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595527.jpg)
- 王罗春主编;蒋海涛,胡晨燕,周振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7558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环境影响-评价-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1
1.1 环境1
1.1.1 环境的概念1
1.1.2 环境的基本特性2
1.2 环境影响及其特征4
1.2.1 环境影响的概念4
1.2.2 环境影响的分类4
1.3 环境影响评价5
1.3.1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5
1.3.2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6
1.3.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7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规体系8
1.4.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8
1.4.2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体系8
1.5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11
1.5.1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1
1.5.2 环境标准体系12
1.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和发展16
1.6.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16
1.6.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6
1.6.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17
思考题24
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5
2.1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25
2.1.1 环境影响分类筛选25
2.1.2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26
2.1.3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与基本建设程序的关系28
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9
2.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阶段划分29
2.2.2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29
2.2.3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31
2.2.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
2.2.5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32
2.2.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
2.2.7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4
思考题37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38
3.1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38
3.1.1 污染源调查38
3.1.2 工程分析40
3.1.3 工程分析案例47
3.2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62
3.2.1 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62
3.2.2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63
3.3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64
3.3.1 主观预测方法64
3.3.2 客观预测方法64
3.3.3 实验模拟方法65
3.4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66
3.4.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分类66
3.4.2 环境影响综合性评价方法67
3.4.3 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方法79
3.4.4 环境指数法80
3.5 公众参与83
3.5.1 公众参与者类型83
3.5.2 公众参与的方式83
3.5.3 公众参与的时机与程序84
3.5.4 公众参与的内容85
3.5.5 公众参与的实施85
3.5.6 公众参与的信息处理85
思考题86
4 水环境影响评价87
4.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87
4.2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88
4.2.1 水质复杂程度划分88
4.2.2 水体规模的划分90
4.2.3 评价范围90
4.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91
4.3.1 水体污染源调查91
4.3.2 水质监测92
4.3.3 水质现状评价93
4.4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95
4.4.1 预测条件的确定95
4.4.2 预测方法的选择96
4.4.3 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97
4.4.4 污染源与水体的简化97
4.4.5 预测模型98
4.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05
4.5.1 评价重点和依据105
4.5.2 判断影响重大性的方法105
4.5.3 对拟建项目选址、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方案的评价106
4.5.4 环保措施106
4.5.5 评价结论107
4.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07
4.6.1 评价工作程序和评价等级的确定108
4.6.2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08
4.6.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109
4.6.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09
4.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09
4.7.1 预测因子110
4.7.2 源强确定110
4.7.3 纳污水体水文条件110
4.7.4 预测模式110
4.7.5 预测结果111
4.7.6 预测结果分析评价113
思考题113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15
5.1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程序115
5.2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115
5.2.1 评价等级的确定115
5.2.2 评价范围的确定118
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118
5.3.1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18
5.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20
5.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23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24
5.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125
5.4.2 模型参数的选择与计算128
5.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33
5.5.1 判断影响后果重大性的方法133
5.5.2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34
5.5.3 评价结论135
5.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36
5.6.1 AERMOD模型介绍136
5.6.2 结果与分析137
思考题140
6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42
6.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142
6.1.1 土壤环境影响类型142
6.1.2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142
6.1.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143
6.1.4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与程序143
6.2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44
6.2.1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144
6.2.2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45
6.3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9
6.3.1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149
6.3.2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56
6.4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57
6.4.1 工程概况157
6.4.2 焦化厂周围土壤环境现状评价158
6.4.3 污水灌溉对周围土壤质量的影响159
思考题159
7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60
7.1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160
7.1.1 环境噪声和噪声源160
7.1.2 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160
7.1.3 噪声的基本评价量161
7.2 噪声计算与衰减165
7.2.1 噪声级(分贝)的计算165
7.2.2 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166
7.2.3 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计算171
7.3 声环境影响评价171
7.3.1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171
7.3.2 评价类别172
7.3.3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72
7.3.4 评价时段173
7.3.5 声环境影响工作等级173
7.3.6 评价范围173
7.3.7 评价基本要求174
7.3.8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175
7.3.9 声环境影响预测176
7.3.10 声环境影响评价176
7.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78
7.4.1 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178
7.4.2 声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179
7.4.3 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180
思考题181
8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183
8.1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83
8.1.1 评价等级的确定184
8.1.2 评价范围的确定184
8.2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185
8.2.1 一级评价的基本要求185
8.2.2 二级评价的基本要求185
8.2.3 三级评价的基本要求185
8.3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186
8.4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86
8.4.1 类比评价186
8.4.2 架空线路工程模式预测及评价186
8.4.3 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环境影响分析191
8.4.4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91
