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
  • 袁孝亭,王向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3752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地理课-中学-师资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概述3

第1章 地理素养的界定3

第1节 素养与地理素养4

一、素养的内涵4

二、地理素养的内涵5

第2节 科学素养与地理科学素养7

一、对科学素养的不同理解与认识7

二、地理科学素养13

第3节 人文素养与地理人文素养17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17

二、地理人文素养19

第4节 地理技术素养20

一、技术素养的内涵20

二、地理技术素养22

第5节 地理素养: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23

一、地理素养与公民思维品格的养成24

二、地理素养与公民环境伦理观的形成25

三、地理素养与公民国家意识的养成25

四、地理素养与公民全球意识的养成26

五、地理素养与公民生活质量的提升26

第2章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29

第1节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现状30

一、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未获得充分认识30

二、地理素养各要素的培养不够均衡31

三、地理素养教育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不够32

四、地理素养测评的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和全面33

五、地理课程建设尚未充分体现地理素养的整体结构33

六、地理教师自身的素养知识结构尚有待完善34

七、地理科学素养和地理人文素养相互脱离37

八、对地理技术素养的认识不足37

第2节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基本对策37

一、明确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目标38

二、强调地理技术素养的培养39

三、提高地理教师的素养教育能力40

四、促进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3

第3章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方式:从理念到实践49

第1节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应遵循的教育理念50

第2节 探究学习与地理素养的形成57

一、地理探究学习与地理科学探究的异同58

二、探究学习是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基本方式62

中篇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内容77

第4章 中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77

第1节 存量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形成的基础78

一、正确认识地理知识的基础地位78

二、正确认识存量知识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80

三、正视地理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82

四、地理知识量与度的把握83

第2节 中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86

一、了解或理解地理位置与分布86

二、了解或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89

三、了解或理解地理因果关系89

四、了解或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90

五、了解或理解空间上的相互作用90

六、了解或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91

第3节 地理概念与地理规则教学92

一、地理概念教学92

二、地理规则教学95

第4节 地理素养与认知结构构建98

一、地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98

二、构建地理认知结构的核心方式99

三、构建地理认知结构的操作策略与教学技术101

第5章 中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107

第1节 中学生地理学科的能力结构108

一、地理学科能力的构成要素108

二、地理学科能力的结构113

第2节 地理学科特殊能力及其培养115

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115

二、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121

三、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125

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130

五、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133

第3节 地理学科一般能力及其培养136

一、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及其培养136

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及其培养140

三、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及其培养146

第6章 中学生地理观点与地理科学方法教育149

第1节 地理观点及其教育价值150

一、中学生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领域150

二、地理观点教育的意义153

第2节 中学生地理观点教育的基本视角156

一、人地协调观点的培养156

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168

三、空间观点教育173

四、因地制宜观点教育177

第3节 地理科学方法及其教育价值178

一、地理科学方法的教育价值179

二、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与要求180

第4节 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187

一、显性方式及其体现途径188

二、隐性方式及其体现途径191

第7章 中学地理素养测评195

第1节 科学素养测评对地理素养测评的启示196

一、公众科学素养测评196

二、学生科学素养测评197

三、对地理素养测评的几点启示197

第2节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素养测评的启示198

一、新课程对中、高考改革的新要求198

二、中学地理素养测评的理念200

第3节 中学地理素养测评标准203

一、地理知识测评标准203

二、地理能力测评标准205

三、地理方法测评标准207

四、地理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的测评标准209

第4节 中学地理素养测评方法212

一、档案袋测评法213

二、书面测验214

三、观察法214

四、学生自评215

下篇 地理学科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227

第8章 科学与人文:学生发展的双翼227

第1节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应然性分析228

一、科学的异化需求人文精神的约束与规范228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失衡需要人文教育的回归和融入229

第2节 地理学科中“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230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地理学科中“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论基础231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一致性是两者融合的内在基础231

三、地理学科文理的兼容性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客观条件233

四、地理学的前沿发展是两者融合的科学基础234

五、地理教育改革的开拓性是两者融合的基本保障235

第3节 地理学科中“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本策略238

一、革新地理素养教育理念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关键因素238

二、优化地理课程编制是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重要途径239

三、提倡地理探究学习是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重要平台242

四、提高地理教师素养水平是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重要保障242

五、关注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养成状况的测评是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重要标尺243

参考文献2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