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 2017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 2017版
  •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ISBN:978751820761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现代化城市-城市建设-研究报告-中国-201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 2017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综述篇1

一、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与内涵3

(一)发展背景3

(二)内涵与建设内容5

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进展7

(一)部际协调工作进展7

(二)地方工作进展10

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形势14

(一)新型智慧城市国家层面政策体系日臻完善14

(二)新型智慧城市成为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综合载体14

(三)不同类型的新型智慧城市异彩纷呈15

(四)集约融合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主旋律16

(五)体制机制变革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重要动力16

(六)智慧城市国际合作和产业对接进程加速17

第二篇 成就篇19

一、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21

(一)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背景21

(二)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概况25

二、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基本结论34

(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34

(二)新型智慧城市市民获得感有待提高37

(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机制作用明显38

(四)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是新型智慧城市重要物质基础40

(五)新型智慧城市呈现集群发展趋势42

(六)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总体不均衡44

(七)惠民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键导向作用48

(八)信息资源基础保障作用尚未充分发挥50

(九)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便捷化初见成效52

(十)移动互联网是提升惠民服务的主要渠道53

三、市民体验评价数据分析55

(一)调研方法55

(二)数据分析57

四、新型智慧城市评价经验总结及启示62

(一)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经验总结62

(二)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建议63

(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启示64

第三篇 交流合作篇69

一、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交流71

(一)政府参与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交流71

(二)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交流73

二、搭建国际化智慧城市建设合作交流的平台74

(一)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和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74

