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银行行史 1949-1992年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银行行史 1949-1992年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4613039.jpg)
- 中国银行行史编辑委员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634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银行行史 1949-1992年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阶段(1949~1957年)3
历史背景3
第一章 中国银行的新生6
第一节 接管旧中国银行6
一、接管旧中国银行的方针政策6
二、旧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的接管和复业12
三、中国银行新总管理处发布通电15
四、中国银行国内分支机构的接管和复业16
第二节 总管理处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18
一、总管理处的机构调整和人员整编18
二、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21
三、总管理处与国内分支机构领导关系的变化22
四、对职工队伍的稳步改造25
第三节 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接受新总管理处的领导26
一、海外分支机构概况26
二、海外分支机构相继接受新总管理处的领导29
三、对海外金融机构的接收和管理33
四、海外分支机构对台湾当局干扰的斗争37
五、海外金融机构的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40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银行体制42
第一节 新银行体系中的中国银行42
一、中国银行的专业化42
二、1950年和1952年的中国银行体制改革4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二届董事会、监察人会和股东会议47
一、调整官、商股董事、监察人47
二、第一届董事、监察人会议48
三、第一次股东会议49
四、第二届董事、监察人会议53
五、第二次股东会议55
六、滞留香港私股董事拒绝台湾当局的游说59
第三节 中国银行的新条例和新章程60
一、政务院核准颁布新《中国银行条例》60
二、新《中国银行章程》的公布与修改65
第三章 参与反封锁、反禁运和反冻结的斗争70
第一节 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的封锁、禁运和冻结70
一、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和禁运70
二、美国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资产72
三、中国外贸和外汇形势严峻74
第二节 银贸共同反对美国的封锁和禁运76
一、银贸协作开展反封锁、反禁运的斗争76
二、银贸协作开展抢救物资和复活购买证的斗争78
三、改变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方式和支付方式81
四、贸易重点转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83
五、通过香港开展对外贸易85
第三节 开展防范和反冻结的斗争89
一、管制美国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89
二、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防范和反冻结的斗争92
三、中国银行海外分支行在反冻结斗争中的作用96
四、中国银行参与反封锁、反禁运和反冻结斗争的经验98
第四章 投入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00
第一节 参与稳定金融物价的斗争100
一、参与收兑旧政府发行的金圆券100
二、参与取缔外币、金银黑市和外币、金银收兑工作101
三、做好外汇业务的监管和经营104
四、办理人民币折实储蓄及其他存款业务105
第二节 开展恢复时期的外汇管理工作106
一、新的外汇管理制度的形成106
二、外汇交易所的成立及撤销110
三、实行独立自主的汇价制度112
四、实行结汇和供汇制度115
五、管理外资、侨资银行和外汇指定银行116
第三节 大力支持和开展创汇工作119
一、扶持进出口贸易119
二、非贸易外汇开源节流121
三、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外汇收支基本平衡的方针122
第四节 开展国际结算工作123
一、对资本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结算123
二、对资本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的非贸易外汇结算125
三、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建立易货记账结算制度125
四、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非贸易结算业务127
第五节 便利侨汇,服务侨胞129
一、新中国的侨汇政策129
二、中国银行做好侨汇工作的措施130
三、联合召开全国华侨侨眷福利会议134
