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寨县革命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寨县革命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577361.jpg)
- 《金寨县革命史》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0542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寨县革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1
第一节 自然环境1
第二节 经济、政治、文化状况4
一、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经济剥削5
二、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政治压迫10
三、封建统治阶级垄断下的教育和文化11
第三节 人民群众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13
一、燕子河地区反天主教的斗争13
二、白塔畈等地农民的抗租斗争15
三、金寨人民参加白朗义军“打富济贫”的斗争1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共基层组织的建立(1919年5月~1927年7月)1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金寨地区的传播18
第二节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金寨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22
一、反帝、反军阀的斗争22
二、维护永佃权的斗争25
三、麻埠、流波碴等地手工业工人的罢工斗争26
四、大刀会暴动27
第三节 中共基层党组织的建29
第四节 农民运动的兴起31
一、农民协会的发展和县农协筹备处的建立32
二、农民协会的斗争35
三、农民武装的建立及其斗争37
四、一批共产党员去武汉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39
第三章 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武装起义的准备(1927年8月~1929年2月)41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金寨地区的形势41
第二节 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和武装起义的准备43
一、八七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43
二、中共南邑(商南)区委的成立45
三、金家寨、燕子河、白塔畈等地党组织的发展与领导机构的建立46
第三节 农民协会的再度兴起及其斗争的深入开展48
一、农民协会的恢复与发展48
二、“文字暴动”49
三、“五抗”斗争50
四、借粮、均粮斗争52
五、对“左”倾盲动主义的抵制55
六、农民武装的组建59
七、打入民团,开展兵运工作63
第四章 武装起义的全面胜利红32师、33师的建立(1929年3月~1930年2月)66
第一节 立夏节起义的全面胜利66
一、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的建66
二、立夏节起义67
三、红32师的建立和巩固起义成果的决策73
第二节 反“清剿”斗争和豫东南根据地的初创75
一、一片惊慌的反动派75
二、粉碎商城县民团的进剿77
三、粉碎敌人的三次“会剿”80
四、豫东南根据地初步形成86
五、解放商城和县苏维埃的诞生87
六、在胜利进军时的不幸事件96
第三节 六霍起义的伟大胜利和红33师的建立98
一、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98
二、流波?暴动100
三、攻打麻埠镇101
四、金家寨、七邻湾暴动102
五、西镇暴动103
六、白塔畈暴动107
七、红33师在流波?建立110
八、鄂豫皖边区根据地的形成112
第五章 四次反“围剿”的艰苦斗争 金寨地区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1930年3月~1932年10月)114
第一节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14
一、七邻湾会议及其对皖西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意义114
二、六安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对皖西革命斗争的贡献116
三、鄂豫皖边区特委和红1军的成立118
四、立三“左”倾路线及其对金寨地区的危害120
五、金家寨、鲜花岭战斗大捷和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125
第二节 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29
一、中共皖西分特委、军委在金家寨成立129
二、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132
三、中共皖西北特委和军、政、群团机关在金家寨建立133
第三节 金寨苏区的政权、武装和群团机关的建设135
一、政权建设135
二、群众团体建设141
三、地方武装建设145
第四节 金寨苏区土地分配和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建设147
一、土地分配147
二、经济建设154
三、文化宣传、教育、卫生事业建设159
第五节 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成立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对金寨革命斗争的危害164
一、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成立和“左”倾路线的统治164
二、南下之争和麻埠肃反——“皖西事件”166
三、红25军在麻埠成立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71
四、中共豫东南道委的建立和赤城、赤南县的划分174
第六节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174
一、蒋介石对第四次“围剿”的部署174
二、张国焘“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方针176
三、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178
第六章 立煌军民坚持苏区保卫战 根据地形势逐步好转(1932年10月~1934年11月)180
第一节 “立煌”县的建立180
第二节 反“清剿”的胜利181
一、敌人对根据地的疯狂摧残182
二、立煌军民配合红军主力英勇奋战183
三、革命根据地的部分恢复187
第三节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曲折188
一、反“围剿”开始时的形势188
二、截击敌人运输的胜利190
三、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的失败191
四、红28军在南溪组建和葛藤山大捷193
五、反“围剿”斗争的继续196
六、肃反扩大化的继续及其恶果198
第七章 红28军的重建 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1934年11月~1937年7月)200
第一节 游击战争的开展200
一、根据地内的敌我形势200
二、红218团在熊家河组建及其战斗202
三、红28军再次组建和立煌县军民的反“清剿”斗争204
四、中共赤城中心县委的建立和反“清剿”的胜利207
第二节 游击战争的坚持208
一、中共商南县委和商南游击大队的成立及其战斗209
二、便衣队的组建及其发展210
三、妇女排的艰苦斗争212
四、打碉堡、破围寨的胜利214
五、反敌秘密“清剿”的斗争215
第八章 抗日民主运动在立煌蓬勃兴起 金家寨成为安徽抗战领导中心(1937年7月~1939年10月)217
第一节 立煌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8
一、鄂豫皖边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达成协议218
二、商南革命武装编入新四军4支队219
三、新四军4支队兵站在双河建立221
第二节 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党委在立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222
一、中共安徽省工委、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迁驻金家寨222
二、中共立煌县委的成立及其工作的开展225
三、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党委在立煌领导抗日民主运动227
第三节 立煌县抗日民主运动的广泛开展231
一、立煌县动委会和各抗敌协会的组建231
二、立煌地区抗日的民众总动员233
三、史沫特莱在立煌237
第九章 桂系顽固派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立煌人民坚持抗日反顽的斗争(1939年11月~1945年8月)240
第一节 立煌抗战形势的逆转240
一、桂系顽固派对抗日统一战线的破坏240
二、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反逆流斗争244
三、中共立煌市委的成立和抗日民主力量的转移246
四、中共立煌中心县委的建立及其活动248
第二节 立煌人民进行艰苦的反顽斗争251
一、桂系顽固派反共活动的进一步猖獗251
二、中共立煌县委的重建及其在商、固、立边区的活动253
三、立煌抗日游击武装的组建254
第三节 立煌军民奋勇抗日256
一、日寇在立煌的滔天罪行256
二、立煌军民的抗日斗争260
第十章 全县人民积极参加解放战争 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5年9月~1949年10月)264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立煌形势及革命武装在立煌的活动264
一、国民党反动派在立煌的反动统治264
二、“皮旅”和鄂西北军区部队转战立煌266
第二节 刘邓大军解放立煌和金寨根据地的建设268
一、三纵八旅攻克金家寨268
二、金寨县的正式命名271
三、金寨县基层政权建设和金东县委、金北工委的成立272
四、土地改革的开展274
五、邓小平等“前指”首长视察金寨277
六、金寨人民对刘邓大军的积极支援279
第三节 金寨军民坚持根据地的斗争281
一、粉碎敌人的全面围攻281
二、坚持反“清剿”的斗争283
三、斗争策略的改变和游击战争的开展287
第四节 金寨全境解放288
一、金寨人民支援解放大军渡江288
二、中共金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建290
三、清剿残匪的胜利292
四、各项事业的恢复与发展302
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03
附:金寨县革命历史大事记305
后记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