思考题191
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92
9.1 概述192
9.1.1 固体废物的定义192
9.1.2 固体废物分类192
9.1.3 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标准194
9.2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95
9.2.1 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95
9.2.2 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96
思考题198
10 生态影响评价199
10.1 生态影响评价概论199
10.1.1 生态学199
10.1.2 种群199
10.1.3 群落199
10.1.4 生态系统199
10.1.5 生态影响202
10.1.6 生态影响评价203
10.2 生态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204
10.2.1 评价工作分级204
10.2.2 评价工作范围204
10.3 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204
10.3.1 生态影响识别204
10.3.2 评价因子筛选208
10.4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208
10.4.1 生态现状调查208
10.4.2 生态现状评价210
10.5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214
10.5.1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214
10.5.2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215
10.5.3 生态影响重大性判断215
10.6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补偿及替代方案215
10.6.1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215
10.6.2 替代方案216
10.6.3 生态保护措施216
10.7 生态影响评价案例216
10.7.1 工程概况216
10.7.2 生态环境背景217
10.7.3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218
10.7.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19
10.7.5 生态保护措施222
10.7.6 结论222
思考题223
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24
1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原则和分类224
11.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24
11.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224
11.1.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224
11.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225
1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评价范围和评价文件225
11.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25
11.2.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225
11.2.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227
11.2.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27
11.3 规划分析229
11.3.1 规划概述229
11.3.2 规划分析内容230
11.3.3 规划分析方法230
11.4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231
11.4.1 现状调查231
11.4.2 现状分析与评价232
11.4.3 制约因素分析233
11.5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33
11.5.1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233
11.5.2 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的确定234
11.6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35
11.6.1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目的235
11.6.2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235
11.6.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237
11.6.4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37
11.6.5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239
11.6.6 公众参与239
11.6.7 评价结论240
11.7 案例:上海市远期交通规划的噪声影响评价240
11.7.1 一般规定及工作程序240
11.7.2 噪声源分析和影响识别241
11.7.3 现状调查与测量241
11.7.4 现状监测241
11.7.5 影响预测与评价242
11.7.6 减缓噪声影响的措施245
11.7.7 评价结论246
思考题246
12 生命周期评价247
12.1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247
12.1.1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247
12.1.2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248
12.2 生命周期评价原则249
12.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领域249
12.2.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249
12.2.3 生命周期评价目的251
12.2.4 生命周期评价的特点252
12.3 生命周期评价内容252
12.3.1 生命周期评价目标253
12.3.2 生命周期评价清单分析253
12.3.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254
12.3.4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解释255
12.4 生命周期评价案例256
12.4.1 合成革污染现状256
12.4.2 评价方法256
12.4.3 结果与清单分析256
12.4.4 总物料衡算259
12.4.5 结论260
思考题260
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61
13.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论261
13.1.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61
13.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262
13.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263
13.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内容和指标体系264
13.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64
13.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265
13.2.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266
13.2.4 区域环境指标体系266
13.3 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267
13.3.1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267
13.3.2 土地使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269
13.3.3 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272
13.4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273
13.4.1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273
13.4.2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277
13.5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与公众参与283
13.5.1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284
13.5.2 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285
13.5.3 公众参与286
13.6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286
13.6.1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286
13.6.2 表征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模型选择及求解287
13.6.3 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289
13.6.4 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对策措施289
思考题289
1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290
14.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90
14.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目的290
14.1.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290
14.1.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敏感区291
14.1.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92
14.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293
14.2.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识别293
14.2.2 社会经济现状调查294
14.2.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294
14.2.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294
14.2.5 判断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重大性的原则298
14.2.6 消减负面影响的措施298
思考题299
15 环境风险评价300
15.1 环境风险系统300
15.1.1 风险300
15.1.2 环境风险系统300
15.1.3 环境风险评价300
15.1.4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301
15.2 环境风险的识别和影响预测302
15.2.1 环境风险的识别302
15.2.2 评价工作等级302
15.2.3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303
15.3 环境风险评价304
15.3.1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304
15.3.2 环境风险评价内容304
15.4 环境风险评价案例305
15.4.1 事故原因和案例分析306
15.4.2 事故的天气条件分析和计算模型306
15.4.3 影响预测和风险分析307
思考题308
16 累积影响评价309
16.1 累积影响与累积影响评价309
16.1.1 累积影响309
16.1.2 累积影响评价309
16.2 累积影响的识别310
16.2.1 累积影响的识别技术310
16.2.2 累积影响的识别范围311
16.2.3 拟建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的累积效应312
16.3 累积影响评价313
16.3.1 累积影响评价的功能特性313
16.3.2 累积影响评价的方法313
16.3.3 判断累积影响重大性的方法315
16.3.4 重大累积效应的避免和消减316
16.4 累积影响评价案例316
16.4.1 项目简介316
16.4.2 累积影响识别316
16.4.3 幕景设定317
16.4.4 累积影响评价319
16.4.5 累积影响削减措施320
思考题320
参考文献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