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 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书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5330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满族-音乐文化-研究-丰宁满族自治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 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对象与主旨1
二、选题缘由1
三、国内外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5
(一)国内外有关音乐认同的研究述评5
(二)国内有关满族传统音乐研究的述评9
四、研究思路11
五、研究方法12
(一)历史民族音乐学12
(二)音乐文化志14
(三)族群边界与“工具论”理论15
(四)“族群”理论17
(五)音乐口述史21
(六)音乐形态学分析理论21
六、创新之处23
七、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23
(一)学术价值23
(二)应用价值23
八、田野考察回顾24
第一章 丰宁满族“吵子会”的历史文化语境25
一、丰宁满族自治县地理历史文化语境25
二、移民文化语境下的丰宁县族群历史构成26
(一)明代卫所建制背景下的以汉族军户为主体的移民构成26
(二)八旗军“驻防”“圈地”背景下的移民29
(三)山东、河南、山西移民来此垦荒、经商31
(四)清廷倡导的“满汉一家”政策客观上促进了满汉文化的涵化过程34
三、“吵子会”音乐的概念与来源37
(一)“吵子会”的概念37
(二)“吵子会”的来源38
四、丰宁“吵子会”的发展语境概述39
(一)八间房村“吵子会”发展概况39
(二)凤山镇南营子村“吵子会”发展概况47
(三)丰宁“吵子会”乐班之间争议起源问题49
(四)丰宁“吵子会”“申遗”(身份)之争51
五、丰宁“吵子会”音乐与民间礼俗文化互动之关系52
六、丰宁“吵子会”音乐文化的跨族群性54
七、小结58
第二章 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文化志59
一、丰宁民俗节庆仪式中的“吵子会”音乐的文化隐喻59
(一)丰宁民俗节庆仪式介绍60
(二)“吵子会”音乐的文化隐喻62
二、窄岭村灯会中的“吵子会”64
三、八间房村民俗节庆中的“吵子会”75
(一)灯会中的“吵子会”75
(二)八间房庙会中的“吵子会”82
四、凤山镇南营子村满族灯会中的“吵子会”88
五、小结96
第三章 丰宁满族“吵子会”传承人口述文本97
一、丰宁县八间房“吵子会”传承人口述文本97
二、丰宁凤山镇南营子村“吹打乐”传承人口述文本103
三、丰宁县塔沟村“吵子会”(蒙古族)传承人口述文本112
第四章 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形态的分析与描述117
一、丰宁“吵子会”音乐本体分析117
(一)曲牌构成117
(二)乐器构成与组合特征120
(三)“吵子会”音乐的风格特点123
(四)旋法特点124
(五)记谱法的变迁126
(六)丰宁“吵子会”乐班之间音乐的分析研究126
二、八间房“吵子会”音乐分析128
(一)八间房“吵子会”曲体结构的两种类型128
(二)八间房满族“吵子会”基本鼓点的隐喻特征129
(三)丰宁八间房满族“吵子会”音乐代表性曲牌分析131
三、八间房与南营子村“吵子会”曲牌构成比较138
(一)八间房“吵子会”曲牌138
(二)凤山南营子村“吵子会”曲牌139
四、“吵子会”音乐的生成语境分析141
五、满族、汉族“吵子会”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142
六、小结144
第五章 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146
一、丰宁满族“吵子会”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变迁的三个历史维度146
(一)清军入关:满族政治与文化认同147
(二)辛亥革命时期:汉族政治与文化认同148
(三)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满族文化认同150
二、“结构性失忆”导致的“吵子会”音乐认同的持续变迁152
三、“工具论”背景下被发明的“传统音乐”154
(一)“工具论”与满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构154
(二)社会资源竞争与分配语境下导致“吵子会”之间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反差157
四、“工具论”理论导致的对“民族”识别特征的重新审视159
五、“工具论”理论导致的“吵子会”乐人身份的主客观认同161
(一)“吵子会”乐人的主客观认同161
(二)“吵子会”音乐的“表达性事实”与“客观性事实”162
六、“吵子会”音乐文化隐喻的符号学分析164
七、“非遗”是国家行政权力与“地方性知识”相互作用的主观话语建构167
八、“吵子会”的族性不同导致分享国家与社会资源的结局各不相同169
九、小结171
结论:移动的边界 身份的“变色龙”174
一、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族性与历史构成174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族性界定的反本质主义思考175
三、研究启示182
参考文献184
(一)著述184
(二)期刊论文186
(三)学位论文189
(四)集成、古籍、方志等189
(五)网络文献190
(六)英文文献191
附录 “吵子会”曲牌谱例192
后记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