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家廊文丛 文化转型人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百家廊文丛 文化转型人类学
  • 赵旭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5188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百家廊文丛 文化转型人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人类学遭遇文化转型1

二、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5

三、“在一起”的人类学9

四、承载责任与文化宽容10

五、一种理想人类学15

六、世界之中与互联互通18

七、朝向一种新新人类学21

第一章 循环的断裂25

一、一体循环社会25

二、多元枝权社会30

三、循环的断裂与断裂的循环38

第二章 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46

一、由社会转型演变为社会建设及其中的困境46

二、文化的陷阱与文化自觉51

三、当下中国文化转型的含义56

四、文化转型与文化的变动性60

五、文化自觉、中国意识与文化转型64

六、媒介、新物质性与文化创意68

第三章 对分离技术的逃避72

一、社会之灵与文化转型72

二、可见的文化与不可见的暴力78

三、权力转移与文化转型81

四、理性、自然与分离的技术91

五、“在一起”的哲学与文化转型95

六、文化与重入幻境105

第四章 家庭、教育与分离的技术108

一、教育、个别性与父母角色的衰落108

二、分离的技术与家庭功能的替代111

三、家庭远离与角色转换116

四、教育人类学与文化转型人类学119

第五章 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观123

一、技术与现代世界123

二、分离技术与生活世界126

三、融入性工具与分离性技术129

四、分离技术的场域134

五、神圣性与世俗化140

六、后文化自觉的物质观143

第六章 原生态、现代世界与文化自觉之后148

一、从生态到心态148

二、没有归来的未来151

三、原生态与现代世界153

四、个体自觉与文化自觉155

五、文化自觉之后158

六、文化自觉之后的生存状况162

七、人类学的新时代165

第七章 灾难、艺术品与反讽169

一、灾难、“猪坚强”的命名与博物馆收藏169

二、作为艺术家的张洹与作为艺术品的“猪刚强”172

三、人类学有关猪的社会生活的两种叙事178

四、反讽与艺术的政治化183

第八章 启蒙、秩序与发展综合征186

一、启蒙与法律的理性186

二、法律、秩序与对个体行为的控制193

三、安全感与自然隔离的发展观196

四、工业化与生活世界的改造203

五、规划、现代性与发展综合征207

六、包容而非分离的天下观217

第九章“拆”北京:记忆与遗忘222

一、模棱两可的“拆”222

二、北京:一个充满着公共表征与心理表征的地方226

三、“拆”的政治心理学:拆除以及保存旧的东西229

四、房屋拆迁与建造楼房:从遗忘到逆遗忘恢复235

五、遗忘中的传统与记忆中的现代239

第十章 个体自觉、问题意识与本土人类学242

一、文化与他者242

二、人类学与个体自觉245

三、本土人类学的问题意识248

四、人类学的本土构建254

五、本土切合性261

第十一章 场所的民族志与线索的民族志264

一、定点聚焦与线索追溯265

二、从我思到物思267

三、场所的民族志与线索的民族志271

四、自我提升的民族志279

第十二章 中国意识与人类学研究的三个世界284

一、问题的提出284

二、世界一:中国意识与地方社会292

三、世界二:中国意识与周边社会298

四、世界三:中国意识与现代世界306

五、中国意识的再觉知311

第十三章 中国人类学为什么会远离江河文明?313

一、问题的大背景313

二、从以人为核心到以自然为核心317

三、实验室隐喻的民族志之弊320

四、江河文明与超越村落的整体民族志323

五、寻找从人到物翻转的支撑点328

第十四章 迈向人类学的中国时代332

一、文化与转型332

二、乡土与离土336

三、盘点与特征340

四、人类学的中国时代351

第十五章 从文野之别到圆融共通354

一、文化反思与微观研究354

二、从中国村落转向中国文明358

三、文明互动的三种形式及其民族志类型362

四、理性的限制与圆融共通的智慧374

五、世界一体与文明互动381

后记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