
六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全的物流信息平台220
七 培育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221
参考文献222
后记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