四、扶持私营侨汇业135
第五章 做好计划经济初期的外汇工作137
第一节 外汇经营管理工作新任务137
一、四年外汇工作总结和“一五”时期的新任务137
二、外汇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138
三、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外汇管理的变化139
四、进一步加强非贸易外汇工作140
五、做好监督外资银行清理撤离和清偿解放前存款的工作142
六、对外汇指定银行和侨资银行管理的变化144
第二节 国际结算业务的改进和发展145
一、对社会主义国家记账结算办法的改进和发展145
二、对社会主义国家非贸易结算办法的改进和发展147
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采用国际通行的现汇结算方式150
四、对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采用现汇和记账结算两种方式152
五、对资本主义国家及民族独立国家的非贸易往来做好服务153
第三节 支持对外贸易发展153
一、认真办好外贸信贷支持国营外贸公司扩大出口153
二、采取稳定汇价的方针,促进外贸发展156
第四节 进一步争取侨汇158
一、坚决贯彻国家保护侨汇的政策158
二、继续做好华侨储蓄和华侨投资工作161
三、认真处理解放前未解侨汇及华侨存款问题162
四、促进侨汇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4
第五节 认真执行海外行方针和重视调查研究工作168
一、认真执行海外行方针任务168
二、重视调查研究工作169
小结(1949~1957年)171
第二阶段(1958~1965年)175
历史背景175
第六章 支持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177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银贸关系177
一、银贸协作完成外贸任务177
二、在对外关系变化中克服对外结算的困难188
第二节 支持交通部门增强外贸运输能力191
一、远洋运输租用外轮情况191
二、提供外汇贷款购买远洋船只192
第三节 加强外贸信贷管理194
一、外贸信贷失控194
二、贯彻《银行工作六条》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成效197
第七章 区别不同对象采用多种国际结算方式202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和贷款援助的结算202
一、继续实行立即付款的记账结算方式202
二、修订贸易结算手续205
三、记账结算方式的优点和弊端209
第二节 对民族独立国家支付协定的记账结算211
一、采用支付协定项下的记账结算方式211
二、对贷款和援助采用不同的支付办法212
三、加强与各国民族资本银行的业务关系216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国家(地区)的贸易结算217
一、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贸易关系217
二、对资本主义国家(地区)贸易结算和代理行运用219
三、对资本主义国家(地区)贸易结算的特点221
第四节 国际结算中的基本原则222
一、坚持对外政策和国别政策223
二、坚持平等互利和保证资金安全的原则225
三、为维护良好国际信誉而恪守银行信用229
第八章 开展非贸易外汇业务231
第一节 与社会主义国家的非贸易外汇工作231
一、签订非贸易货币比价和支付协定的原因和目的231
二、签订协定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234
三、非贸易货币比价和支付办法的逐步改进235
四、解决社会主义各国非贸易支付结算的几点体会245
五、中苏间第10号人民币账户问题的解决246
第二节 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非贸易外汇业务248
一、对资本主义国家非贸易外汇业务的基本状况248
二、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非贸易外汇业务的主要措施250
第三节 大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251
一、积极发展外轮服务工作,增加外汇收入251
二、开展旅游外汇收兑和开办个人外币存款254
三、银行外汇收入逐步增加259
第九章 侨汇的曲折发展261
第一节 “大跃进”对侨汇工作的影响261
一、“大跃进”中出现大量侵犯华侨权益问题261
二、不少侨汇改为以物代汇262
三、侨汇汇入大幅度下降264
第二节 扭转侨汇下降的措施265
一、宣传贯彻保护侨汇的政策265
二、采取多种增加侨汇汇入的措施267
三、继续引导侨资参加储蓄、投资272
四、进一步做好便利侨汇,服务侨胞工作278
五、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侨汇物资供应工作282
第三节 贯彻执行对侨汇业“维持保护、长期利用”的政策287
一、“大跃进”中侨汇业组织形式的变化288
二、推动侨汇业积极经营290
三、加强对侨汇业的领导和管理292
第十章 外汇管理的发展变化296
第一节 外汇管理重点的转变296
一、外汇管理存在的问题297
二、中国银行在外汇管理方面的进一步探索299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非贸易外汇管理302
一、对本外币、票据、证券及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302
