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学术文库系列丛书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历程与经验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学术文库系列丛书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历程与经验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531331.jpg)
- 杨云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677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学术文库系列丛书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历程与经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 问题提出1
二 研究现状2
三 研究方法19
四 特点与不足之处20
第一章 制度治腐及其成效的要素构成22
第一节 腐败的概念界定22
一 西方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认识22
二 中国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解读32
第二节 制度及制度治腐的相关要素构成35
一 制度的概念界定35
二 制度治腐涉及的相关要素——权力、环境、人、腐败41
第三节 评估制度治腐成效的基本要素42
一 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标准42
二 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方法4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4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初步探索与实践47
一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构的创立与演变47
二 中国共产党反腐制度的初步建立51
三 依靠民主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5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57
一 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设立57
二 群众信访和舆论监督制度60
三 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的制度治腐因素——以“三反”和“新三反”运动为例61
四 反腐败立法与建章立制65
第三节 中共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转折与突破68
一 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69
二 廉政建设靠教育,更要靠法制71
三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75
四 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重建77
五 十四届中纪委二次会议开启治理腐败的三项工作格局79
六 修订宪法和党章,不断完善制度治腐的根本准则84
七 以制度为核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优化发展87
八 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例90
第四节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提质与升级98
一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98
二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100
三 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102
四 坚持不懈,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104
五 尊崇党章,修订“准则”和“条例”106
六 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巡视制度为例108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实践的成效评估及相关解释117
第一节 治腐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反腐败机制为例118
一 预防机制120
二 监督机制122
三 惩处机制127
第二节 制度治腐战略的具体成效129
一 学术界关于我国腐败程度的两种判断129
二 评估现阶段我国腐败程度的新探索136
三 制度治腐成效的一般分析150
第三节 制度治腐成效的原因分析153
一 党内法规混同于国家法律154
二 腐败并非全是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155
三 依据涉案金额、涉案人员及行为后果等因素划分腐败类型并不全面158
第四章 提高制度治腐成效的路径探析160
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结构160
一 党内权力结构的运行现状161
二 党内权力结构的理想状态: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166
三 科学合理权力结构的要件支撑170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178
一 定标:双重领导体制顺畅运行178
二 定位:党的纪检体制的现状考察180
三 定法:完善纪检体制的路径探析183
第三节 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187
一 党内法规的分类、重点及运行环境187
二 党内法规体系上的法规“点”“线”和“面”190
三 党内法规体系下的法规制定195
第四节 制度治腐和德治教化相结合199
一 惩处制度现状、完善及惩处策略的不彻底性200
二 培育组织道德意识206
结语210
参考文献217
后记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