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方法、文献与文化 明清小说研究的多维视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方法、文献与文化 明清小说研究的多维视阈](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530950.jpg)
- 温庆新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2944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古典小说-小说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方法、文献与文化 明清小说研究的多维视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古代小说研究的三大关键词:方法、文献与文化2
二、本书的研究对象、章节设置及主要内容3
第一章 关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的方法论思考9
第一节 《水浒传》成书时间讨论平台的建立9
一、“元末说”、“元末明初说”的证据使用10
二、“元末说”、“元末明初说”的研究方法11
第二节 “明代中叶说”的研究思路、材料使用及论证过程13
一、“明代中叶说”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反思13
二、“明代中叶说”的材料使用及论证过程16
第三节 《水浒传》成书时间的“科学”研究方法18
一、“反面启发法”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讨论18
二、“正面启发法”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讨论19
三、文献传播学视域下内证与外证、事证与理证相结合的方法22
第二章 对“神魔小说”文体研究热的反思26
第一节 “神怪”与“神魔”——非此即彼与亦此亦彼的认识禁锢27
一、非此即彼、亦此亦彼的杂糅与“神魔小说”的文体特征表述27
二、非此即彼、亦此亦彼杂糅的缘由及影响28
第二节 “神怪”与“神魔”——题材与体裁、内容与形式的颠倒32
一、“神怪”与“神魔”——题材与体裁的颠倒32
二、“神怪”与“神魔”——内容与形式的颠倒35
第三章 论《西游记》的早期传播——以明盛于斯及其《休庵影语》为中心37
第一节 盛于斯的生平经历考述37
一、盛于斯生卒年辨及其他38
二、盛于斯晚景情状及其遣怀途径40
第二节 《休庵影语》的成书与《西游记》的早期传播44
一、今本《休庵影语》的成书情形44
二、《西游记误》所载与《西游记》的早期传播45
第四章 明清文化视域下的古代小说序跋透视49
第一节 明清文化视域下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跋透视49
一、明代《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跋的文化视域关照50
二、清代《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跋的文化视域关照55
第二节 “辨异”与“正名”:对明清神怪小说序跋的透视63
一、“辨异”与“正名”:神怪小说序跋展开的前提63
二、清代文治环境、社会思潮与神怪小说序跋的关注重点66
第三节 明清小说类书序跋与小说类书之编刻74
一、“善取益者自为益”与明清小说类书的编纂观念75
二、“应世之务”、“吟咏之资”与“说部”之刊刻77
三、“有味其言”与明清小说类书之传播80
四、明清小说类书序跋在古代小说理论史上的定位82
第五章 《红楼梦》版本的实证研究84
第一节 “己卯本”之“董康旧藏”说与太虚幻境“六司”名称异文考辨84
一、“己卯本”之“董康旧藏”说溯源85
二、太虚幻境“六司”名称异文比勘90
第二节 “列藏本”《红楼梦》研究四则92
一、“不先证底本,则多诬古人”93
二、逆向反观问题,方能“柳暗花明”95
三、“列藏本”与“蒸锅铺本”98
四、“红色点断的痕迹和名字旁边的红线标记”与“列藏本”的年代问题100
第六章 多维视域下的《红楼梦》文本诠解103
第一节 《红楼梦》的叙事模式新论:“借情言政”与“借政言情”的互化103
一、“借情言政”模式的演变与“言政”内容的变化104
二、“借政言情”模式及与“借情言政”的交融106
第二节 《红楼梦》与青楼文化关系的多视域观照112
一、《红楼梦》接受史的学理观照:从高鹗《捣练子》谈起112
二、《红楼梦》所写诸戏剧的特殊之处117
三、“净化”、“幻化”、“诗化”艺术后的特殊残迹:从麝月等怪异言论谈起123
四、贾宝玉、北静王的“梨园装束”132
五、从社会学视域,审视《红楼梦》的成型条件136
第七章 文献、文化与《聊斋志异》三种“仿作”147
第一节 沈起凤《谐铎》的编纂旨意别解147
一、《谐铎》成书的复杂与此书寓意的诠解148
二、沈起凤晚景的自我反思与今本《谐铎》的内容书写及叙事策略151
第二节 古吴靓芬女史贾茗所编《女聊斋志异》考论158
一、《女聊斋志异》的刊行情形及对书前“叙”题署问题之辨正158
二、《麻姑》、《蔡筝娘》篇辑选出处考辨160
三、《陈恭人》篇之史料价值与《女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162
第三节 《新小说》所载《反聊斋》著者或为吴趼人考辨167
一、《新小说》所载《反聊斋》著者考辨168
二、《反聊斋》的编纂旨趣及学术价值172
第八章 “梦”文化、“虚无党”与《孽海花》的文本解析176
第一节 梦与《孽海花》谈微176
一、历代写梦文学概述177
二、《孽海花》对传统写梦文学的承继178
三、《孽海花》写梦的艺术特征及其思想寄蕴184
第二节 “虚无党”与《孽海花》对民主自由的书写186
一、晚清的“虚无党”小说创作概述186
二、《孽海花》对民主自由的书写:以对夏雅丽的刻画为中心188
三、《孽海花》书写“虚无党”主题的得失193
第九章 《觚葊漫笔》与晚清时期的小说批评理论194
第一节 《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94
一、“读法”与《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的继承194
二、《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的发展197
第二节 有关“历史小说”的论述及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吸收200
一、《觚葊漫笔》有关“历史小说”的论述200
二、《觚葊漫笔》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吸收202
三、对《觚葊漫笔》的合理定位204
参考文献207
后记216