二、对私人申请非贸易外汇的审批305
三、健全对侨资银行、外资银行的管理307
四、有关外资企业外汇及人民币资金的管理309
五、争取收回几笔被冻结的美元存款311
第三节 实行非贸易外汇地方分成办法314
一、非贸易外汇地方分成问题的提出314
二、非贸易外汇地方分成的范围和比例315
三、中国银行努力做好外汇分成工作318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汇率问题320
一、对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汇率采取稳定方针320
二、采用其他方式解决外贸出口亏损问题322
第十一章 海外行机构发生重大变化324
第一节 海外行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324
一、对执行海外行工作方针政策的具体建议324
二、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服务改变做法325
三、1964年国务院批准的基本方针326
第二节 设在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分支机构的遭遇327
一、在马来亚的两经理处被强令停业327
二、新加坡分行因新加坡宣告独立而得以保存329
三、在印度的分支机构被强行接管333
第三节 向古巴、缅甸移赠银行机构,主动结束在印尼的分支机构的业务337
一、向古巴移赠哈瓦那经理处337
二、向缅甸移赠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机构339
三、主动结束在印尼的分支机构的业务342
第四节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和香港分行的发展346
一、伦敦分行的发展346
二、香港分行和中资银行的发展352
第十二章 中国银行职责、机构变化和董事、监察人会议363
第一节 中国银行的职责任务和组织机构的变化363
一、中国银 行的职责任务加重363
二、中国银行组织机构的变化365
三、对外支付结算统一以中国银行名义办理367
第二节 董事、监察人联席会议决定和审议的重要问题370
一、关于废除《中国银行条例》问题370
二、董事、监察人及中国银行领导成员的调整370
三、解决聘任董事以外人士担任中国银行副总经理问题371
四、通报海外机构变动情况371
五、作出给海外和香港分行全体员工发送慰问信的决定372
六、有关私股股息问题372
第三节 取消《中国银行条例》、修改《中国银行章程》373
一、取消《中国银行条例》的原因和过程373
二、修改《中国银行章程》374
小结(1958~1965年)376
第三阶段(1966~1976年)381
历史背景381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383
第一节 极左思潮造成思想上工作上的混乱383
一、从批判“外汇挂帅”走向“外汇可有可无”383
二、否定合理的规章制度383
三、对外宣传和业务关系中的“左”的倾向384
第二节 机构人员的动荡和削弱384
一、领导班子受到批判冲击384
二、军代表进驻和机构人员大调整385
三、银行与财政合署办公385
四、机构和人员的再调整386
五、中国银行领导成员的变动387
六、中国银行改变所有制问题的讨论387
第三节 侨汇工作受到严重冲击388
一、干扰和违反侨汇政策388
二、取消侨汇优待办法389
三、撤销华侨投资公司389
四、取消侨汇业389
第四节 对极左思潮的抵制390
一、坚持对外营业和正常工作390
二、初步澄清思想上政策上的是非390
三、重新落实侨汇政策392
四、“四.五”天安门事件中青年职工的积极表现394
第十四章 国际结算业务的新发展396
第一节 对外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396
一、试办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背景396
二、试办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则和办法要点398
三、试点情况399
四、周恩来的指示和人民币计价结算推行情况401
五、效果和问题405
第二节 国际结算关系的新变化407
一、中美关系缓和后的中美贸易结算工作407
二、中日建交前后中日贸易结算工作的变化408
三、对苏联、东欧国家结算工作的变化411
四、对第三世界国家协定贸易、经援、贷款结算工作的变化413
五、国际贸易结算额大有增长417
六、非贸易外汇业务的发展变化417
第三节 外国代理行关系的扩增421
一、与美国银行界关系的变化421
二、区别对待发展对外关系424
三、代理行网络的扩大424
四、代理行业务关系的扩展426
五、与代理行间的互访大量增加428
第十五章 外汇信贷的突破和外贸信贷的发展430
第一节 发挥中国银行外汇资金的积极作用430
一、扩大银行外汇资金来源430
二、关于使用银行外汇资金的建议及国务院领导的指示432
三、中国银行对外汇资金的使用原则及其作用433
第二节 大力支持远洋运输船队的建设435
一、远洋运输状况435
二、国务院领导对建立远洋船队的指示精神435
三、买船贷款的发展情况及其办法436
四、买船贷款的效果439
五、关于买船贷款的大辩论441
第三节 外汇贷款的范围扩大441
一、外汇贷款的发展情况441
二、外汇贷款办法及管理443
三、外汇贷款的效果447
四、外汇贷款业务受到的干扰451
第四节 外贸信贷工作的发展451
一、外贸信贷概况及其管理办法451
二、贷款办法的改变454
三、银贸协作关系更为密切454
四、外贸信贷工作的作用与问题456
第十六章 海外行和调研工作的发展变化459
第一节 海外行工作的方针任务459
一、周恩来对海外行工作的重要指示459
二、海外行基本方针提法的修改460
三、适应新的形势提出把银行工作做活461
