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年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遗址区旅游开发研究及震后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十年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遗址区旅游开发研究及震后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 傅广海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3303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灾区-旅游经济-经济分析-研究-汶川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十年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遗址区旅游开发研究及震后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区旅游开发研究3

1龙门山构造活动断裂带及“5·12”汶川地震的发生3

1.1龙门山构造活动断裂带简介3

1.2龙门山脉简介5

1.3“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6

1.3.1“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时间、波及范围6

1.3.2“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展过程6

1.3.3“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国民经济损失7

2四川省震前旅游业发展及震后旅游业受灾概况8

2.1四川省震前旅游业发展概况8

2.2“5·12”汶川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的影响8

2.2.1灾区旅游业生产能力受到毁灭性重创8

2.2.2四川全省旅游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11

2.3震后四川省旅游业整体状况11

3“5·12”汶川地震前后龙门山各段旅游业概况13

3.1龙门山阿坝段的汶川县和茂县13

3.1.1区位条件13

3.1.2震前旅游业发展概况14

3.1.3震后旅游业损失概况15

3.2龙门山成都段五县(市)20

3.2.1区位条件20

3.2.2震前旅游业发展概况21

3.2.3震后成都段旅游业受损情况24

3.3龙门山德阳段的什邡市和绵竹市28

3.3.1区位条件28

3.3.2震前德阳段什邡市和绵竹市旅游业发展概况29

3.3.3震后德阳段什邡市和绵竹市旅游业受灾情况31

3.4龙门山绵阳段的安县、北川县和平武县36

3.4.1区位条件36

3.4.2震前旅游业概况36

3.4.3震后旅游业损失概况37

3.5龙门山广元段青川县43

3.5.1区位条件43

3.5.2震前旅游业发展概况44

3.5.3震后旅游业损失概况46

4“5·12”汶川地震灾后地震旅游资源调查49

4.1地震旅游资源界定49

4.2震迹旅游资源50

4.2.1汶川震中震迹旅游资源50

4.2.2都江堰—青城山震迹旅游资源51

4.2.3彭州市震迹旅游资源59

4.2.4德阳市震迹旅游资源65

4.2.5绵阳市震迹旅游资源69

4.2.6广元市震迹旅游资源76

4.3震记旅游资源78

4.3.1文献型震记资源79

4.3.2碑刻型震记资源82

4.3.3纪念型震记资源87

4.3.4展览型震记资源91

5“5·12”汶川地震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93

5.1地震旅游资源转化为地震旅游产品的可行性93

5.2地震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95

5.2.1保护第一的原则95

5.2.2整合统筹的原则95

5.2.3典型化和差异化原则95

5.2.4居民参与的原则95

5.2.5生态安全原则96

5.2.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96

5.3地震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96

5.4地震旅游系列产品97

5.4.1核心产品97

5.4.2典型产品101

5.4.3特色产品105

5.5地震旅游产品开发的互补及协调114

5.5.1成都及其周边地震旅游产品开发114

5.5.2地震旅游产品的互补与协调118

5.6地震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整合120

5.6.1成都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及发展战略120

5.6.2开发地震旅游产品是四川省旅游业恢复重建的最佳切入点122

5.6.3地震旅游产品是成都市及其周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引擎122

5.6.4地震旅游产品的开发将促进四川省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123

5.6.5产品整合策略123

5.7地震旅游产品市场促销策略124

5.7.1地震旅游产品市场促销总体思路124

5.7.2广告促销策略125

5.7.3销售促进策略127

5.7.4公共关系促销策略127

6结论与展望129

下篇“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区震后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133