(二)亚太经合组织(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201675

(三)第二届“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峰会”76

(四)全球(银川)TMF智慧城市峰会76

(五)世界互联网大会76

(六)世界物联网博览会77

三、参与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研究制定77

(一)我国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77

(二)以中英合作为代表的双多边标准化合作78

(三)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等标准的国际推广78

第四篇 专题研究篇81

专题一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83

一、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83

二、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和意义84

(一)重要内涵84

(二)实践意义84

三、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需要重视的问题85

四、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法探讨87

(一)总体规划原则87

(二)总体规划方法88

(三)总体规划流程89

(四)战略定位设计90

(五)体系架构设计90

(六)实施路径设计92

专题二 新型智慧城市中的数据开放共享问题研究93

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政策要求93

(一)共建数据中心94

(二)整合数据资源94

(三)深化行业应用95

(四)明确目标进度96

(五)强化保障力度97

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初步进展99

(一)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日益完善99

(二)数据中心建设统一集约100

(三)数据资源整合取得积极进展100

(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各具特色100

(五)数据开放共享应用成效出现101

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问题与挑战102

(一)数据共享平台衔接不力102

(二)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不一102

(三)政府开放共享数据不新102

(四)数据资源深度应用不足103

专题三 智慧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研究104

一、智慧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内涵和特点104

二、全球智慧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发展趋势105

(一)智能基础设施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105

(二)物联网加速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106

(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向空天地海一体化发展106

(四)基础设施领域政策引导多元化投融资模式106

三、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案例107

(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现状107

(二)相关案例109

四、我国智慧城市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案例109

(一)综合管廊建设发展迅速110

(二)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需求迫切112

(三)海绵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14

(四)相关案例115

专题四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服务的创新发展118

一、“互联网+”带来的城市服务新变化118

(一)服务供给正逐步实现移动化118

(二)服务模式迎来深层次的革新119

(三)服务联通公众更加快捷有效119

二、“互联网+城市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20

(一)互联网发展形成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120

(二)城市服务跨部门协同共享仍然是难点120

(三)城市服务业务流程需精简化与透明化120

(四)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尚处空白地带120

三、“互联网+”时代推动城市服务创新的主要做法121

(一)开放数据,让数据红利惠及民生121

(二)政府主导,鼓励第三方积极参与122

(三)突出特色,开展差异性创新建设122

(四)加强统筹,提供标准化透明服务123

四、“互联网+城市服务”的发展趋势123

(一)信用将成为城市服务新基石123

(二)新的政府服务角色不断涌现124

(三)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深度融合124

专题五 智慧城市运行监测体系建设研究126

一、智慧城市运行监测体系发展现状126

(一)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基层治理情况监测126

(二)基于智慧化应用的城市各领域运行监测126

(三)基于物联网的基础城市部件运行监测127

(四)基于视频管理平台的城市综合运行监测127

(五)基于其他方式的城市运行状况监测127

二、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存在的问题128

(一)综合平台缺失,集约化应用困难128

(二)重采集轻应用,业务规则研究滞后128

(三)指标量化程度低,难以指导过程管理129

(四)感知能力不足,数据增值潜力小129

(五)互联网等网络空间数据有待挖掘129

三、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主要建设内容130

(一)建立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是建设重点130

(二)建立基础数据采集机制是建设关键130

(三)完善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功能是建设主体131

(四)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建设技术路线132

(五)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的作用134

专题六 我国城市能源监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136

一、城市能源监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136

二、我国城市能源监测体系建设现状137

(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能源监测体系建设137

(二)国家与地方能源监测体系标准规范相继出台138

(三)全国多地积极开展城市能源监测体系建设138

三、城市能源监测体系建设经验做法139

(一)技术创新,引领能源监测体系变革发展139

(二)明确机制,推动能源监测体系快速落地140

(三)强化标准,确保能源监测体系建设成效141

专题七 PPP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实施143

一、推行PPP模式的政策形势143

(一)国家层面鼓励发展PPP模式143

(二)首部PPP法律公开征求意见143

(三)防控风险护航PPP健康发展144

(四)地方积极实践加速PPP落地144

(五)智慧城市建设中的PPP模式144

二、PPP模式是当前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145

(一)是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的重要渠道145

(二)是优化政企资源配置的有力保障145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145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运作模式146