四、增资和修改章程463
五、周恩来电唁郑铁如逝世464
第二节 积极吸收海外资金支援国家建设465
一、港澳中资银行开办人民币存款465
二、试办私人美元存款468
三、大力开展同业存款469
四、对吸收海外存款新的经营利用470
第三节 海外行机构的变迁471
一、在法国、瑞士和坦桑尼业派驻银行代表471
二、将卡拉奇、吉大港分支行移赠巴基斯坦政府472
三、处理其他海外机构的遗留问题474
四、澳门南通银行转为正式银行475
五、考察了解黎巴嫩设行问题475
六、谴责台湾当局盗卖中国银行股权的行为476
第四节 新加坡分行被控案476
一、新加坡分行遭起诉476
二、总管理处委派的经理被拒入境477
三、新加坡分行在一家英资银行的存款被扣477
四、1969年的挤提事件478
五、被控案的解决478
第五节 调研工作的新局面479
一、贸彻周恩来指示的措施和工作成果479
二、完成陈云布置的十个专题482
三、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新任务483
第十七章 外汇管理工作的变化488
第一节 加强非贸易外汇管理488
一、非贸易外汇管理存在的问题488
二、加强非贸易外汇管理的几次规定489
三、非贸易外汇分成办法的变动492
第二节 对个人外汇管理的有关问题494
一、处理红卫兵查抄的外币等财物494
二、修订对个人、外国单位申请非贸易外汇的批汇办法494
三、修订外币存款等章程496
第三节 人民币汇价管理497
一、1967年英镑大幅贬值后的汇价调整497
二、1971年史密森协议美元贬值时的应变措施498
三、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后改变制定汇价的办法500
四、研究改变对苏联、东欧国家非贸易汇价问题501
第四节 对外资银行和侨资银行的管理502
一、对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上海分行的管理502
二、对集友等侨资银行的管理503
第五节 收回几笔被冻结的美元存款505
一、收回在瑞士两家银行的存款505
二、收回在华比银行的存款507
小结(1966~1976年)509
第四阶段(1977~1992年)513
历史背景513
第十八章 迎接改革开放,改革中国银行体制516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夕中国银行的工作516
一、澄清外汇工作的是非界限516
二、贯彻国家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规定518
三、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520
第二节 中国银行的体制改革和基本任务522
一、向国务院提出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报告522
二、认真贯彻执行体制改革方案和各项指示523
三、新时期的基本任务524
四、总管理处机构改革和变化526
五、分支机构的改革与发展526
第三节 体制改革遇到的问题527
一、未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引起外界反应527
二、国家外汇储备经营和管理的职责分工528
三、代管在执行中的问题529
四、银行间专业分工与适当交叉竞争问题530
第四节 中国银行的所有制问题531
一、中国银行所有制形式在定息结束后的变化531
二、1980年国务院批准修改《中国银行章程》533
三、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调整534
四、董事会、监事会的活动和作用535
第五节 落实政策538
一、平反“三案”538
二、对错划右派的复查改正工作540
第十九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外汇管理工作542
第一节 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机关542
一、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542
二、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外汇管理工作的成效543
三、国家外汇管理机构改革544
四、国家外汇管理机关改建后与中国银行的分工545
第二节 建立健全外汇管理法规制度547
一、国务院发布外汇管理暂行条例547
二、外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550
第三节 外汇留成制度的恢复与发展551
一、贸易外汇留成551
二、非贸易外汇留成553
三、外汇调剂554
四、实行外汇留成的作用和问题555
第四节 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556
一、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的性质、原则和办法556
二、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中出现的问题558
三、停止使用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559
第五节 发行外汇兑换券560
一、国务院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560
二、加强外汇券的管理562
三、对外汇券的不同看法563
第六节 胜利解决中美冻结资产的问题564
一、美方解冻资产的背景564
二、参与中美解冻资产的谈判565
三、处理解冻资产的清理、清偿工作567
第二十章 大力发展传统业务571
第一节 外汇资金业务的发展571
