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 陆俊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978780232393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北极-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地理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1

一、北极地区概念1

(一)地理学上的北极地区1

(二)环北极国家(北极国家)4

(三)按行政区域界定的北极地区5

二、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9

(一)地缘政治区域的概念与性质9

(二)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12

第二章 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价值分析15

一、北极地区的区位特征15

二、北极地区在北半球三大战略区中的战略地位20

三、北极地区的战略交通价值29

(一)水面交通29

(二)空中交通42

(三)水下交通46

四、北极地区的战略资源价值53

五、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价值58

第三章 北极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65

一、北极地缘政治行为体分析65

(一)国家66

(二)国家集团67

(三)政府间国际组织72

(四)国际非政府组织78

二、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地理基础82

(一)北极政区的海陆分布82

(二)北极国家的相互邻接关系83

(三)北极国家的地缘政治差异84

(四)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国际地域结构87

三、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8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历史的简要回顾88

(二)冷战时期特征93

(三)冷战后的发展趋势98

(四)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特点100

四、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121

(一)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分析方法122

(二)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124

第四章 主要国家的北极战略与实践131

一、有关国家的北极战略(政策)分析131

(一)俄罗斯的北极战略133

(二)美国的北极政策145

(三)加拿大的北极战略160

(四)挪威的北极战略174

(五)丹麦的北极战略199

(六)芬兰的北极战略204

(七)欧盟的北极政策230

二、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政策)的共同取向247

(一)共同背景247

(二)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的总体特征249

(三)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的共同取向251

三、有关国家的北极地缘政治实践(举措)255

(一)美国257

(二)俄罗斯264

(三)加拿大275

(四)丹麦281

(五)挪威284

(六)其他北极国家289

(七)非北极国家291

第五章 中国在北极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政策建议296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战略影响296

二、北极资源对中国的战略意义303

(一)北极地区资源概况303

(二)中国对北极能源和资源的需求305

三、北极航道对中国的战略价值311

四、美国在北极地区布建反导系统对中国的战略影响316

(一)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发展简要回顾316

(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地缘战略特征317

(三)对中国的战略影响320

五、中国应对北极地缘政治新变化的政策建议324

(一)继续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掌握北极地区的资源、航道、环境等情况,为制定中国的北极战略提供科学支持324

(二)中国应该尽快开展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评估,为中国的北极外交指明方向,防止在复杂的北极国际竞争中陷于盲目被动地位328

(三)研究和制定中国的北极战略(或政策),拟定处理北极事务的长远指导方针329

(四)强化对北极事务的跨部门协调和综合管理,研究北极事务管理中的新问题,以满足应对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北极事务的需要331

(五)研究中国管理北极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与北极事务相关的各项活动333

(六)积极开展北极外交,着重加强与北极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335

(七)尝试“近北极国家”概念倡议,开展同近北极国家和其他非北极国家的合作338

(八)以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切入点,以国际合作为主要途径,积极参与北极地缘政治实践340

(九)充分利用《斯瓦尔巴德条约》赋予的权利,开展北极活动,维护中国在斯瓦尔巴德地区的权益342

附件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条款345

附件2 《北极理事会成立宣言》348

附件3 《伊鲁丽塞特宣言》351

附件4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斯瓦尔巴德条约》)353

参考文献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