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际沟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际沟通学
  • 丁煌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0278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181页
  • 主题词:人际关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际沟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人际沟通:信息的传递与交流1

一、沟通与人际沟通1

二、信息交流的必要性与人际沟通的必然性3

三、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6

四、人际沟通的形式7

五、人际沟通的信息学模型10

第一章 信源与信宿:人际沟通的主体14

第一节 人际沟通主体及其一般结构14

一、人际沟通主体的基本含义14

二、人际沟通主体的一般结构14

第二节 作为人际沟通主体的信源17

一、信源——沟通主体Ⅰ17

二、信源的能力素质18

三、信源的心理特征22

第三节 作为人际沟通主体的信宿23

一、信宿——沟通主体Ⅱ23

二、信宿的能力素质25

三、信宿的心理特征27

第二章 信息:人际沟通的内容30

第一节 信息的本质30

一、信息的基本含义30

二、信息与物质及能量的关系33

第二节 信息的特征35

一、普遍性35

二、传递性35

三、共享性36

四、有用性36

五、寄载性36

六、时效性37

七、开发性37

八、无限性37

九、滞后性37

第三节 信息的分类38

一、社会信息与非社会信息38

二、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38

三、实在信息、先验信息与实得信息38

四、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38

五、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39

六、内储信息与外化信息39

七、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39

八、可外传信息、不可外传或只可在极小范围内传递的信息39

九、有记录信息与无记录信息39

十、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40

十一、实质信息与冗余信息40

十二、空壳信息、黑洞信息、饱和信息与含熵信息41

第四节 信息的层次41

第五节 信息的度量44

一、不定性与信息量44

二、度量信息的方法45

第六节 信息的作用48

一、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前提48

二、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49

三、信息是人类一切智慧和知识的源泉49

四、信息是人类社会各种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手段50

第三章 符号:人际沟通信息的载体(上)——符号概论52

第一节 符号的基本含义52

一、符号的定义52

二、符号研究的历史考察54

三、符号与信号56

四、符号、消息、信息59

第二节 符号的特征60

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60

二、约定性与任意性的统一61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62

四、系统与要素的统一63

第三节 符号意义64

一、意义概述64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意义理论65

三、意义的基本种类67

第四节 符号与人际沟通70

一、人际沟通是符号存在和运用的基础70

二、符号是人际沟通的前提条件72

第五节 符号的基本类型75

一、符号分类概述75

二、两大沟通符号系统及其相互关系76

第四章 符号:人际沟通信息的载体(中)——言语沟通符号79

第一节 言语沟通符号概述79

第二节 言语沟通符号的基本特征80

一、社会性81

二、随意性81

三、线条性81

四、开放性81

五、规则性82

六、概括性82

七、组装性82

八、复杂性83

九、超时空性83

十、解释性83

十一、习得性84

第三节 言语沟通符号的种类84

一、言语沟通符号的两大基本类型84

二、两种言语沟通符号各自的优点和缺陷84

第四节 模糊性言语沟通符号及其科学分析87

一、模糊性言语沟通符号的存在依据87

二、模糊性言语沟通符号的类型分析88

三、模糊性言语沟通符号在人际沟通活动中的作用90

第五章 符号:人际沟通信息的载体(下)——非言语沟通符号92

第一节 非言语沟通符号的基本概念92

第二节 非言语沟通符号的特点93

一、总成性93

二、传承性93

三、习惯性94

四、心理性94

五、转换性94

六、功利性95

七、民族性95

八、共通性95

九、模糊性96

十、语境依赖性96

第三节 非言语沟通符号的分类97

一、动姿沟通符号97

二、静姿沟通符号98

三、情态语沟通符号99

四、触摸语沟通符号100

五、近体学沟通符号101

六、标志语沟通符号103

七、辅助言语沟通符号104

八、类语言沟通符号105

第四节 非言语沟通符号的基本功能106

一、替代功能106

二、强化功能106

三、表达功能107

四、印证功能107

五、补充功能108

六、调控功能108

第五节 非言语沟通符号的文化差异109

第六章 编码:人际沟通信息的构织112

第一节 编码概述112

第二节 编码的基本原则113

一、完整准确性原则113

二、码解唯一性原则115

三、码位简洁性原则116

第三节 编码的基本要求117

一、对象要求117

二、策略要求118

三、角色要求120

四、美学要求122

五、文化要求124

六、时代要求125

第四节 编码过程简析126

一、编码的计划阶段126

二、编码的执行阶段127

第七章 解码:人际沟通符号的破译129

第一节 解码及其基本类型129

一、解码的基本概念129

二、解码的基本类型130

第二节 解码的前提条件131

一、建立一个“公共信号库”131

二、正确地利用语境136

第三节 解码的过程分析141

一、解码的感知阶段141

二、解码的理解阶段143

第八章 噪音:人际沟通的障碍146

第一节 人际沟通噪音及其分类146

一、噪音与人际沟通噪音146

二、人际沟通噪音的分类147

第二节 常见人际沟通噪音及其克服对策147

一、生理学噪音及其克服对策147

二、心理学噪音及其克服对策149

三、物理学噪音及其克服对策152

四、语言学噪音及其克服对策154

五、社会学噪音及其克服对策158

六、文化差噪音及其克服对策160

结语 关于人际沟通信息学的若干思考162

一、建立人际沟通信息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62

二、人际沟通信息学的内容和任务165

参考文献169

后记1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