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手把手教你学CAN总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手把手教你学CAN总线](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613537.jpg)
- 来清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40176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总线-控制系统-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手把手教你学CAN总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单片机基础知识1
1.1 单片机概述1
1.1.1 单片机的发展1
1.1.2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3
1.1.3 单片机的特点4
1.1.4 单片机的分类5
1.1.5 单片机的应用5
1.2 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6
1.2.1 单片机内部结构6
1.2.2 STC89C51RC单片机内部结构特点8
1.2.3 51系列单片机引脚特性9
1.3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11
1.3.1 程序存储器12
1.3.2 数据存储器12
1.4 单片机中断系统20
1.4.1 关于中断的概念20
1.4.2 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21
1.4.3 中断处理过程25
1.4.4 中断请求的撤除26
1.4.5 中断优先控制和中断嵌套26
1.4.6 中断系统的应用27
1.5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27
1.5.1 定时器/计数器概述28
1.5.2 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28
1.5.3 定时器/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29
1.5.4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31
1.6 单片机串行接口33
1.6.1 51单片机串行口的结构与控制33
1.6.2 51单片机串行口4种工作方式35
1.6.3 51单片机串行口波特率设置方法38
1.7 单片机指令系统40
1.7.1 指令的格式41
1.7.2 寻址方式42
1.7.3 51单片机指令简介44
1.8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48
1.8.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构成方式49
1.8.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49
1.8.3 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设计概述51
1.8.4 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52
本章小结52
思考题53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55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56
2.1.1 基本术语56
2.1.2 通信技术指标57
2.2 数据通信方式59
2.2.1 单片机串行数据通信方式60
2.2.2 单片机串行数据通信的同步方式61
2.3 数据编码技术64
2.3.1 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编码64
2.3.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66
2.3.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67
2.4 数据传输68
2.4.1 基带传输68
2.4.2 宽带传输68
2.4.3 频带传输68
2.5 多路复用技术68
2.5.1 频分多路复用69
2.5.2 时分多路复用69
2.5.3 波分多路复用69
2.5.4 码分多路复用70
2.6 数据交换技术70
2.6.1 电路交换71
2.6.2 报文交换71
2.6.3 分组交换72
2.6.4 高速交换技术73
2.7 传输介质74
2.7.1 同轴电缆74
2.7.2 双绞线74
2.7.3 光纤75
2.7.4 无线介质传输76
2.7.5 传输介质的选择76
2.8 差错控制技术77
2.8.1 概述77
2.8.2 数据通信中的数据校验78
本章小结80
思考题81
第3章 工业控制网络基础知识82
3.1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82
3.2 工业控制网络的特点和分类83
3.2.1 工业控制网络的特点83
3.2.2 工业控制网络的分类84
3.2.3 工业控制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特点84
3.2.4 工业控制网络中信息传输延迟的因素85
3.3 现场总线概述85
3.3.1 现场总线的本质85
3.3.2 现场总线的特点86
3.4 通用计算机网络概述87
3.4.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87
3.4.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88
3.4.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89
3.4.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92
3.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94
3.5.1 ISO/OSI参考模型95
3.5.2 七层协议的作用96
3.6 工业控制网络与普通计算机网络的区别100
3.7 计算机总线概述101
3.7.1 总线的定义101
3.7.2 总线的分类102
本章小结103