(一)智慧城市项目特点146

(二)PPP项目主要特征147

(三)典型运作模式介绍147

(四)操作流程分析149

四、国内典型案例分析150

(一)典型案例介绍150

(二)具体操作方式154

五、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55

(一)政府隐形债务上升155

(二)政策环境有待完善155

(三)实践探索需要加强155

(四)咨询服务供给不足155

(五)收益机制有待完善156

六、对地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建议156

(一)规范PPP项目操作156

(二)建立PPP监测体系156

(三)开展PPP专题培训156

(四)选择合适操作模式157

(五)建立项目实施细则157

(六)加强项目监督考核157

第五篇 试点篇159

信息惠民助力新型智慧城市161

一、开展信息惠民工程的有关背景161

二、信息惠民工程的主要进展162

(一)2014年:启动实施162

(二)2015年:扎实推进162

(三)2016年:深化融合164

三、信息惠民工程的经验做法165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165

(二)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166

(三)注重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167

(四)聚焦重点领域,解决民生问题167

(五)鼓励市场参与,提高供给效率169

四、展望170

第六篇 案例篇171

案例1 “云端武汉·智慧交管”打造便捷交通服务173

一、主要工作做法173

(一)瞄准需求,确定方案173

(二)拓宽思路,寻求合作173

(三)定制官微,便利使用174

(四)机制革新,上下联动174

二、建设内容174

三、创新特色175

四、应用成效176

五、建设经验176

(一)注重跨界融合177

(二)建立开放生态177

(三)加快重塑结构177

(四)强化以人为本178

(五)追求极致精致178

案例2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构建南宁市“大公交”体系179

一、背景与需求179

(一)背景分析179

(二)需求分析180

二、主要做法181

(一)夯实便民出行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建设181

(二)大力推进智慧交通便民服务工程建设182

(三)积极深化各业务领域的信息服务应用185

(四)大力提升便民服务监管和科学决策能力186

三、特色亮点187

(一)“大交通”的服务理念187

(二)技术应用领域方面187

四、应用成效188

案例3 开放融合 共建共享 宁波打造均衡公平教育新格局189

一、背景与需求189

(一)背景189

(二)需求190

二、主要做法190

(一)强化顶层设计,促进教育资源整合190

(二)明确建设内容,循序渐进有序实施192

(三)完善领导机制,加强标准规范建设193

(四)加强政企合作,促进项目建设落地194

三、特色亮点194

(一)“甬上云淘”,打造宁波教育“淘宝网”194

(二)“甬上云校”,打造市场化运营新模式194

(三)利用新技术,打造全民共建新局面195

(四)整合融通,打造全市互联一盘棋195

四、应用成效196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196

(二)统一教育资源数据池基本形成196

(三)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均衡化197

案例4 嘉兴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践198

一、背景与需求198

(一)背景198

(二)发展基础198

(三)需求199

二、主要做法199

(一)统一受理、规范审批,积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199

(二)一卡通用、应用随身,实现社保事务一体化经办200

(三)机制创新、试点先行,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2

三、特色亮点203

(一)强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实现“一平台”共享203

(二)简化优化审批办事流程,实现“一号”申请204

(三)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一窗”受理204

(四)畅通丰富政务服务渠道,实现“一网”通办205

四、应用成效205

(一)政务服务审批效率显著提高205

(二)一站式便民服务,多方面资源利用205

(三)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效果显著206

案例5 智慧潍坊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207

一、背景与需求207

(一)建设背景207

(二)需求分析207

二、主要做法208

(一)技术路线208

(二)建设内容209

三、特色亮点214

(一)基础环境214

(二)体制机制214

(三)实施路径215

(四)产业带动215

(五)建设运营模式216

四、应用成效216

五、融资模式217

案例6 吉林市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218

一、背景与需求218

(一)建设背景218

(二)需求分析218

二、主要做法219

(一)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架构220

(二)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221

三、特色亮点221

(一)“一张图”使农业数据互联互通221

(二)融合卫星影像服务于农业发展223

四、应用成效223

(一)实现“智慧丰满一张图”223

(二)带动涉农产业链发展223

(三)多方位支撑政府治理224

案例7 杭州市智慧城管实践经验225

一、背景225

二、建设需求226

(一)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日常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需求226

(二)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能力的需求226

(三)提高市民参与度,实现政府管理向政府服务转型的需求226

(四)基于数据分析,提升城市管理业务决策能力的需求226

三、主要做法227

四、特色亮点228

(一)信息共享利用228

(二)体制机制创新228

(三)重点应用突破229

五、应用成效231

(一)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和解决效率232

(二)提升了城管公共服务水平232

(三)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科学化水平233

案例8 哈尔滨智慧管网建设与实践234

一、背景234

二、建设需求235

三、主要做法236

(一)建设任务236

(二)主要做法236

四、特色亮点237

五、应用成效239

案例9 重庆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241

一、背景与需求241

(一)背景241

(二)需求241

二、开展工作243

(一)开展需求调研,做好平台顶层设计243

(二)制定标准规范,支撑数据共享整合243

(三)攻克技术难题,建成共享交换平台243

(四)推动部门共享,数据共享取得成效244

(五)整合共享资源,开展辅助决策应用244

(六)支撑专项应用,平台价值初步显现244

(七)研究管理办法,探索长效运行机制244

三、建设成果及特点245

(一)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245

(二)海量的共享数据资源245

(三)便捷的数据共享通道245

(四)智能的数据融合模型245

(五)多样的数据更新方式245

(六)开放的数据应用模式246

(七)丰富的应用开发接口246

(八)全面的运行保障机制246

四、应用成效247

(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据在线共享247

(二)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247

(三)水情监测数据248

(四)法人信息248

(五)网审平台信用信息249

(六)社会经济统计数据249

(七)综合市情查询系统250

(八)市场监管系统250

(九)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251

案例10 政务数据开放的海曙实践252

一、背景与需求252

(一)背景252

(二)需求253

二、主要做法253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数据开放制度规范253

(二)强化汇聚融合,打造政务数据超级心脏254

(三)加强数据梳理,建立数据开放目录体系254

(四)注重用户体验,搭建数据开放统一门户254

三、特色亮点255

(一)多样的数据采集渠道255

(二)牢固的数据安全屏障256

(三)坚实的数据资源后盾256

四、应用成效256

(一)数据资源不断丰富,共享开放有序推进256

(二)企业团体陆续加盟,数据开放成效凸显257

(三)政务数据逐渐融合,应用层级稳步提升257

案例11 智慧无锡“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实践258

一、建设背景258

二、主要需求258

(一)破解信息孤岛258

(二)提升信息安全258

三、主要做法259

(一)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259

(二)建设电子政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59

(三)建设城市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60

(四)建设民生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60

(五)建设经济运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60

(六)推动“一中心、四平台”的深入融合261

四、特色亮点262

(一)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模式262

(二)重点领域应用成效显现262

(三)市场合作步伐不断加快263

(四)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显著263

五、应用成效263

(一)共享交换平台不断完善263

(二)公众服务渠道有效拓展264

(三)协同服务管理能力持续提升264

案例12 智慧南京中心综合管理运行与服务平台建设266

一、建设背景266

二、智慧南京中心建设内容267

(一)建设目标267

(二)基本架构268

(三)技术创新268

(四)主要成效270

三、智慧南京中心建设经验273

(一)以城市级大数据处理技术带动政府管理方式变革273

(二)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提升竞争力273

(三)形成信息资源大范围横向整合的智慧城市平台273

附录一 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274

附件1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278

附件2 关于各省自选评价指标的说明281

附件3 新型智慧城市优秀实践案例编制要点282

附件4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报告编制要点284

附录二 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285

附录三 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分领域和总分前130名城市列表(按拼音排序)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