一、经营外汇资金的发展变化571
二、妥善经营国家外汇储备573
三、积极经营银行外汇资金574
四、开展代客外汇买卖业务576
五、经营外汇资金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式577
第二节 国际结算业务在竞争中前进580
一、通过改革加强国际贸易结算管理和服务580
二、发挥国内行和海外行的整体优势585
三、对外保函业务的发展与管理587
四、调整和发展代理行往来关系588
五、继续改记账贸易结算为现汇结算590
第三节 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的变化591
一、改革开放后侨汇的发展变化592
二、其他非贸易现汇业务不断扩大594
三、解决退出布拉格协定后非贸易支付出现的问题595
第四节 外贸信贷的改革与发展596
一、适应金融改革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596
二、外贸信贷支持外贸的改革和发展601
三、外贸贷款的主要作用607
四、其它人民币贷款的开办和发展608
第五节 外汇贷款的改革与发展610
一、短期外汇贷款办法的修订和完善610
二、外汇贷款的发展614
三、制定和执行外汇贷款利率614
四、加强对外汇贷款的管理616
五、外汇贷款的主要作用620
六、加强逾期贷款的管理和催收623
第二十一章 开拓业务领域626
第一节 利用“三贷”筹集外资626
一、“三贷”符合国家需要626
二、大力开展“三贷”的转贷工作628
三、“三贷”的效果629
四、健全有关“三贷”的管理制度631
第二节 筹措国际商业贷款633
一、国家利用外资的又一渠道633
二、积极开展国际商业贷款筹措工作634
三、加强国际商业贷款管理637
第三节 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639
一、发行债券概况640
二、加强发行债券工作641
第四节 本、外币存款业务大发展643
一、开办人民币储蓄业务643
二、拓展外币存款业务646
三、千方百计开展存款业务648
第五节 开办信托咨询业务650
一、信托咨询业务重新起步650
二、信托咨询机构和经营范围的变化651
三、信托咨询机构的检查、清理、整顿654
四、信托咨询业务的作用657
第六节 开办信用卡业务660
一、代办外国信用卡业务660
二、中国银行长城卡从国内走向世界662
三、发挥信用卡业务的作用和加1强管理664
四、扩大代售和承兑旅行支票业务667
第二十二章 海外机构业务大发展669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海外机构基本方针的演进669
一、确定改革开放后海外机构的工作方针669
二、发挥海外机构的整体优势671
三、把海外机构办成现代化的金融企业673
第二节 增设海外机构675
一、增设海外机构的原则、步骤和名义675
二、初步完成海外机构网点布局676
第三节 海外业务大发展679
一、港澳地区的机构在发挥整体优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680
二、亚太地区的机构大力开展存款和国际结算业务684
三、欧洲地区的机构在办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试办新业务688
四、美洲地区的机构努力做好存、贷款和外汇资金业务691
五、发挥海外机构支援内地建设的重要作用693
第四节 加强经营管理和电子化建设696
一、加强海外行的经营管理696
二、做好海外机构的人事管理工作698
三、海外各行加快电子化建设702
四、海外机构工作的经验与教训704
第二十三章 参与为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而做的工作708
第一节 稳步提高港澳中银集团在港澳地区的地位708
一、港澳回归祖国进入过渡时期708
二、港澳中银集团的良好形象709
三、港澳中银集团的实力增强,积极参与港澳的发展710
四、建设香港、澳门中银大厦的意义712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为领导制定港澳金融货币决策服务714
一、对港澳货币金融的决策提供意见714
二、调查研究当地经济金融情况715
三、关于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意见721
第三节 港澳中银集团为港澳平稳过渡所做的主要工作723
一、在平息历次香港金融风潮中发挥作用723
二、全力平息1989年挤提风潮726
三、积极争取参与当地事务729
第四节 取得港币、澳门币的发行权731
一、研究提出对港币问题的意见731
二、参与发行港币的准备工作732
三、参与发行澳门币的准备工作734
四、中国银行发行港币、澳门币的重大意义736
第二十四章 经营管理的变化738
第一节 经营机制的变革738
一、逐步推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738
二、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实行目标经营责任制741
三、实行单项业务承包743
四、中国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的难点745
五、中国银行全面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措施746
第二节 改革财会工作749
一、实行三级会计独立核算749
二、实行经济核算和利润留成制度751
三、财会制度的改革754
第三节 信贷计划、资金管理体制改革759
一、人民币信贷计划、资金管理体制逐步改革759
二、外汇信贷计划、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764
第四节 加强国际清算工作766