思考题103
第4章 CAN实验设备和器材使用简介104
4.1 CAN总线简介104
4.1.1 什么是CAN总线104
4.1.2 CAN总线的特点104
4.1.3 CAN总线与RS-485总线比较105
4.2 CAN总线入门的有效途径106
4.3 学习CAN总线的知识准备106
4.4 CAN总线实验的器材和工具107
4.4.1 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107
4.4.2 串口下载软件stc-isp-v4.79-not-setup.EXE108
4.4.3 CPU和CAN模块实验板介绍113
4.4.4 LED显示模块、键盘输入/输出模块实验板116
4.4.5 电源电路119
本章小结119
思考题120
第5章 CAN局域网技术及其规范简介121
5.1 CAN的基本概念121
5.2 CAN的分层结构123
5.3 CAN总线中的逻辑电平125
5.4 报文传送、帧格式和帧类型125
5.4.1 报文传送125
5.4.2 CAN总线的帧格式126
5.4.3 CAN总线的帧类型126
5.4.4 帧格式中各场的作用与实现129
5.5 CAN总线仲裁过程和优先级的决定131
5.5.1 CAN总线的仲裁过程131
5.5.2 位仲裁132
5.5.3 数据帧和远程帧的优先级132
5.5.4 标准格式和扩展格式的优先级133
5.6 报文重发与位填充134
5.6.1 报文重发134
5.6.2 位填充134
5.6.3 发送节点的工作135
5.6.4 接收节点的工作135
5.7 错误帧的种类和错误处理135
5.7.1 位错误136
5.7.2 格式错误136
5.7.3 错误帧的输出136
5.7.4 错误处理机制137
5.8 位定时与同步138
5.8.1 位定时138
5.8.2 位同步140
5.9 CAN组网142
本章小结144
思考题146
第6章 CAN总线控制器和驱动器介绍147
6.1 CAN协议控制器SJA1000的特点和功能148
6.1.1 SJA1000与PCA82C200具体区别148
6.1.2 SJA1000主要新增的功能149
6.2 SJA1000的基本结构150
6.2.1 SJA1000内部功能模块说明151
6.2.2 SJA1000引脚功能和工作模式152
6.3 SJA1000的BasicCAN模式153
6.3.1 BasicCAN模式下的地址分配153
6.3.2 BasicCAN模式下复位时各寄存器的值155
6.3.3 BasicCAN模式下的寄存器介绍157
6.4 SJA1000的PeliCAN模式169
6.4.1 PeliCAN地址列表169
6.4.2 PeliCAN模式寄存器复位值171
6.4.3 PeliCAN模式下的寄存器介绍174
6.4.4 接收缓冲器188
6.4.5 接收过滤器190
6.4.6 RX报文计数器(RMC)193
6.4.7 RX缓冲器起始地址寄存器(RBSA)194
6.5 CAN收发器PCA82C250/82C251194
6.5.1 PCA82C250的主要特性194
6.5.2 PCA82C250的硬件结构195
6.5.3 PCA82C250的功能描述196
本章小结197
思考题198
第7章 CAN总线智能节点的设计199
7.1 CAN网络节点结构和SJA1000的应用结构图199
7.2 CAN节点硬件系统设计200
7.2.1 SJA1000与单片机的连接200
7.2.2 SJA1000与PCA82C250的接口201
7.2.3 PCA82C250外围电路202
7.2.4 电源电路202
7.3 控制SJA1000的基本功能和寄存器202
7.3.1 控制SJA1000的基本功能和寄存器202
7.3.2 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203
7.4 SJA1000的验收滤波器原理和应用204
7.4.1 单滤波204
7.4.2 双滤波205
7.4.3 验收滤波器程序的设计206
7.5 CAN控制器中位定时参数设置的一般方法210
7.6 CAN通信协议的制定212
7.6.1 信息标识符分配方案212
7.6.2 应用层信息帧格式216
7.6.3 数据交换方法217
7.7 CAN智能节点软件系统设计220
7.7.1 CAN智能节点的软件结构220
7.7.2 建立CAN通信的步骤和流程220
7.7.3 CAN初始化程序的设计方法221
7.7.4 CAN接收程序设计方法223
7.7.5 CAN发送程序设计方法226
本章小结236
思考题237
第8章 CAN总线节点的自发自收程序设计实例238
8.1 CAN总线节点自发自收的硬件电路连接238
8.1.1 CAN控制器的全局自检测和局部自检测238
8.1.2 CAN总线节点自发自收的硬件电路239
8.2 CAN总线节点的硬件电路的调试方法239
8.3 实验内容和步骤240
8.4 CAN自发自收程序设计245
8.4.1 头文件的编写245
8.4.2 程序文件的编写248
本章小结256
思考题256
第9章 两节点CAN总线通信设计实例257
9.1 两节点CAN总线的简单通信设计257
9.1.1 两节点CAN总线硬件电路设计257
9.1.2 两节点CAN总线简单通信的软件设计257
9.1.3 两节点CAN总线简单通信的调试260
9.1.4 两节点CAN总线通信程序261
9.2 主从式点对点的CAN通信278
9.2.1 主从式CAN通信的硬件电路设计278
9.2.2 主从式CAN通信的软件设计279
9.2.3 主从式CAN通信的调试281
9.2.4 主从式CAN通信的程序清单282
9.3 传送温度信号的CAN总线通信设计291
9.3.1 传送温度信号的CAN总线通信硬件电路设计291
9.3.2 传递温度信号的CAN总线通信软件设计295
9.3.3 传送温度信号的CAN总线通信调试296
9.3.4 传送温度信号的CAN通信程序297
本章小结324
思考题324
第10章 多节点CAN总线通信设计实例325
10.1 基于CAN总线的LED照明控制系统结构325
10.2 CAN总线的LED照明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326
10.2.1 主节点键盘设计326
10.2.2 主节点显示设计327
10.2.3 从节点LED照明驱动设计327
10.3 CAN总线的LED照明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329
10.3.1 CAN总线的LED照明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329
10.3.2 主节点软件结构329
10.3.3 基于CAN总线的LED照明控制系统程序330
本章小结357
思考题357
参考文献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