7旅游经济效应相关理论研究133

7.1旅游经济效应的含义133

7.1.1旅游效应的分类133

7.1.2旅游经济效应的研究内容133

7.2旅游经济效应研究138

7.2.1旅游经济效应理论及其测算方法138

7.2.2国内外旅游经济效应研究139

7.3旅游统计142

7.3.1我国现行旅游统计方法的主要内容142

7.3.2我国现行旅游统计方法和体制的特点143

7.3.3国外旅游统计方法144

7.3.4我国旅游经济统计核算148

7.4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151

7.4.1数据来源151

7.4.2处理方法151

8四川省六个重灾市(州)灾后恢复重建情况152

8.1成都市灾后恢复重建概述152

8.1.1城乡住房重建方面152

8.1.2公共设施重建方面152

8.1.3基础设施重建方面152

8.1.4产业恢复重建方面153

8.1.5生态恢复重建方面153

8.1.6精神家园重建方面153

8.2德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情况157

8.2.1城乡住房大变化157

8.2.2各类设施大提升158

8.2.3城镇建设大跨越158

8.2.4三大产业大发展158

8.2.5生态环境大改善158

8.2.6精神家园大重建158

8.3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情况160

8.3.1灾区民生极大改善160

8.3.2发展基础更加坚实161

8.3.3重建监管严格有效161

8.4广元市灾后恢复重建情况165

8.4.1广元市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165

8.4.2农村建设和城镇体系重建基本完成165

8.4.3产业与生态重建接近尾声165

8.4.4对口援建基本完成165

8.5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情况168

8.5.1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高168

8.5.2城乡面貌焕然一新168

8.5.3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大幅改善168

8.5.4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168

8.6雅安市灾后恢复重建情况176

8.6.1受灾群众住房条件极大改善176

8.6.2整体异地迁建城镇初具规模176

8.6.3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明显提高176

8.6.4产业恢复重建不断优化升级177

8.6.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177

9地震遗址区汶川县旅游社会经济效应分析179

9.1汶川简介179

9.1.1地理区位179

9.1.2交通区位179

9.1.3旅游区位180

9.2汶川县震前、震后旅游业发展情况180

9.2.1汶川县震前旅游业发展情况180

9.2.2汶川县震后旅游业受损情况180

9.2.3汶川县震后重建旅游业发展成就181

9.3“十二五”期间汶川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184

9.3.1“十二五”期间汶川社会经济情况184

9.3.2“十二五”期间汶川旅游业发展情况185

9.3.3汶川旅游业发展现状187

9.3.4汶川旅游业未来发展思路188

9.4汶川县地震遗址区旅游间接经济效应189

9.4.1旅游带动消费189

9.4.2旅游带动就业190

9.4.3旅游带动农民增收191

9.4.4旅游带动产业结构优化192

9.5联动效应193

9.5.1社会文化效应193

9.5.2环境效应194

10地震遗址区北川县旅游社会经济效应分析195

10.1北川简介195

10.1.1地理区位195

10.1.2交通区位196

10.1.3旅游区位196

10.2北川灾后损失情况196

10.2.1“5·12”地震灾害给北川县城造成的毁灭性破坏196

10.2.2地震造成的旅游业经济损失197

10.3北川县震后恢复重建197

10.3.1北川县震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197

10.3.2北川开发地震遗址旅游的必要性197

10.3.3山东对口北川援建投资情况198

10.3.4北川县震后旅游经济情况199

10.4“十二五”期间北川旅游发展情况200

10.4.1北川2011—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00

10.4.2北川2011—2015年旅游发展情况201

10.5北川县地震遗址区旅游的间接经济效应203

10.5.1旅游带动消费203

10.5.2旅游带动就业204

10.5.3旅游带动农民增收205

10.5.4旅游优化产业结构207

10.6联动效应208

10.6.1社会文化效应208

10.6.2环境效应208

11地震遗址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210

11.1德阳绵竹年画村210

11.1.1绵竹年画村区位210

11.1.2绵竹年画村旅游资源211

11.1.3绵竹年画村旅游业发展成就212

11.1.4绵竹年画村旅游从业人员213

11.1.5绵竹年画村旅游收入概况214

11.1.6绵竹年画村环境效应215

11.2德阳什邡马祖村218

11.2.1什邡马祖村区位218

11.2.2什邡马祖村旅游业发展现状219

11.2.3什邡马祖村产业发展概况222

11.2.4什邡马祖村荣誉224

11.2.5什邡马祖村旅游收入及村民增收224

11.2.6什邡马祖村居民就业225

11.2.7什邡马祖村电商发展225

11.3汶川三江乡226

11.3.1地理区位226

11.3.2交通区位226

11.3.3旅游区位227

11.3.4三江乡旅游发展概况227

11.3.5三江乡旅游经济228

11.3.6三江乡环境效应228

11.3.7典型案例——三江乡草坪村的乡村旅游231

11.4汶川水磨古镇234

11.4.1水磨古镇的旅游区位234

11.4.2旅游景区(点)建设成就234

11.4.3水磨古镇经济效益235

11.4.4水磨古镇居民就业概况238

11.4.5水磨古镇环境效应238

11.4.6水磨古镇的智慧景区建设概况239

11.5北川县吉娜羌寨和石椅羌寨239

11.5.1擂鼓镇吉娜羌寨239

11.5.2曲山镇石椅羌寨243

11.6地震遗址区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250

参考文献252

后记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