一、国际清算业务的大发展766
二、加强国际清算制度的建设769
三、改革国际清算管理体制771
第五节 电子化的建设和成效776
一、电子化发展概况776
二、电脑、电讯网络的建设779
三、银行业务电子化的成效783
四、电子化发展中的问题784
第二十五章 加强内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786
第一节 稽核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成效786
一、逐步加强稽核机构786
二、稽核工作的成效788
第二节 人事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793
一、人事工作的改革793
二、机构人员的发展796
三、教育培训网络的建立798
四、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800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802
一、加强纪检、监察工作802
二、开展文明优质服务805
三、爱国爱行教育808
第二十六章 加强国际交流和调查研究工作812
第一节 受命主持恢复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合法席位的谈判812
一、做好恢复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合法席位的准备工作812
二、受命与国际金融组织谈判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813
三、经过努力工作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和地位814
四、积极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的活动816
第二节 开展国际交往活动817
一、开展国际交往活动概况817
二、积极参加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活动818
三、开展国际交往活动的作用819
第三节 国际金融研究活动蓬勃发展821
一、组织大型专题座谈会和国际研讨会821
二、邀请国外专业人士来华举办讲座824
三、应邀出国进行业务和学术交流826
四、国际金融学会的成立和发展827
五、新时期的调研工作欣欣向荣830
小结(1977~1992年)833
编后语838
后记846
中国银行大事记(1949~1992年)847
附 录913
附录一 文告(中国银行的接管、新生,并入,分设)915
(一)接管、新生915
(二)并入918
(三)分设919
附录二 中国银行条例922
(一)中国银行条例(1953年10月27日公布施行)922
(二)国务院关于废除中国银行条例的批复(1962年3月2日)924
附录三 中国银行章程925
(一)中国银行章程(1954年11月24日核准施行)925
(二)中国银行章程(1956年11月)928
(三)中国银行章程(1962年6月30日核准施行)932
(四)中国银行章程(1975年11月15日经核准施行)935
(五)中国银行章程(1980年9月22日国务院批准)938
(六)中国银行章程(1984年4月)941
附录四 历届董事、监察人(监事)会议及股东会议,历年重要会议944
(一)历届董事、监察人(监事)会议及股东会议944
(二)历年重要会议948
附录五 中国银行历届董事、监察人(监事)名单953
(一)第一届董事监事会953
(二)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953
(三)第二届第一次董事、监察人联席会议954
(四)中国银行第三届董事、监察人会名单955
(五)中国银行第四届董、监事会名单955
(六)中国银行第五届董、监事会名单956
附录六 中国银行历届正、副董事长、首席监察人(首席监事),正、副行长简历958
(一)中国银行历届正、副董事长,首席监察人(首席监事),正、副行长名单和任期958
(二)中国银行历届正、副董事长,首席监察人(首席监事)、正、副行长简历959
附录七 股息的发放及停发、补发968
附录八 中国银行增加资本决议970
附录九 中国银行机构设置与干部变化972
(一)总行机构设置与干部变化972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城市分行,经济特区分行,部分省会城市分行机构设置与干部变化986
附录十 中国银行海外行机构设置与干部变化1023
(一)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及员工统计表1023
(二)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名单1023
(三)中国银行海外行机构设置与干部变化1025
附录十一 中国银行历年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1053
(一)中国银行历年资产负债表1053
(二)中国银行历年损益表1068
附录十二 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票样、长城信用卡卡样及说明1074
(一)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票样1074
(二)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1084
附录十三 代理行(账户行)名单1092
(一)中国银行代理行发展统计表1092
(二)代理行(账户行)名单(截至1992年)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